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一間教室。


    一名中年人筆直的站在一塊黑色的牆壁前,正用一根竹鞭指著牆壁上的粉筆字,認真解讀。


    “諸生,現在為師就給你們講講這句:【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明是非。】的意思……”


    陳清德聞言不禁摸了摸鼻子。


    他倒不是對抄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的文章心虛。


    詩仙李白他都抄,自然不會有半點負擔。


    其實是這一句的原文乃是:【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


    在後世,這一句因為倡導家庭暴力飽受詬病,所以陳清德便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修改,把【撻無怨】改成了【明是非】。


    同樣被他改了的還有這句:【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改成【敬長者,重言行;禮相處,宜相適】後更傾向於宣揚家庭長幼和睦。


    陳清德也不知道這樣改對不對?


    他完全是憑自己後世確立的三關改的。


    還有諸如:【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誌】,也被他改成【非聖書,需明辨;取精華,拓心誌】。


    陳清德的想法很簡單。


    聖賢書自然要讀,畢竟是這個時代的趨勢。


    他文化程度有限,肯定沒有辦法跟這種大勢對著幹。


    隻有順應自然的同時,讓諸如【科學】之類的思想也能在這片華夏大地生根發芽,如此才不至於令後世的許多悲劇重演。


    這樣也不枉費他穿越一遭不是?


    況且他如今的所做所為,很多都已經開始超綱,他必須拿出合理的解釋才行!


    免得到時候被李世民無端猜忌。


    在封建時代,被天子猜忌,離死也就不遠了。


    陳清德還不想死。


    他的紈絝生活才剛剛開始。


    對這種細節上的處理,他自然萬分用心。


    學堂裏的教書先生姓廖,那是武德三年的秀才。可惜自中秀才後他七年時間屢試不中,讓本來富足的家境也因此變得貧寒。


    他本打算等開春天氣好一些後離開長安迴鄉。


    可囊中羞澀。


    就在他為此暗暗發愁時卻看到長安城外陳家莊陳府別院給莊中孩童們招募教書先生的告示。


    這個時候的教書先生地位還算尊崇,學子需登門遞交束修才能就讀。


    像陳家莊這樣直接公然張貼告示,招募教書先生給一群孩童招募先生的情況幾乎沒有。


    所以應聘者自然寥寥。


    廖秀才心想,自己不過是要湊齊反鄉盤纏,又不是要真的收授弟子。


    而且每月五貫教資也著實不少,所以便毫不猶豫的揭下告示前來。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陳家的孩童大大小小數十人,在加上莊外無數流民的孩子,一下子就是數百學生。


    而且這些孩子大字不識一個。


    他還要從頭教起。


    於是便打了退堂鼓。


    就在這時,陳清德卻找到他,還給了他一本【弟子規】。


    讓他就按書上所教授的教那些孩子便可。


    又將這些孩子分成百人一組,讓他每天每組教授兩刻鍾即可。


    先領讀,讓這些孩子,會讀,會認即可。


    若是有聰明學習快的,就單獨拎出來分組教授。


    如此,既不耽誤教學,又合理分配了教授時間。


    廖秀才在看到【弟子規】時,起初並不以為意。


    但陳清德給他講解其中標點斷句的意思後,令他驚訝不已。


    這是他讀書數十年從未聽說過的東西。


    陳清德還將【弟子規】通篇給他解釋了一番,令廖明玉豁然開朗的同時再次通讀,隻覺這【弟子規】朗朗上口,且字裏行間寓意極其深遠,乃是不可多得的啟蒙讀物。


    於是見獵心喜下便欣然答應留下。


    此時,廖明玉正教授得興起。


    突然瞥見陳清德竟然領著兩名衣著華貴的少年進來。


    連忙讓孩子們自習,自己則恭敬的迎了過來。


    “廖明玉拜見陳小郎君,拜見兩位公子。”


    他如此恭敬,乃是來之前就打聽過,陳清德可是江國公府小郎君,雖然是私生子,卻在長安城聲名鵲起。


    能跟他在一起的也一定是大人物。


    而且他佩服陳清德才華,自然更加禮遇。


    “廖先生萬萬不可如此!”


    陳清德連忙笑眯眯擺手:“不知廖先生這段時間在此可還習慣?”


    “習慣!自然習慣。這裏一日三餐無虞,還有肉吃,甚好!不怕陳小郎君笑話,這兩日小生都長胖了。”


    廖明玉不好意思道。


    “那就好!”


    陳清德點了點頭。


    他指著李承乾道:“廖先生,這兩位是李大郎和長孫大郎。他們對【弟子規】十分感興趣,麻煩你將教案拿給他們看看。”


    “哦!好的,好的。”


    廖明玉聞言,連忙將教案上放著的一本保存極為完好的書本遞了過來。


    長孫衝搶先接過,他看了一眼,卻突然愣在原地。


    李承乾見狀,不明所以。


    於是接過,當他翻開書本查看時,同樣也是一愣。


    因為這本書與他們從前看過的許多書籍都不太一樣,隻見此書三字一組,用各種符號隔開。


    起初他還不知道這些符號起什麽作用,但結合剛剛聽到的郎朗讀書聲一讀,整個人頓時豁然開朗。


    立刻看出這些符號的不俗之處。


    李承乾兩眼放光的與長孫衝對視一眼。


    “清德兄,可否給高明講講書中這些符號的意思。”


    “你說那些標點符號呀?”


    陳清德無所謂道:“我江南陳家先賢發現,自古史書經籍從來隻有注釋,沒有符號區分,導致後輩在閱讀時困難不說,還會理解偏差,故而發明了這些符號。”


    “原來如此。”


    李承乾點頭。


    這種煩惱他讀論語時就遇到過很多。


    最為典型的案例便是【論語·泰伯篇】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簡簡單單十個字,便飽受爭議。


    不同的斷句也造成這句話的意思大相徑庭,爭議不斷。


    再比如:【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出自【論語·為證】中,同樣不同的斷句意思甚至會截然相反。


    皇家在草擬聖旨時,為了不讓人在宣讀聖旨時通過斷句作手腳,聖旨一般都會用至少三種文字書寫。


    想到這裏,李承乾頓時滿臉興奮的看著陳清德。


    “清德兄,這些標點符號可以幫助廣大讀書人明理,不至於在讀書時理解出現偏差,乃是公在當代,立在千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最強私生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拳擊的螃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拳擊的螃蟹並收藏大唐最強私生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