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交公糧和分糧
下鄉知青帶著空間去當兵 作者:九一元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江英忍不住向林小娥大倒苦水。林小娥一聽,心中暗喜,覺得機會來了。
自從和趙剛在一起後,每次隻要提及江玥,趙剛都會對她一頓數落,這讓她心裏一直很不是滋味。
她原本就對江玥沒什麽好感,心裏更是納悶,憑什麽所有人對江玥態度都好,特別是趙宇、王凱、趙剛,還有那個陳二蛋都對江玥有意。
對了,還有一個陳二蛋,他媽和江玥有過節。於是拉上江英去找陳二蛋了。
......
10 月 24 號一大早,村裏的銅鑼聲突然就響起來了。江玥正在睡夢中,一下子就被吵醒了。
她穿上衣服起來,打開門,心裏直犯嘀咕:今天明明是休息日啊,怎麽還得去上工呢?放眼望去,村子裏熱鬧得不行,到處都是說話的聲音。
江玥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問那些同樣被吵醒的知青們:“這是咋迴事呀?”
知青隊長李振華迴答:“今天是咱們向陽大隊去紅星公社交公糧的日子,所以才這麽熱鬧。”
江玥點了點頭:“哦,是交公糧啊。不過這動靜,是不是全村人都得去呀?”
李振華笑著說:“那倒不用。交公糧對咱們生產大隊來說,可是最重要的事了,這一年的勞動成果怎麽樣,就看今天了。
每次交公糧的時候,大隊裏的社員肯定得去,還有一些隊裏的年輕人也會跟著去,一方麵是需要有人搬運糧食,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撐撐場麵,再就是去湊湊熱鬧。
要是全村人都去的話,公社哪能裝得下呀,又不是隻有咱們一個大隊交公糧。”
江玥接著問:“那咱們大隊交的公糧多不多呢?”
李振華迴答:“肯定是越多越好啊。交的多就說明咱們收成好,交完公糧剩下的餘糧也多,到時候大家能分到的也就多了。”
說完,李振華穿上外套準備出門,迴過頭來說:“你們都迴去接著睡吧,我作為知青大院的隊長,得去陪著交公糧。”
江玥朝著李振華說了句:“隊長辛苦。”然後迴房睡迴籠覺了。
晌午時分,村子裏再度熱鬧非凡,交公糧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迴來了。隻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仿佛帶著勝利的榮光。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這次向陽大隊在交公糧過程中表現出色,因而被授予了先進大隊的榮譽稱號,這無疑是對整個大隊辛勤勞作與積極貢獻的高度肯定。
三日後,“鐺鐺鐺……”一陣銅鑼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大隊長站在一個土坡上,高聲喊道:“老少爺們兒,今兒個是分糧的日子,都到曬場集合啦!”
刹那間,整個村子都蘇醒過來。男女老少們從自家的小院裏匆匆走出,朝著曬場匯聚。一時間,曬場裏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每一次分糧,就如同一場無聲的考驗,總能讓村裏呈現出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景象。那些平日裏勤勞肯幹、老實本分的村民,因辛勤勞作掙得工分多,自然能分得較多的糧食。
而像趙剛、陳二蛋這類平日裏偷奸耍滑、不怎麽願意下地幹活的混子,所得工分寥寥無幾,分到的糧食自然也少得可憐。
分糧的順序也有講究,向來是村民先進行分配,待村民分配完畢之後,才輪到知青們進行分糧。
這村裏人分糧,也是有順序的,一般是大戶人口多的,以及那些工分多的人家先分。
當然了,如果有人想要購買糧食,必須得耐心等到全體村民和知青都分完糧。之後,再依據大隊剩餘的糧食數量,向大隊部購買。
要是去供銷社購買糧食,不但價格偏高,關鍵是還得要糧票。所以大家分糧後都願意在大隊部買糧。
曬場上,陽光灑在那一堆堆麻袋上,仿佛給糧食都鍍上了一層金。
“我說老張啊,你家今年估摸能分不少吧?你那兒子兒媳幹活可都是一把好手。”王奶奶笑著對旁邊的張爺爺說。
張爺爺咧開嘴,露出缺了幾顆牙的嘴,笑著迴答:“嗨,能有口飯吃就行咯。不過今年雨水足,莊稼長得好,應該能多分點,熬過這個冬天就不愁了。”
眾人七嘴八舌的交談著。 “大家安靜一下!”大隊長扯著嗓喊,“咱們今年的收成不錯,這都多虧了大家夥兒的辛勤勞作。現在開始分糧,還是按照老規矩,按每人的工分來分配。張會計,你先來念一下各人的工分和應得的糧食數。”
張會計推了推厚重的眼鏡,打開賬本,大聲念道:“李大強,工分 2350 分。應分小麥 200 斤,玉米 120 斤,紅薯 100 斤。”
“好嘞!”李大強興奮地應了一聲,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他轉頭對身邊的媳婦說:“娃他娘,今年咱這苦沒白吃,有這些糧食,家裏能過個肥年咯。”
他媳婦蔡建芬笑著點頭,眼睛裏卻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淚花:“是啊,這一年起早貪黑的,值了。”
“下一個,蔡建芬。工分 2050 分,小麥 180 斤,玉米 100 斤,紅薯 80 斤。”
蔡建芬走上前,高興的迴頭看著自己男人笑了笑。
分糧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負責搬運糧食的幾個年輕小夥累得滿頭大汗,但臉上依然帶著笑容。
“張會計,你這賬可不能算錯啊,這可是俺們全家的命根子。”一位大娘有些擔憂地說道。
張會計抬起頭,認真地說:“大娘,您放心,我幹了這麽多年會計,這點數還能算錯?每一筆都清清楚楚的。”
知青們也在一旁排著隊,眼神裏充滿了期待。江玥和蘇秀蘭小聲交談著。
“真不知道咱們能分多少,這幾個月在地裏也沒少出力。”江玥說。
“是啊,希望能多些,不然往後的日子可不好過。”蘇秀蘭附和。
終於輪到知青們的分糧了,大家都識趣的朝前麵拱了拱。
男老知青們的工分,大約都是1800分左右,平均每人分得280斤糧,女老知青們基本上都是1500分左右,個人的差距均都不超過50分,平均每人分得230斤糧。
而江玥是新知青,雖然平時幹活也不含糊,但是請假天數多,抵扣之前和大隊借的糧,到手的糧加起來一共80斤。明年鐵定不夠吃。
林小娥和江玥都是7月份來下鄉的,江英是9月份來插隊的,但是平時兩人幹活就偷懶,工分也不多,秋收能掙多公分的時候又裝暈去了曬場,所以兩人扣除之前借的糧後,林小娥分得40斤糧,江英也就分得20斤糧,還不夠貓冬呢。
自從和趙剛在一起後,每次隻要提及江玥,趙剛都會對她一頓數落,這讓她心裏一直很不是滋味。
她原本就對江玥沒什麽好感,心裏更是納悶,憑什麽所有人對江玥態度都好,特別是趙宇、王凱、趙剛,還有那個陳二蛋都對江玥有意。
對了,還有一個陳二蛋,他媽和江玥有過節。於是拉上江英去找陳二蛋了。
......
10 月 24 號一大早,村裏的銅鑼聲突然就響起來了。江玥正在睡夢中,一下子就被吵醒了。
她穿上衣服起來,打開門,心裏直犯嘀咕:今天明明是休息日啊,怎麽還得去上工呢?放眼望去,村子裏熱鬧得不行,到處都是說話的聲音。
江玥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問那些同樣被吵醒的知青們:“這是咋迴事呀?”
知青隊長李振華迴答:“今天是咱們向陽大隊去紅星公社交公糧的日子,所以才這麽熱鬧。”
江玥點了點頭:“哦,是交公糧啊。不過這動靜,是不是全村人都得去呀?”
李振華笑著說:“那倒不用。交公糧對咱們生產大隊來說,可是最重要的事了,這一年的勞動成果怎麽樣,就看今天了。
每次交公糧的時候,大隊裏的社員肯定得去,還有一些隊裏的年輕人也會跟著去,一方麵是需要有人搬運糧食,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撐撐場麵,再就是去湊湊熱鬧。
要是全村人都去的話,公社哪能裝得下呀,又不是隻有咱們一個大隊交公糧。”
江玥接著問:“那咱們大隊交的公糧多不多呢?”
李振華迴答:“肯定是越多越好啊。交的多就說明咱們收成好,交完公糧剩下的餘糧也多,到時候大家能分到的也就多了。”
說完,李振華穿上外套準備出門,迴過頭來說:“你們都迴去接著睡吧,我作為知青大院的隊長,得去陪著交公糧。”
江玥朝著李振華說了句:“隊長辛苦。”然後迴房睡迴籠覺了。
晌午時分,村子裏再度熱鬧非凡,交公糧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迴來了。隻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仿佛帶著勝利的榮光。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這次向陽大隊在交公糧過程中表現出色,因而被授予了先進大隊的榮譽稱號,這無疑是對整個大隊辛勤勞作與積極貢獻的高度肯定。
三日後,“鐺鐺鐺……”一陣銅鑼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大隊長站在一個土坡上,高聲喊道:“老少爺們兒,今兒個是分糧的日子,都到曬場集合啦!”
刹那間,整個村子都蘇醒過來。男女老少們從自家的小院裏匆匆走出,朝著曬場匯聚。一時間,曬場裏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每一次分糧,就如同一場無聲的考驗,總能讓村裏呈現出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景象。那些平日裏勤勞肯幹、老實本分的村民,因辛勤勞作掙得工分多,自然能分得較多的糧食。
而像趙剛、陳二蛋這類平日裏偷奸耍滑、不怎麽願意下地幹活的混子,所得工分寥寥無幾,分到的糧食自然也少得可憐。
分糧的順序也有講究,向來是村民先進行分配,待村民分配完畢之後,才輪到知青們進行分糧。
這村裏人分糧,也是有順序的,一般是大戶人口多的,以及那些工分多的人家先分。
當然了,如果有人想要購買糧食,必須得耐心等到全體村民和知青都分完糧。之後,再依據大隊剩餘的糧食數量,向大隊部購買。
要是去供銷社購買糧食,不但價格偏高,關鍵是還得要糧票。所以大家分糧後都願意在大隊部買糧。
曬場上,陽光灑在那一堆堆麻袋上,仿佛給糧食都鍍上了一層金。
“我說老張啊,你家今年估摸能分不少吧?你那兒子兒媳幹活可都是一把好手。”王奶奶笑著對旁邊的張爺爺說。
張爺爺咧開嘴,露出缺了幾顆牙的嘴,笑著迴答:“嗨,能有口飯吃就行咯。不過今年雨水足,莊稼長得好,應該能多分點,熬過這個冬天就不愁了。”
眾人七嘴八舌的交談著。 “大家安靜一下!”大隊長扯著嗓喊,“咱們今年的收成不錯,這都多虧了大家夥兒的辛勤勞作。現在開始分糧,還是按照老規矩,按每人的工分來分配。張會計,你先來念一下各人的工分和應得的糧食數。”
張會計推了推厚重的眼鏡,打開賬本,大聲念道:“李大強,工分 2350 分。應分小麥 200 斤,玉米 120 斤,紅薯 100 斤。”
“好嘞!”李大強興奮地應了一聲,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他轉頭對身邊的媳婦說:“娃他娘,今年咱這苦沒白吃,有這些糧食,家裏能過個肥年咯。”
他媳婦蔡建芬笑著點頭,眼睛裏卻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淚花:“是啊,這一年起早貪黑的,值了。”
“下一個,蔡建芬。工分 2050 分,小麥 180 斤,玉米 100 斤,紅薯 80 斤。”
蔡建芬走上前,高興的迴頭看著自己男人笑了笑。
分糧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負責搬運糧食的幾個年輕小夥累得滿頭大汗,但臉上依然帶著笑容。
“張會計,你這賬可不能算錯啊,這可是俺們全家的命根子。”一位大娘有些擔憂地說道。
張會計抬起頭,認真地說:“大娘,您放心,我幹了這麽多年會計,這點數還能算錯?每一筆都清清楚楚的。”
知青們也在一旁排著隊,眼神裏充滿了期待。江玥和蘇秀蘭小聲交談著。
“真不知道咱們能分多少,這幾個月在地裏也沒少出力。”江玥說。
“是啊,希望能多些,不然往後的日子可不好過。”蘇秀蘭附和。
終於輪到知青們的分糧了,大家都識趣的朝前麵拱了拱。
男老知青們的工分,大約都是1800分左右,平均每人分得280斤糧,女老知青們基本上都是1500分左右,個人的差距均都不超過50分,平均每人分得230斤糧。
而江玥是新知青,雖然平時幹活也不含糊,但是請假天數多,抵扣之前和大隊借的糧,到手的糧加起來一共80斤。明年鐵定不夠吃。
林小娥和江玥都是7月份來下鄉的,江英是9月份來插隊的,但是平時兩人幹活就偷懶,工分也不多,秋收能掙多公分的時候又裝暈去了曬場,所以兩人扣除之前借的糧後,林小娥分得40斤糧,江英也就分得20斤糧,還不夠貓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