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開天辟地般地建立國家,悠悠歲月已如江水奔騰般流過了八十餘個年頭。


    從太祖朱元璋到惠宗朱允炆,再到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直至如今的英宗朱祁鎮,這六位帝王的統治宛如一部宏大而又波瀾起伏的曆史長劇。


    朱銳,這個神奇地穿越到明朝,搖身一變成為英宗朱祁鎮的二十一世紀好青年。


    此刻正靜靜地坐在乾清宮那威嚴莊重的龍椅之上,他的目光深邃而悠遠,仿佛穿越了無盡的時空。


    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龍椅的扶手,發出有節奏的“篤篤”聲,每一聲都似在訴說著他內心的沉思。


    “想當年太宗永樂時期,那可是大明版圖最為遼闊的輝煌歲月啊。”朱銳在心中默默感歎著,他的腦海中如畫卷般徐徐展開了那曾經廣袤無垠的大明疆土。


    彼時,北方的疆域一路直抵外興安嶺,奴兒幹都司的設立,宛如一把堅實的鎖,將那廣袤的東北大地緊緊地納入了大明的統治之中。


    兩京十三省,猶如大明的心髒與脊梁,政治穩定得如同堅固的磐石,經濟繁榮似那璀璨的星河。


    西北的關西七衛,就像大明在邊疆矗立的堅實堡壘,彰顯著大明在那片土地上不容置疑的影響力。


    南方,那統治著的安南,似是為大明的南疆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還有那西藏,烏思藏都司牢牢地掌控著藏區,讓這片神秘的土地與大明緊密相連。


    南洋的舊港宣慰司,更是大明影響力遠播的象征。


    那時候的大明,宛如一顆閃耀在天際的璀璨明珠,總麵積約達1000萬平方公裏,光芒萬丈,令人敬仰。


    可如今呢?朱銳微微皺起了眉頭,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沉重。如今的大明,到了他所處的英宗時期,那曾經輝煌的疆土已悄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北方,那瓦剌如同一頭逐漸崛起的猛獸,大明對蒙古地區的控製正如同被風雨侵蝕的繩索,日益減弱。


    西北諸衛以及兀良哈三衛,在瓦剌的影響下,勢力範圍如同被潮水衝刷的沙灘,不斷收縮。


    盡管核心的兩京十三省依舊如往昔般穩固,似那永不傾倒的中流砥柱,但邊疆地區的影響力卻似那逐漸黯淡的燭光,大不如前。


    東北的女真族,也似那即將蘇醒的火山,開始隱隱顯露出不穩定的跡象。


    而最讓朱銳痛心疾首的是,那南洋的舊港宣慰司,竟然被滿者伯夷國所滅,仿佛一顆曾經璀璨的星辰從天際隕落。


    “我既然穿越到了這裏,成為了這大明的皇帝,就絕不能安於享樂、得過且過。上天既然讓我來到了這個時代,必定賦予了我神聖的使命。”朱銳緊緊地握住了拳頭,那微微發白的關節顯示著他內心的堅定。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改變這一切,讓大明重新煥發出昔日的輝煌,通過一係列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引領大明邁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然而,在這個依然以農業生產為主導的封建時代,究竟該從何處著手呢?這個問題如同一片厚重的烏雲,沉甸甸地壓在朱銳的心頭。


    無數個寂靜的夜晚,乾清宮內那搖曳的燭光,映襯著朱銳那孤獨而又堅定的身影。


    他在殿內緩緩踱步,腳步聲在空曠的宮殿中迴蕩,仿佛是他內心思考的節奏。


    “農業固然是國家的根基,但僅僅依靠農業,大明是無法實現飛躍的。必須要有全新的力量注入,要有石破天驚的變革。”朱銳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而又深邃的光芒。


    經過多日的殫精竭慮,結合當下大明帝國那複雜而又真實的實際情況,朱銳的心中終於漸漸有了一絲清晰的頭緒。


    “不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贏得人心的堅定擁護。在大力推進改革和創新的征程中,必須要有強大的力量支持。那麽,究竟該依靠誰呢?毫無疑問,那便是老百姓。”朱銳在心中反複思索著,“但老百姓之中,又該依靠哪些人呢?依靠農民嗎?顯然不行,大多數的農民目不識丁,他們的思想單純得如同清澈的溪水,很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和裹挾,最終淪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朱銳繼續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之中,突然,他的腦海中仿佛劃過一道閃電,瞬間眼前一亮。


    “對,應該依靠朝堂上的官員以及民間的讀書人!那些秀才、舉人,他們在百姓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他們才是決定新政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力量。”想到這裏,朱銳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團希望的火焰。


    “那麽,究竟該如何才能有效地影響讀書人的思想,掌控輿論的導向呢?又該如何確保朝廷的詔令能夠如同春風化雨般得到完美的執行呢?必須要有一套如同二十一世紀那般強大的紙質媒體機構——報社。隻有將報社緊緊地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才等同於牢牢地掌控了國家輿論的方向。”朱銳越想越覺得這個想法切實可行,仿佛看到了大明未來的希望之光在眼前閃耀。


    那麽明英宗時期到底有沒有類似報社的機構?還真有,隻不過那時叫《邸報》。


    它是由明朝官方發行,隻有明朝官員有資格閱覽,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的。


    邸報的內容包含朝廷政令、皇帝詔旨、官員奏疏、人事任免等國家大事。


    運作流程是通政使司先匯集信息並抄錄副本,接著六科給事中審核奏章,將可公開內容抄錄轉發。


    在京城,由秀才抄寫邸報再分發至各衙門;京外地方一級衙門在京師有提塘官,他們收到邸報後,會摘選本省信息二次編寫,再經官方郵政發迴本省。


    也就是說明朝的邸報就是一個僅供政府內部的傳閱的“參考消息”而已!完全不能滿足朱銳的設想。


    這一天清晨,朱銳決定緊急召見曹鼐、於謙和陳循商議這件事。


    他們接到旨意後,匆匆忙忙地向著乾清宮趕來,一路上,他們的心中都充滿了各種猜測,不知道皇上此次召見究竟所為何事。


    當他們踏入乾清宮暖閣的那一刻,隻見朱銳正靜靜地坐在龍椅之上,目光中透露出堅定與睿智。他看著他們三人,緩緩地開口說道:“今日朕找你們前來,是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想法要與你們共同商議。”


    曹鼐、於謙和陳循三人恭敬地站在殿下,齊聲迴應道:“臣等洗耳恭聽。”


    朱銳深吸了一口氣,仿佛要將心中的想法深深地烙印在空氣中,然後鄭重地說道:“朕經過深思熟慮,覺得我們大明如今迫切需要創辦一個新的機構——報社。該機構與通政使司平級,直接對朕負責。”


    “關於報社出版的刊物的名字,朕也想好了,就叫《大明日報》”


    “與此同時,為達精簡機構之目的,往昔之邸報即日起予以廢除。原邸報之人員,可於《大明日報》之中擇優選取留用。如此舉措,意在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辦事效率。”


    此言一出,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仿佛平靜的湖麵突然泛起了陣陣漣漪。


    於謙微微皺起了眉頭,他那深邃的目光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片刻之後說道:“皇上,報社?這的確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奇想法,不知皇上為何會突然萌生出這樣的念頭呢?”


    朱銳站起身來,緩緩地走到他們麵前,他的步伐堅定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帶著決心。


    他解釋道:“朕已經仔細思考了許久,如今我們大明要進行全麵的改革和創新,就必須牢牢地掌控輿論的方向。而報社,便是一個可以迅速傳播信息、有效引導輿論的關鍵機構。隻有讓民間的百姓和讀書人都能清晰地了解我們的政策和想法,我們才能贏得他們真心實意的支持,我們的改革才能如魚得水般順利進行。”


    曹鼐微微點了點頭,他捋了捋自己的胡須,若有所思地說道:“皇上所言極是,不過這報社究竟該如何創辦呢?這其中必定涉及諸多複雜的環節和問題。”


    朱銳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滿了自信,他說道:“朕已經初步製定了一個計劃。報社的總部將設立在京城,而且各省、州、縣都要建立相應的分支機構。隻有這樣,才能確保信息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到每一個角落。”


    陳循這時也忍不住開口道:“皇上,這《大明日報》如果要真正實施起來,恐怕會麵臨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陳循年約六旬有餘,身形略顯富態,一張圓臉,麵色紅潤,眉毛稀疏卻微微上揚,帶著幾分精明之相。


    他的眼睛不大,但目光中時常閃爍著靈動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身著一襲紫色官袍,腰間束著金色腰帶,頭戴黑色官帽,帽子兩邊垂下的帽翅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晃動,更增添了幾分莊重與威嚴。


    朱銳知道他的意思,肯定會有一些人抵製,但是他要辦報社的意誌絕不會動搖。


    他看著他們,目光堅定而執著。


    他說道:“朕清楚,這其中的困難肯定是存在的,但隻要我們齊心協力,眾誌成城,就一定能夠克服所有的困難。朕堅信你們的能力和智慧。”


    接著,朱銳把他辦報社的計劃和盤托出,他們彼此也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基本上所有細節問題都討論清楚了,朱銳讓小太監們給眾位大臣上了一些茶點,君臣一起品茶閑聊。


    朱銳突然間似乎想起了什麽,隨即轉向曹鼐,問道:“曹閣老,朕問你,我們的報社要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馬匹將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你覺得我們現有的馬匹資源是否足夠呢?”


    曹鼐沉思了片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嚴謹和專業,然後迴答道:“皇上,據臣所知,明朝每年的馬匹數量有數萬匹之多,其中不乏一些優良的馬匹。我們完全可以從中挑選出合適的馬匹用於報社的文書傳遞,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朱銳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的一塊石頭仿佛落了地:“很好,這就解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隨後,他們又開始商討起主持報社的人選問題。


    朱銳的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他的目光落在了陳循的身上,緩緩說道:“陳愛卿,朕經過深思熟慮,覺得你可以全權負責這個報社的創辦和運營工作。”


    陳循心中先是一驚,仿佛平靜的湖麵被投入了一顆巨石,隨後一股難以抑製的喜悅湧上心頭,他連忙跪地謝恩:“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辜負皇上的信任,肝腦塗地也要把報社辦好。”


    朱銳微微點頭,然而他的心中卻有著更深層次的盤算。他深知陳循的為人並非完美無缺,但在這個關鍵時刻,他需要用人,而陳循的辦事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討論結束後,朱銳單獨把陳循留了下來。


    他看著陳循,目光中帶著一絲深意,緩緩說道:“陳愛卿,朕把這個重任交給你,你可要用心做事。”


    “朕知道,戶部尚書王佐身體一向不是很好,不過他曾向朕多次舉薦過你,你可要多替他分擔一些公務。”


    陳循心中一陣激動,他再次堅定地表示:“皇上放心,臣一定不負所托,定將報社辦好。”


    陳循從乾清宮走出來,腦海中思緒如翻滾的雲海般難以平靜。


    “皇上竟將創辦報社這般重要的任務交予我,這是對我的莫大信任啊。”他心中暗自思忖著,腳步卻不自覺地加快了些,仿佛心中那團被點燃的火焰在催促著他。“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若我能將此事辦得妥妥當當,戶部尚書之位便有望收入囊中。”想到這裏,他的心跳微微加速,既有興奮,又有一絲緊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正統我怕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白積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白積雪並收藏我是正統我怕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