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疑、郭奕一行的探討和分歧,曹昂很快就知曉了,不過對此曹昂卻沒有做什麽,甚至都沒有提及此事。
好似一切都沒發生過一樣。
然而卻沒有人知曉,曹昂已然有了決斷,等到這次巡視各地結束後,他就要將這幫子弟經曆點別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想讓這幫才俊璞玉,真正琢磨成器,就必須要打破所謂的驕傲,讓他們知曉人間疾苦才行,否則僅靠在一些書中學到的東西,今後就像成為國之棟梁,那絕對是癡心妄想的存在。
連自己的親弟弟,都任由曹昂調遣到各處去,生怕沒有達到預期被送迴許都去,那對待別人,曹昂就更不會心軟了。
玉不琢不成器。
響鼓就需重錘敲!
曹昂是在構建人才梯隊不假,是在凝聚底蘊不假,但這並不代表著昂需要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廢物點心!
尤其是活在自以為是下。
事情,壞就壞在這類人身上。
甚至在曹昂看來,有些人應該感到慶幸,因為他們的出身,使得他們擁有尋常人不曾擁有的試錯成本與機會,他們出錯了,還有重頭再來的底氣,可對尋常人來講,錯一步這輩子就完蛋了。
經曆了多了,曹昂愈發清楚那句人與人是不同的,究竟是何意了。
這世上哪有什麽公平啊,隨處可見的都是不公平,但是出於某些考量,需要維係一個相對公平的氛圍。
可縱使是這樣,在很多時候還是會有別的事發生。
對於曹昂而言,他需要做的就是維係這相對公平,叫任何想破壞該製的人,毫不猶豫的清除掉!!
“噅溜溜~”
在豔陽高懸的壽春城外,不時響起的馬鳴聲打破平靜。
一名名披甲挎刀的銳士,無不表情漠然的騎馬而定,而隨風飄動的旌旗,無聲表明他們屬於何部。
天策衛,這支直屬曹昂的宿衛親軍,經曆了一次次調整後,不管是規模,亦或是戰力都是極其驚人的。
在這支宿衛親軍中,超過一半是久經沙場的悍卒,剩下的是從曹氏、丁家、夏侯三族抽調的族人與家生子。
講一句難聽的話,這世上誰都會背叛曹昂,唯獨天策衛不會背叛!!
這就是曹昂敢離荊巡視各地的底氣。
天策衛所列裝的軍械甲胄,全是軍器局鍛造的精良所在,故而遭遇數倍於己的強敵,天策衛也能與之硬撼!!
“子修,真不在壽春多待些時日?”
城門處。
丁斐表情複雜,看著並肩同行的曹昂,開口說道:“即便是要前去徐州,最好還是先提前傳至元讓……”
“舅父,甥兒在壽春待的時間不短了。”
曹昂笑笑,看向丁斐道:“甥兒也想多待些時日,隻是這樣的話,恐在襄陽的諸君就該埋怨甥兒了。”
“畢竟這跟預期比起來,要多待不少時日了。”
“至於元讓叔父那邊,還是別提前叨擾了,雖說這一路前去徐州,但甥兒是不會招惹劉備他們的,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嘛。”
丁斐輕歎一聲,也不好再多說別的。
丁斐也沒想到時間過得這般快。
“公子~”
“公子!”
而在此時,在身後緊隨的董厥、卓鷹、韓暨等一眾文武,特別是那些被曹昂提拔勉勵的官吏,無不是麵露不舍的看向曹昂。
曹昂這段時日在壽春城待著,是帶來了不小的改變與影響的。
“諸君,莫要相送了。”
在典滿、許儀默不作聲的陪同下,曹昂轉過身來看向眼前眾人,微微一笑道:“送君千裏終須一別,不過昂的心始終是與諸君是在一起的,江淮,就拜托諸君了!”
言罷,曹昂撩撩袍袖,抬手朝眾人一禮。
“公子!!!”
“公子!!!”
誰都沒有想到曹昂會做這些,在看到這一幕時,董厥、卓鷹、韓暨等一行人,無不是神情激動的朝曹昂一拜。
士為知己者死。
在這紛爭亂世下,曹昂能如此謙遜的待人,關鍵是明獎懲,這對於很多人來講,是難以用言語表述的。
經此一事,揚州上下必將勠力同心啊!!
站於一旁的丁斐,在見到眼前一幕時,這心底不由生出感慨,這支東拚西湊的隊伍,直到這一刻變得不一樣了。
丁斐甚至能夠想到,在曹昂離開壽春後,江淮一帶勢必會有大的改變,畢竟曹昂對一些人是有恩情,是有勉勵的。
這是極其少見的。
“走吧。”
曹昂沒再多說別的,對典滿、許儀說了句,隨後抬手朝丁斐一禮道:“舅父珍重,江淮就交給您了。”
“好。”
丁斐神情複雜,伸手攙起曹昂道:“子修也要珍重。”
“嗯。”
曹昂重重點頭後,便一甩袍袖轉身離去。
看著被簇擁著離去的曹昂背影,垂手而立的丁斐神情複雜,喉結上下蠕動著,別看曹昂什麽都沒有講,但他如何會不知曉曹昂為何急著前去徐州。
這不僅是為了征東將軍府,更是為他揚州刺史府。
畢竟夏侯惇在曹氏的地位太特殊了。
“噠噠噠~”
伴隨著道道馬蹄聲響起,丁斐才從思緒下收斂心神,看著漸行漸遠的隊伍,丁斐久久站在原地不動。
……
在這紛爭亂世下,離別總比相聚要多,這也讓很多人注重相聚的時刻,因為不知下一次再見是在何時。
即便是親人,因為一些事,也必須要長期離別。
就像曹操麾下的文武,當達到一定級別時,他們的家眷與子嗣都會待在許都,這都是無需多提的默契。
君對我有期,我此生不負君。
這個時代的女子從不是什麽花瓶,而是能頂起半邊天的存在。
不過從建安二年開始,曹氏就跟其他諸侯勢力,出現了些許的不同,一批批核心二代的子弟,從許都前去宛縣,後到襄陽,他們凝聚在曹操嫡長身邊,經曆與見識各種不同,這雖然也是離別,但卻是不一樣的。
今歲的下邳,要比往年熱上不少。
下邳城。
徐州刺史府。
“使君,琅琊國傳迴急遞。”
一魁梧壯漢,拿著急報快步走進正堂,看到伏案忙碌的夏侯惇,便扯著嗓子抱拳喝道。
“你這殺才。”
夏侯惇放下筆,皺眉看向那人喝道:“本將軍耳朵沒聾!!”
“嘻嘻。”
那人訕訕笑笑,隨即便拿著急遞上前。
夏侯惇瞪了那人一眼,這才伸手接過急遞,但在打開看的一刹,夏侯惇的臉上露出淡淡笑意。
“這個韓元嗣,果真是沒有叫某失望啊,哈哈!!”
夏侯惇的爽朗笑聲響起。
李卑見狀,上前道:“使君,可是韓府君在琅琊一帶,力挫了袁譚的囂張氣焰?”
“你腦子裏除了打打殺殺,可還有別的?”
夏侯惇沒好氣的瞪了李卑一眼。
作為夏侯惇的部將,李卑的脾性直爽,這很得夏侯惇青睞,連帶著對一些事情,李卑都是知情的。
這一路追隨夏侯惇,李卑有幾次都能夠晉升,但李卑都推了,用他的話,待在將軍身邊舒坦。
為此夏侯惇可沒少罵李卑,但李卑依舊是不改,這也叫夏侯惇沒有辦法。
不過作為獨當一麵的存在,夏侯惇的身邊也確實需要些值得信賴的部將,所以每每夏侯惇有升遷時,都會設法給李卑些彌補。
“琅琊一帶的興屯初見規模了。”
夏侯惇放下急遞,看向李卑道:“除了趕在春耕前開墾的屯田,在此以後,韓元嗣有譴派軍士開辟不少軍屯。”
“不止是這樣,在開墾的軍屯中,韓元嗣也組織人手興修水利,如若琅琊一帶安穩,待到明歲春耕到來,我軍至秋收就能獲取不少軍糧啊。”
“那袁譚派到北海、泰山等地的敵軍,沒有對我軍展開襲擾嗎?”李卑有些驚奇的說道:“要真是那樣的話,還真不符袁譚的脾性啊。”
“怎麽沒襲擾。”
夏侯惇輕歎道:“韓元嗣提到了一些,不過某知其承受的壓力不小,果然,孟德在看人方麵真準啊。”
說起來,韓浩還是他舉薦給曹操的。
夏侯惇在曹氏之所以特殊,絕不止是因為他善於興屯那樣簡單,在曹操崛起的道路上,夏侯惇可是幫到曹操不少。
這其中就有一批人才是被夏侯惇舉薦的。
“那是自然。”
李卑咧嘴笑道:“也不看看韓府君是何人舉薦的,再者言,韓府君在琅琊一帶興屯,亦是借鑒了公子所分軍民屯,如若不是這樣的話,恐韓府君也難以在琅琊有如此成效。”
“是啊。”
本打斷斥責李卑的夏侯惇,在聽到李卑提及曹昂,神情不由露出些許感慨,“子修自隨孟德從軍伐宛,後留在南陽就任太守,這一路來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啊。”
李卑此刻卻沒有答話。
他是性格直爽不假,但他不是蠢笨,有些話他是能說的,但是有些事吧,他是不能講的。
“聽聞子修先前離荊,前去壽春了。”
而在李卑沉默之際,夏侯惇的聲音響起,“也不知子修是否會來徐州,自那丁文侯先前派人密報此事後,揚州方麵可有密報傳來?”
“沒有了。”
李卑表情有些複雜道:“使君,您說公子是不是知曉您重青州,而輕廣陵,這心裏生出了不滿?”
“畢竟公子節製四州軍政,而先前討袁之戰中,就對江淮一帶格外看重,此前甚至都舉薦丁公就任揚州刺史,您……”
“你懂什麽。”
夏侯惇皺眉道:“劉備雖據廣陵、淮陵一帶不假,這前後是有不少人投效到,但你不要忘了,這廣陵郡被劉備得到前,本就死傷不小,後又被周瑜遷移走不少人口。”
“即便劉備再厲害,麵對如此困局,又如何能有所突破呢?”
“反觀青州,不止與徐州毗鄰,還與兗州相接,袁譚盤踞青州之地,麾下文武眾多,可謂是兵強馬壯。”
“更別提從我軍先後奪取徐州、江淮、荊北等地,這已然叫雄踞河北的袁紹心生不滿,這前後我軍與之交鋒的還少嗎?”
“我軍與袁紹必有一戰,這樣一來的話,你覺得青州這處前沿,一旦真到了爆發大戰的那刻,將會對我軍造成多大威脅嗎?”
“使君所憂這些,末將知道。”
李卑聽到這些,神情有些複雜道:“但末將是擔心公子這邊不知,您先前要是向公子……”
“你是嫌子修所負的還不夠多嗎?”
夏侯惇冷哼一聲道:“你不會真的以為荊北之地拿下了,這治下的人,一個個都忠於我曹氏?”
李卑沉默了。
自家使君是什麽脾性,他如何會不知曉呢。
那就是麵冷心熱。
但是不熟悉的人,就會覺得夏侯惇高冷,桀驁。
“其實在揚州刺史一事上,子修還是做錯了。”在李卑思慮之際,夏侯惇皺眉道:“如果是在廣陵郡等地,皆被我軍實控下來,讓丁斐出任此職沒有任何錯,但現在江淮一帶的形勢,應該換一更決絕之人出任才行。”
“使君,這話可不能講啊。”
李卑聞言一驚道:“不管怎樣講,丁公乃是公子舅父,更是主母族弟,深得司空信賴和倚重,這話……”
“說了又如何?”
夏侯惇卻出言打斷道:“在大事麵前豈能感情用事?!”
李卑:“……”
“報!!”
而在此時,一道喝喊從堂外響起,很快一道身影就跑進正堂,在夏侯惇的注視下,那人抱拳喝道:“將軍,公子麾下宿將典滿來報,特向將軍稟明公子明日將抵下邳城!”
“子修來徐州了?!”
聽到這話的夏侯惇,不由心下一驚,“為何先前沒有提前來報,好叫我軍出兵護送!”
“末將不知。”
那人有些緊張道。
“去!!”
夏侯惇瞪眼道:“把典滿給老子叫來,這要是出了事怎麽辦,他這個宿將是怎樣做的!!”
“喏!”
那人不敢猶豫,當即抱拳喝道。
李卑見狀欲言又止,他想勸自家將軍,畢竟這個典滿乃是公子宿將,關鍵是其父典韋還深得司空信賴,這要是罵了典滿,多少是有些不好的,但話到嘴邊卻沒有講出來。
因為夏侯惇的脾性,他太清楚了,凡是夏侯惇認準的事,那誰來勸都沒用,這就是夏侯惇!!
好似一切都沒發生過一樣。
然而卻沒有人知曉,曹昂已然有了決斷,等到這次巡視各地結束後,他就要將這幫子弟經曆點別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想讓這幫才俊璞玉,真正琢磨成器,就必須要打破所謂的驕傲,讓他們知曉人間疾苦才行,否則僅靠在一些書中學到的東西,今後就像成為國之棟梁,那絕對是癡心妄想的存在。
連自己的親弟弟,都任由曹昂調遣到各處去,生怕沒有達到預期被送迴許都去,那對待別人,曹昂就更不會心軟了。
玉不琢不成器。
響鼓就需重錘敲!
曹昂是在構建人才梯隊不假,是在凝聚底蘊不假,但這並不代表著昂需要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廢物點心!
尤其是活在自以為是下。
事情,壞就壞在這類人身上。
甚至在曹昂看來,有些人應該感到慶幸,因為他們的出身,使得他們擁有尋常人不曾擁有的試錯成本與機會,他們出錯了,還有重頭再來的底氣,可對尋常人來講,錯一步這輩子就完蛋了。
經曆了多了,曹昂愈發清楚那句人與人是不同的,究竟是何意了。
這世上哪有什麽公平啊,隨處可見的都是不公平,但是出於某些考量,需要維係一個相對公平的氛圍。
可縱使是這樣,在很多時候還是會有別的事發生。
對於曹昂而言,他需要做的就是維係這相對公平,叫任何想破壞該製的人,毫不猶豫的清除掉!!
“噅溜溜~”
在豔陽高懸的壽春城外,不時響起的馬鳴聲打破平靜。
一名名披甲挎刀的銳士,無不表情漠然的騎馬而定,而隨風飄動的旌旗,無聲表明他們屬於何部。
天策衛,這支直屬曹昂的宿衛親軍,經曆了一次次調整後,不管是規模,亦或是戰力都是極其驚人的。
在這支宿衛親軍中,超過一半是久經沙場的悍卒,剩下的是從曹氏、丁家、夏侯三族抽調的族人與家生子。
講一句難聽的話,這世上誰都會背叛曹昂,唯獨天策衛不會背叛!!
這就是曹昂敢離荊巡視各地的底氣。
天策衛所列裝的軍械甲胄,全是軍器局鍛造的精良所在,故而遭遇數倍於己的強敵,天策衛也能與之硬撼!!
“子修,真不在壽春多待些時日?”
城門處。
丁斐表情複雜,看著並肩同行的曹昂,開口說道:“即便是要前去徐州,最好還是先提前傳至元讓……”
“舅父,甥兒在壽春待的時間不短了。”
曹昂笑笑,看向丁斐道:“甥兒也想多待些時日,隻是這樣的話,恐在襄陽的諸君就該埋怨甥兒了。”
“畢竟這跟預期比起來,要多待不少時日了。”
“至於元讓叔父那邊,還是別提前叨擾了,雖說這一路前去徐州,但甥兒是不會招惹劉備他們的,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嘛。”
丁斐輕歎一聲,也不好再多說別的。
丁斐也沒想到時間過得這般快。
“公子~”
“公子!”
而在此時,在身後緊隨的董厥、卓鷹、韓暨等一眾文武,特別是那些被曹昂提拔勉勵的官吏,無不是麵露不舍的看向曹昂。
曹昂這段時日在壽春城待著,是帶來了不小的改變與影響的。
“諸君,莫要相送了。”
在典滿、許儀默不作聲的陪同下,曹昂轉過身來看向眼前眾人,微微一笑道:“送君千裏終須一別,不過昂的心始終是與諸君是在一起的,江淮,就拜托諸君了!”
言罷,曹昂撩撩袍袖,抬手朝眾人一禮。
“公子!!!”
“公子!!!”
誰都沒有想到曹昂會做這些,在看到這一幕時,董厥、卓鷹、韓暨等一行人,無不是神情激動的朝曹昂一拜。
士為知己者死。
在這紛爭亂世下,曹昂能如此謙遜的待人,關鍵是明獎懲,這對於很多人來講,是難以用言語表述的。
經此一事,揚州上下必將勠力同心啊!!
站於一旁的丁斐,在見到眼前一幕時,這心底不由生出感慨,這支東拚西湊的隊伍,直到這一刻變得不一樣了。
丁斐甚至能夠想到,在曹昂離開壽春後,江淮一帶勢必會有大的改變,畢竟曹昂對一些人是有恩情,是有勉勵的。
這是極其少見的。
“走吧。”
曹昂沒再多說別的,對典滿、許儀說了句,隨後抬手朝丁斐一禮道:“舅父珍重,江淮就交給您了。”
“好。”
丁斐神情複雜,伸手攙起曹昂道:“子修也要珍重。”
“嗯。”
曹昂重重點頭後,便一甩袍袖轉身離去。
看著被簇擁著離去的曹昂背影,垂手而立的丁斐神情複雜,喉結上下蠕動著,別看曹昂什麽都沒有講,但他如何會不知曉曹昂為何急著前去徐州。
這不僅是為了征東將軍府,更是為他揚州刺史府。
畢竟夏侯惇在曹氏的地位太特殊了。
“噠噠噠~”
伴隨著道道馬蹄聲響起,丁斐才從思緒下收斂心神,看著漸行漸遠的隊伍,丁斐久久站在原地不動。
……
在這紛爭亂世下,離別總比相聚要多,這也讓很多人注重相聚的時刻,因為不知下一次再見是在何時。
即便是親人,因為一些事,也必須要長期離別。
就像曹操麾下的文武,當達到一定級別時,他們的家眷與子嗣都會待在許都,這都是無需多提的默契。
君對我有期,我此生不負君。
這個時代的女子從不是什麽花瓶,而是能頂起半邊天的存在。
不過從建安二年開始,曹氏就跟其他諸侯勢力,出現了些許的不同,一批批核心二代的子弟,從許都前去宛縣,後到襄陽,他們凝聚在曹操嫡長身邊,經曆與見識各種不同,這雖然也是離別,但卻是不一樣的。
今歲的下邳,要比往年熱上不少。
下邳城。
徐州刺史府。
“使君,琅琊國傳迴急遞。”
一魁梧壯漢,拿著急報快步走進正堂,看到伏案忙碌的夏侯惇,便扯著嗓子抱拳喝道。
“你這殺才。”
夏侯惇放下筆,皺眉看向那人喝道:“本將軍耳朵沒聾!!”
“嘻嘻。”
那人訕訕笑笑,隨即便拿著急遞上前。
夏侯惇瞪了那人一眼,這才伸手接過急遞,但在打開看的一刹,夏侯惇的臉上露出淡淡笑意。
“這個韓元嗣,果真是沒有叫某失望啊,哈哈!!”
夏侯惇的爽朗笑聲響起。
李卑見狀,上前道:“使君,可是韓府君在琅琊一帶,力挫了袁譚的囂張氣焰?”
“你腦子裏除了打打殺殺,可還有別的?”
夏侯惇沒好氣的瞪了李卑一眼。
作為夏侯惇的部將,李卑的脾性直爽,這很得夏侯惇青睞,連帶著對一些事情,李卑都是知情的。
這一路追隨夏侯惇,李卑有幾次都能夠晉升,但李卑都推了,用他的話,待在將軍身邊舒坦。
為此夏侯惇可沒少罵李卑,但李卑依舊是不改,這也叫夏侯惇沒有辦法。
不過作為獨當一麵的存在,夏侯惇的身邊也確實需要些值得信賴的部將,所以每每夏侯惇有升遷時,都會設法給李卑些彌補。
“琅琊一帶的興屯初見規模了。”
夏侯惇放下急遞,看向李卑道:“除了趕在春耕前開墾的屯田,在此以後,韓元嗣有譴派軍士開辟不少軍屯。”
“不止是這樣,在開墾的軍屯中,韓元嗣也組織人手興修水利,如若琅琊一帶安穩,待到明歲春耕到來,我軍至秋收就能獲取不少軍糧啊。”
“那袁譚派到北海、泰山等地的敵軍,沒有對我軍展開襲擾嗎?”李卑有些驚奇的說道:“要真是那樣的話,還真不符袁譚的脾性啊。”
“怎麽沒襲擾。”
夏侯惇輕歎道:“韓元嗣提到了一些,不過某知其承受的壓力不小,果然,孟德在看人方麵真準啊。”
說起來,韓浩還是他舉薦給曹操的。
夏侯惇在曹氏之所以特殊,絕不止是因為他善於興屯那樣簡單,在曹操崛起的道路上,夏侯惇可是幫到曹操不少。
這其中就有一批人才是被夏侯惇舉薦的。
“那是自然。”
李卑咧嘴笑道:“也不看看韓府君是何人舉薦的,再者言,韓府君在琅琊一帶興屯,亦是借鑒了公子所分軍民屯,如若不是這樣的話,恐韓府君也難以在琅琊有如此成效。”
“是啊。”
本打斷斥責李卑的夏侯惇,在聽到李卑提及曹昂,神情不由露出些許感慨,“子修自隨孟德從軍伐宛,後留在南陽就任太守,這一路來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啊。”
李卑此刻卻沒有答話。
他是性格直爽不假,但他不是蠢笨,有些話他是能說的,但是有些事吧,他是不能講的。
“聽聞子修先前離荊,前去壽春了。”
而在李卑沉默之際,夏侯惇的聲音響起,“也不知子修是否會來徐州,自那丁文侯先前派人密報此事後,揚州方麵可有密報傳來?”
“沒有了。”
李卑表情有些複雜道:“使君,您說公子是不是知曉您重青州,而輕廣陵,這心裏生出了不滿?”
“畢竟公子節製四州軍政,而先前討袁之戰中,就對江淮一帶格外看重,此前甚至都舉薦丁公就任揚州刺史,您……”
“你懂什麽。”
夏侯惇皺眉道:“劉備雖據廣陵、淮陵一帶不假,這前後是有不少人投效到,但你不要忘了,這廣陵郡被劉備得到前,本就死傷不小,後又被周瑜遷移走不少人口。”
“即便劉備再厲害,麵對如此困局,又如何能有所突破呢?”
“反觀青州,不止與徐州毗鄰,還與兗州相接,袁譚盤踞青州之地,麾下文武眾多,可謂是兵強馬壯。”
“更別提從我軍先後奪取徐州、江淮、荊北等地,這已然叫雄踞河北的袁紹心生不滿,這前後我軍與之交鋒的還少嗎?”
“我軍與袁紹必有一戰,這樣一來的話,你覺得青州這處前沿,一旦真到了爆發大戰的那刻,將會對我軍造成多大威脅嗎?”
“使君所憂這些,末將知道。”
李卑聽到這些,神情有些複雜道:“但末將是擔心公子這邊不知,您先前要是向公子……”
“你是嫌子修所負的還不夠多嗎?”
夏侯惇冷哼一聲道:“你不會真的以為荊北之地拿下了,這治下的人,一個個都忠於我曹氏?”
李卑沉默了。
自家使君是什麽脾性,他如何會不知曉呢。
那就是麵冷心熱。
但是不熟悉的人,就會覺得夏侯惇高冷,桀驁。
“其實在揚州刺史一事上,子修還是做錯了。”在李卑思慮之際,夏侯惇皺眉道:“如果是在廣陵郡等地,皆被我軍實控下來,讓丁斐出任此職沒有任何錯,但現在江淮一帶的形勢,應該換一更決絕之人出任才行。”
“使君,這話可不能講啊。”
李卑聞言一驚道:“不管怎樣講,丁公乃是公子舅父,更是主母族弟,深得司空信賴和倚重,這話……”
“說了又如何?”
夏侯惇卻出言打斷道:“在大事麵前豈能感情用事?!”
李卑:“……”
“報!!”
而在此時,一道喝喊從堂外響起,很快一道身影就跑進正堂,在夏侯惇的注視下,那人抱拳喝道:“將軍,公子麾下宿將典滿來報,特向將軍稟明公子明日將抵下邳城!”
“子修來徐州了?!”
聽到這話的夏侯惇,不由心下一驚,“為何先前沒有提前來報,好叫我軍出兵護送!”
“末將不知。”
那人有些緊張道。
“去!!”
夏侯惇瞪眼道:“把典滿給老子叫來,這要是出了事怎麽辦,他這個宿將是怎樣做的!!”
“喏!”
那人不敢猶豫,當即抱拳喝道。
李卑見狀欲言又止,他想勸自家將軍,畢竟這個典滿乃是公子宿將,關鍵是其父典韋還深得司空信賴,這要是罵了典滿,多少是有些不好的,但話到嘴邊卻沒有講出來。
因為夏侯惇的脾性,他太清楚了,凡是夏侯惇認準的事,那誰來勸都沒用,這就是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