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曹昂麵露笑意,看向難掩興奮的傅巽。


    聽到此言,傅巽眸中掠過精芒。


    如果能去許都為官,那所獲政治資源與實際資源,必將遠超待在荊州所獲,說到底,荊州屬地方,許都屬中樞!!


    在地方蓄勢能跟在中樞蓄勢比嗎?


    答案是肯定的。


    比不了。


    根本比不了。


    身處亂世紛爭下,各路諸侯並立爭雄,對於一方勢力的上位者而言,他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擊敗並立的一個個強敵,繼而成為天下唯一。


    但話說迴來。


    處在亂世紛爭下的可不止諸侯啊,在各方諸侯勢力下更有諸多名門望族,他們想要的是宗族傳承,血脈延續,所以這也就有了很多名門望族,會選擇投效不同勢力,如此不管哪一方諸侯取勝,都能確保有一支能延續下去。


    正如潁川荀氏,在曹操麾下的荀彧,在兗州之變的表現與果決,繼而得到曹操絕對的信賴,而除了荀彧以外,荀氏一族尚有荀悅、荀衍、荀攸或受曹操舉薦,或受曹操征辟,在曹操所控地盤為官。


    真正要細究的話,荀攸,可不是直接投效曹操的,其幹了件猛事,謀刺董卓,其所謀之事敗露被抓,雖然沒有功成,但卻有驚無險的活了下去,因為在那之後,王允他們把董卓給幹掉了。


    按常理來講,荀攸得以被釋放,應該待在中樞為官,畢竟憑借謀刺董卓,叫其名傳播開來,但此君卻沒有這樣做,而是棄官歸鄉,這固然讓荀攸沒有得到官位,但卻進一步增強了名望。


    此後兜兜轉轉,荀攸選擇避難荊州,這想法就耐人尋味了,那時執掌荊州的,正是今下病故的劉表。


    可最終呢,荀攸沒有入仕荊州,而是選擇接受曹操邀請,看似兜兜轉轉一圈,實則卻並非是這樣。


    這就是大族的處世之道。


    如果以為到此就結束了,那真是太天真了,潁川荀氏中還有一人,荀諶,此君可沒有投效曹操,而是在初平二年之前,就投效到了袁紹麾下,此君在袁紹麾下同樣出力極多,深得袁紹信賴與倚重。


    這才是最真實的漢末。


    各路諸侯沒有傻子,他們明知這種情況,但依舊選擇默許,無他,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要做出功績才行,否則誰會提拔與倚重?


    “君侯果真是高義啊,若真能得舉薦入中樞輔佐,這乃是某之幸啊。”


    “是啊,當今亂世下,能橫掃不臣的,必是司空。”


    “能到司空麾下任職,乃是我等之幸啊。”


    隨著曹昂肯定迴答了傅巽,堂內一些人就議論起來,他們講這些話,是有意說給曹昂聽的。


    曹昂對此心知肚明。


    講這些話的人,無不是想去許都的,畢竟待在荊州與待在許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再一個待在曹昂麾下與待在曹操麾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固然說曹昂領兵攻占荊北之地,後續還要對荊南展開攻勢,這的確是大漲了曹昂的名望與聲威。


    可真正獲益最大的,毫無意外乃是曹操!


    原因很簡單。


    今下曹操所涉及的地盤,囊括了兗州、豫州、荊州、揚州部分、徐州所在,甚至司隸校尉部,關中部分也都有涉足,這麾下的規模可不比袁紹差,甚至隱隱有超過袁紹之勢。


    近兩年的曹操,那聲威實在太強了。


    討袁之戰的終勝,不止叫曹操滅掉一部強敵,關鍵還斬獲政治上的聲威與獲益,最重要的一點,是解決了內部不少矛盾。


    而伐荊一役、伐徐之戰的先後取勝,則是進一步鞏固了這種聲威,或許對於一些群體,他們仍在心底鄙夷、排斥曹操,可對於更多的群體,他們心底早就做出了取舍。


    人之所以複雜,就在於出身不同,環境不同,經曆不同下,這想法是不可能一樣的。


    在這複雜的人世間,除了自己之外,哪怕是最親的父母,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理解你,認可你。


    “諸公,諸君請先靜一下。”


    見氛圍差不多了,曹昂這才撩袍說道。


    堂內立時安靜下來。


    道道注視聚焦在曹昂身上。


    一些注視,甚至是灼熱的。


    “不過昂舉薦歸舉薦,但諸公、諸君究竟要出任何職,這是昂不能擅自許諾的。”曹昂保持笑意道。


    “諸公、諸君也知道,昂不過是征南將軍,雖說開府儀同三司,但很多事吧,還需中樞來斷。”


    曹昂的話,叫一些人表情微變。


    難道是空歡喜一場?


    一些人心裏難免緊張。


    曹昂是誰,那可是曹司空嫡長子,更別提今下立此赫赫戰功,如果他的話,都不能得到重視,那他們豈不就不能入朝為官了?


    “君侯太過自謙了。”


    想到這裏,一人忙開口道:“就憑君侯在討袁之戰的表現,中樞既得君侯舉薦,又如何會不認真思量啊?”


    “是啊。”


    此人話音剛落,就有人附和道:“我等……”


    對於眼前這幫人所講,曹昂始終保持著笑意,但心裏卻也冷笑起來,一個個還挺要臉麵的。


    為了吹捧自己,對伐荊一役避而不談,反提及了討袁之戰。


    不過曹昂對此並沒有點破。


    畢竟這對他沒有任何好處。


    曹昂知道,在這些想入朝為官的,有一些還是極具才華的,如傅巽、韓嵩他們,但曹昂卻也知道,留他們在荊州,終究是弊大於利,反不如送到許都去,這才對曹氏,對自己最為有利。


    一句話。


    適合在曹操麾下驅使的,並不一定適合在曹昂麾下。


    適合在曹昂麾下驅使的,並不一定適合在曹操麾下。


    伴隨著曹氏基業的擴張,一個不爭的事實就形成了,即曹氏基業下派係林立的利益群體,必然會出現紛爭與衝突,這是誰都無法避免的,哪怕是曹操也不行。


    因為牽扯到了利益。


    可現在因為曹昂的出現,使得這種現象能夠有效延緩,在整個曹氏基業下,派係林立的利益群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間是相互製衡的,而最關鍵的一點,曹操會在北持續進取,曹昂會在南持續進取,這就使得眾多利益群體,必須要搞明白一件事,該怎樣取舍與選擇。


    隻要曹操、曹昂父子間沒有隔閡,那各自麾下的文武,就必須要鉚足一股勁,持續來證明自己才行,否則就會被甩出核心圈層。


    曹操的核心圈是核心。


    曹昂的核心圈是核心。


    也恰恰是看透了這些,使得在南陽時的曹昂,與今下在荊州的曹昂,有些方式就已經在改變了。


    原因也不難猜。


    曹昂不想使曹氏一分為二,更不想與曹操有隔閡。


    “所以昂的意思。”


    在此等態勢下,曹昂伸手示意道:“諸公、諸君之中,若有誰想入朝為官,可先行前去許都,昂會給他們寫信,以向家父引薦。”


    曹昂的話,叫一些人情緒激動起來。


    這好啊。


    這樣一來,他們就能持信去拜訪曹操,隻要能得到曹操的青睞,那他們今後在許都的地位能低嗎?


    答案顯而易見啊!!


    “公子高義!”


    “君侯高義!”


    一時間,在堂內的不少人,紛紛朝曹昂作揖行禮。


    夏侯楙站在一旁,內心複雜的看著眼前一幕,今下的他算是徹底明白,自家大兄是做的什麽打算了。


    三言兩語就將一幫人趕出荊州了,那今後的荊州,不就是掌握在征南將軍府了?


    這還真是叫夏侯楙開了眼了。


    但與此同時,夏侯楙眉頭微蹙,看向一直沉默的蔡瑁、蒯越、張允、王凱等人,他們似乎對赴許不太熱衷啊。


    這也是正常的現象。


    有想離開荊州赴許為官的,就有不想離開荊州去許為官的。


    “哎呀,險些忘了件大事。”


    在夏侯楙思量之際,本端起酒觴的曹昂,卻突然露出懊惱之色,隨即看向張允、王凱他們,“陛下此前派人來荊,得知琮公子之慧,有意召琮公子歸許,昂隻顧得維穩荊州,以叫荊州軍民能早些安穩,卻把此事忘得一幹二淨,這真是昂之罪啊。”


    在不少人各異注視下,張允、王凱他們的表情變了。


    很複雜。


    曹昂的這番話講明,就標誌著一點,張允、王凱他們必然是要離荊的,更為準確的一種說法,是山陽一係的多數,都將要離開荊州趕赴許都。


    關鍵是曹昂講的這些,張允、王凱他們連推辭的理由都沒有。


    天子召見。


    拒絕,那就是不識好歹!


    此刻的張允、王凱他們一時間根本不知該說什麽了。


    盡管這不是他們想要的,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他們也不敢說什麽。


    說了,那他們就社死了。


    ‘有劉琦在襄陽監視著,劉磐、劉虎他們才能老實,至於所謂的山陽一係,還是拆分開為好。’


    看著張允、王凱他們流露出的神態,曹昂的嘴角微微上揚,但很快就恢複了,這就是他邀請諸族來州牧府的目的。


    先把這幫難搞的代表都請出荊州,許以他們名利前去許都,即便他們所在宗族的勢力,依舊是在荊州。


    可在這過程中,真要有誰不識抬舉的話,那曹昂處理起來就毫不手軟,關鍵是抱團的趨勢被打破了。


    不過在觀察張允、王凱他們之際,曹昂也沒有忽略蔡瑁、蒯越一行,特別是蒯越,曹昂知道,蒯氏還有一人,自從他領兵入主襄陽後,可一直是深入簡出的,那就是蒯良!!


    蒯良不離開荊州可以,但蒯越必須離開!


    不然他如何能加強對荊北之地的掌控。


    “德珪公,家父對您一直是念念不忘啊。”


    此等態勢下曹昂露出笑意,看向表情複雜的蔡瑁,“在與昂的多次書信下,家父總是提及與德珪公相識時所做種種,家父甚至在許都都布置了府邸,想請德珪公入許一敘啊。”


    終究是沒有躲過啊。


    蔡瑁聽到這話,這表情就更複雜了。


    “還有異度公。”


    曹昂繼續道:“家父對異度公之才,可謂是神往已久,家父……”


    蒯越的手微顫。


    盡管心中早有準備,可當曹昂這番話講出後,蒯越就知自己錯的離譜,盡管他知曹昂非池中物,可直到今日,蒯越算是真正領教到了。


    自始至終,曹昂就沒有說過什麽重話,字裏行間講的,全都是站在他們的角度,用各種話術進行引導。


    可核心思想就一個。


    你們必須離荊!!


    關鍵是對於不同群體,曹昂采取的方式還不一樣。


    對於就是想去許都的,曹昂三言兩語就叫他們激動之餘,還對曹昂揣著感激,畢竟想得曹操青睞,還需曹昂引薦才行。


    對於不想去許都的,曹昂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的話都不好叫他們拒絕,咋拒絕啊,根本就沒辦法拒絕。


    “來來來,諸公,諸君滿飲此觴。”


    見蔡瑁、蒯越他們不言,曹昂卻滿不在乎,露出笑意舉起酒觴,掃視堂內眾人道:“適才是某講多了,接下來咱們不聊這些,就喝酒談心,哈哈!”


    “滿飲!”


    “善!”


    在蔡瑁、蒯越、張允、王凱等一行複雜注視下,堂內不少人紛紛舉起酒觴,這使得堂內氣氛再度歡快起來。


    ‘這荊州,你們是離也要離,不離也要離!’


    飲下觴中佳釀的曹昂,餘光瞥了眼蔡瑁他們,心底不由冷哼一聲,‘現在是彼此都留著臉麵,真要連這些都不顧及,那就休怪我翻臉無情了!!’


    曹昂從不懼怕挑戰。


    如果有些人真是一門心思的,想要踩著他的底線索要什麽,那曹昂不介意掀桌子,大不了荊北再亂一段時日。


    他不是劉表。


    不會任由人去拿捏的。


    在曹昂的謀劃中,蔡瑁他們離開荊北之際,就是荊北諸郡重劃之時,想要將荊北徹底掌控在手,除了軍事上的調整與布防外,地方上的分化也極其重要。


    不過對曹昂而言,他更希望蔡瑁他們能夠識趣些,這樣他就能減少很多麻煩,畢竟荊北的治理與發展,遠比預想的要複雜的多,也兇險的多!


    ……


    求五星好評,求打賞,求催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曹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劍客並收藏我的父親是曹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