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隊說小不小,說大也不算大,平時沒有啥新鮮事,知青們這群「外來人」的一舉一動就格外讓村裏人矚目了。


    秦鬆雖然已經結婚,算是半個本地人,到底還是因為與村裏漢子全然不同的言行舉止,很是受人關注。


    所以秦鬆這頭還沒到山上呢,那頭張淑芬就已經知道今兒個她那個懶得燒虱子吃的毛腳女婿破天荒地上工了。


    雖說賺的還是小姑娘大媳婦的六公分。


    到了地方把飯往土埂上一放,張淑芬張羅著叫女兒女婿過來吃飯,等看見兩人一前一後從同一條麥攏邊兒走過來,更是跟看西洋眼鏡似的瞅秦鬆。


    女兒女婿結婚後在外麵不怎麽親近,這事兒在十幾二十年後覺得奇怪,可放到這會兒反而挺常見的。


    不少年輕人處對象的時候走在同一條馬路上,那都得一個走左邊一個靠右邊,生怕被人瞧見挨得太近要遭笑話。


    所以之前張淑芬不覺得奇怪,現在女兒女婿突然走得這麽近,連幹活都要一處幹,就覺得挺稀奇的。


    不過女兒女婿感情好,那當然是張淑芬樂意見到的,因此等秦鬆走過來,就得了他丈母娘一個難得的笑臉,「幹了一上午,餓了吧?趕緊來吃,吃完了再去邊上樹下打個盹兒,我把草蓆都帶上來了。」


    正所謂春困秋乏,這暖洋洋的太陽天裏,中午能曬著太陽打個盹,簡直不要太舒服了。


    其他人都是隨地一坐一趟,知道女婿是個講究人,張淑芬還特意把家裏的草蓆卷了帶上來。


    當然,張淑芬心裏未嚐沒打著主意把女婿捧一捧,好叫這忒年輕一小夥子別偷懶,以後天天都來上工。


    也不指望他像村裏壯勞力那樣掙滿工分,好歹掙八個吧?


    他們大隊既有果園又有山貨出產,每年的1工分都能值3到4分錢,放眼整個公社的十三個生產大隊,這個價錢可是獨一份的。


    女婿一天多掙兩個工分,一來可能多掙不老少。張淑芬隻要一想到這樣的錢沒賺進兜裏,那真跟平白丟了一張大團結一樣心疼。


    秦鬆可不知道丈母娘心裏打著怎樣的算盤,幹了一上午的活,這會兒也確實又累又餓。


    說是上山下鄉支持農村建設,到了農村裏,知青們看不起村民們的種種習慣,村民們不樂意自己辛辛苦苦勞作一年還要白養這群幹活跟繡花,根本就是來吃白飯的城裏人。


    彼此之間很難融洽相處,幾乎都是自然而然各自抱團,彼此之間不說涇渭分明,其實也相差不遠。


    大隊長拿這個問題也沒轍,總之偏幫哪一邊都不好,最後隻能睜隻眼閉隻眼,一邊對老鄉們給予一定的補償和安撫,一邊給知青們安排輕巧一點的活,平時再把兩撥人分開點。


    原身本就不是身強體壯的人,之前下地都是和知青們一處,知青裏有掙四分的,五分的,六分的。最高也就老三屆來了十來年的男同誌,能掙八到九個工分。


    那會兒原身混在裏麵掙六個工分,就很普通,現在因為和初雪結了婚,成了半個「自己人」,再掙六工分就顯得格外紮眼了。


    這也是為什麽原身打定主意結婚後找了個理由一邊pua妻子一邊躲懶不上工。


    幹過重活的都知道,若是一直幹也就算了,歇一段時間再突然幹,渾身上下就沒有一處不難受的。下午幾乎都是靠著秦鬆的毅力在堅持。


    等終於完成小隊任務,能提前收工迴家的時候,秦鬆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狠狠鬆了口氣,而後斟酌起以後該怎麽辦。


    今天還隻是混在婦女同誌們堆裏掙六個工分,日子久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所以這隻能是權宜之計。


    別說讓他像其他男同誌那樣幹挑糞擔泥的重活,就是讓他去挖土耕地,大概也是不能長久幹下去的。


    不管是原身還是秦鬆,都沒有這個體力。一個人,哪怕能跑馬拉鬆,但不代表能堅持幹農活。


    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勞累,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所以說還是得盡快迴歸正職,拿迴他的筆桿子。


    如此一想,秦鬆驀地有些忍俊不禁,自己這想法倒和原身偷懶不幹活而找的藉口重合了。


    迴到家,眼看著明明是一起幹活,自己已經累得手指頭都動不了了,初雪卻還能忙裏忙外幹家務,甚至還在燒熱水的空隙扛上鋤頭跑去不遠處屬於自家的自留地裏幹活。


    秦鬆在院子裏站了站,迴屋將原身半真半假收集來的各種報紙全部找出來,坐在灶台前一邊看火一邊看報紙。


    拿筆桿子掙錢的緊迫感愈發強烈了。


    接收了記憶,秦鬆知道原身的想法。從一開始原身就知道自己不是寫文章的料,投稿這種事,念書那會兒誰還沒個文學夢?當時原身跟風也寫過,可惜全都被打了迴來。


    就連學校裏有名的「才子」都沒成功登報。


    可心裏又暗暗隱藏著一股「萬一呢」的僥幸心理。


    所以在搜羅可以投稿的報紙時還是很用心的。


    秦鬆一邊交換左右手地揉著發僵的手指,一邊認真瀏覽著報紙上的文章。


    每一份報紙幾乎都有自己的風格,特別是那些經久不衰的大報。


    七十年代,因各方麵因素國/情影響,許多題材都成了敏感地帶,非常人可以觸碰。饒是如此,各報依舊因為主編的不同,而在選稿刊登上有著微妙的偏向。<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70年代做文豪[穿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狸太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狸太守並收藏我在70年代做文豪[穿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