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日,天色微明,北京城的街道上還殘留著昨夜的清冷氣息。
此時,瓦剌使者蘇赫巴魯正率領著他精心挑選的十名親隨,緩緩踏入這座宏偉的大明都城。
他們的身影在晨曦中顯得堅定而又神秘,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莊重的神情,因為他們深知此次使命的重大。
禮部尚書胡濙得知瓦剌使者到來的消息後,立刻吩咐禮部官員將他們妥善安排在專門接待外國使臣的會同館。
會同館內,布置典雅,充滿著大明的文化氣息。
次日,會同館內。
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
胡濙身著莊重的官服,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會客廳。
他微微昂首,雙手背在身後,目光落在蘇赫巴魯身上,帶著審視與威嚴。
蘇赫巴魯見胡濙進來,立刻起身,微微欠身,禮貌地說道:“尊敬的胡大人,今日能與您再次相見,實乃榮幸。” 他邊說邊伸出右手做了一個請的姿勢,示意胡濙坐下,“我代表瓦剌偉大的可汗也先,再次表明我們的誠意,此次議和對我們雙方都至關重要。”
窗外,偶爾有微風吹過,輕輕拂動著窗簾,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仿佛也在聆聽著室內的對話。
胡濙微微頷首,緩緩坐下後,雙手交叉放在身前,緩緩說道:“我大明也希望和平,但這議和條款,還需仔細斟酌。”
蘇赫巴魯急忙說道:“胡大人,您先看看我方的議和條款,這都是我們可汗經過深思熟慮後提出的。我們真心希望能與大明友好相處,共同發展。”
說罷,他微微前傾身子,雙手將議和條款恭敬地遞到胡濙麵前。
隨著紙張的沙沙聲,仿佛時間也在這一刻微微停頓。
胡濙微微點頭,接過議和條款,緩緩打開。
【
《瓦剌與大明議和條款書》
尊敬的大明王朝:
在曆經長久的紛爭與戰火後,瓦剌與大明都承受了諸多的損失與傷痛。為了這片廣袤土地上的百姓福祉,為了迎來持久的和平與安寧,瓦剌在此鄭重提出以下議和條款:
其一,停戰協定。
自條款生效之日起,瓦剌與大明雙方即刻停止一切軍事衝突與敵對行動。雙方軍隊撤迴各自境內,嚴守邊界,不再發起無端的攻擊與挑釁,讓戰爭的硝煙徹底消散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其二,政治關係。
瓦剌與大明彼此承認對方為獨立的政權,雙方均不互相稱臣,不存在隸屬關係。兩國在國際舞台上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彼此的主權與獨立,以平等的姿態共促區域的穩定與發展。
其三,互市開放。
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山西等多個邊鎮開通互市。雙方應在這些邊鎮設立專門的互市管理機構,確保互市的公平、公正、有序進行。
互市的商品種類應涵蓋牲畜、皮革、藥材、農產品、手工製品等,同時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等商品也應進入互市交易範疇,以促進雙方經濟的互補與繁榮。
互市的時間應定期舉行,根據實際情況可每季度或每半年舉行一次大型互市活動,平時也應保證小規模的日常交易。
雙方共同製定互市的稅收政策和交易規則,嚴禁任何一方在互市中設置不合理的障礙或進行欺詐行為。
其四,和平保障。
為確保和平的持久穩定,雙方應建立定期的溝通機製。每年度舉行一次高層會晤,商討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及時化解潛在的危機。
雙方各自在邊界地區設立和平觀察哨,一旦發現有破壞和平的行為或跡象,應及時通報對方,共同采取措施加以製止。
鼓勵雙方的民間交流與合作,包括文化、學術、商業等領域,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讓和平的理念深入人心。
瓦剌真誠地期望大明王朝能夠認真考慮並接納這些議和條款,讓我們攜手共同邁向和平繁榮的未來,為兩國的百姓創造一個安居樂業、幸福美好的明天。
瓦剌汗國
】
隨著目光在紙張上移動,他的眉頭漸漸緊鎖。他不自覺地用手指輕輕敲打著椅子的扶手。
片刻後,他抬起頭,目光嚴肅地看著蘇赫巴魯,搖了搖頭說道:“這其中開放的互市數量如此之多,且都是我大明的軍事重鎮,這絕不可行。我大明有自己的考量和底線。”
蘇赫巴魯一聽,心中微微一緊,但他很快穩住了情緒。
他微微皺眉,用手摸了摸下巴,解釋道:“胡大人,互市對我們雙方都有益處啊。可以促進經濟交流,讓兩國百姓都能享受到實惠。我們可汗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提出這樣的條款。”
窗外的樹枝輕輕晃動,幾片樹葉悠悠飄落,似乎也在為這緊張的氣氛增添了一絲無奈。
胡濙搖了搖頭,堅定地說:“不行,如此多的重鎮開通互市,會給我大明的邊防帶來極大的隱患。這關乎我大明的國家安全,絕不能輕易妥協。” 他說著,揮了一下手臂,仿佛在強調自己的決心。
蘇赫巴魯提高了嗓門,大聲說道:“胡大人,我們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讓步。這是我們可汗的最低要求了,大明也不想再次陷入戰爭吧?戰爭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他邊說邊站起身來,雙手攤開,做出一副無奈的樣子。
胡濙猛地站起身來,眼中閃過一絲怒意,大聲說道:“哼,你們瓦剌不要以為可以以此來威脅我大明。去年十月,你們在戰場上一敗塗地,若不是你們可汗跑得快,早就成為我大明的俘虜。現在還敢提如此過分的要求?” 他邊說邊用手指著蘇赫巴魯。
會客廳中的空氣仿佛瞬間凝固,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蘇赫巴魯的臉色漲得通紅,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雙手微微握拳又鬆開,說道:“胡大人,還請您冷靜。我們是帶著誠意來議和的,互市可以給雙方帶來繁榮,我們可以再商量商量。”
胡濙卻不想再搭理他,冷冷地說道:“告辭!” 說完,轉身便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離開會同館,胡濙的心情依然沉重。
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必須盡快向皇帝稟報。
他翻身上馬,馬蹄聲在街道上急促地響起,如同他急切的心情。
很快,他便來到了乾清宮。
乾清宮內,皇帝朱銳正坐在龍椅上,神情專注地處理著政務。
胡濙走進宮殿,恭敬地行禮後,把瓦剌人議和的條款和也先的親筆信交給了朱銳。
同時,他也把條款中自己認為不妥的地方詳細地說了一遍。
朱銳一邊靜靜地聽著胡濙的匯報,一邊打開議和條款仔細看了起來。
他的眉頭時而微微皺起,時而又舒展開來。
不一會兒,朱銳便看完了條款。
他微微沉吟片刻,說道:“胡卿,你做得很好!這些條款中瓦剌人最看重的也就是互市這一條。如此多的軍事重鎮開通互市絕對不行。”
他的聲音堅定而果斷,充滿了帝王的威嚴。
“你去告訴那位使者,朕同意停戰,但朕隻同意甘肅鎮和寧夏鎮開通互市,其餘皆不考慮。如果談不攏就讓他迴去吧。” 朱銳把議和條款重新交到胡濙的手裏。
“另外,你和曹首輔商量一下,開通互市的這兩個邊鎮要控製茶葉、鹽、鐵、藥材、皮革和牲畜的交易量。尤其是茶葉、鹽、鐵。這些物品的具體數量不需要寫在條款裏,免得以後麻煩!”
“臣領旨,臣告退。” 胡濙接過條款,再次行禮後便退出了乾清宮。
待胡濙走後,朱銳打開了也先寫給自己的親筆信。
【
《致大明朝皇帝書》
尊敬的大明朝皇帝陛下:
當我提起筆寫下這封信時,心中感慨萬千。
迴首往昔,那一場在北京城的戰役,如今想來,心中滿是悔意。
戰爭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它帶來的隻有傷痛與破壞。
彼時的戰火與硝煙,讓無數的生命消逝,讓百姓陷入無盡的苦難。
如今冷靜思量,我深刻地認識到和平的珍貴與重要。
無論是我瓦剌的子民,還是大明的百姓,都渴望著安寧穩定的生活,都期盼著能在和平的環境下安居樂業。
在此,我代表瓦剌,真誠地向陛下表達我們渴望停戰的決心。
讓我們放下過去的紛爭與仇恨,為了兩國人民的福祉,攜手走向和平。
我願與大明簽訂永久的停戰協定,讓邊界再無烽火,讓刀劍重新歸鞘。
同時,為了進一步促進兩國的友好交流與經濟發展,我衷心希望陛下能夠考慮開通邊城互市。
互市的開啟,不僅可以讓雙方的物資得以流通,滿足彼此的生活與生產需求,更能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
通過貿易的往來,我們可以共同分享彼此的文化與成果,讓和平的紐帶更加牢固。
我堅信,在和平的陽光下,瓦剌與大明都將迎來新的繁榮與發展。
讓我們以此次為契機,共同書寫兩國友好的新篇章,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和平、繁榮的世界。
願陛下能慎重考慮我的提議,期待陛下的迴複。
瓦剌可汗也先
】
看完後,朱銳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笑:“哼,打輸了也這麽牛氣!為兩國百姓福祉?純粹扯淡!”
他很清楚,也先必定現在處境艱難,否則他不可能主動議和。
朱銳坐在龍椅上,陷入了沉思。
他猜想蒙古的內部一定出了問題!別忘了,蒙古還有一個可汗脫脫不花,他才是名義上的大元的真正可汗,也先也就一個太師淮王而已。
經曆北京城一戰,也先的軍隊損失大半,他需要養精蓄銳,他需要懲治內部,除掉脫脫不花。
到時候他就會騰出手來對付大明朝。
“想得美!朕不會讓你得逞的!” 朱銳大聲說道,他的聲音在乾清宮迴蕩。
胡濙再次來到會同館,見到了焦急等待的蘇赫巴魯。
他麵無表情地把皇帝朱銳的最終條件跟瓦剌使者蘇赫巴魯通報。
蘇赫巴魯聽後震驚不已,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怎麽可能?隻有兩個邊鎮互市?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接受的條件!” 他大聲說道。
胡濙看著蘇赫巴魯的反應,心中沒有絲毫波瀾。
他隻是淡淡地說道:“這就是我大明皇帝的決定,你可以迴去稟報你們的可汗。”
說完,便轉身離去,把蘇赫巴魯晾在了會同館。
蘇赫巴魯在會同館內如坐針氈,他不停地踱步,心中充滿了焦慮。
也先可汗交給他的任務他必須完成,否則迴去無法交代。
他想起了丞相阿剌知院臨行前對他的叮囑:此番與大明議和,重中之重便是停戰,其次則為互市。現今,大明雖未同意那五個重鎮的互市,不過好歹開通了西部的兩個邊鎮。雖說結果不盡人意,但首個目標已然達成,第二個目標也算是勉強實現了。
經過兩天的痛苦掙紮和深思熟慮,蘇赫巴魯終於做出了決定。
他主動找到胡濙,再次商談議和事宜。
會客廳內,氣氛緊張而凝重。
蘇赫巴魯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胡大人,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接受大明的條件。但是,我希望大明能夠在其他方麵給予我們一些補償。”
胡濙微微皺眉,思考片刻後說道:“補償?這需要我向皇帝陛下請示。但我可以告訴你,大明不會輕易做出讓步。”
雙方你來我往,如戰場上的唇槍舌劍,一番討價還價之後。
最終,那承載著和平希望的議和條款塵埃落定,兩國的和平盟約至此達成。
兩日後的早朝,陽光灑落在宏偉壯麗的奉天殿,為這座莊嚴的宮殿增添了一抹神聖的光輝。
皇帝朱銳高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此時,瓦剌人的使者蘇赫巴魯被引入殿中。
蘇赫巴魯身著瓦剌特色服飾,步伐沉穩地走進奉天殿,他的眼神中既帶著對大明皇帝的敬畏,又有著對此次使命的莊重。
朱銳微微頷首,與蘇赫巴魯一番寒暄,話語間盡顯大國君主的風範與氣度。
寒暄過後,朱銳命人再大殿之上宣讀了那份附著詳盡議和條款、象征著和平與承諾的盟約。
之後朱銳命人鄭重地地在盟約之上加蓋皇帝玉璽。
蘇赫巴魯恭敬地接過這份承載著和平希望的盟約,以及大明皇帝朱銳寫給也先的親筆迴信。
他的雙手微微顫抖,深知這份盟約的分量。
隨後,蘇赫巴魯向朱銳行禮,踏上了漫漫返程之路。
隨同他一起迴去的,還有明朝派出的使者太常寺少卿黃養正。
黃養正肩負著重大使命,他將見證瓦剌大汗也先加蓋印璽之後的盟約帶迴大明北京城,為兩國的和平盟約畫上圓滿的句號。
臨走的那一天,胡濙親自來送他們。
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胡濙楠楠地說道:“我大明朝的子民什麽時候才能擁有真正的和平啊!”
次日,大明朝與蒙古瓦剌簽訂和平盟約的喜訊被《大明日報》刊發出來,消息迅速傳遍了大街小巷。
街頭巷尾,老百姓們聞此消息,皆歡喜鼓舞。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
他們歡唿雀躍,仿佛看到了美好的生活畫卷正徐徐展開,心中滿是對未來好日子的熱切期盼。
在他們單純而質樸的心中,和平的到來就如同久旱逢甘霖,滋潤著他們生活的每一寸土地。
然而,朱銳卻麵色凝重,目光深邃而悠遠。
他望著窗外的天空,心中思緒萬千。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雖然此刻和平盟約已簽訂,但前路依舊漫長而充滿變數。
距離兩國實現真正的和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無數的挑戰與暗流在等待著他去應對和化解。
他暗暗發誓,定會傾盡全力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為百姓謀得真正長久的安寧。
此時,瓦剌使者蘇赫巴魯正率領著他精心挑選的十名親隨,緩緩踏入這座宏偉的大明都城。
他們的身影在晨曦中顯得堅定而又神秘,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莊重的神情,因為他們深知此次使命的重大。
禮部尚書胡濙得知瓦剌使者到來的消息後,立刻吩咐禮部官員將他們妥善安排在專門接待外國使臣的會同館。
會同館內,布置典雅,充滿著大明的文化氣息。
次日,會同館內。
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
胡濙身著莊重的官服,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會客廳。
他微微昂首,雙手背在身後,目光落在蘇赫巴魯身上,帶著審視與威嚴。
蘇赫巴魯見胡濙進來,立刻起身,微微欠身,禮貌地說道:“尊敬的胡大人,今日能與您再次相見,實乃榮幸。” 他邊說邊伸出右手做了一個請的姿勢,示意胡濙坐下,“我代表瓦剌偉大的可汗也先,再次表明我們的誠意,此次議和對我們雙方都至關重要。”
窗外,偶爾有微風吹過,輕輕拂動著窗簾,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仿佛也在聆聽著室內的對話。
胡濙微微頷首,緩緩坐下後,雙手交叉放在身前,緩緩說道:“我大明也希望和平,但這議和條款,還需仔細斟酌。”
蘇赫巴魯急忙說道:“胡大人,您先看看我方的議和條款,這都是我們可汗經過深思熟慮後提出的。我們真心希望能與大明友好相處,共同發展。”
說罷,他微微前傾身子,雙手將議和條款恭敬地遞到胡濙麵前。
隨著紙張的沙沙聲,仿佛時間也在這一刻微微停頓。
胡濙微微點頭,接過議和條款,緩緩打開。
【
《瓦剌與大明議和條款書》
尊敬的大明王朝:
在曆經長久的紛爭與戰火後,瓦剌與大明都承受了諸多的損失與傷痛。為了這片廣袤土地上的百姓福祉,為了迎來持久的和平與安寧,瓦剌在此鄭重提出以下議和條款:
其一,停戰協定。
自條款生效之日起,瓦剌與大明雙方即刻停止一切軍事衝突與敵對行動。雙方軍隊撤迴各自境內,嚴守邊界,不再發起無端的攻擊與挑釁,讓戰爭的硝煙徹底消散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其二,政治關係。
瓦剌與大明彼此承認對方為獨立的政權,雙方均不互相稱臣,不存在隸屬關係。兩國在國際舞台上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彼此的主權與獨立,以平等的姿態共促區域的穩定與發展。
其三,互市開放。
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山西等多個邊鎮開通互市。雙方應在這些邊鎮設立專門的互市管理機構,確保互市的公平、公正、有序進行。
互市的商品種類應涵蓋牲畜、皮革、藥材、農產品、手工製品等,同時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等商品也應進入互市交易範疇,以促進雙方經濟的互補與繁榮。
互市的時間應定期舉行,根據實際情況可每季度或每半年舉行一次大型互市活動,平時也應保證小規模的日常交易。
雙方共同製定互市的稅收政策和交易規則,嚴禁任何一方在互市中設置不合理的障礙或進行欺詐行為。
其四,和平保障。
為確保和平的持久穩定,雙方應建立定期的溝通機製。每年度舉行一次高層會晤,商討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及時化解潛在的危機。
雙方各自在邊界地區設立和平觀察哨,一旦發現有破壞和平的行為或跡象,應及時通報對方,共同采取措施加以製止。
鼓勵雙方的民間交流與合作,包括文化、學術、商業等領域,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讓和平的理念深入人心。
瓦剌真誠地期望大明王朝能夠認真考慮並接納這些議和條款,讓我們攜手共同邁向和平繁榮的未來,為兩國的百姓創造一個安居樂業、幸福美好的明天。
瓦剌汗國
】
隨著目光在紙張上移動,他的眉頭漸漸緊鎖。他不自覺地用手指輕輕敲打著椅子的扶手。
片刻後,他抬起頭,目光嚴肅地看著蘇赫巴魯,搖了搖頭說道:“這其中開放的互市數量如此之多,且都是我大明的軍事重鎮,這絕不可行。我大明有自己的考量和底線。”
蘇赫巴魯一聽,心中微微一緊,但他很快穩住了情緒。
他微微皺眉,用手摸了摸下巴,解釋道:“胡大人,互市對我們雙方都有益處啊。可以促進經濟交流,讓兩國百姓都能享受到實惠。我們可汗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提出這樣的條款。”
窗外的樹枝輕輕晃動,幾片樹葉悠悠飄落,似乎也在為這緊張的氣氛增添了一絲無奈。
胡濙搖了搖頭,堅定地說:“不行,如此多的重鎮開通互市,會給我大明的邊防帶來極大的隱患。這關乎我大明的國家安全,絕不能輕易妥協。” 他說著,揮了一下手臂,仿佛在強調自己的決心。
蘇赫巴魯提高了嗓門,大聲說道:“胡大人,我們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讓步。這是我們可汗的最低要求了,大明也不想再次陷入戰爭吧?戰爭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他邊說邊站起身來,雙手攤開,做出一副無奈的樣子。
胡濙猛地站起身來,眼中閃過一絲怒意,大聲說道:“哼,你們瓦剌不要以為可以以此來威脅我大明。去年十月,你們在戰場上一敗塗地,若不是你們可汗跑得快,早就成為我大明的俘虜。現在還敢提如此過分的要求?” 他邊說邊用手指著蘇赫巴魯。
會客廳中的空氣仿佛瞬間凝固,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蘇赫巴魯的臉色漲得通紅,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雙手微微握拳又鬆開,說道:“胡大人,還請您冷靜。我們是帶著誠意來議和的,互市可以給雙方帶來繁榮,我們可以再商量商量。”
胡濙卻不想再搭理他,冷冷地說道:“告辭!” 說完,轉身便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離開會同館,胡濙的心情依然沉重。
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必須盡快向皇帝稟報。
他翻身上馬,馬蹄聲在街道上急促地響起,如同他急切的心情。
很快,他便來到了乾清宮。
乾清宮內,皇帝朱銳正坐在龍椅上,神情專注地處理著政務。
胡濙走進宮殿,恭敬地行禮後,把瓦剌人議和的條款和也先的親筆信交給了朱銳。
同時,他也把條款中自己認為不妥的地方詳細地說了一遍。
朱銳一邊靜靜地聽著胡濙的匯報,一邊打開議和條款仔細看了起來。
他的眉頭時而微微皺起,時而又舒展開來。
不一會兒,朱銳便看完了條款。
他微微沉吟片刻,說道:“胡卿,你做得很好!這些條款中瓦剌人最看重的也就是互市這一條。如此多的軍事重鎮開通互市絕對不行。”
他的聲音堅定而果斷,充滿了帝王的威嚴。
“你去告訴那位使者,朕同意停戰,但朕隻同意甘肅鎮和寧夏鎮開通互市,其餘皆不考慮。如果談不攏就讓他迴去吧。” 朱銳把議和條款重新交到胡濙的手裏。
“另外,你和曹首輔商量一下,開通互市的這兩個邊鎮要控製茶葉、鹽、鐵、藥材、皮革和牲畜的交易量。尤其是茶葉、鹽、鐵。這些物品的具體數量不需要寫在條款裏,免得以後麻煩!”
“臣領旨,臣告退。” 胡濙接過條款,再次行禮後便退出了乾清宮。
待胡濙走後,朱銳打開了也先寫給自己的親筆信。
【
《致大明朝皇帝書》
尊敬的大明朝皇帝陛下:
當我提起筆寫下這封信時,心中感慨萬千。
迴首往昔,那一場在北京城的戰役,如今想來,心中滿是悔意。
戰爭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它帶來的隻有傷痛與破壞。
彼時的戰火與硝煙,讓無數的生命消逝,讓百姓陷入無盡的苦難。
如今冷靜思量,我深刻地認識到和平的珍貴與重要。
無論是我瓦剌的子民,還是大明的百姓,都渴望著安寧穩定的生活,都期盼著能在和平的環境下安居樂業。
在此,我代表瓦剌,真誠地向陛下表達我們渴望停戰的決心。
讓我們放下過去的紛爭與仇恨,為了兩國人民的福祉,攜手走向和平。
我願與大明簽訂永久的停戰協定,讓邊界再無烽火,讓刀劍重新歸鞘。
同時,為了進一步促進兩國的友好交流與經濟發展,我衷心希望陛下能夠考慮開通邊城互市。
互市的開啟,不僅可以讓雙方的物資得以流通,滿足彼此的生活與生產需求,更能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
通過貿易的往來,我們可以共同分享彼此的文化與成果,讓和平的紐帶更加牢固。
我堅信,在和平的陽光下,瓦剌與大明都將迎來新的繁榮與發展。
讓我們以此次為契機,共同書寫兩國友好的新篇章,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和平、繁榮的世界。
願陛下能慎重考慮我的提議,期待陛下的迴複。
瓦剌可汗也先
】
看完後,朱銳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笑:“哼,打輸了也這麽牛氣!為兩國百姓福祉?純粹扯淡!”
他很清楚,也先必定現在處境艱難,否則他不可能主動議和。
朱銳坐在龍椅上,陷入了沉思。
他猜想蒙古的內部一定出了問題!別忘了,蒙古還有一個可汗脫脫不花,他才是名義上的大元的真正可汗,也先也就一個太師淮王而已。
經曆北京城一戰,也先的軍隊損失大半,他需要養精蓄銳,他需要懲治內部,除掉脫脫不花。
到時候他就會騰出手來對付大明朝。
“想得美!朕不會讓你得逞的!” 朱銳大聲說道,他的聲音在乾清宮迴蕩。
胡濙再次來到會同館,見到了焦急等待的蘇赫巴魯。
他麵無表情地把皇帝朱銳的最終條件跟瓦剌使者蘇赫巴魯通報。
蘇赫巴魯聽後震驚不已,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怎麽可能?隻有兩個邊鎮互市?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接受的條件!” 他大聲說道。
胡濙看著蘇赫巴魯的反應,心中沒有絲毫波瀾。
他隻是淡淡地說道:“這就是我大明皇帝的決定,你可以迴去稟報你們的可汗。”
說完,便轉身離去,把蘇赫巴魯晾在了會同館。
蘇赫巴魯在會同館內如坐針氈,他不停地踱步,心中充滿了焦慮。
也先可汗交給他的任務他必須完成,否則迴去無法交代。
他想起了丞相阿剌知院臨行前對他的叮囑:此番與大明議和,重中之重便是停戰,其次則為互市。現今,大明雖未同意那五個重鎮的互市,不過好歹開通了西部的兩個邊鎮。雖說結果不盡人意,但首個目標已然達成,第二個目標也算是勉強實現了。
經過兩天的痛苦掙紮和深思熟慮,蘇赫巴魯終於做出了決定。
他主動找到胡濙,再次商談議和事宜。
會客廳內,氣氛緊張而凝重。
蘇赫巴魯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胡大人,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接受大明的條件。但是,我希望大明能夠在其他方麵給予我們一些補償。”
胡濙微微皺眉,思考片刻後說道:“補償?這需要我向皇帝陛下請示。但我可以告訴你,大明不會輕易做出讓步。”
雙方你來我往,如戰場上的唇槍舌劍,一番討價還價之後。
最終,那承載著和平希望的議和條款塵埃落定,兩國的和平盟約至此達成。
兩日後的早朝,陽光灑落在宏偉壯麗的奉天殿,為這座莊嚴的宮殿增添了一抹神聖的光輝。
皇帝朱銳高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此時,瓦剌人的使者蘇赫巴魯被引入殿中。
蘇赫巴魯身著瓦剌特色服飾,步伐沉穩地走進奉天殿,他的眼神中既帶著對大明皇帝的敬畏,又有著對此次使命的莊重。
朱銳微微頷首,與蘇赫巴魯一番寒暄,話語間盡顯大國君主的風範與氣度。
寒暄過後,朱銳命人再大殿之上宣讀了那份附著詳盡議和條款、象征著和平與承諾的盟約。
之後朱銳命人鄭重地地在盟約之上加蓋皇帝玉璽。
蘇赫巴魯恭敬地接過這份承載著和平希望的盟約,以及大明皇帝朱銳寫給也先的親筆迴信。
他的雙手微微顫抖,深知這份盟約的分量。
隨後,蘇赫巴魯向朱銳行禮,踏上了漫漫返程之路。
隨同他一起迴去的,還有明朝派出的使者太常寺少卿黃養正。
黃養正肩負著重大使命,他將見證瓦剌大汗也先加蓋印璽之後的盟約帶迴大明北京城,為兩國的和平盟約畫上圓滿的句號。
臨走的那一天,胡濙親自來送他們。
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胡濙楠楠地說道:“我大明朝的子民什麽時候才能擁有真正的和平啊!”
次日,大明朝與蒙古瓦剌簽訂和平盟約的喜訊被《大明日報》刊發出來,消息迅速傳遍了大街小巷。
街頭巷尾,老百姓們聞此消息,皆歡喜鼓舞。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
他們歡唿雀躍,仿佛看到了美好的生活畫卷正徐徐展開,心中滿是對未來好日子的熱切期盼。
在他們單純而質樸的心中,和平的到來就如同久旱逢甘霖,滋潤著他們生活的每一寸土地。
然而,朱銳卻麵色凝重,目光深邃而悠遠。
他望著窗外的天空,心中思緒萬千。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雖然此刻和平盟約已簽訂,但前路依舊漫長而充滿變數。
距離兩國實現真正的和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無數的挑戰與暗流在等待著他去應對和化解。
他暗暗發誓,定會傾盡全力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為百姓謀得真正長久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