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滿飲此觴!”
襄陽城外。
曹軍大營。
曹昂的聲音很大,即便是相隔很遠都能聽到,隻是在今下這種特殊境遇,曹昂不想著怎樣攻破襄陽,以求伐荊之戰更大突破,卻在軍中大擺宴席,這屬實是令人匪夷所思。
“楙公子,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中軍一帶。
陳化的懷裏捧著一物,對同行的夏侯楙說道:“這都幾日了,即便那步騭、衛旌真有大才,但也不至於讓公子如此啊。”
“你問我,我問誰去?”
夏侯楙眉頭緊皺,看向陳化道:“自這二人來投,大兄就不管前線諸事了,連江夏、柴桑等地戰況怎樣都不關心了。”
“整日就在中軍跟這二人飲酒,甚至還邀袁渙、繁欽他們同席,將軍中各種事務丟給於禁、閻象他們了。”
“不說此舉讓我軍麾下怎樣想,單單是叫襄陽內外的荊州軍刺探到,恐對我軍都會有想法,鬧不好還會對我軍展開奇襲的。”
夏侯楙的話,讓陳化眉宇間透著憂色。
這正是他所擔心的。
在伐荊之戰開啟前,曹昂就頒布有嚴令,軍中禁止飲酒,可現在呢,就因為步騭、衛旌二人來投,竟使此嚴令被破除了。
最初此事沒有產生太大影響,畢竟喝一頓酒,隻要中軍這邊不擴散出去,是不會引起太大影響的。
可偏偏這幾日宴請下,即便中軍有意遮掩什麽,可也難免會在軍中散布開來,這也使得一些議論聲出現了。
“楙公子,您是否能勸說下公子?”
想到這裏,陳化皺眉道:“今下襄陽一帶的形勢緊張,即便公子想設宴表明攬才之心,那也至少等奪占襄陽後再如此。”
“你咋不勸啊。”
夏侯楙瞪眼道:“大兄是什麽脾性,你又不是不清楚,他決定的事誰敢勸?我可不想自找沒趣,行了,抓緊趕去帥帳吧,這酒再不搬過去,你我全都吃不了兜著走。”
說著,夏侯楙輕歎一聲,便快步朝帥帳趕去。
盡管對於此事,夏侯楙是有想法的,是有擔憂的,但他卻不敢多提別的,因為在最初的時候,他不過是多講了幾句,就被曹昂斥責了一頓。
關鍵還是當著步騭他們的麵被說的,這叫夏侯楙很下不來台。
“……公子,今下江東諸郡固然已被孫策率部橫掃,可是活躍在江東各處的山越勢力,卻是孫部心腹之患。”
與此同時。
中軍帥帳。
在曹昂的注視下,步騭神情正色道:“孫策的確頗有乃父之風,自入江東便展現出強悍一麵,今下更是在公子領兵伐荊之際,草草解決丹陽郡、豫章郡內亂,便聚兵柴桑妄想攻破我軍扼守之堅城。”
“然在騭看來,這終究是徒勞罷了。”
“且不說孫部連年征戰,麾下各部將士早就生厭戰情緒,就提此前討袁之際,孫策不顧大義就擅伐廣陵等地,這就使得其麾下有不少精銳滯留。”
“而在討袁竊奪廣陵等地前,孫部尚有幾支精銳,被孫策安置到各處以穩局勢,這所為不止是山越那樣簡單。”
“據騭所知情況,統領這幾支精銳的將校,乃是孫策頗為倚重的,他們表現的也很沉穩。”
曹昂雙眼微眯道:“卻是不知是哪幾位?”
“迴公子。”
步騭低首道:“孫靜、朱治、賀齊這幾位,盡管他們名聲並不大,但一個個的能力卻頗為了得。”
同席的袁渙、繁欽聽聞此言,無不露出驚詫的表情,說實話,對於步騭所提到的這幾位,他們還真是了解很少。
尤其是袁渙,他所知曉的情況,是孫堅在世時最為倚重的是程普、黃蓋、韓當、祖茂這幾位老將,其麾下部曲皆為百戰精銳!
當初孫堅意外戰死荊州,在當時所處境遇下,程普他們別無選擇,隻能投效到袁術麾下驅使,包括孫香也一樣。
一個是他們無法豢養麾下精銳之士,一個是他們不去,恐孫策他們無法將孫堅帶迴去安葬。
這也就有了孫策守孝結束,為能將這幾位老將重聚到自己麾下,可謂是煞費苦心的到袁術麾下,甚至到最後將傳國玉璽都獻給了袁術。
這才有了後來的孫策渡江席卷江東諸郡。
當然在這過程中,還有吳景,孫輔等人先後追隨,不過他們都屬富春孫氏的姻親與親族,對此袁渙倒是不足為奇。
畢竟孫策隻要表現得足夠優秀,那麽孫堅所打拚下來的種種,是可以被孫策給無條件繼承的。
“那在當今的江東治下,諸族對孫策的態度如何?”
在袁渙他們思慮之際,曹昂撩撩袍袖,看向步騭、衛旌開口詢問道:“某對孫策還是頗感興趣的,當初討袁以滅國賊,這本是漢家兒郎皆該做的事,可孫策卻行此鼠輩之舉,險些壞掉討袁大計!”
“還有劉表,名為漢室宗親,實則就是助紂為虐之輩,為一級私利竟敢悍然對我軍展開偷襲,好在我軍有驍勇善戰之士,力挫荊州之歹念!”
“這要是叫其得逞了,且不提南陽等地如何,就說在此態勢下,令那袁術有了喘息機會,某是不知這漢室當何去何從,所以這才有了今下的伐荊!”
步騭、衛旌相視一眼,臉上露出各異的神情。
幾日來的相處下,讓二人對曹昂有了清晰認識。
伐荊乃是大義,是為了嚴懲忘卻漢室的劉表,這大義牢掌在手,任何人都找不到任何毛病。
何況在伐荊之戰開啟前,荊州還出現那種事情,固然受損失最大的是黃祖,但劉表還是受到了些傷害。
不過今下所處這等局勢,曹昂不是該對荊州更感興趣嗎?
為何偏對江東表現的如此關心?
這讓二人都有些吃不準曹昂到底是怎樣想的。
隻是二人根本就不知道。
這其實是曹昂順勢在布下的一個局。
不過既然是局,那就需要時間來發酵。
但對曹昂而言,通過這幾日的相處下,在與步騭、衛旌交談之際。也的確是獲悉到不少有用的情報,這對曹昂而言也很重要!
如果伐荊之戰順利落下帷幕,那麽江東將會成為今後的強敵之一,畢竟不管是誰都不會願意被對手死死封鎖住,所以趁此機會多多了解些,對曹昂而言是沒有任何的壞處。
“騭知曉的不是很全麵,隻能當做是一種參考。”
步騭沉吟刹那,微微低首道:“雖說孫策此前派人前去許都,以得天子封賞,但在江東諸族中,仍有不少是不認孫策之名的。”
“一個是孫策此前在江東所興殺戮太深,一個是與當初攻打廬江有關,還有一個是與富春孫氏底蘊不深,僅是良家子有直接關聯。”
“盡管在這前後,孫策不止一次的釋放善意,想要緩和與一些人的關係,但是換來的結果卻有些差強人意。”
果然是這樣。
曹昂嘴角微微上揚,這與他的猜想是一致的。
江東的排外甚至要比荊州更嚴重些,畢竟這一時期下的江東還沒有開發出來,這也導致江東治下支配的資源就這麽多,原本大家都各自掌控一些,現在卻突然多一個人來搶。關鍵是孫策絲毫不講武德,說罵就罵,說殺就殺,論誰都無法接受這一現狀。
這對孫策他們確實不是啥好消息,但是對曹昂而言確實是好消息啊,如果說這次他能撐過去,今後圍繞九江、廬江、江夏等地層層圍堵江東,甚至在這期間不斷襲擾江東,那麽孫策所部根本就別想發展起來!
牽扯到兩方諸侯勢力的爭鬥,彼此間的差距一旦形成,那就不是說想追趕,就可以追趕上來的,除非另一方接連犯下重大過錯,這才可能有機會趕超上來,隻是對如履薄冰的曹昂而言,他怎會犯下如此過錯呢?
中軍帥帳的探討仍在繼續。
彼時的曹軍某處。
“閻公,婁公,這樣對外散布,真的不會引起襄陽方麵反撲嗎?”於禁眉宇間透著憂色,對閻象、婁圭說道。
“以步騭、衛旌作為唯才是舉的誘因,讓在野的荊州才俊知曉此事後,願趕赴襄陽投效我軍,這是否有些太一廂情願了?”
“是否反撲,某也說不準。”
閻象撩撩袍袖,神情自若道:“但有繁欽所撰唯才是舉令在前,又有公子求賢若渴之決心,縱使我軍在今下占據著微妙優勢,卻仍以此表明態度,文則將軍,如若是你先前備受冷落,甚至是排擠,知曉這些會怎樣想?”
“這……”
於禁一時不知講些什麽。
“何況文則將軍別忘了一點。”
婁圭此刻笑道:“我軍所臨種種壓力與困境,是除我等以外皆不知的,而荊州劉表所處壓力與困境,那可是人盡皆知之事。”
“有些時候爭取大勢就是這般。”
“固然說公子此舉確有一定風險,但要真有荊州才俊來投,甚至是率領麾下部曲來投,這對我軍而言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所以今下要做的,就是嚴防襄陽方麵來襲?”
於禁眼神淩厲起來,看向閻象、婁圭說道。
“文則將軍肩此大任,我等希望文則將軍能嚴守各處。”閻象看了眼婁圭,遂撩袍朝於禁一拜道:“若公子所謀之事能成,伐荊之大功必有文則將軍一份!”
“一切就拜托文則將軍了!”
婁圭亦是鄭重一拜道。
“某明白了。”
於禁語氣鏗鏘道:“禁能有今日皆仰仗公子信賴,如若不是這樣,隻怕禁今下仍是主公麾下馬前卒,公子既如此信任禁,那禁就絕不會叫公子失望!”
接下來就看時運站在哪邊了。
閻象、婁圭見此一幕,無不在心裏默契暗道,盡管此事有一定的風險,但在聽聞曹昂所言種種,他們卻覺得這的確是一次機會。
如果真有荊州才俊來投,這對劉表的打擊無疑是極重的,再一個此事若真的能成,待將劉表殘部解決,未必就不能順勢解決荊南動蕩!
……
相較於曹軍的安定,彼時的襄陽城內外,卻呈現另一種態勢。
襄陽城外。
沈彌所部。
“將軍,這機會難得啊,真就不對曹軍進行奇襲?”駐地某處,一名將校難掩激動,對沈彌說道。
“雖說這曹昂所領大軍,一路殺奔到我襄陽城外,看似是占據了不小優勢,但這一路來征戰不斷,其麾下精銳定然不多了。”
“今下襄陽的戰事未起,曹昂卻在軍中大擺宴席,儼然一副慶賀功成的姿態,這擺明是生出驕縱之心了,這對我軍而言可是機會啊。”
“拿什麽奇襲?就靠我部這點人馬?”
沈彌瞪眼斥道:“此事休要再提,老實做好份內事,去,別在老子麵前晃蕩!”
被斥責的那將,一臉的難以置信。
明明他講的這些,是對自家將軍最有利的。
可卻得到這種對待。
憋悶感在其心頭生出。
其實那人不知的是,在得知此事後,沈彌不是沒有想過要趁勢奇襲,可此事在傳迴襄陽城後,卻沒有任何的消息了。
不止是這樣,在跟城外駐紮的幾部進行交談時,彼此間的防備,沈彌是能感受到的,這仗打到這份上,屬於荊州軍的銳氣,早就被今下糜爛的局勢給力挫了。
主公到底是怎樣想的啊。
站於原地的沈彌,一想到今下所處境遇,這心底就異常煩躁,打又不打,就這樣與曹軍對峙著,可這能解決什麽問題啊。
此時此刻,似這種想法的,可不止沈彌一人。
像領兵統籌襄陽城防的王威,像駐紮要地的呂介等等,對於至今都沒有任何反應的劉表,這心底生出了各異想法。
荊州的仗,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恐結果對他們而言並不會太好。
但他們哪裏知道,接連遭受變故與噩耗的劉表,尤其是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這使得其心底的提防與懷疑與日俱增,可越是這樣,卻越使得劉表患得患失愈發嚴重,沒有必死之決心,想要讓荊州渡過危機,這擺明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
……
求五星好評,求打賞!!
襄陽城外。
曹軍大營。
曹昂的聲音很大,即便是相隔很遠都能聽到,隻是在今下這種特殊境遇,曹昂不想著怎樣攻破襄陽,以求伐荊之戰更大突破,卻在軍中大擺宴席,這屬實是令人匪夷所思。
“楙公子,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中軍一帶。
陳化的懷裏捧著一物,對同行的夏侯楙說道:“這都幾日了,即便那步騭、衛旌真有大才,但也不至於讓公子如此啊。”
“你問我,我問誰去?”
夏侯楙眉頭緊皺,看向陳化道:“自這二人來投,大兄就不管前線諸事了,連江夏、柴桑等地戰況怎樣都不關心了。”
“整日就在中軍跟這二人飲酒,甚至還邀袁渙、繁欽他們同席,將軍中各種事務丟給於禁、閻象他們了。”
“不說此舉讓我軍麾下怎樣想,單單是叫襄陽內外的荊州軍刺探到,恐對我軍都會有想法,鬧不好還會對我軍展開奇襲的。”
夏侯楙的話,讓陳化眉宇間透著憂色。
這正是他所擔心的。
在伐荊之戰開啟前,曹昂就頒布有嚴令,軍中禁止飲酒,可現在呢,就因為步騭、衛旌二人來投,竟使此嚴令被破除了。
最初此事沒有產生太大影響,畢竟喝一頓酒,隻要中軍這邊不擴散出去,是不會引起太大影響的。
可偏偏這幾日宴請下,即便中軍有意遮掩什麽,可也難免會在軍中散布開來,這也使得一些議論聲出現了。
“楙公子,您是否能勸說下公子?”
想到這裏,陳化皺眉道:“今下襄陽一帶的形勢緊張,即便公子想設宴表明攬才之心,那也至少等奪占襄陽後再如此。”
“你咋不勸啊。”
夏侯楙瞪眼道:“大兄是什麽脾性,你又不是不清楚,他決定的事誰敢勸?我可不想自找沒趣,行了,抓緊趕去帥帳吧,這酒再不搬過去,你我全都吃不了兜著走。”
說著,夏侯楙輕歎一聲,便快步朝帥帳趕去。
盡管對於此事,夏侯楙是有想法的,是有擔憂的,但他卻不敢多提別的,因為在最初的時候,他不過是多講了幾句,就被曹昂斥責了一頓。
關鍵還是當著步騭他們的麵被說的,這叫夏侯楙很下不來台。
“……公子,今下江東諸郡固然已被孫策率部橫掃,可是活躍在江東各處的山越勢力,卻是孫部心腹之患。”
與此同時。
中軍帥帳。
在曹昂的注視下,步騭神情正色道:“孫策的確頗有乃父之風,自入江東便展現出強悍一麵,今下更是在公子領兵伐荊之際,草草解決丹陽郡、豫章郡內亂,便聚兵柴桑妄想攻破我軍扼守之堅城。”
“然在騭看來,這終究是徒勞罷了。”
“且不說孫部連年征戰,麾下各部將士早就生厭戰情緒,就提此前討袁之際,孫策不顧大義就擅伐廣陵等地,這就使得其麾下有不少精銳滯留。”
“而在討袁竊奪廣陵等地前,孫部尚有幾支精銳,被孫策安置到各處以穩局勢,這所為不止是山越那樣簡單。”
“據騭所知情況,統領這幾支精銳的將校,乃是孫策頗為倚重的,他們表現的也很沉穩。”
曹昂雙眼微眯道:“卻是不知是哪幾位?”
“迴公子。”
步騭低首道:“孫靜、朱治、賀齊這幾位,盡管他們名聲並不大,但一個個的能力卻頗為了得。”
同席的袁渙、繁欽聽聞此言,無不露出驚詫的表情,說實話,對於步騭所提到的這幾位,他們還真是了解很少。
尤其是袁渙,他所知曉的情況,是孫堅在世時最為倚重的是程普、黃蓋、韓當、祖茂這幾位老將,其麾下部曲皆為百戰精銳!
當初孫堅意外戰死荊州,在當時所處境遇下,程普他們別無選擇,隻能投效到袁術麾下驅使,包括孫香也一樣。
一個是他們無法豢養麾下精銳之士,一個是他們不去,恐孫策他們無法將孫堅帶迴去安葬。
這也就有了孫策守孝結束,為能將這幾位老將重聚到自己麾下,可謂是煞費苦心的到袁術麾下,甚至到最後將傳國玉璽都獻給了袁術。
這才有了後來的孫策渡江席卷江東諸郡。
當然在這過程中,還有吳景,孫輔等人先後追隨,不過他們都屬富春孫氏的姻親與親族,對此袁渙倒是不足為奇。
畢竟孫策隻要表現得足夠優秀,那麽孫堅所打拚下來的種種,是可以被孫策給無條件繼承的。
“那在當今的江東治下,諸族對孫策的態度如何?”
在袁渙他們思慮之際,曹昂撩撩袍袖,看向步騭、衛旌開口詢問道:“某對孫策還是頗感興趣的,當初討袁以滅國賊,這本是漢家兒郎皆該做的事,可孫策卻行此鼠輩之舉,險些壞掉討袁大計!”
“還有劉表,名為漢室宗親,實則就是助紂為虐之輩,為一級私利竟敢悍然對我軍展開偷襲,好在我軍有驍勇善戰之士,力挫荊州之歹念!”
“這要是叫其得逞了,且不提南陽等地如何,就說在此態勢下,令那袁術有了喘息機會,某是不知這漢室當何去何從,所以這才有了今下的伐荊!”
步騭、衛旌相視一眼,臉上露出各異的神情。
幾日來的相處下,讓二人對曹昂有了清晰認識。
伐荊乃是大義,是為了嚴懲忘卻漢室的劉表,這大義牢掌在手,任何人都找不到任何毛病。
何況在伐荊之戰開啟前,荊州還出現那種事情,固然受損失最大的是黃祖,但劉表還是受到了些傷害。
不過今下所處這等局勢,曹昂不是該對荊州更感興趣嗎?
為何偏對江東表現的如此關心?
這讓二人都有些吃不準曹昂到底是怎樣想的。
隻是二人根本就不知道。
這其實是曹昂順勢在布下的一個局。
不過既然是局,那就需要時間來發酵。
但對曹昂而言,通過這幾日的相處下,在與步騭、衛旌交談之際。也的確是獲悉到不少有用的情報,這對曹昂而言也很重要!
如果伐荊之戰順利落下帷幕,那麽江東將會成為今後的強敵之一,畢竟不管是誰都不會願意被對手死死封鎖住,所以趁此機會多多了解些,對曹昂而言是沒有任何的壞處。
“騭知曉的不是很全麵,隻能當做是一種參考。”
步騭沉吟刹那,微微低首道:“雖說孫策此前派人前去許都,以得天子封賞,但在江東諸族中,仍有不少是不認孫策之名的。”
“一個是孫策此前在江東所興殺戮太深,一個是與當初攻打廬江有關,還有一個是與富春孫氏底蘊不深,僅是良家子有直接關聯。”
“盡管在這前後,孫策不止一次的釋放善意,想要緩和與一些人的關係,但是換來的結果卻有些差強人意。”
果然是這樣。
曹昂嘴角微微上揚,這與他的猜想是一致的。
江東的排外甚至要比荊州更嚴重些,畢竟這一時期下的江東還沒有開發出來,這也導致江東治下支配的資源就這麽多,原本大家都各自掌控一些,現在卻突然多一個人來搶。關鍵是孫策絲毫不講武德,說罵就罵,說殺就殺,論誰都無法接受這一現狀。
這對孫策他們確實不是啥好消息,但是對曹昂而言確實是好消息啊,如果說這次他能撐過去,今後圍繞九江、廬江、江夏等地層層圍堵江東,甚至在這期間不斷襲擾江東,那麽孫策所部根本就別想發展起來!
牽扯到兩方諸侯勢力的爭鬥,彼此間的差距一旦形成,那就不是說想追趕,就可以追趕上來的,除非另一方接連犯下重大過錯,這才可能有機會趕超上來,隻是對如履薄冰的曹昂而言,他怎會犯下如此過錯呢?
中軍帥帳的探討仍在繼續。
彼時的曹軍某處。
“閻公,婁公,這樣對外散布,真的不會引起襄陽方麵反撲嗎?”於禁眉宇間透著憂色,對閻象、婁圭說道。
“以步騭、衛旌作為唯才是舉的誘因,讓在野的荊州才俊知曉此事後,願趕赴襄陽投效我軍,這是否有些太一廂情願了?”
“是否反撲,某也說不準。”
閻象撩撩袍袖,神情自若道:“但有繁欽所撰唯才是舉令在前,又有公子求賢若渴之決心,縱使我軍在今下占據著微妙優勢,卻仍以此表明態度,文則將軍,如若是你先前備受冷落,甚至是排擠,知曉這些會怎樣想?”
“這……”
於禁一時不知講些什麽。
“何況文則將軍別忘了一點。”
婁圭此刻笑道:“我軍所臨種種壓力與困境,是除我等以外皆不知的,而荊州劉表所處壓力與困境,那可是人盡皆知之事。”
“有些時候爭取大勢就是這般。”
“固然說公子此舉確有一定風險,但要真有荊州才俊來投,甚至是率領麾下部曲來投,這對我軍而言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所以今下要做的,就是嚴防襄陽方麵來襲?”
於禁眼神淩厲起來,看向閻象、婁圭說道。
“文則將軍肩此大任,我等希望文則將軍能嚴守各處。”閻象看了眼婁圭,遂撩袍朝於禁一拜道:“若公子所謀之事能成,伐荊之大功必有文則將軍一份!”
“一切就拜托文則將軍了!”
婁圭亦是鄭重一拜道。
“某明白了。”
於禁語氣鏗鏘道:“禁能有今日皆仰仗公子信賴,如若不是這樣,隻怕禁今下仍是主公麾下馬前卒,公子既如此信任禁,那禁就絕不會叫公子失望!”
接下來就看時運站在哪邊了。
閻象、婁圭見此一幕,無不在心裏默契暗道,盡管此事有一定的風險,但在聽聞曹昂所言種種,他們卻覺得這的確是一次機會。
如果真有荊州才俊來投,這對劉表的打擊無疑是極重的,再一個此事若真的能成,待將劉表殘部解決,未必就不能順勢解決荊南動蕩!
……
相較於曹軍的安定,彼時的襄陽城內外,卻呈現另一種態勢。
襄陽城外。
沈彌所部。
“將軍,這機會難得啊,真就不對曹軍進行奇襲?”駐地某處,一名將校難掩激動,對沈彌說道。
“雖說這曹昂所領大軍,一路殺奔到我襄陽城外,看似是占據了不小優勢,但這一路來征戰不斷,其麾下精銳定然不多了。”
“今下襄陽的戰事未起,曹昂卻在軍中大擺宴席,儼然一副慶賀功成的姿態,這擺明是生出驕縱之心了,這對我軍而言可是機會啊。”
“拿什麽奇襲?就靠我部這點人馬?”
沈彌瞪眼斥道:“此事休要再提,老實做好份內事,去,別在老子麵前晃蕩!”
被斥責的那將,一臉的難以置信。
明明他講的這些,是對自家將軍最有利的。
可卻得到這種對待。
憋悶感在其心頭生出。
其實那人不知的是,在得知此事後,沈彌不是沒有想過要趁勢奇襲,可此事在傳迴襄陽城後,卻沒有任何的消息了。
不止是這樣,在跟城外駐紮的幾部進行交談時,彼此間的防備,沈彌是能感受到的,這仗打到這份上,屬於荊州軍的銳氣,早就被今下糜爛的局勢給力挫了。
主公到底是怎樣想的啊。
站於原地的沈彌,一想到今下所處境遇,這心底就異常煩躁,打又不打,就這樣與曹軍對峙著,可這能解決什麽問題啊。
此時此刻,似這種想法的,可不止沈彌一人。
像領兵統籌襄陽城防的王威,像駐紮要地的呂介等等,對於至今都沒有任何反應的劉表,這心底生出了各異想法。
荊州的仗,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恐結果對他們而言並不會太好。
但他們哪裏知道,接連遭受變故與噩耗的劉表,尤其是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這使得其心底的提防與懷疑與日俱增,可越是這樣,卻越使得劉表患得患失愈發嚴重,沒有必死之決心,想要讓荊州渡過危機,這擺明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
……
求五星好評,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