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寒玉
老公喪盡天良,夫郎瘋癲入場 作者:即興美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承昭本想著帶去京中頗負盛名的金玉樓瞧上一瞧,選些容貌上乘的哥兒、姐兒一道陪著吃酒,可他又覺著不妥當,陳展此行並遊玩賞樂,掩人耳目提前來京都,也不知是不是領了周王的令,要做些什麽事。
若他將人帶去金玉樓,這不就是廣而告之,周王世子歸京了嗎?
思來想去,蘇承昭覺著還是帶陳展去那桃源樓吃喝一番,見識見識這京都的風光。
一來這桃源樓他常去,掌櫃的給他留了雅間,最適合他二人談天說地;二來這樓中菜樣、美酒新鮮又地道,拿來招待賓客最合適不過。
敲定了地方,倆人又一合計,便由陳展扮成蘇承昭身邊伺候的家丁,如此既不惹眼,又能順利同蘇承昭一道進出,陳展自然不會拒絕。
倆人走了兩刻鍾,才到了桃園樓。
伺候的小二一見著蘇承昭便雙眼發亮,他急忙迎上去,熱情說道:“三爺萬福,快請上座,許久不見您了,這些日子可好?”
“樓上的雅間早早便給您備著,今日可要同往日一樣?”
蘇承昭輕車熟路上了三樓,懶洋洋朝小二道:“今日換些新花樣,上七八樣拿手的好菜,再來兩壺好酒。”
小二連忙應下,又將二人引至雅間,沏了茶茶,道:“三爺,這是南邊來的新茶,你嚐嚐味道如何,可還歡喜?”
蘇承昭坐於太師椅上,眯起眼道:“不用你伺候,下去吧。”
“好。”小二笑著擱下茶壺,道:“我就在門外,三爺若有吩咐,喊我就成。”
待小二出了門,屋內瞬間便安靜下來,陳展環顧四周,心道這地方雅致小巧,竟有屏風熏香,哪裏像個吃飯的地兒?他上前兩步,走到窗邊,掀開了條縫。
窗子底下便是錦繡街,這不年不節,街巷上竟然也有點不少人背著背簍叫賣,也有人支了鋪子賣,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陳展看了會兒,關上了窗,道:“瞧著比槐香鎮趕大集更熱鬧些。”
“這是自然,槐香鎮和塢城離得近,人少商旅也少,自然比不得京都富貴安穩。”蘇承昭歎息一聲,“還是京都的風水好,北府那地方簡直不是人待的地兒,風又冷又冽,一年有半數都在刮風下雪,簡直沒完沒了。”
說起這個,蘇承昭便不住多嘴問:“聽聞你受賞封了神威將軍,如今怎麽主動請纓要送世子歸京?世子這趟必定多災多難,你又何苦攬下這等苦差事?”
“世子年幼,王爺王妃又隻有這一個子嗣,若我們不護著,那才是真正的兇多吉少。”
“這我便要提醒你。”蘇承昭正色道:“同北陵打了五年,如今北陵戰敗欲要求和,王爺功不可沒。”
他壓低聲音,道:“可功績太大,也是罪過。若惹的朝中不滿,隻恐會大禍臨頭。”
“朝廷不滿久矣。”陳展自顧自倒了杯茶,說:“北陵國力尚存,此次求和,隻是想求兩年休養生息的時機,最遲不過一年,他們便會卷土重來。”
“要打便要一舉擊敗,打的他再無反擊的能耐。”
“這是誰的意思?”蘇承昭蹙眉,“如今東、南兩地連年大旱,王爺要繼續打,哪裏來的糧餉?朝廷應付流民尚且自顧不暇,怎麽會同意你們繼續動武?”
說起流民,陳展想起一路所見光景,便忍不住冷笑連連:“如今朝廷盡數是些貪官蠹役,哪裏肯管百姓的生死?大旱三年,我也未見朝廷有何作為,流民逃荒死傷過半,若再有幾年,不知我大周百姓可還能留下半數?”
“嘟嘟嘟——三爺,可要這會用膳?”小二在屋外揚聲喊。
陳展將杯中茶一飲而盡,將茶杯倒扣於盤中,默默站到了遠處。
蘇承昭看了眼陳展,說道:“端進來吧。”
小二笑著打開門,身後又跟了三四個小二,一邊上菜一邊報菜名,最後又擺了兩壺酒,道:“三爺,菜已上齊,您慢慢用著。”
“嗯。”
蘇承昭發了話,小二便帶著人退了出去。
蘇承昭歎了口氣,道:“陳兄,今日為你接風洗塵,咱們便隻論兄弟之情,不談家國大事。”
蘇承昭說了此話,陳展自然也不好再談論下去,他剛坐下,舉起酒杯,正欲開口說話,卻忽而聽聞街上傳來一陣馬蹄聲,話到嘴邊又變了,他問:“我瞧著街道不寬闊,人又擁擠,竟可當街縱馬?”
“往常倒是不曾聽說。”陳展一番話叫蘇承昭心裏也發癢,除卻有八百裏加急的送信人,誰敢當街縱馬?
京都這地兒達官顯貴奇多,若撞壞了哪個,那結仇可就結大了。
他放下酒杯,掀開窗湊熱鬧,陳展也跟過去看。
“我說是誰敢當街縱馬,原來是彭日那個蠢貨。”
“彭日?”
“田泰向王爺投誠,彭日跟著沾了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現在在京中好不快活。”
彭日縱馬撞了兩個賣雞蛋的老漢,將人撞傷了不說,還將兩背簍雞蛋盡數毀了,如今叫人攔著,動彈不得。
彭日下馬,從兜裏掏出一袋銀子丟給老漢,陳展這才發現原來彭日懷中還藏了個人。
那人歪坐於棗紅色駿馬身上,仿佛沒什麽骨頭,好似沒有人抱,他下一瞬就會從馬上跌落似的。
他的穿著打扮不像大周人,頭發加彩線編成了小辮散在肩上,發上墜著不少彩色流蘇,輕薄紅紗覆在身上,手臂、脊背、腰肢、大腿都露在外側,手臂帶臂釧、腳腕帶銀鈴,隻看背影便已令人癡迷不已。
蘇承昭見陳展看的癡迷,便道:“那是金玉樓裏的魁首,寒玉公子。也不知彭日何德何能,竟然能叫人同他出來遊街。”
“你如何得知?”
“香味,他體帶異香,又花容月貌,與旁人都不一樣。”
若他將人帶去金玉樓,這不就是廣而告之,周王世子歸京了嗎?
思來想去,蘇承昭覺著還是帶陳展去那桃源樓吃喝一番,見識見識這京都的風光。
一來這桃源樓他常去,掌櫃的給他留了雅間,最適合他二人談天說地;二來這樓中菜樣、美酒新鮮又地道,拿來招待賓客最合適不過。
敲定了地方,倆人又一合計,便由陳展扮成蘇承昭身邊伺候的家丁,如此既不惹眼,又能順利同蘇承昭一道進出,陳展自然不會拒絕。
倆人走了兩刻鍾,才到了桃園樓。
伺候的小二一見著蘇承昭便雙眼發亮,他急忙迎上去,熱情說道:“三爺萬福,快請上座,許久不見您了,這些日子可好?”
“樓上的雅間早早便給您備著,今日可要同往日一樣?”
蘇承昭輕車熟路上了三樓,懶洋洋朝小二道:“今日換些新花樣,上七八樣拿手的好菜,再來兩壺好酒。”
小二連忙應下,又將二人引至雅間,沏了茶茶,道:“三爺,這是南邊來的新茶,你嚐嚐味道如何,可還歡喜?”
蘇承昭坐於太師椅上,眯起眼道:“不用你伺候,下去吧。”
“好。”小二笑著擱下茶壺,道:“我就在門外,三爺若有吩咐,喊我就成。”
待小二出了門,屋內瞬間便安靜下來,陳展環顧四周,心道這地方雅致小巧,竟有屏風熏香,哪裏像個吃飯的地兒?他上前兩步,走到窗邊,掀開了條縫。
窗子底下便是錦繡街,這不年不節,街巷上竟然也有點不少人背著背簍叫賣,也有人支了鋪子賣,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陳展看了會兒,關上了窗,道:“瞧著比槐香鎮趕大集更熱鬧些。”
“這是自然,槐香鎮和塢城離得近,人少商旅也少,自然比不得京都富貴安穩。”蘇承昭歎息一聲,“還是京都的風水好,北府那地方簡直不是人待的地兒,風又冷又冽,一年有半數都在刮風下雪,簡直沒完沒了。”
說起這個,蘇承昭便不住多嘴問:“聽聞你受賞封了神威將軍,如今怎麽主動請纓要送世子歸京?世子這趟必定多災多難,你又何苦攬下這等苦差事?”
“世子年幼,王爺王妃又隻有這一個子嗣,若我們不護著,那才是真正的兇多吉少。”
“這我便要提醒你。”蘇承昭正色道:“同北陵打了五年,如今北陵戰敗欲要求和,王爺功不可沒。”
他壓低聲音,道:“可功績太大,也是罪過。若惹的朝中不滿,隻恐會大禍臨頭。”
“朝廷不滿久矣。”陳展自顧自倒了杯茶,說:“北陵國力尚存,此次求和,隻是想求兩年休養生息的時機,最遲不過一年,他們便會卷土重來。”
“要打便要一舉擊敗,打的他再無反擊的能耐。”
“這是誰的意思?”蘇承昭蹙眉,“如今東、南兩地連年大旱,王爺要繼續打,哪裏來的糧餉?朝廷應付流民尚且自顧不暇,怎麽會同意你們繼續動武?”
說起流民,陳展想起一路所見光景,便忍不住冷笑連連:“如今朝廷盡數是些貪官蠹役,哪裏肯管百姓的生死?大旱三年,我也未見朝廷有何作為,流民逃荒死傷過半,若再有幾年,不知我大周百姓可還能留下半數?”
“嘟嘟嘟——三爺,可要這會用膳?”小二在屋外揚聲喊。
陳展將杯中茶一飲而盡,將茶杯倒扣於盤中,默默站到了遠處。
蘇承昭看了眼陳展,說道:“端進來吧。”
小二笑著打開門,身後又跟了三四個小二,一邊上菜一邊報菜名,最後又擺了兩壺酒,道:“三爺,菜已上齊,您慢慢用著。”
“嗯。”
蘇承昭發了話,小二便帶著人退了出去。
蘇承昭歎了口氣,道:“陳兄,今日為你接風洗塵,咱們便隻論兄弟之情,不談家國大事。”
蘇承昭說了此話,陳展自然也不好再談論下去,他剛坐下,舉起酒杯,正欲開口說話,卻忽而聽聞街上傳來一陣馬蹄聲,話到嘴邊又變了,他問:“我瞧著街道不寬闊,人又擁擠,竟可當街縱馬?”
“往常倒是不曾聽說。”陳展一番話叫蘇承昭心裏也發癢,除卻有八百裏加急的送信人,誰敢當街縱馬?
京都這地兒達官顯貴奇多,若撞壞了哪個,那結仇可就結大了。
他放下酒杯,掀開窗湊熱鬧,陳展也跟過去看。
“我說是誰敢當街縱馬,原來是彭日那個蠢貨。”
“彭日?”
“田泰向王爺投誠,彭日跟著沾了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現在在京中好不快活。”
彭日縱馬撞了兩個賣雞蛋的老漢,將人撞傷了不說,還將兩背簍雞蛋盡數毀了,如今叫人攔著,動彈不得。
彭日下馬,從兜裏掏出一袋銀子丟給老漢,陳展這才發現原來彭日懷中還藏了個人。
那人歪坐於棗紅色駿馬身上,仿佛沒什麽骨頭,好似沒有人抱,他下一瞬就會從馬上跌落似的。
他的穿著打扮不像大周人,頭發加彩線編成了小辮散在肩上,發上墜著不少彩色流蘇,輕薄紅紗覆在身上,手臂、脊背、腰肢、大腿都露在外側,手臂帶臂釧、腳腕帶銀鈴,隻看背影便已令人癡迷不已。
蘇承昭見陳展看的癡迷,便道:“那是金玉樓裏的魁首,寒玉公子。也不知彭日何德何能,竟然能叫人同他出來遊街。”
“你如何得知?”
“香味,他體帶異香,又花容月貌,與旁人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