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德迴答得非常爽快:“當然!”
“真的?”
耆老一臉不可思議。
他沒想到陳清德會如此幹脆就應承下來。
按照他的想法,這種提升糧食產量的方法千金不換,陳清德若真有絕對不會輕易告知。
他厚顏提出,也不過是心念難消,並不指望陳清德會迴應他。
“真的!”
陳清德重重點頭。
“太公,其實選種的方法很簡單,若是平日裏仔細觀察,並不難發現。”
耆老卻不這麽認為,隻以為陳清德是在謙虛。
他與糧食打一輩子交道,都是延用老一輩的方式耕種。
隨著時間推移,隻覺前人經驗句句在理,自有其理,卻從未有過自己的發現和深省。
“要不這樣,如今春耕在即,反正各家各戶也要挑選種子,不如明天您帶著人去我別院前,我演示一遍您便知道了!”
“陳小郎君,您真的要將選種之法教給我們這些泥腿子?”
耆老激動無比,手裏的拐杖不停跺地。
“太公,不必多說,明日帶人前來學習便是。”
“對了,耆老。關中地區其實最適合種植的還是小麥。而且相對來說,麥子產量高。您看這樣好不好?由您出麵,明日幫我動員一部分莊戶種植麥子。麥種由我江國公府提供。”
耆老聞言頓現難色。
“小郎君有所不知,麥子口感不佳,難以下咽不說吃了還容易積食。也隻有災年時,大家夥才願意買一些迴來吃的。”
“而且麥子不在官府賦稅征收之列,種出來官府不收。一旦出現意外,年底交不上賦稅那可是會死人的!”
陳清德聞言了然。
但作為現代人的陳清德卻知道,在唐朝中後期,隨著小麥加工技術進步、產量提高,最後也成為朝廷賦稅征收對象。
並且逐漸取代粟米成為北方地區主糧,各種麵食也會隨之興起。
其實在隋唐時期,人們的主糧還是粟米和黍米。
當然,在江南地區也種稻米,不過產量不大,所以並沒有流行開。
粟米又比黍米顆粒稍大,耐旱,產量也高,所以在這個時代更受歡迎一些。
至於小麥和大麥,雖然也有一定程度種植。
但小麥多作為粟米的補充在關中等地被少量種植,而大麥則多是用於釀酒和作為飼料。
而且麥子脫粒麻煩,這個時候對石碾的使用並不廣泛,導致麥子表麵的麩皮極難去除。
都是煮成麥飯或者麥粥直接吃。口感粗糙,還喇嗓子。
所以才不受待見。
不過作為新興糧食作物,其價格比粟米和黍米貴上一點。
這也是陳清德鼓勵耆老讓莊子裏的莊戶種植小麥的一個重要原因。
接下來他要大量製新酒,就必須有足夠的原料才行。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他想吃饅頭和包子了。
但陳清德發現,偌大一個陳家莊,竟然沒有石碾。
問過才知,石碾笨重,人力難以驅動,而且維護成本不低,也隻有那些大戶人家和商戶家裏才有。
至於這個時候用麥子製成的蒸餅和炊餅,前幾日陳清德在東西市就嚐過味道。
連麩皮都沒有去幹淨的饅頭你敢想?混合著一股難聞的粗糠味不說,還硌牙,喇嗓子。
當真是一言難盡。
思及此,陳清德決定幫幫陳家莊的農戶,讓大家都能吃上細糠。
其實陳清德還有一個想法沒說,那就是後世有句諺語“麥蓋三層被,枕著饅頭睡”。這句話的意思是,麥子其實耐寒的特點。
它可以秋天八九月粟米收獲後立刻播種,來年四五月份收獲再種粟米。隻要農事安排合理,是完全有可能實現一年兩熟的。
當然,這中間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必須準備充足才行。
“耆老不用擔心,麥子產出,我定會按照市價全部收購。”
耆老聞言這才放下心來。有了主家保證,他做起事情才有底氣。
第二天一早,陳清德便讓陳平安去將村子裏的石匠請來。
他將自己對石碾的要求提出後,石匠頓時瞪大眼睛,滿臉的不可置信。
“陳小郎君,您確定要製作如此巨大的石碾?”
“隻管照做便是,做好了重重有賞!”
陳清德自信地點點頭。
石匠之所以如此驚訝還是因為陳清德所製的石碾十分巨大,超過百斤,非人力可以驅動。
這年頭,牲口可都是非常金貴之物。
沒見整個陳家莊子也見不到幾頭牛馬,否則陳清德也不會著急忙慌製出現代曲轅犁來提高耕種效率。
“平安,將這份圖紙拿去交給莊子裏的工匠,叫他們分出一半人手來專門打造圖紙上的東西!”
見陳清德交代得認真,陳平安一臉鄭重領命而去。
圖紙是陳清德昨晚迴來後挑燈,按照記憶連夜繪製的。
為此他還專門讓青蓮幫她去莊子裏養大鵝的人家尋來一根鵝翅羽,簡單處理後做成一根鵝毛筆,用來畫圖使用。
他畫的自然是水車的製作方法。
陳家莊緊靠灞河,有了水車,他讓石匠打造的巨大石碾就可以輕易帶動。
而且水車可以方便澆灌,隻要提前挖好水渠,陳家莊的地都可以成為上好的水田。
一時間,整個陳家莊都在陳清德的指使下熱鬧非凡。
先是木匠作坊打製家具、曲轅犁,現在又加上一台巨型水車的製造。
再然後是鐵匠鋪那邊,也在全力趕製曲轅犁的犁鏟和犁壁,同時兼顧蒸餾鍋爐的打造。
還有篾匠,因為陳清德對鱔魚和泥鰍大量收購,篾匠家的鱔魚簍子如今供不應求。
最後就是石匠,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可謂不絕於耳。
而耆老則帶著滿心的期待,領著一眾莊戶,帶著自家提前預留的良種找了過來。
“陳小郎君,人我都給您帶來了!”
陳清德眼看這些莊戶一個個好奇的看著他,當即也不含糊,直接讓陳福將提前準備好的各類種子拿了出來。
然後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中,將一鬥粟米倒入一個巨大的木桶當中。
“各位,不知道你們平時觀察過沒有?優質的粟米顆粒顏色鮮黃、光澤、飽滿且均勻、圓潤;而顆粒顏色暗淡、偏小、發灰、幹癟、大小差異明顯的粟米則品質較差,嚴重的甚至影響口感。”
陳清德話音剛落,頓時引起許多人共鳴。
“是啊,好像真是如此。”
“平日我去糧店買糧,就是遵循這種方式。”
“沒錯!沒想到陳小郎君對於粟米還有這樣的見識。”
陳清德見狀擺手笑道:“其實,粟米的選種也要遵循這樣的選擇。”
他這話一出,周圍頓時變得一片安靜。
“優質的糧種可以保證粟米的出芽率。”
“大家想想便知,這跟你們固有觀念裏女人屁股大就能生兒子,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處呢?”
“真的?”
耆老一臉不可思議。
他沒想到陳清德會如此幹脆就應承下來。
按照他的想法,這種提升糧食產量的方法千金不換,陳清德若真有絕對不會輕易告知。
他厚顏提出,也不過是心念難消,並不指望陳清德會迴應他。
“真的!”
陳清德重重點頭。
“太公,其實選種的方法很簡單,若是平日裏仔細觀察,並不難發現。”
耆老卻不這麽認為,隻以為陳清德是在謙虛。
他與糧食打一輩子交道,都是延用老一輩的方式耕種。
隨著時間推移,隻覺前人經驗句句在理,自有其理,卻從未有過自己的發現和深省。
“要不這樣,如今春耕在即,反正各家各戶也要挑選種子,不如明天您帶著人去我別院前,我演示一遍您便知道了!”
“陳小郎君,您真的要將選種之法教給我們這些泥腿子?”
耆老激動無比,手裏的拐杖不停跺地。
“太公,不必多說,明日帶人前來學習便是。”
“對了,耆老。關中地區其實最適合種植的還是小麥。而且相對來說,麥子產量高。您看這樣好不好?由您出麵,明日幫我動員一部分莊戶種植麥子。麥種由我江國公府提供。”
耆老聞言頓現難色。
“小郎君有所不知,麥子口感不佳,難以下咽不說吃了還容易積食。也隻有災年時,大家夥才願意買一些迴來吃的。”
“而且麥子不在官府賦稅征收之列,種出來官府不收。一旦出現意外,年底交不上賦稅那可是會死人的!”
陳清德聞言了然。
但作為現代人的陳清德卻知道,在唐朝中後期,隨著小麥加工技術進步、產量提高,最後也成為朝廷賦稅征收對象。
並且逐漸取代粟米成為北方地區主糧,各種麵食也會隨之興起。
其實在隋唐時期,人們的主糧還是粟米和黍米。
當然,在江南地區也種稻米,不過產量不大,所以並沒有流行開。
粟米又比黍米顆粒稍大,耐旱,產量也高,所以在這個時代更受歡迎一些。
至於小麥和大麥,雖然也有一定程度種植。
但小麥多作為粟米的補充在關中等地被少量種植,而大麥則多是用於釀酒和作為飼料。
而且麥子脫粒麻煩,這個時候對石碾的使用並不廣泛,導致麥子表麵的麩皮極難去除。
都是煮成麥飯或者麥粥直接吃。口感粗糙,還喇嗓子。
所以才不受待見。
不過作為新興糧食作物,其價格比粟米和黍米貴上一點。
這也是陳清德鼓勵耆老讓莊子裏的莊戶種植小麥的一個重要原因。
接下來他要大量製新酒,就必須有足夠的原料才行。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他想吃饅頭和包子了。
但陳清德發現,偌大一個陳家莊,竟然沒有石碾。
問過才知,石碾笨重,人力難以驅動,而且維護成本不低,也隻有那些大戶人家和商戶家裏才有。
至於這個時候用麥子製成的蒸餅和炊餅,前幾日陳清德在東西市就嚐過味道。
連麩皮都沒有去幹淨的饅頭你敢想?混合著一股難聞的粗糠味不說,還硌牙,喇嗓子。
當真是一言難盡。
思及此,陳清德決定幫幫陳家莊的農戶,讓大家都能吃上細糠。
其實陳清德還有一個想法沒說,那就是後世有句諺語“麥蓋三層被,枕著饅頭睡”。這句話的意思是,麥子其實耐寒的特點。
它可以秋天八九月粟米收獲後立刻播種,來年四五月份收獲再種粟米。隻要農事安排合理,是完全有可能實現一年兩熟的。
當然,這中間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必須準備充足才行。
“耆老不用擔心,麥子產出,我定會按照市價全部收購。”
耆老聞言這才放下心來。有了主家保證,他做起事情才有底氣。
第二天一早,陳清德便讓陳平安去將村子裏的石匠請來。
他將自己對石碾的要求提出後,石匠頓時瞪大眼睛,滿臉的不可置信。
“陳小郎君,您確定要製作如此巨大的石碾?”
“隻管照做便是,做好了重重有賞!”
陳清德自信地點點頭。
石匠之所以如此驚訝還是因為陳清德所製的石碾十分巨大,超過百斤,非人力可以驅動。
這年頭,牲口可都是非常金貴之物。
沒見整個陳家莊子也見不到幾頭牛馬,否則陳清德也不會著急忙慌製出現代曲轅犁來提高耕種效率。
“平安,將這份圖紙拿去交給莊子裏的工匠,叫他們分出一半人手來專門打造圖紙上的東西!”
見陳清德交代得認真,陳平安一臉鄭重領命而去。
圖紙是陳清德昨晚迴來後挑燈,按照記憶連夜繪製的。
為此他還專門讓青蓮幫她去莊子裏養大鵝的人家尋來一根鵝翅羽,簡單處理後做成一根鵝毛筆,用來畫圖使用。
他畫的自然是水車的製作方法。
陳家莊緊靠灞河,有了水車,他讓石匠打造的巨大石碾就可以輕易帶動。
而且水車可以方便澆灌,隻要提前挖好水渠,陳家莊的地都可以成為上好的水田。
一時間,整個陳家莊都在陳清德的指使下熱鬧非凡。
先是木匠作坊打製家具、曲轅犁,現在又加上一台巨型水車的製造。
再然後是鐵匠鋪那邊,也在全力趕製曲轅犁的犁鏟和犁壁,同時兼顧蒸餾鍋爐的打造。
還有篾匠,因為陳清德對鱔魚和泥鰍大量收購,篾匠家的鱔魚簍子如今供不應求。
最後就是石匠,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可謂不絕於耳。
而耆老則帶著滿心的期待,領著一眾莊戶,帶著自家提前預留的良種找了過來。
“陳小郎君,人我都給您帶來了!”
陳清德眼看這些莊戶一個個好奇的看著他,當即也不含糊,直接讓陳福將提前準備好的各類種子拿了出來。
然後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中,將一鬥粟米倒入一個巨大的木桶當中。
“各位,不知道你們平時觀察過沒有?優質的粟米顆粒顏色鮮黃、光澤、飽滿且均勻、圓潤;而顆粒顏色暗淡、偏小、發灰、幹癟、大小差異明顯的粟米則品質較差,嚴重的甚至影響口感。”
陳清德話音剛落,頓時引起許多人共鳴。
“是啊,好像真是如此。”
“平日我去糧店買糧,就是遵循這種方式。”
“沒錯!沒想到陳小郎君對於粟米還有這樣的見識。”
陳清德見狀擺手笑道:“其實,粟米的選種也要遵循這樣的選擇。”
他這話一出,周圍頓時變得一片安靜。
“優質的糧種可以保證粟米的出芽率。”
“大家想想便知,這跟你們固有觀念裏女人屁股大就能生兒子,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