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留下百裏東君
“嗯,明白就好。快去吧!”蕭若風滿意地微微頷首,然後隨意地擺了擺手示意壯漢可以離開了。
待到目送著壯漢漸行漸遠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之中後,他緩緩轉過身來,麵對著空無一人的庭院,不由自主地長長歎了一口氣,心中藏著無盡的憂慮與煩悶。
皇宮。
太安帝坐在龍椅之上,麵色陰沉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一般,毫無表情地摩挲著手中那枚精致的扳戒,口中喃喃自語道:“先生......”
然而,誰也猜不透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此刻心中究竟在盤算些什麽。
站在下首恭敬侍奉著的濁清自然將這一聲呢喃聽入耳中,但他卻仿若未聞般依舊低著頭、順從地垂著眼簾,仿佛周圍發生的事情與自己全然無關。
太安帝看似不經意間瞥了一眼位於台階下方安靜侍奉著的濁清,見其低眉順眼、恭謙有禮,心中不禁暗暗歎息一聲。
這個濁清啊,終究還是太過弱小無能了一些,如果李長生當真離開了天啟城,那麽能夠依靠來守護這座城的武林高手,恐怕也就隻有那位神秘的存在了。
可是據太安帝所知,那位神秘人物向來隻在北離麵臨亡國之危時才會現身出手相助。
況且對於那個人而言,即便皇帝身死又如何呢?北離皇室子嗣眾多,總有人能夠繼承皇位登上大寶。
隻是如此一來,北離的局勢會震蕩一番,不夠穩妥可靠。
想到此處,太安帝的雙眉緊緊鎖在一起,形成一個深深的川字紋:不行,還得想想辦法護住自己,孤不能死的這般荒謬,最少,也得安排好北離太子。
沉思片刻之後,太安帝打破沉默開口說道:“濁清,對於前些日子先生所說的那些話,你對此有何看法?”
聽聞此言,濁清趕忙向前邁了兩步來到近前,然後躬身行禮並福下身子答道:“迴稟陛下,臣以為李先生所言並無虛假之處。依臣之見,他確實打算帶著百裏東君一同離開天啟城。隻是,臣鬥膽進言,臣覺著……還是將百裏東君留在天啟城中更為妥當一些。”
太安帝原本緊鎖的眉頭因為濁清這番迴答而稍稍鬆開了些許,同時向他投去一道略帶期許的目光,顯然是希望濁清能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鎮西侯府作為世襲罔替的豪門大族,近幾十年來都是一脈單傳。
如今的鎮西侯百裏洛陳膝下僅有一子,名喚百裏成風。而這位百裏成風亦是如此,婚後育有一子,便是百裏東君。
此子雖然天賦異稟、才華橫溢。但自小就沒展現出過人的聰穎和武學資質,反而以紈絝現身,想來是鎮西侯府另有打算,沒想到,長大後,百裏東君卻暴露了自己。
濁清正恭敬地向太安帝進言:“陛下,臣認為若想永絕後患,不妨將那百裏東君軟禁於天啟城中。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削弱鎮西侯府的勢力,還能消除一個潛在的心腹大患!”
濁清一邊說道,目光不時偷瞄著上方龍椅上的太安帝,觀察著皇帝的神色變化。
果不其然,太安帝聽聞此言後,原本舒展的眉頭又一次緊緊皺起,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溝壑。
太安帝冷哼一聲,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怒意:“哼!孤難道不知道這個道理嗎?隻是,若是你們能夠成功斬殺那李先生,這計劃或許還有幾分可行性。然而,你們呢?竟然如此無能!”
說到此處,太安帝猛地一拍龍案,嚇得殿內宮女,宦官們皆渾身一顫。
濁清目睹此景,心中不禁猛地一顫,一股寒意瞬間席卷全身。
他麵色蒼白如紙,手腳慌亂地急速跪倒在地,雙膝重重地撞擊著堅硬的地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緊接著,他毫不猶豫地將額頭緊緊貼向地麵,仿佛要把自己整個埋進石塊之中。
此刻的他滿心惶恐,聲音顫抖著道:“微臣罪該萬死,請陛下息怒!請陛下再給臣一次機會!”
並非太安帝不願意將百裏東君留在身旁並對其加以掌控,而是他心裏非常清楚,以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實力,根本就不可能從李長生的手中成功奪取此人。
這次與李長生之間激烈的交鋒,猶如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太安帝的心頭上,讓他深刻地認識到了對方那深不可測、令人畏懼的強大之處。
迴想往昔歲月,當那位名震天下的白羽劍仙貿然闖入天啟城企圖強行擄人的時候。
當時的皇帝已經竭盡所能調動起整座天啟城中所有可用的力量來抵禦他,但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一戰之後,他們也僅僅隻是勉勉強強將那位白羽劍仙給活活累死而已。
然而,時至今日,當麵對著眼前這位更為恐怖的李長生時,即使城內那些平日裏自詡為高手的眾人齊心協力一同出手攻擊,竟然連對方隨意拍出的一掌都無法招架得住。
如此巨大的實力差距擺在麵前,使得太安帝哪裏還敢有絲毫的輕舉妄動之心呢?
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怎麽可能留得住百裏東君呢?越思索,太安帝越是心慌。
濁清依舊保持著頭緊叩著地的姿勢,身體因極度的恐懼而變得僵硬無比,甚至連稍微動彈一下都不敢。
太安帝緩緩地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深吸一口氣,努力地平複著自己的心情。
過了片刻之後,他才再次開口說道:“既然你都已經清楚應該怎樣去做了,那就先下去吧。這一次......可一定要把事情處理妥當啊!”
說罷,太安帝目光深邃地看著跪在地上的濁清,意味深長地叮囑了一番。
濁清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磕頭謝恩道:“嗻!”
接著,他先是跪著向後挪動了兩步,然後才小心翼翼地站起身來,對著太安帝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慢慢地倒退著離開了偏殿。
一直在旁邊候著的李公公見到濁清離去後,趕忙端起一杯剛剛泡好的熱茶,恭恭敬敬地送到了太安帝的麵前。
“嗯,明白就好。快去吧!”蕭若風滿意地微微頷首,然後隨意地擺了擺手示意壯漢可以離開了。
待到目送著壯漢漸行漸遠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之中後,他緩緩轉過身來,麵對著空無一人的庭院,不由自主地長長歎了一口氣,心中藏著無盡的憂慮與煩悶。
皇宮。
太安帝坐在龍椅之上,麵色陰沉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一般,毫無表情地摩挲著手中那枚精致的扳戒,口中喃喃自語道:“先生......”
然而,誰也猜不透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此刻心中究竟在盤算些什麽。
站在下首恭敬侍奉著的濁清自然將這一聲呢喃聽入耳中,但他卻仿若未聞般依舊低著頭、順從地垂著眼簾,仿佛周圍發生的事情與自己全然無關。
太安帝看似不經意間瞥了一眼位於台階下方安靜侍奉著的濁清,見其低眉順眼、恭謙有禮,心中不禁暗暗歎息一聲。
這個濁清啊,終究還是太過弱小無能了一些,如果李長生當真離開了天啟城,那麽能夠依靠來守護這座城的武林高手,恐怕也就隻有那位神秘的存在了。
可是據太安帝所知,那位神秘人物向來隻在北離麵臨亡國之危時才會現身出手相助。
況且對於那個人而言,即便皇帝身死又如何呢?北離皇室子嗣眾多,總有人能夠繼承皇位登上大寶。
隻是如此一來,北離的局勢會震蕩一番,不夠穩妥可靠。
想到此處,太安帝的雙眉緊緊鎖在一起,形成一個深深的川字紋:不行,還得想想辦法護住自己,孤不能死的這般荒謬,最少,也得安排好北離太子。
沉思片刻之後,太安帝打破沉默開口說道:“濁清,對於前些日子先生所說的那些話,你對此有何看法?”
聽聞此言,濁清趕忙向前邁了兩步來到近前,然後躬身行禮並福下身子答道:“迴稟陛下,臣以為李先生所言並無虛假之處。依臣之見,他確實打算帶著百裏東君一同離開天啟城。隻是,臣鬥膽進言,臣覺著……還是將百裏東君留在天啟城中更為妥當一些。”
太安帝原本緊鎖的眉頭因為濁清這番迴答而稍稍鬆開了些許,同時向他投去一道略帶期許的目光,顯然是希望濁清能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鎮西侯府作為世襲罔替的豪門大族,近幾十年來都是一脈單傳。
如今的鎮西侯百裏洛陳膝下僅有一子,名喚百裏成風。而這位百裏成風亦是如此,婚後育有一子,便是百裏東君。
此子雖然天賦異稟、才華橫溢。但自小就沒展現出過人的聰穎和武學資質,反而以紈絝現身,想來是鎮西侯府另有打算,沒想到,長大後,百裏東君卻暴露了自己。
濁清正恭敬地向太安帝進言:“陛下,臣認為若想永絕後患,不妨將那百裏東君軟禁於天啟城中。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削弱鎮西侯府的勢力,還能消除一個潛在的心腹大患!”
濁清一邊說道,目光不時偷瞄著上方龍椅上的太安帝,觀察著皇帝的神色變化。
果不其然,太安帝聽聞此言後,原本舒展的眉頭又一次緊緊皺起,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溝壑。
太安帝冷哼一聲,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怒意:“哼!孤難道不知道這個道理嗎?隻是,若是你們能夠成功斬殺那李先生,這計劃或許還有幾分可行性。然而,你們呢?竟然如此無能!”
說到此處,太安帝猛地一拍龍案,嚇得殿內宮女,宦官們皆渾身一顫。
濁清目睹此景,心中不禁猛地一顫,一股寒意瞬間席卷全身。
他麵色蒼白如紙,手腳慌亂地急速跪倒在地,雙膝重重地撞擊著堅硬的地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緊接著,他毫不猶豫地將額頭緊緊貼向地麵,仿佛要把自己整個埋進石塊之中。
此刻的他滿心惶恐,聲音顫抖著道:“微臣罪該萬死,請陛下息怒!請陛下再給臣一次機會!”
並非太安帝不願意將百裏東君留在身旁並對其加以掌控,而是他心裏非常清楚,以自己目前所擁有的實力,根本就不可能從李長生的手中成功奪取此人。
這次與李長生之間激烈的交鋒,猶如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太安帝的心頭上,讓他深刻地認識到了對方那深不可測、令人畏懼的強大之處。
迴想往昔歲月,當那位名震天下的白羽劍仙貿然闖入天啟城企圖強行擄人的時候。
當時的皇帝已經竭盡所能調動起整座天啟城中所有可用的力量來抵禦他,但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一戰之後,他們也僅僅隻是勉勉強強將那位白羽劍仙給活活累死而已。
然而,時至今日,當麵對著眼前這位更為恐怖的李長生時,即使城內那些平日裏自詡為高手的眾人齊心協力一同出手攻擊,竟然連對方隨意拍出的一掌都無法招架得住。
如此巨大的實力差距擺在麵前,使得太安帝哪裏還敢有絲毫的輕舉妄動之心呢?
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怎麽可能留得住百裏東君呢?越思索,太安帝越是心慌。
濁清依舊保持著頭緊叩著地的姿勢,身體因極度的恐懼而變得僵硬無比,甚至連稍微動彈一下都不敢。
太安帝緩緩地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深吸一口氣,努力地平複著自己的心情。
過了片刻之後,他才再次開口說道:“既然你都已經清楚應該怎樣去做了,那就先下去吧。這一次......可一定要把事情處理妥當啊!”
說罷,太安帝目光深邃地看著跪在地上的濁清,意味深長地叮囑了一番。
濁清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磕頭謝恩道:“嗻!”
接著,他先是跪著向後挪動了兩步,然後才小心翼翼地站起身來,對著太安帝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慢慢地倒退著離開了偏殿。
一直在旁邊候著的李公公見到濁清離去後,趕忙端起一杯剛剛泡好的熱茶,恭恭敬敬地送到了太安帝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