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文昌書院前,夏院長快步走到了華在王爺麵前,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麵帶懇切之色地說道:“王爺,今日您蒞臨我院實乃我等之榮幸。在這臨別之時,在下有個不情之請,還望王爺能夠應允。”華在王爺微微一笑,示意夏院長但說無妨。
隻見夏院長直起身子,目光充滿期待地望著王爺,緩聲道:“王爺才華橫溢、學富五車,若能為我們文昌書院撰寫一副對聯,那必將成為我院之無上榮光啊!”說完,夏院長再次向王爺拱手行禮,表示自己的誠摯之意。
王爺原本想拒絕,文昌書院雖然不比趙國的長安書院,畢竟是夏國第一書院,但看到了夏院長那一雙充滿懇切和期待的眼眸,讓人無法拒絕。
思索片刻,王爺寫出了對聯:
文光射鬥,攬勝跡以開卷,且收山川入眼底
昌運培英,懷壯誌而篤學,當鑄德才濟天下
這副對聯乃是一副獨具匠心的嵌字聯,采用了極為精妙的鶴頂格形式來呈現。所謂鶴頂格,就是將特定的字詞分別放置於上下聯的起始位置,猶如仙鶴昂首挺立之姿,給人以醒目而獨特的印象。此對聯更是別出心裁地在上聯與下聯的開頭處,巧妙地嵌入了“文”、“昌”這兩個意義深遠的字,如此一來,不僅使得對聯更具趣味性,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其針對性,仿佛是專門為某一特定情境或對象量身定製一般。這種嵌字手法既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奇思妙想,又讓讀者在欣賞對聯時能夠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樂趣和韻味。
王爺為何偏偏要選用那鶴頂格的嵌字聯呢?其實原因就在於原來文昌書院的大門之上,已然高懸著一副燕頷格的嵌字聯。
那副對聯寫道:“學文可致青雲路,世昌皆因翰墨香”。這上聯講的是隻要專心研學文章,便能踏上通往高遠前程的青雲之路;而下聯則點明了世間繁榮昌盛的緣由,全賴於那筆墨書香所帶來的滋養和熏陶.
正因如此,王爺才別出心裁地決定采用鶴頂格的嵌字聯,以求與這已有的燕頷格對聯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共同彰顯出文昌書院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
此聯一出,周圍眾人皆驚歎不已。夏院長更是激動得眼眶泛紅,連連稱讚道:“王爺真乃大才之人,此聯一出,定能激勵我院學子更加勤勉奮進。”王爺隻是微微頷首,神色淡然。
隨後,王爺等人準備離去。剛踏出書院大門,便聽到身後傳來朗朗讀書聲,正是那副對聯中的詞句。王爺嘴角不經意間泛起一抹淺笑,這文昌書院雖地處夏國,卻有著濃厚的治學氛圍,這一番筆墨也算值得。
行至半路,馬傳書好奇問道:“王爺今日為何如此爽快應下撰聯之事?以往王爺可是不喜這般應酬。”王爺抬眸望向遠方,緩緩說道:“本王觀那夏院長一心隻為書院學子,其情真摯,再者這文昌書院傳承多年,底蘊深厚,本王不過略盡綿薄之力罷了。”說罷,一行人漸行漸遠,隻留那文昌書院在身後沐浴於陽光之下。
當華在一行迴到番館時,夏國太子和三皇子已在門口等候。
太子上前一步,“華王爺講學辛苦了。父皇令我等在此恭候,設小宴款待。”
華在王爺抱拳迴禮,“多謝太子殿下盛情。”
而後隨著太子進了一家高檔飯館。宴席之上,珍饈美酒羅列。
酒過三巡,夏國太子說,“聽聞華王爺在文昌學院講的是‘治國之道’與‘為人臣者’的準則。王爺說治國之道,首重民生。民富則國安,民強則國強。為官者應清正廉潔,不可魚肉百姓。本太子聽了受益匪淺。王爺又說到為人臣者,需忠君愛國,然君若不仁,亦不可盲目愚忠。這裏言及不可盲目愚忠,前有未聞,可有深意?”
華在王爺放下酒杯,環視眾人後從容說道:“太子殿下,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君主失德,視臣民如螻蟻,肆意踐踏,那臣子一味愚忠,隻會助長君惡,終將導致社稷傾頹。真正的忠臣,應諫君之過,導君向善,若君仍一意孤行,臣子也要懂得順應民意。”
太子聽後,沉思良久,“王爺之言,仿若醍醐灌頂。但君權受命於天,若是臣子違逆君主,是否有損綱常?”
王爺輕笑一聲,“太子殿下,君權受命於天,君主代表上天在人間行使統治權力,但受命的不隻是權力,更多的是義務和責任,君要替上天服務好蒼生,你要替天行道。若是君主的所作所為完全背離了天理和人道,難道上天還會一直庇護於他嗎?如果真的如此,那又該如何解釋曆史長河中那眾多朝代的興衰更替呢?”
王爺頓了頓,目光如炬地凝視著太子,接著說道:“作為臣子,我們所應當心懷的乃是天下蒼生的福祉,而絕非僅僅隻是對某一個人的名號忠心耿耿。倘若君王能夠施行仁政、關愛百姓,讓國家繁榮昌盛,那麽我們自然應當盡心輔佐;但若是其倒行逆施、暴虐無道,置百姓生死於不顧,那我們就不能盲目愚忠,而是要挺身而出,為民請命!”說罷,王爺挺直了身軀,渾身散發出一股浩然正氣。
眾人聽後,默默點頭,似有所悟。
太子聽完王爺這番話,臉色微變,似有所悟地點點頭。這時,一直沉默的三皇子突然開口:“王爺高見,隻是這其中尺度極難把握,臣子如何才能確定君主所為已背離天理人道呢?”
王爺看了他一眼,道:“自然要看民心所向,還要看其行為是否違背祖宗成法與道德倫常。”
三皇子還欲再問,太子卻抬手製止了他,轉而對華在王爺笑道:“王爺此次前來夏國,除了講學還有何打算?”
隻見那王爺優雅地伸出右手,輕輕握住麵前精致的酒杯,微微抬起,送至唇邊,然後輕輕地抿了一小口杯中的美酒。他緩聲說道:“本王一直對貴國充滿好奇和向往,此次前來,也是希望能夠親身領略一番貴國獨特的風土人情。”說罷,王爺將手中的酒杯緩緩放下,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靜靜地等待著對方的迴應。
隻見那太子一臉鄭重地說道:“既然如此,那本太子定然會精心謀劃、妥善安排,務必做到盡善盡美,好讓王爺您能夠在此盡情暢玩,乘興而來,滿意而歸!”他一邊說著,一邊微微拱手,眼中流露出自信與誠懇之色。
隻見夏院長直起身子,目光充滿期待地望著王爺,緩聲道:“王爺才華橫溢、學富五車,若能為我們文昌書院撰寫一副對聯,那必將成為我院之無上榮光啊!”說完,夏院長再次向王爺拱手行禮,表示自己的誠摯之意。
王爺原本想拒絕,文昌書院雖然不比趙國的長安書院,畢竟是夏國第一書院,但看到了夏院長那一雙充滿懇切和期待的眼眸,讓人無法拒絕。
思索片刻,王爺寫出了對聯:
文光射鬥,攬勝跡以開卷,且收山川入眼底
昌運培英,懷壯誌而篤學,當鑄德才濟天下
這副對聯乃是一副獨具匠心的嵌字聯,采用了極為精妙的鶴頂格形式來呈現。所謂鶴頂格,就是將特定的字詞分別放置於上下聯的起始位置,猶如仙鶴昂首挺立之姿,給人以醒目而獨特的印象。此對聯更是別出心裁地在上聯與下聯的開頭處,巧妙地嵌入了“文”、“昌”這兩個意義深遠的字,如此一來,不僅使得對聯更具趣味性,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其針對性,仿佛是專門為某一特定情境或對象量身定製一般。這種嵌字手法既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奇思妙想,又讓讀者在欣賞對聯時能夠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樂趣和韻味。
王爺為何偏偏要選用那鶴頂格的嵌字聯呢?其實原因就在於原來文昌書院的大門之上,已然高懸著一副燕頷格的嵌字聯。
那副對聯寫道:“學文可致青雲路,世昌皆因翰墨香”。這上聯講的是隻要專心研學文章,便能踏上通往高遠前程的青雲之路;而下聯則點明了世間繁榮昌盛的緣由,全賴於那筆墨書香所帶來的滋養和熏陶.
正因如此,王爺才別出心裁地決定采用鶴頂格的嵌字聯,以求與這已有的燕頷格對聯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共同彰顯出文昌書院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
此聯一出,周圍眾人皆驚歎不已。夏院長更是激動得眼眶泛紅,連連稱讚道:“王爺真乃大才之人,此聯一出,定能激勵我院學子更加勤勉奮進。”王爺隻是微微頷首,神色淡然。
隨後,王爺等人準備離去。剛踏出書院大門,便聽到身後傳來朗朗讀書聲,正是那副對聯中的詞句。王爺嘴角不經意間泛起一抹淺笑,這文昌書院雖地處夏國,卻有著濃厚的治學氛圍,這一番筆墨也算值得。
行至半路,馬傳書好奇問道:“王爺今日為何如此爽快應下撰聯之事?以往王爺可是不喜這般應酬。”王爺抬眸望向遠方,緩緩說道:“本王觀那夏院長一心隻為書院學子,其情真摯,再者這文昌書院傳承多年,底蘊深厚,本王不過略盡綿薄之力罷了。”說罷,一行人漸行漸遠,隻留那文昌書院在身後沐浴於陽光之下。
當華在一行迴到番館時,夏國太子和三皇子已在門口等候。
太子上前一步,“華王爺講學辛苦了。父皇令我等在此恭候,設小宴款待。”
華在王爺抱拳迴禮,“多謝太子殿下盛情。”
而後隨著太子進了一家高檔飯館。宴席之上,珍饈美酒羅列。
酒過三巡,夏國太子說,“聽聞華王爺在文昌學院講的是‘治國之道’與‘為人臣者’的準則。王爺說治國之道,首重民生。民富則國安,民強則國強。為官者應清正廉潔,不可魚肉百姓。本太子聽了受益匪淺。王爺又說到為人臣者,需忠君愛國,然君若不仁,亦不可盲目愚忠。這裏言及不可盲目愚忠,前有未聞,可有深意?”
華在王爺放下酒杯,環視眾人後從容說道:“太子殿下,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君主失德,視臣民如螻蟻,肆意踐踏,那臣子一味愚忠,隻會助長君惡,終將導致社稷傾頹。真正的忠臣,應諫君之過,導君向善,若君仍一意孤行,臣子也要懂得順應民意。”
太子聽後,沉思良久,“王爺之言,仿若醍醐灌頂。但君權受命於天,若是臣子違逆君主,是否有損綱常?”
王爺輕笑一聲,“太子殿下,君權受命於天,君主代表上天在人間行使統治權力,但受命的不隻是權力,更多的是義務和責任,君要替上天服務好蒼生,你要替天行道。若是君主的所作所為完全背離了天理和人道,難道上天還會一直庇護於他嗎?如果真的如此,那又該如何解釋曆史長河中那眾多朝代的興衰更替呢?”
王爺頓了頓,目光如炬地凝視著太子,接著說道:“作為臣子,我們所應當心懷的乃是天下蒼生的福祉,而絕非僅僅隻是對某一個人的名號忠心耿耿。倘若君王能夠施行仁政、關愛百姓,讓國家繁榮昌盛,那麽我們自然應當盡心輔佐;但若是其倒行逆施、暴虐無道,置百姓生死於不顧,那我們就不能盲目愚忠,而是要挺身而出,為民請命!”說罷,王爺挺直了身軀,渾身散發出一股浩然正氣。
眾人聽後,默默點頭,似有所悟。
太子聽完王爺這番話,臉色微變,似有所悟地點點頭。這時,一直沉默的三皇子突然開口:“王爺高見,隻是這其中尺度極難把握,臣子如何才能確定君主所為已背離天理人道呢?”
王爺看了他一眼,道:“自然要看民心所向,還要看其行為是否違背祖宗成法與道德倫常。”
三皇子還欲再問,太子卻抬手製止了他,轉而對華在王爺笑道:“王爺此次前來夏國,除了講學還有何打算?”
隻見那王爺優雅地伸出右手,輕輕握住麵前精致的酒杯,微微抬起,送至唇邊,然後輕輕地抿了一小口杯中的美酒。他緩聲說道:“本王一直對貴國充滿好奇和向往,此次前來,也是希望能夠親身領略一番貴國獨特的風土人情。”說罷,王爺將手中的酒杯緩緩放下,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靜靜地等待著對方的迴應。
隻見那太子一臉鄭重地說道:“既然如此,那本太子定然會精心謀劃、妥善安排,務必做到盡善盡美,好讓王爺您能夠在此盡情暢玩,乘興而來,滿意而歸!”他一邊說著,一邊微微拱手,眼中流露出自信與誠懇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