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柳居的樓船前,老鴇一臉著急的來迴踱步。
直到遠遠看到一臉機靈的龜奴興奮舉著一張大紅名帖匆匆而迴,這才高興的迎上去。
“怎麽樣?咱家如煙中魁沒?”
龜奴聞言興奮點頭,將名帖遞給老鴇氣喘籲籲道:“嗯!這是名帖。”
老鴇頓時顫抖著雙手接過,在打開仔細核驗無誤後,頓時急衝衝地轉身,向著樓船之上衝去。
臨上船時,她對那龜奴道:“趕緊通知人去懸旗揚帆,我翠柳居即刻前往樂遊苑赴宴!”
樓船中,老鴇的聲音頓時惹得無數翠柳居的姑娘和得以登船的文人墨客注意,一個個頓時興奮不已。
他們雖然不能進入樂遊苑中參會,卻可以坐在樓船畫舫上臨江遠遠欣賞這場盛會。
能親眼目睹盛會舉行,這也算一種殊榮!
“如煙,好消息,你的花魁身份被長公主認可了!”
老鴇匆匆上樓,揮動手裏的名帖。
如煙頓時滿臉笑意的和陳清德對視一眼。
陳清德看了一眼早已麵色酡紅的程處嗣:“處默兄,詩會馬上開始了,你這樣真的可以嗎?”
程處嗣聞言大手一揮:“放心!”
說著,也不知他從哪裏拿來一根翎箭,對著擺在角落的銅壺投去。
“叮!”
翎箭頓時入壺。
對此,陳清德也不得不服。
這哥們,技藝出神入化。
陳清德又看向閻立本。
此刻閻立本同樣醉意朦朧。
可他手裏卻始終握著的一根炭筆一刻不停的在宣紙上揮舞創作。
不過他並不是在作畫,而是在研究陳清德展示給他的寫實技法,狀若瘋魔。
這人對於作畫,果然有著莫名的執著,也難怪成為唐朝著名畫家。
“小葵,給閆先生打水淨手!”
說著他來到閻立本身前:“閻先生,接下來就要靠你了!”
閻立本聞言將手中炭筆一丟,對陳清德成竹在胸道:“放心!”
曲江池上,一共六艘樓船花坊,在其它畫舫的拱衛下一字排開,仿佛眾星捧月般向著樂遊苑行去。
各家船頭,文人士子聚集,身後樂聲齊奏,歌舞升平,歡聲笑語不斷。
其中又以站在幾位花魁身側的幾人最為引人矚目,長孫衝、封言道、蕭釴赫然在列,他們作為登船詩的作者,立於花魁身側,盡顯少年義氣。
“那便是秦魚兒大家?果然國色天香,美豔動人!”
“聽說霽月大家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今天絕對大飽眼福……”
一首首登船詩被人高聲宣誦:
【春夜喜雨】、【詠梅】、【雪梅】、【雪梅】、【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
這些詩,一首接著一首,在各種器樂加持下引人入勝!
在整個曲江池傳頌。
詩好!人美!
現場一片歡騰。
樂遊苑的廊亭當中,李世民攜一眾王公貴胄立於亭中。
孔穎達、虞世南、顏師古、陸德明等一眾大儒赫然在列。
“那首【春夜喜雨】作為登船詩作的確非常不錯!乃是足以傳世的佳作!”
孔穎達扶須盛讚。
顏師古點頭表示同意:“【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僅僅兩句便將春霖大地寫盡。”
“沒錯!那首【詠梅】初聽時小家碧玉,卻語道盡梅花不畏嚴寒的特點。”
“以物抒情,此子絕不簡單!”
虞世南和陸德明聞言也是相視而笑。
當聽到兩首【雪梅】時,現場頓時出現古怪的氛圍。
毫無疑問,這也是兩首好詩。
可怪就怪在這裏。
“奇怪?這兩首詩明明一脈相承,出自同一人之手。為何會分別出現在兩艘畫舫之上呢?”
見孔穎達等人終於發現古怪,在那裏麵麵相覷,李世民憋著笑的同時,對一會那首【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的出現更加期待起來。
不等眾人糾結,遠處的朗誦者終於是念道了翠柳居的登船詩【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
此詩一出,現場突然變得寂靜起來。
孔穎達等人第一反應便是此子功利心極重,是如何被選中為登船詩的?
他們的目光甚至不自覺瞥向長公主李香婉。
覺得應該是長公主想討李世民開心才會這麽做。
但待全詩念完,他們的批判之聲尚未出口,便是被人生生掐滅在喉嚨中。
此詩以古喻今,歌頌盛世,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好詩。
李世民迴頭,發現身後無論王公大臣,還是世家公卿全部一副宛如一不小心吃到屎的模樣,不禁眉頭一挑。
“怎麽?各位難道覺得此詩不好?”
李世民發問,這些人哪怕再不願意也要附和。
因為否定如今的盛世便是在否定他們自己。
那永和九年是何等糟糕的時代?
士族門閥專政,皇室勢微;大家為了利益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相互攻伐,完全不顧老百姓死活。
又怎麽能跟他們如今君明臣賢的時代作比呢?
他們若是反對,豈不是就是在打自己的臉?
眼看李世民一臉得意的看著自己這些人,孔穎達當先拜倒:“此詩書盡我大唐盛華,君明臣賢,當真可喜可賀!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其餘人見狀,哪怕再不願意皇帝老兒李世民得誌,也隻能紛紛拜倒。
“陛下盛華,君明臣賢。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李世民滿意的哈哈哈大笑。
這波,到底是讓他給裝到了!
今日後,這朝堂之上,看誰還敢再借天災名義拿【天子德行有虧】說事。
隻要稍加傳頌,便可挽迴他在百姓心中的偉岸形象。
會場之外,一首首登船詩飛快的在各家畫舫間傳播開,同樣引發一陣陣轟動。
陳清德隔老遠就看到長樂坊的船頭,崔誌浩正意氣風發的與那霽月大家並列而立。
此時的崔誌浩容顏俊朗、風華絕代,一派溫潤如玉的世家公子形象。
他立於船頭與那傾國傾城的霽月討論詩詞。
隻是那霽月大家不知為何,明顯興致不高。隻是偶爾迴眸一笑,算作迴應。
她這般作態卻令崔誌浩更加興奮。
在身後一幹國子監學子的起哄追捧下,對那些被人高聲朗誦的登船詩大肆評價,一副天下唯我獨尊的架勢。
不知道的還以為長樂坊的那首登船詩【詠梅】乃是此人所作。
而本該拿著此詩登船的陳玄德卻絲毫不見蹤影。
怎麽迴事?
陳清德不禁皺眉。
他目光在長樂坊的畫舫人群中搜尋,卻始終沒有發現陳玄德的身影,心也不禁跟著一沉。
這崔誌浩仿佛憑空出現一般,先是針對我不成,又立馬調轉矛頭對三哥陳玄德動手,竟直接奪了他登船者的位置。
可他為什麽要針對我?
不對!
他針對的不是我。
而是江國公府!
看來事有蹊蹺啊。
直到遠遠看到一臉機靈的龜奴興奮舉著一張大紅名帖匆匆而迴,這才高興的迎上去。
“怎麽樣?咱家如煙中魁沒?”
龜奴聞言興奮點頭,將名帖遞給老鴇氣喘籲籲道:“嗯!這是名帖。”
老鴇頓時顫抖著雙手接過,在打開仔細核驗無誤後,頓時急衝衝地轉身,向著樓船之上衝去。
臨上船時,她對那龜奴道:“趕緊通知人去懸旗揚帆,我翠柳居即刻前往樂遊苑赴宴!”
樓船中,老鴇的聲音頓時惹得無數翠柳居的姑娘和得以登船的文人墨客注意,一個個頓時興奮不已。
他們雖然不能進入樂遊苑中參會,卻可以坐在樓船畫舫上臨江遠遠欣賞這場盛會。
能親眼目睹盛會舉行,這也算一種殊榮!
“如煙,好消息,你的花魁身份被長公主認可了!”
老鴇匆匆上樓,揮動手裏的名帖。
如煙頓時滿臉笑意的和陳清德對視一眼。
陳清德看了一眼早已麵色酡紅的程處嗣:“處默兄,詩會馬上開始了,你這樣真的可以嗎?”
程處嗣聞言大手一揮:“放心!”
說著,也不知他從哪裏拿來一根翎箭,對著擺在角落的銅壺投去。
“叮!”
翎箭頓時入壺。
對此,陳清德也不得不服。
這哥們,技藝出神入化。
陳清德又看向閻立本。
此刻閻立本同樣醉意朦朧。
可他手裏卻始終握著的一根炭筆一刻不停的在宣紙上揮舞創作。
不過他並不是在作畫,而是在研究陳清德展示給他的寫實技法,狀若瘋魔。
這人對於作畫,果然有著莫名的執著,也難怪成為唐朝著名畫家。
“小葵,給閆先生打水淨手!”
說著他來到閻立本身前:“閻先生,接下來就要靠你了!”
閻立本聞言將手中炭筆一丟,對陳清德成竹在胸道:“放心!”
曲江池上,一共六艘樓船花坊,在其它畫舫的拱衛下一字排開,仿佛眾星捧月般向著樂遊苑行去。
各家船頭,文人士子聚集,身後樂聲齊奏,歌舞升平,歡聲笑語不斷。
其中又以站在幾位花魁身側的幾人最為引人矚目,長孫衝、封言道、蕭釴赫然在列,他們作為登船詩的作者,立於花魁身側,盡顯少年義氣。
“那便是秦魚兒大家?果然國色天香,美豔動人!”
“聽說霽月大家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今天絕對大飽眼福……”
一首首登船詩被人高聲宣誦:
【春夜喜雨】、【詠梅】、【雪梅】、【雪梅】、【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
這些詩,一首接著一首,在各種器樂加持下引人入勝!
在整個曲江池傳頌。
詩好!人美!
現場一片歡騰。
樂遊苑的廊亭當中,李世民攜一眾王公貴胄立於亭中。
孔穎達、虞世南、顏師古、陸德明等一眾大儒赫然在列。
“那首【春夜喜雨】作為登船詩作的確非常不錯!乃是足以傳世的佳作!”
孔穎達扶須盛讚。
顏師古點頭表示同意:“【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僅僅兩句便將春霖大地寫盡。”
“沒錯!那首【詠梅】初聽時小家碧玉,卻語道盡梅花不畏嚴寒的特點。”
“以物抒情,此子絕不簡單!”
虞世南和陸德明聞言也是相視而笑。
當聽到兩首【雪梅】時,現場頓時出現古怪的氛圍。
毫無疑問,這也是兩首好詩。
可怪就怪在這裏。
“奇怪?這兩首詩明明一脈相承,出自同一人之手。為何會分別出現在兩艘畫舫之上呢?”
見孔穎達等人終於發現古怪,在那裏麵麵相覷,李世民憋著笑的同時,對一會那首【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的出現更加期待起來。
不等眾人糾結,遠處的朗誦者終於是念道了翠柳居的登船詩【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
此詩一出,現場突然變得寂靜起來。
孔穎達等人第一反應便是此子功利心極重,是如何被選中為登船詩的?
他們的目光甚至不自覺瞥向長公主李香婉。
覺得應該是長公主想討李世民開心才會這麽做。
但待全詩念完,他們的批判之聲尚未出口,便是被人生生掐滅在喉嚨中。
此詩以古喻今,歌頌盛世,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好詩。
李世民迴頭,發現身後無論王公大臣,還是世家公卿全部一副宛如一不小心吃到屎的模樣,不禁眉頭一挑。
“怎麽?各位難道覺得此詩不好?”
李世民發問,這些人哪怕再不願意也要附和。
因為否定如今的盛世便是在否定他們自己。
那永和九年是何等糟糕的時代?
士族門閥專政,皇室勢微;大家為了利益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相互攻伐,完全不顧老百姓死活。
又怎麽能跟他們如今君明臣賢的時代作比呢?
他們若是反對,豈不是就是在打自己的臉?
眼看李世民一臉得意的看著自己這些人,孔穎達當先拜倒:“此詩書盡我大唐盛華,君明臣賢,當真可喜可賀!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其餘人見狀,哪怕再不願意皇帝老兒李世民得誌,也隻能紛紛拜倒。
“陛下盛華,君明臣賢。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李世民滿意的哈哈哈大笑。
這波,到底是讓他給裝到了!
今日後,這朝堂之上,看誰還敢再借天災名義拿【天子德行有虧】說事。
隻要稍加傳頌,便可挽迴他在百姓心中的偉岸形象。
會場之外,一首首登船詩飛快的在各家畫舫間傳播開,同樣引發一陣陣轟動。
陳清德隔老遠就看到長樂坊的船頭,崔誌浩正意氣風發的與那霽月大家並列而立。
此時的崔誌浩容顏俊朗、風華絕代,一派溫潤如玉的世家公子形象。
他立於船頭與那傾國傾城的霽月討論詩詞。
隻是那霽月大家不知為何,明顯興致不高。隻是偶爾迴眸一笑,算作迴應。
她這般作態卻令崔誌浩更加興奮。
在身後一幹國子監學子的起哄追捧下,對那些被人高聲朗誦的登船詩大肆評價,一副天下唯我獨尊的架勢。
不知道的還以為長樂坊的那首登船詩【詠梅】乃是此人所作。
而本該拿著此詩登船的陳玄德卻絲毫不見蹤影。
怎麽迴事?
陳清德不禁皺眉。
他目光在長樂坊的畫舫人群中搜尋,卻始終沒有發現陳玄德的身影,心也不禁跟著一沉。
這崔誌浩仿佛憑空出現一般,先是針對我不成,又立馬調轉矛頭對三哥陳玄德動手,竟直接奪了他登船者的位置。
可他為什麽要針對我?
不對!
他針對的不是我。
而是江國公府!
看來事有蹊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