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張家文淵
小師妹的拯救師兄姐日記 作者:七弦和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曲雲昭曾聽宗門裏進入過四象壇欲取神器的師兄師姐說過,進入十八關試煉,也不過堪堪是取得神器的第一步。
神器讓無數人趨之若鶩,卻也令許多人望塵莫及。
就連老祖那般厲害的人,也隻是能將神器帶出去,而無法做到讓它認主。
曲雲昭當然也想取得神器,締結本命契約。
可他畢竟是水吟宗的人,比其他幾人多了解一些內情。
他曾聽說,
神器,一直在等一個人,
那個人,才是它心甘情願想要認主的人。
今日雲薇蓮開,加上長老們的異樣,曲雲昭有預感,神器不會認他為主。
可他修煉至今,都未曾有任何靈器伴身,等的就是有朝一日,入四象壇,摘下那輪朝陽!
不盡全力一試,他不甘心!
十八關試煉,考的是修為、品行、天賦、仙緣……等等。
曲雲昭一路過關斬將,來到了最後一關。
今天已經是第三天。
——
溫暖的包裹感消失,眼皮落上一層光亮。
耳邊湧現眾多喧鬧聲,曲雲昭睜開眼,無數色彩落入眼中。
“生了!生了!是位公子!”
“太好了!謝天謝地!終於生了!”
“夫人,是位公子啊!您再堅持堅持!”
……
嬰孩啼哭,嬤嬤抱了嬰兒給婦人看了一眼,又跑去賀喜少爺。
“恭喜二爺,弄璋之喜!夫人給您生了位公子啊!”
張家二爺很是激動,接過嬰兒細看。
“哈哈哈!今日大喜,所有人,月俸兩倍!”
文江學海,似淵深長。
所以,取名為文淵,張文淵。
張家是上陽有名的書香門第,家中不少子弟在朝中為官。
張文淵是張家二房嫡子,在男輩中行三,上頭兩個哥哥是大房嫡子。張文淵乃是足月出生,可從小身子便比常人弱些,天冷時,得風寒,天熱時,中暑暈。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一個月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躺床上度過的,打個噴嚏下人都要立刻請大夫過府。
爹娘時常為此煩惱。
他娘煩惱的是這孩子身體這麽差,日後成家立業可怎麽好?
他爹煩惱的是這孩子身體這麽弱,日後怎麽同大房打擂台?
張文淵小時讀書還算有些天賦,在張家老太爺,也就是自己祖父麵前,也不怎麽受寵愛。
他不會說巧話,也不喜張狂,自然比不上兩個哥哥在家中受歡迎。
年幼時還好,後來漸漸長大。
他親爹,也就是張二爺總是在家宴後對他橫眉冷對。
“又是上好的文房四房,又是絕頂的和田玉,再看看你!你得了什麽玩意?!”
“我怎麽就生出你這個不知討喜的榆木腦袋?!讀書比不過也就罷了,怎麽連話都不會說?!”
張文淵提著燈漠然不語。
張二夫人在後跟著,其後還跟著丫鬟與侍從。
看張文淵沒反應,張二爺更是生氣,話音也越來越大。幾人正在迴院的路上,張二爺許是怒火衝上了頭,也不管其他人會不會聽見。
每每這時,張文淵都會低著頭認錯。
“爹,我知道錯了,您別生氣。”
“我會改的。”
張文淵十二歲那年,被送去了上陽書院。
離開之前,張二夫人在丈夫書房外苦苦哀求。
“夫君,淵兒他身子弱,斷不能去書院讀書啊!”
妻子的求情並沒有得到迴應,書房中卻傳來情人歡好的聲音。
張文淵趕來時,張二夫人已經衝進書房大鬧一場。
她拉開紅霞滿麵的小美人,將人一巴掌扇倒在地。美妾低聲哭求,柔弱地向張二爺尋求幫助,嫵媚的臉上一片紅腫,張二爺氣不打一處來。
“你要幹什麽?”
“我幹什麽?”張二夫人神情悲哀,“這句話應該我問你!你趕走淵兒,又將掌家權給這毒婦!我倒是想知道你要幹什麽?!”
“我可是你明媒正娶的正妻!你,莫不是要寵妾滅妻不成?!”
門外的張文淵聽到這話,收迴了腳,退到院子中。
院子中的蘭花開得沒有去年好了,這是母親喜愛的品種。
隱隱約約的爭吵似有若無地鑽進他耳朵。
蒙蒙雨絲落下,侍從為他撐傘,送他去廊下等著。
風刮動他衣袍,濺起的雨點打在衣擺上,暈出暗色痕跡。
“你若是不願意!那就和離!”
天色昏暗,雨勢磅礴。
張二夫人失魂落魄地走出書房,張文淵上前扶住她,將她送迴臥房。
貼身丫鬟來伺候母親更衣,張文淵正要離去時,猝不及防挨了一巴掌。
“啪——”的一聲,很響亮。
丫鬟們嚇得立刻跪地,噤若寒蟬。
張文淵平靜地說:“母親消氣。”
張二夫人眼神空空。
“若不是你,若不是你,我怎麽落到這個境地?”
之後,他便被送去上陽書院。還好張老太爺知道這個孫兒體弱,讓他帶上兩個貼身侍從。
在上陽書院讀書的日子裏,他每隔三月便會收到一封信,是父親的。
上陽書院每隔三月一次考試,用以測評學生日常所學。學院每月有三天月假,一學年兩學期,放年假與暑假。
張文淵在上陽學院讀書時,一年迴兩次家。
張文淵十三歲時,大哥考取了狀元。張家大房整整一個月普天同慶,整個上陽都引以為傲。而他的父親,罵了他一個月。
次年,入了軍營的二哥跟隨鎮西將軍上陣殺敵,因獻妙計,不費一兵一卒取了敵方將領首級,還攻占一城,升職為校尉。
而張文淵,卻沒有再被罵。
彼時的張家二爺正在書房裏喜笑顏開地考教庶子的功課。
張文淵十八歲時,考取了秀才功名。此時,結束書院讀書生涯的他迴到張家,迎接他的卻是張二爺的小妾。
小妾衣著光鮮,淺淺笑著。
“淵兒迴來了?倒是瘦了許多,你的住處我已命人安排妥當,可要休息?還是先用膳呢?”
哦,前兩年,張二爺已經休了發妻。
張文淵不久後搬離張府,張老太爺派人將他接到自己身邊。
二十二歲時,張文淵的繼母張羅為他娶妻,對方是繼母娘家侄女。
張家老宅閉門不理,將上門拜訪的一群繼母娘家人丟在門外。
二十三歲時,張老太爺做主,張家分家。
祠堂內,聽完所有家產安排的張家人陷入了安靜。
張二爺突然暴起,一腳踢向張文淵腦袋。
“你個孽子,是不是你和爹說了什麽?”
“畜牲!我可是你爹!你怎麽能這麽算計我?!”
張大爺拉開他,張家大少、二少也上前將張文淵護在身後。
“放肆!學理,你看看你現在是什麽樣子!”
張大爺怒聲嗬斥。
張二爺卻更生氣:“閉嘴!你有什麽資格說我!我要見父親,這一定不是真的,是你們安排好的!是你們算計我!”
張文淵腦中沉沉,隻覺腦門上有些濕感,抬手一摸,卻是血。
白眼一翻,昏死過去。
這一腳,張文淵在床上躺了一年半。
這一年半,初時他一睡就是十天半個月,每次醒過來,都要喝許多湯藥。大哥為他請的太醫說,那一腳傷了張文淵的腦袋,他本就體弱,這一下,小命去了一半,往後需得精貴養著,否則必定英年早逝。
後來漸漸有些好轉,睡得時間變少了,也能慢慢下地行走。
這時,張文淵卻遇見心許之人。
郎有情,妾有意,本該為一樁美談。
可對方出身高貴,是異姓王小女。
張家如今為了給大少鋪路,曾官至尚書的張大爺早幾年就已退位,如今朝中張家人數張家大少、二少官位最高,一文一武,如此,張家倒也算得上官宦人家。
可張老太爺,卻隻是對著張文淵幽幽歎了口氣,目光憐惜。
張文淵自小沒在祖父這裏受到什麽寵愛,這段日子,卻感受到了老人家的拳拳之心。
張文淵與心上人互表心意正是秋後,之後心上人迴了京城。
臨近年關,聖上下旨,迎異姓王小女入宮為妃。
聽到消息的張文淵正臨窗看書,他麵色平靜,一派淡然。
侍從放下擔心,轉身為他端來膳食,卻見張文淵正靜靜地吐血。
如一具木偶般無聲,嘴中卻留下大量鮮血,匯落在手中的書上,又流在地上。
侍從尖叫,慌不迭出去喊人。
臥房中,隔著屏風,張老太爺連連勸慰:“……世上好女子眾多,待你好後,你祖母會為你尋一稱心如意的人……”
房中門窗皆閉,香爐中熏著香,張文淵卻隻能聞到清苦的藥味。
不知何時,他終於開口:“文淵明白。祖父,您與祖母年事已高,文淵身子不濟,已勞您二位費心,怎敢再煩擾您與祖母?”
“文淵這條命也不知道能不能挺過明年,隻願您與祖母安康。”
此時,張文淵二十五歲。
張文淵二十七歲時,第三次秋闈落榜,從此,他再不看書。
三十歲時,張老太爺去世,隔日張老夫人也去了。
老夫妻名下所有財產按遺言分給了幾個孫子孫女。
張文淵也得到了不少。
同年,張家大爺夫婦決定前往京城。張大爺退下來後,就和妻子迴了上陽陪伴父母。如今父母已逝,二人自然想迴京城,承膝下之歡。
張老太爺臨終前曾拜托張大爺照看張文淵一二,畢竟,再怎麽說,也是自家孩子。
所以,張大爺也打算帶著張文淵上京。
不然,孤身在上陽,豈不是要被那兩口子扒皮喝血吃個幹淨!
可出發前夜,張大少卻風塵仆仆到家。
向來不喜形於色的他看著張文淵,一臉沉重。
什麽都沒說,但張文淵明白。
他走不了。
天子之令,莫敢不從。
神器讓無數人趨之若鶩,卻也令許多人望塵莫及。
就連老祖那般厲害的人,也隻是能將神器帶出去,而無法做到讓它認主。
曲雲昭當然也想取得神器,締結本命契約。
可他畢竟是水吟宗的人,比其他幾人多了解一些內情。
他曾聽說,
神器,一直在等一個人,
那個人,才是它心甘情願想要認主的人。
今日雲薇蓮開,加上長老們的異樣,曲雲昭有預感,神器不會認他為主。
可他修煉至今,都未曾有任何靈器伴身,等的就是有朝一日,入四象壇,摘下那輪朝陽!
不盡全力一試,他不甘心!
十八關試煉,考的是修為、品行、天賦、仙緣……等等。
曲雲昭一路過關斬將,來到了最後一關。
今天已經是第三天。
——
溫暖的包裹感消失,眼皮落上一層光亮。
耳邊湧現眾多喧鬧聲,曲雲昭睜開眼,無數色彩落入眼中。
“生了!生了!是位公子!”
“太好了!謝天謝地!終於生了!”
“夫人,是位公子啊!您再堅持堅持!”
……
嬰孩啼哭,嬤嬤抱了嬰兒給婦人看了一眼,又跑去賀喜少爺。
“恭喜二爺,弄璋之喜!夫人給您生了位公子啊!”
張家二爺很是激動,接過嬰兒細看。
“哈哈哈!今日大喜,所有人,月俸兩倍!”
文江學海,似淵深長。
所以,取名為文淵,張文淵。
張家是上陽有名的書香門第,家中不少子弟在朝中為官。
張文淵是張家二房嫡子,在男輩中行三,上頭兩個哥哥是大房嫡子。張文淵乃是足月出生,可從小身子便比常人弱些,天冷時,得風寒,天熱時,中暑暈。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一個月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躺床上度過的,打個噴嚏下人都要立刻請大夫過府。
爹娘時常為此煩惱。
他娘煩惱的是這孩子身體這麽差,日後成家立業可怎麽好?
他爹煩惱的是這孩子身體這麽弱,日後怎麽同大房打擂台?
張文淵小時讀書還算有些天賦,在張家老太爺,也就是自己祖父麵前,也不怎麽受寵愛。
他不會說巧話,也不喜張狂,自然比不上兩個哥哥在家中受歡迎。
年幼時還好,後來漸漸長大。
他親爹,也就是張二爺總是在家宴後對他橫眉冷對。
“又是上好的文房四房,又是絕頂的和田玉,再看看你!你得了什麽玩意?!”
“我怎麽就生出你這個不知討喜的榆木腦袋?!讀書比不過也就罷了,怎麽連話都不會說?!”
張文淵提著燈漠然不語。
張二夫人在後跟著,其後還跟著丫鬟與侍從。
看張文淵沒反應,張二爺更是生氣,話音也越來越大。幾人正在迴院的路上,張二爺許是怒火衝上了頭,也不管其他人會不會聽見。
每每這時,張文淵都會低著頭認錯。
“爹,我知道錯了,您別生氣。”
“我會改的。”
張文淵十二歲那年,被送去了上陽書院。
離開之前,張二夫人在丈夫書房外苦苦哀求。
“夫君,淵兒他身子弱,斷不能去書院讀書啊!”
妻子的求情並沒有得到迴應,書房中卻傳來情人歡好的聲音。
張文淵趕來時,張二夫人已經衝進書房大鬧一場。
她拉開紅霞滿麵的小美人,將人一巴掌扇倒在地。美妾低聲哭求,柔弱地向張二爺尋求幫助,嫵媚的臉上一片紅腫,張二爺氣不打一處來。
“你要幹什麽?”
“我幹什麽?”張二夫人神情悲哀,“這句話應該我問你!你趕走淵兒,又將掌家權給這毒婦!我倒是想知道你要幹什麽?!”
“我可是你明媒正娶的正妻!你,莫不是要寵妾滅妻不成?!”
門外的張文淵聽到這話,收迴了腳,退到院子中。
院子中的蘭花開得沒有去年好了,這是母親喜愛的品種。
隱隱約約的爭吵似有若無地鑽進他耳朵。
蒙蒙雨絲落下,侍從為他撐傘,送他去廊下等著。
風刮動他衣袍,濺起的雨點打在衣擺上,暈出暗色痕跡。
“你若是不願意!那就和離!”
天色昏暗,雨勢磅礴。
張二夫人失魂落魄地走出書房,張文淵上前扶住她,將她送迴臥房。
貼身丫鬟來伺候母親更衣,張文淵正要離去時,猝不及防挨了一巴掌。
“啪——”的一聲,很響亮。
丫鬟們嚇得立刻跪地,噤若寒蟬。
張文淵平靜地說:“母親消氣。”
張二夫人眼神空空。
“若不是你,若不是你,我怎麽落到這個境地?”
之後,他便被送去上陽書院。還好張老太爺知道這個孫兒體弱,讓他帶上兩個貼身侍從。
在上陽書院讀書的日子裏,他每隔三月便會收到一封信,是父親的。
上陽書院每隔三月一次考試,用以測評學生日常所學。學院每月有三天月假,一學年兩學期,放年假與暑假。
張文淵在上陽學院讀書時,一年迴兩次家。
張文淵十三歲時,大哥考取了狀元。張家大房整整一個月普天同慶,整個上陽都引以為傲。而他的父親,罵了他一個月。
次年,入了軍營的二哥跟隨鎮西將軍上陣殺敵,因獻妙計,不費一兵一卒取了敵方將領首級,還攻占一城,升職為校尉。
而張文淵,卻沒有再被罵。
彼時的張家二爺正在書房裏喜笑顏開地考教庶子的功課。
張文淵十八歲時,考取了秀才功名。此時,結束書院讀書生涯的他迴到張家,迎接他的卻是張二爺的小妾。
小妾衣著光鮮,淺淺笑著。
“淵兒迴來了?倒是瘦了許多,你的住處我已命人安排妥當,可要休息?還是先用膳呢?”
哦,前兩年,張二爺已經休了發妻。
張文淵不久後搬離張府,張老太爺派人將他接到自己身邊。
二十二歲時,張文淵的繼母張羅為他娶妻,對方是繼母娘家侄女。
張家老宅閉門不理,將上門拜訪的一群繼母娘家人丟在門外。
二十三歲時,張老太爺做主,張家分家。
祠堂內,聽完所有家產安排的張家人陷入了安靜。
張二爺突然暴起,一腳踢向張文淵腦袋。
“你個孽子,是不是你和爹說了什麽?”
“畜牲!我可是你爹!你怎麽能這麽算計我?!”
張大爺拉開他,張家大少、二少也上前將張文淵護在身後。
“放肆!學理,你看看你現在是什麽樣子!”
張大爺怒聲嗬斥。
張二爺卻更生氣:“閉嘴!你有什麽資格說我!我要見父親,這一定不是真的,是你們安排好的!是你們算計我!”
張文淵腦中沉沉,隻覺腦門上有些濕感,抬手一摸,卻是血。
白眼一翻,昏死過去。
這一腳,張文淵在床上躺了一年半。
這一年半,初時他一睡就是十天半個月,每次醒過來,都要喝許多湯藥。大哥為他請的太醫說,那一腳傷了張文淵的腦袋,他本就體弱,這一下,小命去了一半,往後需得精貴養著,否則必定英年早逝。
後來漸漸有些好轉,睡得時間變少了,也能慢慢下地行走。
這時,張文淵卻遇見心許之人。
郎有情,妾有意,本該為一樁美談。
可對方出身高貴,是異姓王小女。
張家如今為了給大少鋪路,曾官至尚書的張大爺早幾年就已退位,如今朝中張家人數張家大少、二少官位最高,一文一武,如此,張家倒也算得上官宦人家。
可張老太爺,卻隻是對著張文淵幽幽歎了口氣,目光憐惜。
張文淵自小沒在祖父這裏受到什麽寵愛,這段日子,卻感受到了老人家的拳拳之心。
張文淵與心上人互表心意正是秋後,之後心上人迴了京城。
臨近年關,聖上下旨,迎異姓王小女入宮為妃。
聽到消息的張文淵正臨窗看書,他麵色平靜,一派淡然。
侍從放下擔心,轉身為他端來膳食,卻見張文淵正靜靜地吐血。
如一具木偶般無聲,嘴中卻留下大量鮮血,匯落在手中的書上,又流在地上。
侍從尖叫,慌不迭出去喊人。
臥房中,隔著屏風,張老太爺連連勸慰:“……世上好女子眾多,待你好後,你祖母會為你尋一稱心如意的人……”
房中門窗皆閉,香爐中熏著香,張文淵卻隻能聞到清苦的藥味。
不知何時,他終於開口:“文淵明白。祖父,您與祖母年事已高,文淵身子不濟,已勞您二位費心,怎敢再煩擾您與祖母?”
“文淵這條命也不知道能不能挺過明年,隻願您與祖母安康。”
此時,張文淵二十五歲。
張文淵二十七歲時,第三次秋闈落榜,從此,他再不看書。
三十歲時,張老太爺去世,隔日張老夫人也去了。
老夫妻名下所有財產按遺言分給了幾個孫子孫女。
張文淵也得到了不少。
同年,張家大爺夫婦決定前往京城。張大爺退下來後,就和妻子迴了上陽陪伴父母。如今父母已逝,二人自然想迴京城,承膝下之歡。
張老太爺臨終前曾拜托張大爺照看張文淵一二,畢竟,再怎麽說,也是自家孩子。
所以,張大爺也打算帶著張文淵上京。
不然,孤身在上陽,豈不是要被那兩口子扒皮喝血吃個幹淨!
可出發前夜,張大少卻風塵仆仆到家。
向來不喜形於色的他看著張文淵,一臉沉重。
什麽都沒說,但張文淵明白。
他走不了。
天子之令,莫敢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