東陽行省的鄉村田野,在春日暖陽的輕撫下,漸漸蘇醒過來。嫩綠的新芽迫不及待地從土裏探出頭,田間的小溪潺潺流淌,奏響了春耕的序曲。田野間,處處可見忙碌的身影,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正徐徐展開。


    大明農官王啟身著一襲樸素的布袍,頭戴鬥笠,腳蹬草鞋,精神抖擻地穿梭在田埂間。他麵容和藹,眼神中透著對農事的精通與關切,手中緊握著一把嶄新的耕犁模型,那耕犁的木質部分被打磨得光滑細膩,鐵器部分在日光下閃爍著冷硬的光澤,一看就是精心打造之物,是他此番推行農桑新政的“秘密武器”之一。


    不遠處,一群日本農民正圍聚在自家的田邊,望著這片即將開墾的土地,眼中既有對新一年收成的期盼,又有著麵對未知變化的迷茫與不安。他們大多身著粗布麻衣,皮膚因長期勞作而黝黑粗糙,雙手布滿老繭,歲月與艱辛在他們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


    “這新一年的春耕又要開始咯,也不知今年的收成會咋樣。”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農,手撫著胡須,微微歎氣,話語中滿是對年景的不確定。在他身旁,幾個年輕後生相互對視,眼中同樣透著迷茫,隻是礙於長輩在側,未多言語。


    王啟見眾人圍聚,便大步走上前去,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高聲說道:“各位鄉親,今日我來,是給大家帶來好東西,幫咱們把地種得更好,收成更多!”他的聲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說著,他將手中的耕犁模型展示出來:“瞧瞧,這是咱大明最新式的耕犁,可比你們以往用的省力、高效多了。”他一邊說,一邊親自示範起來,雙手握住犁柄,身體微微前傾,模擬著耕地的動作,口中還念念有詞:“你們看,這犁頭入土的角度,還有這拉動時的借力技巧,都大有講究。用它耕地,不僅能翻得更深,把土翻得更鬆,還能節省不少力氣,一天下來,能多耕好些地呢!”王啟的動作嫻熟流暢,一看就是行家裏手,那耕犁在他手中仿佛活了過來,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日本農民們看著這新奇的玩意兒,眼中滿是好奇,卻又不敢貿然嚐試。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名叫一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率先開口:“大人,這東西看起來是厲害,可我們從來沒用過,能行嗎?”他撓了撓頭,眼神中透著躍躍欲試,又有些擔心搞砸的忐忑。


    王啟笑著鼓勵道:“小夥子,別怕!萬事開頭難,我來教你們。”說著,他便手把手地教一郎握住犁柄,調整姿勢:“來,手這樣放,對,用力的時候順著犁的走勢,別僵著……”一郎在王啟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推動著耕犁,剛開始,耕犁在地裏歪歪扭扭,犁出的溝也深淺不一,但隨著練習,漸漸有了模樣。


    “喲,還真有點門道!”一郎興奮地叫起來,臉上洋溢著收獲新知識的喜悅,其他農民見狀,也紛紛圍攏過來,想要一試身手。


    就在眾人對耕犁的熱情漸高之時,不遠處傳來了“嘎吱嘎吱”的聲響,原來是一架巨大的水車被幾個壯漢緩緩推了過來。這水車構造精巧,木質的輪軸上鑲嵌著一片片竹製的刮板,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著古樸而實用的氣息。


    王啟見狀,又興致勃勃地介紹起來:“鄉親們,這水車也是個好寶貝。咱們東陽行省,雨水分布不均,有時候旱起來,地裏的莊稼可就遭殃了。有了這水車,就能把低處的水引到高處,灌溉農田,保證莊稼有水喝,再也不怕幹旱啦!”他的眼神中滿是對這水車的喜愛,仿佛看到了未來農田豐收的景象。


    然而,當農民們真正上手操作水車時,問題接踵而至。由於對水車的構造和原理不熟悉,他們不是用力過猛,導致水車刮板斷裂,就是操作不當,水根本引不上來,一時間,田間響起了陣陣懊惱與歎息聲。


    “哎呀,這咋迴事啊?看著簡單,咋弄起來這麽難!”一位大叔皺著眉頭,滿臉焦急地看著損壞的水車刮板,汗水順著他的臉頰滑落,滴在幹涸的土地上,洇出一小片濕痕。


    王啟趕忙上前,安慰道:“大家別急,這水車的操作確實需要技巧,我再給大家詳細講講。”他耐心地蹲下身子,指著水車的各個部件,一一講解其作用和操作要點:“你們看,這刮板要均勻受力,轉動的時候要保持節奏,不能忽快忽慢……”在他的悉心指導下,農民們逐漸掌握了水車的操作方法,清澈的水流順著水槽潺潺流入田間,滋潤著幹涸的土地,眾人的臉上這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與此同時,王啟又帶來了高產作物的種子,準備分發給大家。這些種子顆粒飽滿,色澤光亮,在掌心滾動時,仿佛蘊含著無限的生機。


    “鄉親們,這是咱大明精心培育的高產作物種子,種下去,產量可比你們以往種的高出不少呢!要是收成好了,大家往後的日子就不用愁啦!”王啟笑著將種子展示給眾人,眼中滿是期待。


    可就在分發種子時,矛盾卻悄然滋生。這片鄉村的土地,肥瘦不均,有的肥沃,年年豐收;有的貧瘠,收成寥寥。鄉紳們作為本地的有頭有臉之人,自然希望自家以及親近之人能分到好地的種子,讓收成更上一層樓;而普通農戶們則擔心,若好種子都被挑走,自家貧瘠土地上的收成更沒指望了,因此紛紛據理力爭。


    “憑啥你們家就能先挑好種子?咱們窮人就隻能種差的,這收成咋保障?”一位身形瘦弱的農戶,漲紅了臉,大聲質問道。他的眼神中透著憤怒與不甘,雙手緊緊握拳,仿佛在扞衛自己最後的生存希望。


    鄉紳中一位年長的老者,微微皺眉,不甘示弱地迴應:“我們平日裏對村子貢獻大,這好種子自然該優先考慮我們。再說了,這地的肥瘦大家都清楚,種在好地上,種子才能發揮最大功效,也是為了全村的收成著想。”他輕撫著胡須,言辭間雖看似有理有據,卻難掩偏袒自家的私心。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氣氛頓時劍拔弩張。眼看春耕在即,若是因為種子分配問題耽擱了農時,這一年的收成就全毀了。


    王啟見此情形,心急如焚,他趕忙站出來,大聲說道:“大家都別吵了!聽我說,咱們都是為了村子好,為了有個好收成。種子分配不公,肯定不行,但也不能亂分,得講究個科學合理。”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瞬間壓下了眾人的爭吵聲。


    略作思索後,王啟接著說:“我看這樣吧,咱們按戶分配,不管是鄉紳還是農戶,一戶一份。同時,對於貧瘠土地,我們再額外提供一些肥料,幫助改良土壤,讓這些高產種子也能在上麵茁壯成長。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共同富裕,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他的眼神誠懇地掃視著眾人,希望大家能冷靜下來,以大局為重。


    眾人聽了,紛紛低頭思索。片刻後,鄉紳們率先點頭,表示認可。那位年長的鄉紳微微歎氣,說道:“王大人說得在理,是我們狹隘了。就照大人說的辦吧。”農戶們見此,也不好再爭執,緊繃的神情漸漸緩和,紛紛表示讚同。


    在王啟的主持下,種子和肥料有條不紊地分發下去。農民們懷揣著希望,帶著新耕犁、水車,以及高產作物種子,紛紛走向自家的田地,開啟了新一年的春耕。


    望著這片忙碌而充滿希望的田野,王啟心中卻依舊有著諸多懸念。這些新作物的收成究竟能達到怎樣的預期?它們能否適應東陽行省的土壤與氣候?農村經濟又將以怎樣的步伐實現轉型,真正讓百姓過上富足日子?這些問題仿若沉甸甸的巨石,壓在他的心頭。此時,春日的陽光愈發燦爛,灑在田間,仿佛在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祝福,祝願他們在新一年的辛勤勞作後,能收獲滿滿的幸福與財富,向著那未知卻又充滿希望的未來,大步邁進。而這場關乎東陽行省農桑發展的變革大戲,才剛剛拉開精彩的帷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正統我怕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白積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白積雪並收藏我是正統我怕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