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一封信給太師叔……”說著,果然從懷中取出一封信來,恭敬地遞與封子綦。
封子綦聞言大奇,有些不信地問道:“什麽,你們說這封信是逸劍宗的南宮純和崧劍門虹見淵兩人人一起給我寫的,他們幾時握手言和,變得如此謙虛了?”
四名少年聞言俱是一窘,慕青雲連忙抱拳道:“晚輩雖不是逸劍宗的弟子,但我的師父卻早仰慕前輩的大名,聽說南宮宗主要請前輩到鳴月山論道品茶,所以特地從蜀中成國客商手中購得天下名茶‘玉蕊一槍’,與難宮前輩敬候前輩玉趾大駕。”
“‘玉蕊一槍’?”封子綦的眼睛突然大放光明,急忙取過那封信拆開來看。那四個少年自是相視一笑,卻見封子綦展信讀道:
後生晚輩字達封師叔尊前台鑒:
晚輩逸劍宗宗主南宮純、崧劍門宗主虹見淵,嚐聞前輩師叔隱於風嘯之林,臨溪弄竹,雅以竹溪眷主持譽燕代,高風縹緲,逸韻流傳。雖兩宗三代弟子緣慳仙麵,亦懷遠久也。蓋自兩宗草創之初,逸劍宗開山祖師過公九陽,崧劍門開山祖師慕容公擎雲,合創劍術青陽、硃明、白藏、玄英之‘雲陽四訣’,崧劍傳獲青陽、白藏雙訣,逸劍亦承硃明、玄英者也。
兩公閉關既有寄言,舉宗之得參融四訣而使其遐爾為一者,即為兩宗之主。然硃明、玄英二訣,勢同四時之冬夏,揮灑之以雄混。青陽、白藏之訣獨較之於春秋之季,禦之乃以輕靈柔韌,昔年雖兩祖尚不得參融一體,後生晚輩持何德能,堪較之於祖師耶?
然祖師之訓,弟子二人雖臥薪泣血,焉何敢負?唯聞當日祖師親授四訣於師叔,準預攜劍而入江湖數十載。弟子弩鈍,敢請前輩師叔臨駕鳴月山之逸劍、崧劍兩宗,為兩宗之主。晚輩當得其暇,烹茗為禮,移樽就教,親聆前輩師叔之教誨也。晚輩無狀,遙空南拜以謁師叔之玉趾惠臨也。
後輩師侄南宮純、虹見淵合字
封子綦看畢,心中不由微微一震,似是被勾起了昔日之事,喟然一歎,緩緩問道:“怎麽,兩宗遇到了什麽事要請我這個逸劍宗的棄徒出麵,我師兄過九陽和崧劍門的慕容擎雲不在鳴月山麽?”
四人聞言都為之一急,那趙文若急忙道:“太師叔誤會了,近日兩宗俱無大事,最近兩宗幾年來的爭鬥之事又化解了,我們師父就是請前輩過去講道。至於過師祖與慕容前輩,他們已坐關數十載,怎麽會離山……”
封子綦突然打斷趙文若,莊重地望了幾人一眼,四人俱是一驚。
封子綦道:“什麽沒有離山?若是我師兄和慕容擎雲有一人在,豈容你們為了‘雲陽劍訣’互相打殺?當年他們之所以取‘雲陽’兩個字,就是以他們的名字為劍訣之名。當日我師兄與慕容大哥各分給你們兩宗兩訣劍法,另有深意。南宮純卻說崧劍門的兩訣也是我師兄所創,虹見淵也嚷說逸劍宗的兩訣為慕容擎雲所創,都當四訣是自己的,打打鬧鬧了五年。當年我師兄與慕容擎雲是何等的兄弟情重,他們若在,你們還能鬧騰得起來?若是猜的不錯,我師兄應該就是你們開始打鬧的前一年走的吧?如今你們還敢來騙我,是不是以為我老糊塗了!”
四人聞言,頓時驚得臉色大變,急忙一起跪倒地上不敢起身,連連告罪。
封子綦見自己料中,一麵憂心兩宗之事,一麵罵南宮純與虹見淵狗屁不通,憤憤地哼了一聲,道:“南宮娃娃與虹小子真不識深淺,違背師訓暫且不說,如今更騙到他爺爺我頭上來了,可惡!去不去那也要我老人家好好考慮幾日,有本事你們就跪著等好了,但卻不要跪在我竹舍十五丈內,省得我看見心煩——”一言及此,他哼了一聲,不顧幾人哀求,憤然地拂袖轉身入屋,“咣!”地將門關上,不再理會幾人。
趙文若四人見狀,紛紛叫苦,不知該不該繼續跪下去。四人身負重任,若是請不到封子綦,迴山之日將會更麻煩,但聽封子綦的話,大有讓他們無止境地跪下去的意思,當下相互看了一眼,立刻退到了十五丈外重新跪下,望著那竹舍,不知該如何是好。
封子綦一進屋,發現慕容焉正坐在榻邊,靜靜地望著自己,輕咳一聲說道:“師兄,你平日不會如此生氣的,你心裏有事,是麽?”
封子綦麵凝悲鬱,憂心忡忡地長歎一聲,半晌方道:“師弟,我有件事一直瞞著你,其實我……我乃是逸劍宗的棄徒,沒有資格收師弟的……”
慕容焉微一沉默,輕輕搖了搖頭,道:“師兄,我與你雖然相識不久,但卻知你心地無私,是個真性情的人,所以我可以不問門派師承,就拜你為師兄。師兄若是棄徒,則必有苦衷無疑!”
封子綦聞言,心中一熱,上前抓住他的手,旋即又猛然轉過身去,含著眼淚道:“師弟,我沒有看錯你,你與我的師兄簡直一樣……其實我……”
慕容焉絲毫未被他的奇怪舉動詫異,隻是淡淡地望著他。
封子綦轉過身來,道:“其實這件事我不該瞞你,今日我就與你說了,也不枉我們結為師兄弟一場……”當下他鼓起了勇氣,道出了一段往事。
原來這鳴月山本無什麽武林門派,當年中原著名劍客過九陽僻居幽燕,正好遇見燕地的成名劍客慕容擎雲,二人各自早慕對方已久,一見之下,逕相約在此山一較劍技。那日二人較劍一日,逕夜不休,無論內力劍術竟不相上下。是日兩人較至深夜,後來正遇到一晚歸的獵人見到幽夜逸光之中,山上有兩輪劍幕揮就的光輪,竟如兩輪明月一般交擊驚鳴,那獵人驚悚莫名,還以為有仙人下凡,狂奔山下,自此而下,此山就有了這‘鳴月山’的雅名。
題外之話暫且不提,且說那過九陽與慕容擎雲鬥劍不相上下,逕自棄劍沽酒,竟成了莫逆之交。二人論酒談劍,相見恨晚,相約下山兩年,蕩平方圓百裏之內的所有匪盜惡霸,然後一起入山開宗立派,辟一方之重。兩年後,二人果然應約而至,更令人驚喜的是,當時名重天下的遼東鮮卑、烏桓各位霸主深慕兩人俠名,今番聞得二人在鳴月山開宗立派,傳檄役兵三千餘,為二人開鑿山道,建築屋宇。自此而下,慕容擎雲與過九陽二人名動天下,劍中時人莫不以之為最。而江湖中又多了兩大宗派,一就是淩碧峰上過九陽所創的‘逸劍宗’,另一個不用說,自然是提心穀慕容擎雲所建的‘崧劍門’。逸劍、崧劍二宗俱在鳴月山中,兩宗一南一北,相為唿應,派中弟子多有往來,共演劍法,江湖之中一時傳為佳話。
當時天下武林門戶、劍中宗派何止千百,其勢竟如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一般,互論劍法,其中尤以中原‘百宗論劍’蔚為浩大,天下諸大門派無不以名列翹楚為宗派之榮,而自其鱗選的前十三個門派,被尊為十三大宗。每及四年論劍,天下各宗無不驅之若騖。但唯有燕代的逸劍、崧劍二宗從不涉足此盛舉,這並是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自高身份,故為清高,而是二人確非追名逐利之人,否則也不會僻居幽燕之地了。
後來,二人為了避開中原的繁囂與糾紛,閉關三年共同精研了一卷劍法,此卷劍法共分四訣,其名取自《爾雅》,劍風效諸天地四時,雲曰:青陽訣,硃明訣,白藏訣,玄英訣。此套劍法取二人名尾,故名‘雲陽四訣’。常言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哪知‘雲陽四訣’初成之際,二宗卻不知不覺地惹了一場大禍。
卻說當時過九陽門下隻有收了一個師弟,正是封子綦。這封子綦雖玩世不恭,但其天性純厚,天資極高,聰明絕頂,過九陽久已有將掌門傳他之意,每每身逢閉關之期,宗派中一切事務盡皆交由他全權處理。但過九陽做夢也未想道,就是他的師弟封子綦,為他闖下了滔天大禍。
原來這封子綦雖年紀輕輕,卻急公好義,所作所為,無不以俠義為先。一日他在東山練劍,無意救了一個奄奄一息的老頭,後來那老者重屙不治,溘然而逝。靡留之際,方坦言告訴封子綦親身的經曆。原來這老者名叫虞風行,乃是中原數一數二的輕身高手,尤善飛簷走壁、縱高伏低之術。但至於武功一途,卻是稀鬆平常,頂多算是二流高手。這虞風行一次習練渡引神功時,以至經脈走成兩極,陽脈下墜,陰脈上爭,又適逢氣竭於膻中,上有絕陽之脈,下有破陰之經,絕陽之氣百日不暢,故形濁如死。從此,他再也未擺脫時時暴作的吐血昏厥之屙,如水上的浮萍一般,飄零天涯,冀希能得解救之法。
此人竟仗著自己絕頂的輕身功夫,出入天下各大門派如入無人之境,幾乎窺遍了各大門派的內功心訣,偷了百餘卷各派的絕技秘笈,欲從中找到一種內功心訣,以求治愈他的重屙,但結果他失望了。天下之大,他竟未找到一種心法可輔自己導氣迴源。盲急之下,聽聞燕代鳴月山的崧劍、逸劍二宗,內功博大精深,就決心到遼東一試,誰知自己堪堪行到鳴月山,就重屙複萌,無力迴天。臨訣之際,感念封子綦對自己的悉心照顧,將自己盜來的百餘卷天下各派的武功秘笈的收藏之地,告知了封子綦,言畢即撒手而死。
舉凡天下習武之人,論到別派的武功秘笈,往往視若珍寶。天下事往往如此,越是在你身邊易得到的囊中之物,他們往往以為理所當然,不知珍惜。一旦看到他人之物,縱然不如自己的,也卻依然是奉若珍寶,而他一旦得到,卻有視同蔽履。當然,封子綦雖非暴殄天物之人。但對武功一途,亦不例外,況且他本就是奢武如命的人,當年他整日研習內功劍法,幾近癡傻之境。後來越練越覺自己功力不足,修為有限,如今難得有這麽多秘笈放在眼前,自然不肯放過。當下他即動身遠赴中原,將虞風行所遺百宗秘笈一並取迴鳴月山加以參研。
有道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且說天下諸大門派之中,本有一個羊膊屬宗的淵曉劍派,那淵曉劍派的宗主本為夫妻二人,後來他們負氣鬧翻,他的妻子竟負劍出走,策騎到了千裏之外的西涼敦煌南的羊膊山,令辟了一宗,但名字仍是淵曉劍派。立誓要另創一套淵曉劍法,要與蜀宗的淵曉劍派在中原的百宗論劍中一決雌雄。那時燕國的過九陽與慕容擎雲已名動天下,中原諸大門派前來拜謁者如縷不絕。天下之事就是如此奇怪,你愈是要隱藏愈會敗露出來,正是欲蓋靡彰之意,所以世言有大隱隱於世,小隱隱於山之說。
就拿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來說,他們僻居幽燕鳴月山就是為了避開中原的繁囂,不想這樣反而惹來了更多的訪客。那時二人正忙著創練‘雲陽四訣’,正好拿作借口,閉關不出,派中所有事務一並交與了封子綦全權處理。恰在此時,淵曉劍派蜀、北二宗俱有弟子遊經遼東,拜訪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時不期而遇,真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那封子綦勸他們不過,兩派人拔劍便打。後來封子綦看他們打的實在厲害,鬧出人命於過九陽、慕容擎雲二人臉上都不好看,當下出手勸解,不經意的使出了偷學的兩派劍法,竟分別以兩宗獨創的劍法十招之內連敗兩宗五大高手,令得前來拜會之人無不大驚失色,眾人聯想到江湖中近年屢現的秘笈被盜之事,心中驚駭莫名,但他們身在遼東,又懾於過九陽、慕容擎雲二人的威名,當下暗暗隱忍。他們五人迴帶派中,不久即傳檄江湖,當時天下諸大門派在中原百宗論劍,決出的為首十三大宗派得到消息,無不義憤填膺,齊齊相約鳴月山傳帖拜山,一時江湖中丟失了武功秘笈的諸大門派無不群情激憤,一哄而下,逕隨了十三大宗齊赴燕代。
十大劍宗攜同各大門派攜同拜山,非同小可,縱是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不喜煩繞,卻也不得不倒履相迎,雙方於淩碧峰相見之下,淵曉劍派蜀、北二宗的五名弟子當麵與封子綦對質,道出了當日的原委,並將封子綦所用的劍法一一演示,經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辨認,確非崧劍、逸劍二宗的武功,這時淵曉劍派蜀、北二宗掌門義憤填膺,當場演示了兩派的不傳劍法,竟於封子綦當日所使的劍法一般無二,相較之下,天下諸大門派無不瞠目,就連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也無不驚異莫名。都認為過九陽與慕容擎雲所創的‘雲陽四訣’一定剽自天下諸大門派的秘笈,深以為恥。
各大門派群情洶湧,紛紛嚷著要殺了封子綦取迴武功秘笈,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惜念封子綦人才難得,同時也不相信他會夜入各大門派盜取武功秘笈,因為中原諸大劍宗丟失武功秘笈乃是近三年的事,但三年內封子綦並未下山到中原行走,這一點不但是兩宗的所有弟子可以作證,甚至其他門派也有人知悉此事。如此一來,各大門派卻一時無以應對,但各大門派遠赴燕代絕不能如此草草了事,封子綦雖然不是直接盜取武功秘笈之人,但他卻會各大門派的不傳絕技,這本身就是一疑,換了誰也斷斷不會相信他的清白。結果雙方一言不合,拔劍相向,各大門派聯手竟也不是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的對手,結果諸大門派怏怏而迴。
此事之後,過九陽與慕容擎雲向封子綦問明原由,封子綦也坦言相告。
二人聽畢,大加苛責,將封子綦所得的武功秘笈盡數取迴,並親自將其送歸各大門派,並將事情的經過一一詳加解釋。但好心未見能得好報,各大門派雖得迴秘笈,但心中卻始終未能釋懷,畢竟秘笈丟失過,在他們看來,任誰得到秘笈,也會再錄一份,如今即使完璧歸趙,卻已非派中絕秘,口上漫應,但心間卻已暗暗接下心結。
後來過九陽見天下已容不得封子綦,當下長嗟一聲,揮淚將封子綦趕出師門,臨行口授了他一套‘雲陽四訣’,自此封子綦數十載不入鳴月山,獨居幽燕深川之中,結廬於竹溪之間。時間久了,他始終不能將‘雲陽四訣’兩陰兩陽的劍法溶為一體,結果他就憑自己的記憶,將天下各宗的武功秘笈重新寫出,細加參考,希望能從中看到些啟示,但一直到慕容焉的到來,依然毫無功進。
※※※
話說道此,封子綦仰天長歎,悲噎難以自勝。
慕容焉聽過此事,心中不由暗暗一震,想不到鳴月山兩宗背後竟有如此故事。封子綦忍辱含悲數十載,難怪他常一個人時而悲憤,時而裝神弄鬼,遊戲天下,原來心中大悲所至。但他卻益加佩服這個胖老頭了,雖然曆經了這麽多年的惡名,但他卻依然不改純厚天性,實屬難得——這恐怕也是過九陽破例代師收徒的原因了。
這時慕容焉縱是想安慰他幾句,卻也找不出話來,轉移話題道:“師兄,如今逸劍宗的宗主南宮純、崧劍門的宗主虹在淵同時傳箋,想來兩宗定有要事發生了。”
封子綦聞言一怔,終於還是點了點頭,緩道:“這個我也想到了,但我畢竟是逸劍宗的棄徒,未經我師兄同意,不能迴山……”
慕容焉至此一頓,說道:“但事有輕重緩急,當日過師兄將師兄你逐出鳴月山,一來是為了讓師兄你逃過天下的追殺,二是為了讓師兄你潛心於‘雲陽四訣’合為一訣,融合陰陽之極,期以劍道大成的重望……”
慕容焉說到此,那封子綦腦中突然轟地一聲,立時眼中蘊淚,半晌無言。他悲傷的淚眼中露出了喜悅之色,陡然笑得難以自抑,似乎忘記了慕容焉的存在,哺喃自顧地顫抖道:“不錯,不錯,為什麽我這麽多年也沒想通這個道理,為什麽我還埋怨當年師兄太過恨心……”一言及此,這個平日玩世不恭的老頭泗淚橫流,仰天大笑,弄得十五丈外的幾人都心驚肉跳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
良久,慕容焉輕輕咳了一聲,緩緩又道:“如今兩宗宗主同時傳箋,所發生的事絕非南宮純與虹在淵所能應付,大丈夫行事,義之所在,不計生死。小弟我雖然武功不濟,卻也願意與師兄一起到鳴月山同生共死!”
那封子綦聞言大笑,拉住慕容焉道:“師弟,我說過沒有看錯人,就算我師兄在時,他也必定會同意我的作法。有我這個師兄在,鳴月山之行將如履平地,有何難哉!”
“這麽說師兄是要到鳴月山一行了?”
“初時我還有些猶豫,但當我知道我們大師兄用心的那一刻,我就改變主意了,你不是早就知道了麽?”
慕容焉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道:“其實師兄自看到那封信時就已經有了決定,你不趕他們走,已經顯示了師兄的決定。”
封子綦點了點頭,道:“師弟你年紀輕輕,觀人之術倒是很厲害。不錯,我隻是等我的心靜下來在答應那幾個小輩,但師弟你卻幫我鏟除了自己的心障,另外我也要到鳴月山才能煉成九華丹。但現在麽,卻還不能出去。”
慕容焉感激地望了這個胖老頭一眼,他知道其實封子綦肯答應到鳴月山一行,一半上因為自己的緣故,但他是個大恩不言謝的人,而是把別人的恩惠記在心裏。當下遂轉而問道:“那又是為什麽?”
封子綦道:“因為我現在心情很好,所以還是要平靜下來。”
慕容焉當即一笑,逕自將棋具取來,笑道:“師兄,我們趁著微夜下盤棋吧?”
封子綦撫掌而笑,連道妙哉。
當下兩人安枰開棋,都興致勃勃地手談起來。這迴可苦了門外的四個兩宗弟子,他們一直等到後半夜,封子綦與慕容焉方擲子收枰,相攜而出。那四人這時本已幾乎睡著,聞聲急忙睜大了眼,誰知這一看突然發現了一個少年與封子綦視同行出,大為驚訝。
封子綦拈須望著幾人一眼,指著慕容焉道:“喂,你們四個快來見過你們的太師叔,他是我新收的師弟。”
那四人聞言都不禁一怔,有些哭笑不得。
慕青雲卻鼓足了勇氣,囁嚅著道:“封前輩,天下通常都是師父收弟子,但哪有……收師弟的道理,這也要前輩的師父同意才能……”
封子綦聞言立時將眼睛一瞪,說道:“你說什麽?我封子綦沒有師父,自小我的武功都是你們的太師祖,也就是我的師兄教的,如今他不在了,是你能當家,還是我能當家啊?”
他吹胡子瞪眼睛外加踹腳的一番質問,頓時嚇得慕青雲渾身哆索。封子綦看他的樣子,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猛地轉向了趙文若,撅胡子道:“小子,你是我們逸劍宗的弟子,你倒說說看那小子的話有道理,還是我的話有道理?”
趙文若聞言也是不知如何迴答,戰戰兢兢地道:“太師叔說的……有道理,慕兄弟說得也……”哪知他話還未說完,封子綦突然哼了一聲,趙文若頓時再不敢說下去。
封子綦瞪著兩個逸劍宗的弟子,沒好氣地道:“你們這些隻會吃喝放屁的家夥,我給你們收個太師叔已經很便宜你們了,要不是我有心歉讓,說不定他已經是我的師父,也就是你們的太太師叔了,你們不知道感激,還嘰哩呱啦鳥叫個不停,是不是想氣死我啊?”
四個弟子聞言都嚇得垂下了頭,生怕惹怒了他,而導致不去鳴月山才壞。封子綦看竟然沒有人頂嘴,大大地失望了一迴,指著四個人道:“你們迴去告訴南宮純和虹見淵,就說讓他們把飯準備雙份兒,我同師兄弟一定共同進退,月內就到,你們要是嫌我師弟,那就叫他們兩個不用等我們了!”
幾個弟子聞言既喜且憂,喜的是這封子綦終於答應到鳴月山一行了,憂的是突然給兩位掌門帶去了一位新進師叔,實在令人哭笑不得。那四個弟子都瞪了慕容焉一眼,剛要告辭,卻正好被封子綦看個清楚,喝住幾人,要他們都叫了一聲‘太師叔’方才滿意地呶了呶嘴,放幾人走掉……
封子綦聞言大奇,有些不信地問道:“什麽,你們說這封信是逸劍宗的南宮純和崧劍門虹見淵兩人人一起給我寫的,他們幾時握手言和,變得如此謙虛了?”
四名少年聞言俱是一窘,慕青雲連忙抱拳道:“晚輩雖不是逸劍宗的弟子,但我的師父卻早仰慕前輩的大名,聽說南宮宗主要請前輩到鳴月山論道品茶,所以特地從蜀中成國客商手中購得天下名茶‘玉蕊一槍’,與難宮前輩敬候前輩玉趾大駕。”
“‘玉蕊一槍’?”封子綦的眼睛突然大放光明,急忙取過那封信拆開來看。那四個少年自是相視一笑,卻見封子綦展信讀道:
後生晚輩字達封師叔尊前台鑒:
晚輩逸劍宗宗主南宮純、崧劍門宗主虹見淵,嚐聞前輩師叔隱於風嘯之林,臨溪弄竹,雅以竹溪眷主持譽燕代,高風縹緲,逸韻流傳。雖兩宗三代弟子緣慳仙麵,亦懷遠久也。蓋自兩宗草創之初,逸劍宗開山祖師過公九陽,崧劍門開山祖師慕容公擎雲,合創劍術青陽、硃明、白藏、玄英之‘雲陽四訣’,崧劍傳獲青陽、白藏雙訣,逸劍亦承硃明、玄英者也。
兩公閉關既有寄言,舉宗之得參融四訣而使其遐爾為一者,即為兩宗之主。然硃明、玄英二訣,勢同四時之冬夏,揮灑之以雄混。青陽、白藏之訣獨較之於春秋之季,禦之乃以輕靈柔韌,昔年雖兩祖尚不得參融一體,後生晚輩持何德能,堪較之於祖師耶?
然祖師之訓,弟子二人雖臥薪泣血,焉何敢負?唯聞當日祖師親授四訣於師叔,準預攜劍而入江湖數十載。弟子弩鈍,敢請前輩師叔臨駕鳴月山之逸劍、崧劍兩宗,為兩宗之主。晚輩當得其暇,烹茗為禮,移樽就教,親聆前輩師叔之教誨也。晚輩無狀,遙空南拜以謁師叔之玉趾惠臨也。
後輩師侄南宮純、虹見淵合字
封子綦看畢,心中不由微微一震,似是被勾起了昔日之事,喟然一歎,緩緩問道:“怎麽,兩宗遇到了什麽事要請我這個逸劍宗的棄徒出麵,我師兄過九陽和崧劍門的慕容擎雲不在鳴月山麽?”
四人聞言都為之一急,那趙文若急忙道:“太師叔誤會了,近日兩宗俱無大事,最近兩宗幾年來的爭鬥之事又化解了,我們師父就是請前輩過去講道。至於過師祖與慕容前輩,他們已坐關數十載,怎麽會離山……”
封子綦突然打斷趙文若,莊重地望了幾人一眼,四人俱是一驚。
封子綦道:“什麽沒有離山?若是我師兄和慕容擎雲有一人在,豈容你們為了‘雲陽劍訣’互相打殺?當年他們之所以取‘雲陽’兩個字,就是以他們的名字為劍訣之名。當日我師兄與慕容大哥各分給你們兩宗兩訣劍法,另有深意。南宮純卻說崧劍門的兩訣也是我師兄所創,虹見淵也嚷說逸劍宗的兩訣為慕容擎雲所創,都當四訣是自己的,打打鬧鬧了五年。當年我師兄與慕容擎雲是何等的兄弟情重,他們若在,你們還能鬧騰得起來?若是猜的不錯,我師兄應該就是你們開始打鬧的前一年走的吧?如今你們還敢來騙我,是不是以為我老糊塗了!”
四人聞言,頓時驚得臉色大變,急忙一起跪倒地上不敢起身,連連告罪。
封子綦見自己料中,一麵憂心兩宗之事,一麵罵南宮純與虹見淵狗屁不通,憤憤地哼了一聲,道:“南宮娃娃與虹小子真不識深淺,違背師訓暫且不說,如今更騙到他爺爺我頭上來了,可惡!去不去那也要我老人家好好考慮幾日,有本事你們就跪著等好了,但卻不要跪在我竹舍十五丈內,省得我看見心煩——”一言及此,他哼了一聲,不顧幾人哀求,憤然地拂袖轉身入屋,“咣!”地將門關上,不再理會幾人。
趙文若四人見狀,紛紛叫苦,不知該不該繼續跪下去。四人身負重任,若是請不到封子綦,迴山之日將會更麻煩,但聽封子綦的話,大有讓他們無止境地跪下去的意思,當下相互看了一眼,立刻退到了十五丈外重新跪下,望著那竹舍,不知該如何是好。
封子綦一進屋,發現慕容焉正坐在榻邊,靜靜地望著自己,輕咳一聲說道:“師兄,你平日不會如此生氣的,你心裏有事,是麽?”
封子綦麵凝悲鬱,憂心忡忡地長歎一聲,半晌方道:“師弟,我有件事一直瞞著你,其實我……我乃是逸劍宗的棄徒,沒有資格收師弟的……”
慕容焉微一沉默,輕輕搖了搖頭,道:“師兄,我與你雖然相識不久,但卻知你心地無私,是個真性情的人,所以我可以不問門派師承,就拜你為師兄。師兄若是棄徒,則必有苦衷無疑!”
封子綦聞言,心中一熱,上前抓住他的手,旋即又猛然轉過身去,含著眼淚道:“師弟,我沒有看錯你,你與我的師兄簡直一樣……其實我……”
慕容焉絲毫未被他的奇怪舉動詫異,隻是淡淡地望著他。
封子綦轉過身來,道:“其實這件事我不該瞞你,今日我就與你說了,也不枉我們結為師兄弟一場……”當下他鼓起了勇氣,道出了一段往事。
原來這鳴月山本無什麽武林門派,當年中原著名劍客過九陽僻居幽燕,正好遇見燕地的成名劍客慕容擎雲,二人各自早慕對方已久,一見之下,逕相約在此山一較劍技。那日二人較劍一日,逕夜不休,無論內力劍術竟不相上下。是日兩人較至深夜,後來正遇到一晚歸的獵人見到幽夜逸光之中,山上有兩輪劍幕揮就的光輪,竟如兩輪明月一般交擊驚鳴,那獵人驚悚莫名,還以為有仙人下凡,狂奔山下,自此而下,此山就有了這‘鳴月山’的雅名。
題外之話暫且不提,且說那過九陽與慕容擎雲鬥劍不相上下,逕自棄劍沽酒,竟成了莫逆之交。二人論酒談劍,相見恨晚,相約下山兩年,蕩平方圓百裏之內的所有匪盜惡霸,然後一起入山開宗立派,辟一方之重。兩年後,二人果然應約而至,更令人驚喜的是,當時名重天下的遼東鮮卑、烏桓各位霸主深慕兩人俠名,今番聞得二人在鳴月山開宗立派,傳檄役兵三千餘,為二人開鑿山道,建築屋宇。自此而下,慕容擎雲與過九陽二人名動天下,劍中時人莫不以之為最。而江湖中又多了兩大宗派,一就是淩碧峰上過九陽所創的‘逸劍宗’,另一個不用說,自然是提心穀慕容擎雲所建的‘崧劍門’。逸劍、崧劍二宗俱在鳴月山中,兩宗一南一北,相為唿應,派中弟子多有往來,共演劍法,江湖之中一時傳為佳話。
當時天下武林門戶、劍中宗派何止千百,其勢竟如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一般,互論劍法,其中尤以中原‘百宗論劍’蔚為浩大,天下諸大門派無不以名列翹楚為宗派之榮,而自其鱗選的前十三個門派,被尊為十三大宗。每及四年論劍,天下各宗無不驅之若騖。但唯有燕代的逸劍、崧劍二宗從不涉足此盛舉,這並是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自高身份,故為清高,而是二人確非追名逐利之人,否則也不會僻居幽燕之地了。
後來,二人為了避開中原的繁囂與糾紛,閉關三年共同精研了一卷劍法,此卷劍法共分四訣,其名取自《爾雅》,劍風效諸天地四時,雲曰:青陽訣,硃明訣,白藏訣,玄英訣。此套劍法取二人名尾,故名‘雲陽四訣’。常言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哪知‘雲陽四訣’初成之際,二宗卻不知不覺地惹了一場大禍。
卻說當時過九陽門下隻有收了一個師弟,正是封子綦。這封子綦雖玩世不恭,但其天性純厚,天資極高,聰明絕頂,過九陽久已有將掌門傳他之意,每每身逢閉關之期,宗派中一切事務盡皆交由他全權處理。但過九陽做夢也未想道,就是他的師弟封子綦,為他闖下了滔天大禍。
原來這封子綦雖年紀輕輕,卻急公好義,所作所為,無不以俠義為先。一日他在東山練劍,無意救了一個奄奄一息的老頭,後來那老者重屙不治,溘然而逝。靡留之際,方坦言告訴封子綦親身的經曆。原來這老者名叫虞風行,乃是中原數一數二的輕身高手,尤善飛簷走壁、縱高伏低之術。但至於武功一途,卻是稀鬆平常,頂多算是二流高手。這虞風行一次習練渡引神功時,以至經脈走成兩極,陽脈下墜,陰脈上爭,又適逢氣竭於膻中,上有絕陽之脈,下有破陰之經,絕陽之氣百日不暢,故形濁如死。從此,他再也未擺脫時時暴作的吐血昏厥之屙,如水上的浮萍一般,飄零天涯,冀希能得解救之法。
此人竟仗著自己絕頂的輕身功夫,出入天下各大門派如入無人之境,幾乎窺遍了各大門派的內功心訣,偷了百餘卷各派的絕技秘笈,欲從中找到一種內功心訣,以求治愈他的重屙,但結果他失望了。天下之大,他竟未找到一種心法可輔自己導氣迴源。盲急之下,聽聞燕代鳴月山的崧劍、逸劍二宗,內功博大精深,就決心到遼東一試,誰知自己堪堪行到鳴月山,就重屙複萌,無力迴天。臨訣之際,感念封子綦對自己的悉心照顧,將自己盜來的百餘卷天下各派的武功秘笈的收藏之地,告知了封子綦,言畢即撒手而死。
舉凡天下習武之人,論到別派的武功秘笈,往往視若珍寶。天下事往往如此,越是在你身邊易得到的囊中之物,他們往往以為理所當然,不知珍惜。一旦看到他人之物,縱然不如自己的,也卻依然是奉若珍寶,而他一旦得到,卻有視同蔽履。當然,封子綦雖非暴殄天物之人。但對武功一途,亦不例外,況且他本就是奢武如命的人,當年他整日研習內功劍法,幾近癡傻之境。後來越練越覺自己功力不足,修為有限,如今難得有這麽多秘笈放在眼前,自然不肯放過。當下他即動身遠赴中原,將虞風行所遺百宗秘笈一並取迴鳴月山加以參研。
有道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且說天下諸大門派之中,本有一個羊膊屬宗的淵曉劍派,那淵曉劍派的宗主本為夫妻二人,後來他們負氣鬧翻,他的妻子竟負劍出走,策騎到了千裏之外的西涼敦煌南的羊膊山,令辟了一宗,但名字仍是淵曉劍派。立誓要另創一套淵曉劍法,要與蜀宗的淵曉劍派在中原的百宗論劍中一決雌雄。那時燕國的過九陽與慕容擎雲已名動天下,中原諸大門派前來拜謁者如縷不絕。天下之事就是如此奇怪,你愈是要隱藏愈會敗露出來,正是欲蓋靡彰之意,所以世言有大隱隱於世,小隱隱於山之說。
就拿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來說,他們僻居幽燕鳴月山就是為了避開中原的繁囂,不想這樣反而惹來了更多的訪客。那時二人正忙著創練‘雲陽四訣’,正好拿作借口,閉關不出,派中所有事務一並交與了封子綦全權處理。恰在此時,淵曉劍派蜀、北二宗俱有弟子遊經遼東,拜訪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時不期而遇,真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那封子綦勸他們不過,兩派人拔劍便打。後來封子綦看他們打的實在厲害,鬧出人命於過九陽、慕容擎雲二人臉上都不好看,當下出手勸解,不經意的使出了偷學的兩派劍法,竟分別以兩宗獨創的劍法十招之內連敗兩宗五大高手,令得前來拜會之人無不大驚失色,眾人聯想到江湖中近年屢現的秘笈被盜之事,心中驚駭莫名,但他們身在遼東,又懾於過九陽、慕容擎雲二人的威名,當下暗暗隱忍。他們五人迴帶派中,不久即傳檄江湖,當時天下諸大門派在中原百宗論劍,決出的為首十三大宗派得到消息,無不義憤填膺,齊齊相約鳴月山傳帖拜山,一時江湖中丟失了武功秘笈的諸大門派無不群情激憤,一哄而下,逕隨了十三大宗齊赴燕代。
十大劍宗攜同各大門派攜同拜山,非同小可,縱是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不喜煩繞,卻也不得不倒履相迎,雙方於淩碧峰相見之下,淵曉劍派蜀、北二宗的五名弟子當麵與封子綦對質,道出了當日的原委,並將封子綦所用的劍法一一演示,經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辨認,確非崧劍、逸劍二宗的武功,這時淵曉劍派蜀、北二宗掌門義憤填膺,當場演示了兩派的不傳劍法,竟於封子綦當日所使的劍法一般無二,相較之下,天下諸大門派無不瞠目,就連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也無不驚異莫名。都認為過九陽與慕容擎雲所創的‘雲陽四訣’一定剽自天下諸大門派的秘笈,深以為恥。
各大門派群情洶湧,紛紛嚷著要殺了封子綦取迴武功秘笈,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惜念封子綦人才難得,同時也不相信他會夜入各大門派盜取武功秘笈,因為中原諸大劍宗丟失武功秘笈乃是近三年的事,但三年內封子綦並未下山到中原行走,這一點不但是兩宗的所有弟子可以作證,甚至其他門派也有人知悉此事。如此一來,各大門派卻一時無以應對,但各大門派遠赴燕代絕不能如此草草了事,封子綦雖然不是直接盜取武功秘笈之人,但他卻會各大門派的不傳絕技,這本身就是一疑,換了誰也斷斷不會相信他的清白。結果雙方一言不合,拔劍相向,各大門派聯手竟也不是過九陽與慕容擎雲二人的對手,結果諸大門派怏怏而迴。
此事之後,過九陽與慕容擎雲向封子綦問明原由,封子綦也坦言相告。
二人聽畢,大加苛責,將封子綦所得的武功秘笈盡數取迴,並親自將其送歸各大門派,並將事情的經過一一詳加解釋。但好心未見能得好報,各大門派雖得迴秘笈,但心中卻始終未能釋懷,畢竟秘笈丟失過,在他們看來,任誰得到秘笈,也會再錄一份,如今即使完璧歸趙,卻已非派中絕秘,口上漫應,但心間卻已暗暗接下心結。
後來過九陽見天下已容不得封子綦,當下長嗟一聲,揮淚將封子綦趕出師門,臨行口授了他一套‘雲陽四訣’,自此封子綦數十載不入鳴月山,獨居幽燕深川之中,結廬於竹溪之間。時間久了,他始終不能將‘雲陽四訣’兩陰兩陽的劍法溶為一體,結果他就憑自己的記憶,將天下各宗的武功秘笈重新寫出,細加參考,希望能從中看到些啟示,但一直到慕容焉的到來,依然毫無功進。
※※※
話說道此,封子綦仰天長歎,悲噎難以自勝。
慕容焉聽過此事,心中不由暗暗一震,想不到鳴月山兩宗背後竟有如此故事。封子綦忍辱含悲數十載,難怪他常一個人時而悲憤,時而裝神弄鬼,遊戲天下,原來心中大悲所至。但他卻益加佩服這個胖老頭了,雖然曆經了這麽多年的惡名,但他卻依然不改純厚天性,實屬難得——這恐怕也是過九陽破例代師收徒的原因了。
這時慕容焉縱是想安慰他幾句,卻也找不出話來,轉移話題道:“師兄,如今逸劍宗的宗主南宮純、崧劍門的宗主虹在淵同時傳箋,想來兩宗定有要事發生了。”
封子綦聞言一怔,終於還是點了點頭,緩道:“這個我也想到了,但我畢竟是逸劍宗的棄徒,未經我師兄同意,不能迴山……”
慕容焉至此一頓,說道:“但事有輕重緩急,當日過師兄將師兄你逐出鳴月山,一來是為了讓師兄你逃過天下的追殺,二是為了讓師兄你潛心於‘雲陽四訣’合為一訣,融合陰陽之極,期以劍道大成的重望……”
慕容焉說到此,那封子綦腦中突然轟地一聲,立時眼中蘊淚,半晌無言。他悲傷的淚眼中露出了喜悅之色,陡然笑得難以自抑,似乎忘記了慕容焉的存在,哺喃自顧地顫抖道:“不錯,不錯,為什麽我這麽多年也沒想通這個道理,為什麽我還埋怨當年師兄太過恨心……”一言及此,這個平日玩世不恭的老頭泗淚橫流,仰天大笑,弄得十五丈外的幾人都心驚肉跳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
良久,慕容焉輕輕咳了一聲,緩緩又道:“如今兩宗宗主同時傳箋,所發生的事絕非南宮純與虹在淵所能應付,大丈夫行事,義之所在,不計生死。小弟我雖然武功不濟,卻也願意與師兄一起到鳴月山同生共死!”
那封子綦聞言大笑,拉住慕容焉道:“師弟,我說過沒有看錯人,就算我師兄在時,他也必定會同意我的作法。有我這個師兄在,鳴月山之行將如履平地,有何難哉!”
“這麽說師兄是要到鳴月山一行了?”
“初時我還有些猶豫,但當我知道我們大師兄用心的那一刻,我就改變主意了,你不是早就知道了麽?”
慕容焉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道:“其實師兄自看到那封信時就已經有了決定,你不趕他們走,已經顯示了師兄的決定。”
封子綦點了點頭,道:“師弟你年紀輕輕,觀人之術倒是很厲害。不錯,我隻是等我的心靜下來在答應那幾個小輩,但師弟你卻幫我鏟除了自己的心障,另外我也要到鳴月山才能煉成九華丹。但現在麽,卻還不能出去。”
慕容焉感激地望了這個胖老頭一眼,他知道其實封子綦肯答應到鳴月山一行,一半上因為自己的緣故,但他是個大恩不言謝的人,而是把別人的恩惠記在心裏。當下遂轉而問道:“那又是為什麽?”
封子綦道:“因為我現在心情很好,所以還是要平靜下來。”
慕容焉當即一笑,逕自將棋具取來,笑道:“師兄,我們趁著微夜下盤棋吧?”
封子綦撫掌而笑,連道妙哉。
當下兩人安枰開棋,都興致勃勃地手談起來。這迴可苦了門外的四個兩宗弟子,他們一直等到後半夜,封子綦與慕容焉方擲子收枰,相攜而出。那四人這時本已幾乎睡著,聞聲急忙睜大了眼,誰知這一看突然發現了一個少年與封子綦視同行出,大為驚訝。
封子綦拈須望著幾人一眼,指著慕容焉道:“喂,你們四個快來見過你們的太師叔,他是我新收的師弟。”
那四人聞言都不禁一怔,有些哭笑不得。
慕青雲卻鼓足了勇氣,囁嚅著道:“封前輩,天下通常都是師父收弟子,但哪有……收師弟的道理,這也要前輩的師父同意才能……”
封子綦聞言立時將眼睛一瞪,說道:“你說什麽?我封子綦沒有師父,自小我的武功都是你們的太師祖,也就是我的師兄教的,如今他不在了,是你能當家,還是我能當家啊?”
他吹胡子瞪眼睛外加踹腳的一番質問,頓時嚇得慕青雲渾身哆索。封子綦看他的樣子,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猛地轉向了趙文若,撅胡子道:“小子,你是我們逸劍宗的弟子,你倒說說看那小子的話有道理,還是我的話有道理?”
趙文若聞言也是不知如何迴答,戰戰兢兢地道:“太師叔說的……有道理,慕兄弟說得也……”哪知他話還未說完,封子綦突然哼了一聲,趙文若頓時再不敢說下去。
封子綦瞪著兩個逸劍宗的弟子,沒好氣地道:“你們這些隻會吃喝放屁的家夥,我給你們收個太師叔已經很便宜你們了,要不是我有心歉讓,說不定他已經是我的師父,也就是你們的太太師叔了,你們不知道感激,還嘰哩呱啦鳥叫個不停,是不是想氣死我啊?”
四個弟子聞言都嚇得垂下了頭,生怕惹怒了他,而導致不去鳴月山才壞。封子綦看竟然沒有人頂嘴,大大地失望了一迴,指著四個人道:“你們迴去告訴南宮純和虹見淵,就說讓他們把飯準備雙份兒,我同師兄弟一定共同進退,月內就到,你們要是嫌我師弟,那就叫他們兩個不用等我們了!”
幾個弟子聞言既喜且憂,喜的是這封子綦終於答應到鳴月山一行了,憂的是突然給兩位掌門帶去了一位新進師叔,實在令人哭笑不得。那四個弟子都瞪了慕容焉一眼,剛要告辭,卻正好被封子綦看個清楚,喝住幾人,要他們都叫了一聲‘太師叔’方才滿意地呶了呶嘴,放幾人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