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漢龍又說:“不管是多麽熱愛藝術、多麽堅持己見的人,隻要進入影視圈,都會逐漸被收視率馴服。他們一天到晚想的就是怎麽去討觀眾喜歡,從而提高自己攝製的影片的收視率。影視圈外的人也許不能理解,這些圈內的人,為了提高收視率這個百分比,放血割肉都在所不惜,理由很簡單,收視率每降低一個數字,電視台就能輕易地炒了他們的魷魚,從而丟掉飯碗。”


    就是為了這麽一個根本靠不住的收視率,做影視的人每天都活得很有壓力。好在王總監在這方麵有獨特的眼光,總的來說,由王總監監製的影片,假如在每晚的黃金時段首播的話,收視率幾乎還沒有低於10%的。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黃金時間不同,在中國,一般從晚上7點到10點之間就應該屬於黃金時段,電視台往往將重要的新聞和優質影視節目放在黃金時段播出,廣告商最願意出高價在黃金時間做廣告,以取得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因為王總監有操控收視率的實力和眼光,電視台領導經常會把一些大製作的影片交給王總監來做。王總監接到任務之後,除了審核劇本、挑選演員這些重要的事情,剩下的瑣碎的拍攝工作他往往會交給自己熟悉的影視公司去完成。畢竟,以王總監一個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那麽多煩瑣的工作。


    比如最近,電視台就交給了王總監一個艱巨的任務,那就是拍攝一部超大製作、超豪華陣容的電視電影係列劇。


    電視電影簡單來說是指在電視機裏播放的電影,通常由電視台製作或電影公司製作後再賣給電視台。別小看電視電影,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導演、演員也是靠拍電視電影起家的。在中國,自1999年春節第一次播出電視電影《歲歲平安》開始,這些年來,電視電影受到了國內外影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更多優秀的電影人投身到電視電影的製作隊伍之中。


    電視台要拍一部連續的電視電影劇集,王總監接受了這個艱巨任務,因為電視台也確實沒有更加合適的人選。


    廖漢龍進一步解釋道:“現在是個影視劇泛濫的年代,每年各家電視台以及影視公司都會拍攝大量的劇集和電影,一年下來,能夠給觀眾留下印象的也就十幾部的樣子,所以,王總監監製的片子能夠有10%的收視率真的是很不簡單了,要知道,就我們這座城市來說,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收視率最高。天氣預報那類市民關心的節目,它的收視率也僅僅可以維持到20%左右。”


    我思索著問:“那究竟電視台命令王總監拍的是一部什麽類型的劇集呢?我覺得肯定不會是簡簡單單的一部劇集,劇集裏麵還會承載一些什麽,比如廣告之類的?”


    “是的。”廖漢龍點點頭,把一些能講出來的內幕也告訴了我。


    將要拍攝的這一影片最大的讚助商是一家創立六十周年的著名汽車公司,為了紀念建廠六十周年,公司將要推出一種節能環保低碳的家用型中檔轎車以及一些周邊產品,汽車製造廠商決定生產10萬台這種類型的轎車。所以,影視劇裏的所有角色都必須駕駛這一款轎車登場,也就是說,這部影視作品將成為該車的商業廣告。


    這種做法是合理的,現在隻要打開電視機,任何一個頻道播出的節目都充斥著硬性廣告,看得觀眾不但眼花繚亂而且產生極大反感,這種強加的廣告往往不會產生更大的效用。不過,假如要是把廣告潛移默化地夾雜進影視作品的劇情之中,在影視作品裏宣傳或者標榜該產品的優良性能,那麽觀眾往往會被這種做法催眠,由於喜愛劇中的角色而去購買該類產品也會大有人在。其實,這是一種不怎麽新穎但比實實在在的廣告片更能產生效果的一種植入廣告的方式。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投資人的熱情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因為這關係到汽車公司新產品的銷路以及公司未來的命運,投資方與電視台開會磋商,從各個角度反複探討。投資方要求電視台拍攝一部由明星大腕主演的、用電影的手法和製作水準拍攝的連續的劇集,而後在周末晚上9點這個黃金時段連續播出。


    這是個機會,機會往往都是雙刃劍,如果大獲成功那麽什麽都好說,可這麽隆重地開場,萬一失敗了,就不單單是某一個人或者公司死無葬身之地的問題了,連整個電視台的名譽都要受到影響。


    這麽大的投入,各個方麵的預算必然增加,但播出時廣告的簽約數肯定也會大大增加。隻要第一次播出後,收視率不要少於10%,那麽隨後的廣告簽約便會逐漸增多,財源也就滾滾而來。當然,假如收視率不高,或者跌破10%,那毫不誇張地說,負責這個節目的王總監跳樓自殺的心都有。


    說到這裏,廖漢龍苦笑了一聲,說:“大概你覺得我說的話太過誇張,因為報紙上還沒有報道過因為收視率下降而自殺的影視人,這也不奇怪,因為像這樣組織起來的所謂高投入大成本的製作,又是在如此好的黃金時段播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收視率過低的先例。”


    “怎麽?”我也好奇起來,立刻問廖漢龍,“這麽大的陣容,而且時間段那麽好,難道收視率都沒有突破10%嗎?”


    “哼,還10%呢?”廖漢龍的臉扭曲著,看起來跟吃了黃連一樣,“第一次的收視率隻有7%,本以為以後會提高些,沒想到第二次下降到3%,第三次幾乎隻有2%,後來,這個劇集就暫時停播了。”


    “不至於那麽慘吧?”我皺著眉問。


    黃金時段播出的大劇的收視率會跌到2%,我不是很理解,按理說收視率不可能差到這種地步。再說,現在還守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的也都是40歲往上的中年人,這個年齡段的人不怎麽會上網,所以飯後無事可做隻能看電視消磨時間了。


    假如廖漢龍所言非虛,我也深知目前王總監甚至廖漢龍所麵臨的困難,因為我也是半個影視圈的人,做這一行其實很危險,榮譽和丟人現眼是緊緊挨著的兩個極端,很少存在過渡或中間地帶。


    或許影視圈外的人會認為,這麽“危險”的節目不要去做就行了,其實,越危險越棘手的節目越有可能一炮而紅,這往往也是剛剛踏入影視圈的小編導們出人頭地的好機會。幹什麽工作都不能見危險就躲,要知道,在星期天晚上9點這個黃金時段播出的影片,是電視台最耀眼的節目,也是廣告簽約數最多的節目。


    作為一個致力於做影視的人來說,誰都想在有生之年輪上一次導演這個能給人帶來無上光榮的節目。就算換作是我,我這輩子要是能夠輪上一次,即便前麵刀山火海暗藏地雷,我仍會跟王總監和廖漢龍一樣全身投入其中,即便粉身碎骨也要拚上一迴。


    “失敗的原因是什麽?”我繼續追問道,“失敗的原因你們現在起碼應該知道了吧?”


    “劇本,問題出在劇本上麵。”廖漢龍歎口氣。


    “因為故事不吸引觀眾?”我又問。


    “我想是這樣的,劇本占主要原因,”廖漢龍繼續說,“正是因為王總監沒有選好劇本,所以才導致收視率低下,我不甘心就這麽失敗,所以才想以最快速度得到一筆錢,找一位名家再買一個劇本重新再來……”


    “等一等,”我打斷廖漢龍,問,“我不是很明白,就算你搞到錢另買了劇本,之前那部停播的劇集不是已經拍攝完成了嗎,還能起死迴生嗎?”


    “呃,或許我還沒有說清楚,這一次我們拍攝的劇集有些特殊或者說是電視台的一種新嚐試,所以,嚐試雖然失敗了,王總監也沒有立刻被電視台開除。”


    “新嚐試?”我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對,新的嚐試,”廖漢龍停頓一下,“之前我已經說了,這部劇集絕對不等同於現在電視台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我強調了我們拍攝的是電視電影,用的也是電影的拍攝手法,隻不過使用的不是膠片而是超高清數字設備。”


    “拍攝手法你不用解釋太多,這些我都懂,我隻好奇你們所謂的嚐試究竟是什麽類型?”


    “電視台借鑒了美國電視劇的運營模式,”廖漢龍問我道,“美劇你應該還算熟悉吧?”


    聽了廖漢龍的話令我心裏一緊,美劇我還是有所了解的,雖然很早就有影視評論人在提倡學習美劇的運營方式,但目前在國內仍然沒有一家電視台敢於嚐試,畢竟各民族有各自的審美需求和文化習慣,雖然我不提倡全盤西化,但有膽大的電視台首開先河嚐試那麽一兩迴,我在內心裏也是支持的。


    一部美國電視劇一般25集左右,其中“季”的運營模式最為突出,“季”是各大電視網播出新作品的季節,一般從每年9月中旬至第二年4月下旬為一個播出季,時長約30周,一個星期隻播出一集,因此,25集正好夠播一季。


    每年秋季,美國電視網紛紛推出自己的新劇,或者延續之前已經獲得成功的經典劇集的續作。這是考慮到這段時間天氣較冷,人們一般較少外出,電視的開機率和收視率自然大幅提升。


    不得不提的是,美劇的另一大特點就是邊拍邊播,這和我國的電視劇最為不同,所以美劇更加注重收視率,一部收視率低下的電視劇是無法在國外生存的,隻要吸引不了觀眾的注意力,那麽不管該劇的情節進行到何處,電視台都毫不留情地將之腰斬,想一想,這種模式似乎對影視人更加殘忍和苛刻。


    提倡像美劇運營模式學習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與美國電視劇相比,國產電視劇大體存在題材局限、敘事功能弱、製作成本失衡、播出平台欠規範等問題。


    首先,從題材選擇和敘事功能來看,中國電視劇多以曆史劇和都市生活劇見長。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近兩年曆史劇中更多的是翻拍,而都市生活劇則基本圍繞家長裏短、婆媳關係、打打鬧鬧等展開,不免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而美劇更重視劇集的可看性,甚至每一集的情節細化到了每一分鍾,且每幾分鍾就要有吸引觀眾的點,從而防止觀眾拿起遙控器轉換頻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劇中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若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若水並收藏劇中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