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挖渠,一方麵是因為如今人手充足,他組建施工隊的想法終於得以實行。
不過磚窯如今產量有限,蓋房的事情隻能慢慢來;而西山的黑石炭為免打草驚蛇,暫時也不能大張旗鼓的開采。
算來算去,也就挖渠這件事情最是當務之急。
而且據他所知,曆史上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各種自然災害就沒有斷過。
特別是旱災,尤甚!
水渠的修建在所有他能想到的以工代賑的項目之中是最有性價比的。
不但可以解決現階段以工代賑的問題,還是為一年以後的關中大旱早做準備。
想到一年以後自己的先見之明必然會令這大唐滿堂諸公震驚,他就忍不住得意。
當然,大唐的朝堂水太深!
而且還有李世民那種聖心難測的君王在,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將功勞全部安在自家便宜老爹和幾位兄長的頭上。
他們崛起,不就等於少爺我崛起了嗎?
這樣一來,我便可以深藏功與名,躲在後麵享清福。
一想到這裏,陳清德便是幹勁十足。
他要建學堂給孩子們讀書的消息,很快就在村民和流民當中傳開。
引起一片嘩然。
那些村民倒還好。
畢竟陳清德這一個月帶給他們太多的驚喜。
現在他要組織那些令人頭疼的孩子們念書,大人們一個個自然是舉雙手讚成。
這樣的主家,仁義!哪裏去找呀!
於是不等陳福吩咐。
他們便自主組織起來,將茅舍裏裏外外翻新加固了一遍。
爭取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幹淨舒適的學習環境。
那些流民則徹底炸鍋。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一路風餐露宿而來,本以為從此就要淪為人厭狗惡的乞丐。
卻沒想到竟然有人給他們吃食不說,還給安排工作。
在這裏,隻要你肯賣力,幹得好,主家就會給你工錢。
每天都有拿著賬本的管事跟在後麵記錄他們的工作情況,晚上進行通報。
上麵記的每一筆都是他們辛苦勞作的工錢。
管事還會反複強調說這些工錢到月底或者等他們離開時就會準時發放。
本來還有人抱著偷奸耍滑的心思,想要在此蒙混過關,混頓飽飯就算了。
卻不想當晚就被監工的耆老通報批評!
並警告他們若是有下次不但會被遣出陳家莊,就連各自家族的族譜也會將此人除名。
耆老們痛心疾首。
主家仁義,給他們活路,換來的卻是族人的寡恩之舉,他們的家族丟不起那個人。
那些本來抱有各種小心思的人頓時羞愧難當。
而當他們聽到主家要開辦學堂,教授孩子們讀書時,一個個頓時心思活絡起來。
誰不想自家孩子從此以後擺脫他們如今這種艱苦的生活?
生活突然有了希望,整個陳家莊也跟著仿佛活過來一般。
隻見春意盎然的田野上,一支四百多人的龐大隊伍分布而開。
大家熱火朝天的做活,賣力的揮舞手中的鐵鎬和鐵鏟,在田野上生生挖出一條兩米多寬的水渠,向著田野深處逐漸延伸。
“快看!是陳小郎君來了。”
突然,有人忙碌之餘抬頭。
就見陳清德領著幾名工匠和雇工挑著一筐筐灰色的粉末過來。
隻見陳清德帶著人來到已經被人徹底夯實的一段水渠前才停下腳步,這裏還有一堆碼放整齊的白灰磚。
“哎!你說陳小郎君他們在幹什麽?這是打算拿白灰磚把水渠整個鋪設一遍?”
“不知道。不過聽說這水渠挖好以後還要保證水土不會流失,如此才能保證水渠的經久耐用。陳小郎君他們應該就是在做這件事吧?”
“我滴個乖乖!用建城牆的白灰磚鋪設水渠,陳小郎君還真是敢想!”
自從前兩天偶然發現這個時候竟然已經有石灰後,陳清德便動了將陳家莊的水渠修建成百年工程的打算。
他仔細詢問後得知,原來早在春秋秦漢時期就有煆燒石灰石獲取石灰的方法。
雖然不知道為何這麽好用的東西沒有得到當權者廣泛使用,反而成了那些大匠壓箱底的絕活。但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有好東西不用顯然不是他的風格。
與其每年浪費人力物力修葺,陳清德更願意一勞永逸。
他以後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不能將珍貴的勞動力耗在這裏。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陳清德刻在骨子裏的基建狂魔屬性終於爆發。
“去河邊再挖一些沙子過來!”
陳清德對幾名雇工道。
與此同時,他開始指揮幾名工匠去挑水和石灰。
等另外的雇工將沙子挑過來後,陳清德又指揮在和好的石灰泥中摻入適量的沙子來調製石灰砂漿。
然後指揮雇工將和好沙子的石灰砂漿在水渠底部和一米五高的斜壩上鋪了兩寸左右的薄薄一層。
做好這些後,陳清德又讓工人在以這些石灰砂漿做黏合劑在鋪好石灰砂漿的壩麵砌白灰磚。
等白灰磚鋪好一段後,陳清德又親自動手,做起了示範。
隻見他拿起一把特製的灰鏟,仔細迴憶了一下後世那些工人的樣子,然後將摻了沙子的石灰砂漿均勻塗抹在這些白灰磚上抹平。
幾名經驗豐富的工匠一看就會。
他們連忙接過陳清德手裏的灰鏟,在那些雇工的配合下,開始有樣學樣的快速在水渠中鋪設起來。
陳清德滿意的點頭。
“就是這樣。等明天這些石灰泥硬化後,你們再過來在上麵將和沙子的石灰泥鋪上一層,抹平夯實,壓上網格線,即可!”
“是,小郎君。”
安排好水渠的鋪設後陳清德又馬不停蹄的來到位於後山腰處的磚窯坊。
此時這裏已經拔地而起又修建了四五座土窯。
這些土窯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會承擔起白灰磚和石灰的燒製。
至於實驗用的紅磚窯,在陳清德實驗成功後會遷至西山,方便後麵大批量的生產。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中進行。
太極宮,顯德殿。
李世民高坐龍椅,認真批閱奏折。
在他身側同樣有一張書案擺在一旁,李承乾赫然坐在一旁,認真翻閱那些已經經過李世民之手批複的奏折。
隻見他眉頭緊鎖。
因為這段時間關於河北道的奏折簡直多如牛毛,但好消息卻並沒有多少。
可強如父皇,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就在他苦思冥想應對之法時,期望可以幫到李世民。
突然,端坐龍椅之上的李世民心中一股無名之火升騰,隻見他重重的將一本奏折摔飛出去。
不過磚窯如今產量有限,蓋房的事情隻能慢慢來;而西山的黑石炭為免打草驚蛇,暫時也不能大張旗鼓的開采。
算來算去,也就挖渠這件事情最是當務之急。
而且據他所知,曆史上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各種自然災害就沒有斷過。
特別是旱災,尤甚!
水渠的修建在所有他能想到的以工代賑的項目之中是最有性價比的。
不但可以解決現階段以工代賑的問題,還是為一年以後的關中大旱早做準備。
想到一年以後自己的先見之明必然會令這大唐滿堂諸公震驚,他就忍不住得意。
當然,大唐的朝堂水太深!
而且還有李世民那種聖心難測的君王在,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將功勞全部安在自家便宜老爹和幾位兄長的頭上。
他們崛起,不就等於少爺我崛起了嗎?
這樣一來,我便可以深藏功與名,躲在後麵享清福。
一想到這裏,陳清德便是幹勁十足。
他要建學堂給孩子們讀書的消息,很快就在村民和流民當中傳開。
引起一片嘩然。
那些村民倒還好。
畢竟陳清德這一個月帶給他們太多的驚喜。
現在他要組織那些令人頭疼的孩子們念書,大人們一個個自然是舉雙手讚成。
這樣的主家,仁義!哪裏去找呀!
於是不等陳福吩咐。
他們便自主組織起來,將茅舍裏裏外外翻新加固了一遍。
爭取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幹淨舒適的學習環境。
那些流民則徹底炸鍋。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一路風餐露宿而來,本以為從此就要淪為人厭狗惡的乞丐。
卻沒想到竟然有人給他們吃食不說,還給安排工作。
在這裏,隻要你肯賣力,幹得好,主家就會給你工錢。
每天都有拿著賬本的管事跟在後麵記錄他們的工作情況,晚上進行通報。
上麵記的每一筆都是他們辛苦勞作的工錢。
管事還會反複強調說這些工錢到月底或者等他們離開時就會準時發放。
本來還有人抱著偷奸耍滑的心思,想要在此蒙混過關,混頓飽飯就算了。
卻不想當晚就被監工的耆老通報批評!
並警告他們若是有下次不但會被遣出陳家莊,就連各自家族的族譜也會將此人除名。
耆老們痛心疾首。
主家仁義,給他們活路,換來的卻是族人的寡恩之舉,他們的家族丟不起那個人。
那些本來抱有各種小心思的人頓時羞愧難當。
而當他們聽到主家要開辦學堂,教授孩子們讀書時,一個個頓時心思活絡起來。
誰不想自家孩子從此以後擺脫他們如今這種艱苦的生活?
生活突然有了希望,整個陳家莊也跟著仿佛活過來一般。
隻見春意盎然的田野上,一支四百多人的龐大隊伍分布而開。
大家熱火朝天的做活,賣力的揮舞手中的鐵鎬和鐵鏟,在田野上生生挖出一條兩米多寬的水渠,向著田野深處逐漸延伸。
“快看!是陳小郎君來了。”
突然,有人忙碌之餘抬頭。
就見陳清德領著幾名工匠和雇工挑著一筐筐灰色的粉末過來。
隻見陳清德帶著人來到已經被人徹底夯實的一段水渠前才停下腳步,這裏還有一堆碼放整齊的白灰磚。
“哎!你說陳小郎君他們在幹什麽?這是打算拿白灰磚把水渠整個鋪設一遍?”
“不知道。不過聽說這水渠挖好以後還要保證水土不會流失,如此才能保證水渠的經久耐用。陳小郎君他們應該就是在做這件事吧?”
“我滴個乖乖!用建城牆的白灰磚鋪設水渠,陳小郎君還真是敢想!”
自從前兩天偶然發現這個時候竟然已經有石灰後,陳清德便動了將陳家莊的水渠修建成百年工程的打算。
他仔細詢問後得知,原來早在春秋秦漢時期就有煆燒石灰石獲取石灰的方法。
雖然不知道為何這麽好用的東西沒有得到當權者廣泛使用,反而成了那些大匠壓箱底的絕活。但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有好東西不用顯然不是他的風格。
與其每年浪費人力物力修葺,陳清德更願意一勞永逸。
他以後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不能將珍貴的勞動力耗在這裏。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陳清德刻在骨子裏的基建狂魔屬性終於爆發。
“去河邊再挖一些沙子過來!”
陳清德對幾名雇工道。
與此同時,他開始指揮幾名工匠去挑水和石灰。
等另外的雇工將沙子挑過來後,陳清德又指揮在和好的石灰泥中摻入適量的沙子來調製石灰砂漿。
然後指揮雇工將和好沙子的石灰砂漿在水渠底部和一米五高的斜壩上鋪了兩寸左右的薄薄一層。
做好這些後,陳清德又讓工人在以這些石灰砂漿做黏合劑在鋪好石灰砂漿的壩麵砌白灰磚。
等白灰磚鋪好一段後,陳清德又親自動手,做起了示範。
隻見他拿起一把特製的灰鏟,仔細迴憶了一下後世那些工人的樣子,然後將摻了沙子的石灰砂漿均勻塗抹在這些白灰磚上抹平。
幾名經驗豐富的工匠一看就會。
他們連忙接過陳清德手裏的灰鏟,在那些雇工的配合下,開始有樣學樣的快速在水渠中鋪設起來。
陳清德滿意的點頭。
“就是這樣。等明天這些石灰泥硬化後,你們再過來在上麵將和沙子的石灰泥鋪上一層,抹平夯實,壓上網格線,即可!”
“是,小郎君。”
安排好水渠的鋪設後陳清德又馬不停蹄的來到位於後山腰處的磚窯坊。
此時這裏已經拔地而起又修建了四五座土窯。
這些土窯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會承擔起白灰磚和石灰的燒製。
至於實驗用的紅磚窯,在陳清德實驗成功後會遷至西山,方便後麵大批量的生產。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中進行。
太極宮,顯德殿。
李世民高坐龍椅,認真批閱奏折。
在他身側同樣有一張書案擺在一旁,李承乾赫然坐在一旁,認真翻閱那些已經經過李世民之手批複的奏折。
隻見他眉頭緊鎖。
因為這段時間關於河北道的奏折簡直多如牛毛,但好消息卻並沒有多少。
可強如父皇,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就在他苦思冥想應對之法時,期望可以幫到李世民。
突然,端坐龍椅之上的李世民心中一股無名之火升騰,隻見他重重的將一本奏折摔飛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