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美人恩*
老公喪盡天良,夫郎瘋癲入場 作者:即興美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朔月用過許多暖情的香膏,他靠著這些東西才能勉強獲得一絲歡愉。
陳展吝嗇對他溫柔,可有了這樣的東西,李朔月便能假裝陳展對自己有些情愛與寵溺。
他覺得即便再猛烈的香膏,他也能受著,可宋秋實總有法子對付他。
熟悉的燥熱再次襲來,他才後知後覺意識到,宋秋實找方逵教訓自己的那一次,用的便是這東西。
當時呂氏給他用了多少?一指頭大小嗎?記不清楚了。
屋內好似擺了十幾個燒得通紅的炭盆,須臾之間,他便渾身熱出了虛汗。
熱意源源不斷,衣裳擦過皮膚都會生出陣陣奇怪的酥癢,骨肉好像被泡軟、泡化,又好似有許多小蟲子在裏麵啃咬。
李朔月大汗淋漓,意識蒙矓,無名火快要將他的意識焚燒殆盡,他好似變成了春日圈裏的牲畜,理智完全不受控製。
什麽愛恨、什麽仇敵……所有人都生著同一張臉,可那張臉又全部模糊不清……
黑漆漆的世界也變得光怪陸離起來,他靈魂似乎都出了竅,李朔月迷惘地眨了眨眼,四肢艱難脫離軀殼一般在榻上艱難扭曲。
怎麽、怎麽沒有男人來抱他?
好熱、好難受……
傍晚,看守的四個小哥兒,兩人點燈、兩人喂藥。黏稠的膏脂香散得滿屋子都是,白日清脆的嗓音已變得成了微不可聞的嗚咽。
榻上人全身燒紅,烏黑的發黏在臉側和肩頸,仿佛剛從水中撈出來一樣,渾身浸透了汗。
雙臂又以詭異的姿態彎折,可他好似完全感受不到,慢吞吞在榻上挪動。
一個哥兒拿手碰了碰李朔月漲紅的肩頸,輕聲道:“我去尋淩波姐姐。”
剩下幾個哥兒點點頭,仍各司其職,不敢擅自走動。
三日後,淩波給榻上氣若遊絲的哥兒檢查一番,而後朝繡裳點頭。
繡裳了然,朝身後幾人叮囑:“你們勞苦功高,近些日子做工做得好。阿姆媽媽都看在眼裏,有好事自然不會忘了你們。”
“阿姆體恤你們辛苦,今日特尋來一嬌客,賜予爾等與他玩樂。”繡裳話頭一轉,加重語氣:“你們都記著:不許碰他的臉、不許弄傷。各自臉上的麵具也·不可摘,除了這門便將此事爛在肚子裏,不可議論不可外傳。”
“若誰多嘴傳到了阿姆那裏,小心美人恩成了殺頭罪!”
“可都記住了?”
“謹記姑姑教誨。”幾個漢子麵麵相覷,可無論如何,也遮掩不住麵具下眼裏的亢奮與喜悅。
如此叮囑的,必然是那等仔細養出來的美人,指不定是樓裏那個不服教養的紅牌娘子呢。
繡裳又叮囑了兩句,便道:“行了,這便進去吧,記住我的話。”
她讓出了道,幾個漢子則爭先恐後入了內室。
—
朔北,北府軍一營,還未入冬,朔北的天便已北風唿嘯,寒霜凜冽。
“籲!”車夫停下馬,嗬了口氣搓熱手,緊接著便道:“參軍,到營帳了。”
跟在蘇承昭身側的書童睡眼惺忪打了個哈欠,迷糊道:“公子,咱們到了。”
馬車內的蘇承昭身披狐皮大氅,手捧暖爐,恍若未聞,車夫書童三催四請,他才慢吞吞下了車。
凜冽的寒風吹過,仿佛能將人麵皮刮掉,蘇承昭往氅衣裏縮脖子,悶聲嘀咕:“這鬼天氣,非要喊我來作甚?”
“公子,你現在是參軍,前兩天老爺來信,叫王爺多多照顧你。”
蘇承昭掀了掀眼皮,煩躁道:“我爹沒說什麽時候讓我迴去?”
書童小心地看了蘇承昭一眼,謹慎道:“說要看王爺的意思。”
蘇承昭仰頭看灰蒙蒙的天,心中燥氣更甚。
掀了簾,寒氣撲麵而來,蘇承昭冷地跺了跺腳,皺眉道:“這帳子怎麽比外頭還冷?”
“你這簾子漏風不成?”
陳展大馬金刀坐於榻上,隻著黃褐色單衣,正翻閱書卷。
聞言隻淡聲道:“一日也待不上幾個時辰,不必浪費。”
“謔,你這話說的,咱們北府軍難道已經窮到揭不開鍋了,堂堂陳副將連塊木炭都燃不起?”蘇承昭站在屋內,環顧四周後麵露嫌棄。
“不說這些,你同我一道去見將軍。”陳展將書卷放於枕邊,起身披上外衫。
蘇承昭百無聊賴抬眼打量眼前的副將,兩年多的邊境風霜給予他更加強悍的體格和性情,他從大大小小的戰役中脫穎而出,不曾憑借父輩的蔭庇,真刀實槍為自己殺出了一條血路。
蘇承昭自認做不出這等事,但對有能之人心懷敬佩,兩人又年紀相仿,因此才能多說上兩句話。
他打了個哈欠的工夫,陳展已穿戴齊整行至他麵前,毫不起眼的灰褐色短打,不看他的體格和身量,扔到人堆裏定然尋覓不著。
“你眼下的烏青這般重?半夜不睡覺同人打架去了?”
“昨夜夢魘,沒睡好。”
說至此,陳展疲倦地揉了揉腦門,腦海裏又浮現出黑林、狼群和求救,那夢境越來越清晰,那被黑霧包裹的身影越來越清晰,他甚至偶爾能瞧見斷肢殘臂。
可那求饒的聲音卻越來越詭異,漸漸地變成尖銳的嘶吼。
夢境反反複複,隔三差五便要夢魘一迴,可無論如何,陳展總看不清那張臉。
“我記著城外有座廟,不若明天咱倆上香拜上一拜?”蘇承昭揶揄道:“好讓各路菩薩幫你驅驅鬼。”
“不必。”陳展掀開簾,被冷風吹醒神誌,他邊走邊道:“這兩日軍中事多,你這一來,輕易走不了。”
“能有什麽事?”蘇承昭聳聳肩,“那北陵人又要整出些什麽幺蛾子?”
“探子來報,北陵不知從哪換來一批糧草鎧甲,最近恐有動作。”
“那就打,殺殺他們的銳氣。”
“是要打。”陳展神情凝重,道:“前些日朝廷隻送來不到半數的糧餉,若要開戰,這遠遠不夠。”
蘇承昭麵色也不由得凝重起來,“近兩年收成不好,稅收更是艱難,可南境未有災患,按理來說應當由他們供給軍糧,怎會如此少?”
陳展搖搖頭,“先走吧。”
“好。”
陳展吝嗇對他溫柔,可有了這樣的東西,李朔月便能假裝陳展對自己有些情愛與寵溺。
他覺得即便再猛烈的香膏,他也能受著,可宋秋實總有法子對付他。
熟悉的燥熱再次襲來,他才後知後覺意識到,宋秋實找方逵教訓自己的那一次,用的便是這東西。
當時呂氏給他用了多少?一指頭大小嗎?記不清楚了。
屋內好似擺了十幾個燒得通紅的炭盆,須臾之間,他便渾身熱出了虛汗。
熱意源源不斷,衣裳擦過皮膚都會生出陣陣奇怪的酥癢,骨肉好像被泡軟、泡化,又好似有許多小蟲子在裏麵啃咬。
李朔月大汗淋漓,意識蒙矓,無名火快要將他的意識焚燒殆盡,他好似變成了春日圈裏的牲畜,理智完全不受控製。
什麽愛恨、什麽仇敵……所有人都生著同一張臉,可那張臉又全部模糊不清……
黑漆漆的世界也變得光怪陸離起來,他靈魂似乎都出了竅,李朔月迷惘地眨了眨眼,四肢艱難脫離軀殼一般在榻上艱難扭曲。
怎麽、怎麽沒有男人來抱他?
好熱、好難受……
傍晚,看守的四個小哥兒,兩人點燈、兩人喂藥。黏稠的膏脂香散得滿屋子都是,白日清脆的嗓音已變得成了微不可聞的嗚咽。
榻上人全身燒紅,烏黑的發黏在臉側和肩頸,仿佛剛從水中撈出來一樣,渾身浸透了汗。
雙臂又以詭異的姿態彎折,可他好似完全感受不到,慢吞吞在榻上挪動。
一個哥兒拿手碰了碰李朔月漲紅的肩頸,輕聲道:“我去尋淩波姐姐。”
剩下幾個哥兒點點頭,仍各司其職,不敢擅自走動。
三日後,淩波給榻上氣若遊絲的哥兒檢查一番,而後朝繡裳點頭。
繡裳了然,朝身後幾人叮囑:“你們勞苦功高,近些日子做工做得好。阿姆媽媽都看在眼裏,有好事自然不會忘了你們。”
“阿姆體恤你們辛苦,今日特尋來一嬌客,賜予爾等與他玩樂。”繡裳話頭一轉,加重語氣:“你們都記著:不許碰他的臉、不許弄傷。各自臉上的麵具也·不可摘,除了這門便將此事爛在肚子裏,不可議論不可外傳。”
“若誰多嘴傳到了阿姆那裏,小心美人恩成了殺頭罪!”
“可都記住了?”
“謹記姑姑教誨。”幾個漢子麵麵相覷,可無論如何,也遮掩不住麵具下眼裏的亢奮與喜悅。
如此叮囑的,必然是那等仔細養出來的美人,指不定是樓裏那個不服教養的紅牌娘子呢。
繡裳又叮囑了兩句,便道:“行了,這便進去吧,記住我的話。”
她讓出了道,幾個漢子則爭先恐後入了內室。
—
朔北,北府軍一營,還未入冬,朔北的天便已北風唿嘯,寒霜凜冽。
“籲!”車夫停下馬,嗬了口氣搓熱手,緊接著便道:“參軍,到營帳了。”
跟在蘇承昭身側的書童睡眼惺忪打了個哈欠,迷糊道:“公子,咱們到了。”
馬車內的蘇承昭身披狐皮大氅,手捧暖爐,恍若未聞,車夫書童三催四請,他才慢吞吞下了車。
凜冽的寒風吹過,仿佛能將人麵皮刮掉,蘇承昭往氅衣裏縮脖子,悶聲嘀咕:“這鬼天氣,非要喊我來作甚?”
“公子,你現在是參軍,前兩天老爺來信,叫王爺多多照顧你。”
蘇承昭掀了掀眼皮,煩躁道:“我爹沒說什麽時候讓我迴去?”
書童小心地看了蘇承昭一眼,謹慎道:“說要看王爺的意思。”
蘇承昭仰頭看灰蒙蒙的天,心中燥氣更甚。
掀了簾,寒氣撲麵而來,蘇承昭冷地跺了跺腳,皺眉道:“這帳子怎麽比外頭還冷?”
“你這簾子漏風不成?”
陳展大馬金刀坐於榻上,隻著黃褐色單衣,正翻閱書卷。
聞言隻淡聲道:“一日也待不上幾個時辰,不必浪費。”
“謔,你這話說的,咱們北府軍難道已經窮到揭不開鍋了,堂堂陳副將連塊木炭都燃不起?”蘇承昭站在屋內,環顧四周後麵露嫌棄。
“不說這些,你同我一道去見將軍。”陳展將書卷放於枕邊,起身披上外衫。
蘇承昭百無聊賴抬眼打量眼前的副將,兩年多的邊境風霜給予他更加強悍的體格和性情,他從大大小小的戰役中脫穎而出,不曾憑借父輩的蔭庇,真刀實槍為自己殺出了一條血路。
蘇承昭自認做不出這等事,但對有能之人心懷敬佩,兩人又年紀相仿,因此才能多說上兩句話。
他打了個哈欠的工夫,陳展已穿戴齊整行至他麵前,毫不起眼的灰褐色短打,不看他的體格和身量,扔到人堆裏定然尋覓不著。
“你眼下的烏青這般重?半夜不睡覺同人打架去了?”
“昨夜夢魘,沒睡好。”
說至此,陳展疲倦地揉了揉腦門,腦海裏又浮現出黑林、狼群和求救,那夢境越來越清晰,那被黑霧包裹的身影越來越清晰,他甚至偶爾能瞧見斷肢殘臂。
可那求饒的聲音卻越來越詭異,漸漸地變成尖銳的嘶吼。
夢境反反複複,隔三差五便要夢魘一迴,可無論如何,陳展總看不清那張臉。
“我記著城外有座廟,不若明天咱倆上香拜上一拜?”蘇承昭揶揄道:“好讓各路菩薩幫你驅驅鬼。”
“不必。”陳展掀開簾,被冷風吹醒神誌,他邊走邊道:“這兩日軍中事多,你這一來,輕易走不了。”
“能有什麽事?”蘇承昭聳聳肩,“那北陵人又要整出些什麽幺蛾子?”
“探子來報,北陵不知從哪換來一批糧草鎧甲,最近恐有動作。”
“那就打,殺殺他們的銳氣。”
“是要打。”陳展神情凝重,道:“前些日朝廷隻送來不到半數的糧餉,若要開戰,這遠遠不夠。”
蘇承昭麵色也不由得凝重起來,“近兩年收成不好,稅收更是艱難,可南境未有災患,按理來說應當由他們供給軍糧,怎會如此少?”
陳展搖搖頭,“先走吧。”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