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薩利亞帶著丁運鵬來到了同聲翻譯包廂,參觀房間及設施和設備。


    同聲譯廂,是專業名稱。其實就是我們看到的大劇院樓上的獨立包廂一樣。不過同聲譯廂朝著會議廳的一麵是用玻璃鑲起來了,是一個封閉的空間,這樣可以確保室內安靜,沒有幹擾。在這裏可以看到整個會場。


    同聲傳譯,也稱即時翻譯,是一種現場同步進行的翻譯方式,翻譯者需在講話者說話的同時,將內容準確無誤地轉換成目標語言。他們是語言的橋梁,將不同文化間的溝通無縫對接。


    翻譯員專注聆聽、快速筆記、隨後即席翻譯的瞬間。翻譯員佩戴耳麥,實時接收口譯設備傳輸的語音信號,同時通過耳機向聽眾傳達翻譯內容。背景可能包括大型會議廳、演講台、以及高科技的翻譯設備。


    同聲傳譯者麵臨的挑戰不僅在於語言技能,還包括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反應速度和記憶力。他們需要迅速理解並消化大量信息,同時保持流暢的口語輸出。每一場同聲傳譯都是對翻譯者心理素質和專業素養的考驗。


    同聲譯一般需要團隊進行。一組三人,每人翻譯20分鍾,然後換人。這樣下來,一個小時,換一輪。聯合國會議一般是三個小時,每個議員要在精神高度緊張集中的狀態下工作一個半小時。一天如果有兩場會議,他們的工作強度可見不一般。


    兩個多小時,他們結束了在聯合國內的參觀。丁運鵬很滿意。因為他看到了許多一般參觀團看不到的地方、設施、設備等。


    “下麵的安排就是到中國城,吃大餐!”奔薩利亞也是個小吃貨。


    “好,出發!”丁運鵬響應著。


    離開了聯合國,他們駕車駛向了中國城,唐人街。


    路上,奔薩利亞又開始了導遊播音。


    唐人街是英文chinatown的中文翻譯。紐約華人有時稱其為華埠,有時也叫它中國街。它是中國人聚居地和商業區。


    目前,紐約有三個公認的唐人街。它們是曼哈頓區的唐人街(chinatown)、皇後區的法拉盛(flushing)和布魯克林區的第八大道(eighth avenue)。


    唐人街的居民以華人為主,華人的商業活動也集中於此。住在唐人街,就像在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等其他華人小城一樣。通用的語言主要是國語,也有各地方言。中餐為主食,許多街口有中文報攤。開車可以聽到中文廣播,晚間看的電視是中文電視。在美國,隻有唐人街有這樣的條件和氛圍。


    “”我們去曼哈頓唐人街,那裏好吃的多,買東西的地方也多。”奔薩利亞將自己選擇告訴了丁運鵬。


    “好,沒問題。你說了算。”丁運鵬越來越欣賞這個小太妹了。


    紐約第一唐人街是曼哈頓的唐人街。


    它位於曼哈頓區的下東城,建於19世紀中葉。其特點是在這個區域的居民幾乎全是中國人。同時,中國人也在此從事商業活動,主要是開商店、飯店和禮品店。


    居民的來源地主要是廣東和香港,主要的語言為粵語。據一些老移民說,在1980年代以前,不會說粵語被認為“唐人不會說唐話”,吃飯、購物和招工都無人理會。


    唐人街的不足之處是髒亂差。首先是髒。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垃圾和痰跡。它比美國人社區髒得多。盡管街道很髒,但華人的家裏個個窗明幾淨。這件事讓一些美國學者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華人個人衛生做得好,而公共場所的衛生不行?


    其次是亂。唐人街裏的街道顯得很亂。沿街的商家把商品擺到門外。有的華人菜市場有點像中國大陸農村的小集市。菜就堆放在路邊,行人也就蹲下來選菜。人們橫穿馬路也是常事,不管是紅燈還是綠燈。


    最後是差。差是指秩序差,道德差。辦事不按規則,總想鑽空子。坑蒙拐騙的事情時常發生。當事人和受害者均是華人。假的東西到處都是。唐人街的仿冒品在美國聞名。紐約市警察局已經掃蕩多次,但總是不能根治。


    但是,唐人街又是一個風水寶地。唐人街商店裏永遠是熙熙攘攘,馬路永遠是摩肩接踵。唐人街的郵局總是要排隊,出了唐人街就門可羅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懲治邪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冬酒的易經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冬酒的易經丹並收藏懲治邪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