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城縣衙府,李從嘉端坐堂上,看著眼前哨騎萵彥迴稟,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旁側李雄、吳翰、潘佑等親信都是驚訝無語。


    眾人恨恨道:“這窩囊廢,竟然在此關鍵時刻跑了。”


    “真想扒了他的皮,給死去將士祭奠!”


    這一舉動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李從嘉心中有些預期,本以為自己做出了改變性的結果,守住了益陽城,邊鎬能夠不逃跑,可是曆史慣性如滾滾車輪還是朝著原有的軌道發展。


    一時間眾人咒罵紛紛,都沒有什麽好的主意。


    馬成信無奈道:“主公,咱們這次率兵先退迴潭州城,這益陽城城破是難以守住了。”


    李雄也是如此考慮:“此時潭州城沒有人主持,怕是亂作了一團,不知道結果怎麽樣,咱們應該盡快撤軍到潭州城,潭州城堅固可堪一戰。”


    “可是一旦益陽撤兵,隻怕周行逢趁機尾隨追殺,而且咱們現在傷員頗多,轉移起來不可能一夜間悄然消失。”吳翰從實際情況出發,說了眼前實情,減員率五成,傷員也都有二成,怎麽可能安穩撤退?


    退兵!


    一時間隻有退兵一條路擺在眾人麵前。


    李從嘉長歎口氣,在手中拿出三封信,眾人看他拿出信來均是一愣,顯然主公已經有了主意,廟堂決算之策。


    “昨日雖然戰勝,但是我也按照最差的結果,邊鎬逃跑做了推算!”


    “諸君隨我千裏送糧,身陷險境,前有敵軍,後有兵變,實則已經是九死一生之境地。”


    眾人聽到這裏一時間麵麵相覷,心情複雜,三分大勝得意,三分被簡拔的感恩,四分身處危局的擔憂。


    李從嘉將眾人的麵色全都看在眼裏:“爾等隨我而來,雖封營長、都頭,皆因糧隊管理,伍長、什長是臨時受命,並無朝廷敕封,此次差役散去,諸位便會各迴來處,亦為民夫……”


    眾人目光互相望著,心裏發虛。


    李從嘉說的這句話,便是將眾位關鍵的事情點破出來,他們這些是虛設的官職,沒有國家的認可。


    “我雖為皇子,眾位若是無功勳,我隻簡拔幾名得意之人,其餘亦會遣迴原處,我拿出第一封信便是奏折!”


    說罷,李從嘉環視眾人,讀起了奏折。


    “陛下親啟,兒臣李從嘉敬上。皇恩浩蕩,體恤潭州、朗州百姓之疾苦,委兒臣為安撫使,賑濟災民,至益陽,逢朗州劉賊叛亂,遣將率兵八千,三日破沅江,七日抵益陽,幸皇恩浩蕩,武將英勇,兒臣率兩千益陽守軍、一千二百金陵民夫,十八民夫長,死戰不退,大破敵軍,斬將奪旗、殺敵五千,然戰事焦灼,亦傷亡慘重,功勳轉計,奏請諸將之功。”


    李從嘉言辭懇切又講述戰士奮勇殺敵,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


    守城裨將李建期殉國死戰,從六品下振威副尉,擢升正六品中歸德郎將,以表其忠勇,死戰之壯烈!


    眾人聞言低抽了口氣,南唐武將官職和唐朝類似,一品到九品,正從之分,每品官分上下兩階。從六品下,從六品上,正六品下,跨三級升職,已是很大的飛躍。


    “李雄七品保義校尉,擢升正六品下昭武校尉!”


    馬成信、馬成達……等人一一奏請,都升職正九品上!


    這些人原本就是皇城守衛,本有武散官官職,能夠升職一級都需要付出三五年苦熬之功,底層隻能一點點熬時間,


    類似於後世的公務員要熬個三年一小動,五年一大動,到後麵升不動。


    此時原本有品階的官職都分派完成,剩下的諸人則是一些不入品的小吏。


    在唐朝官製裏麵,一到九品都是官員,古代九品芝麻官那也是一地縣令!下麵那些亭長,主薄等都是流外的小官,流外之官也是一到九等。


    潘佑、鍾蒨二人豎起耳朵,當前他們屬於流外七等官,與他們類似的還有大史監曆生、天文觀生、諸倉關津史、諸倉計史等一些小吏。沒有正經科舉出身的隻能這麽一點點熬資曆!


    潘佑、鍾蒨後勤保障,統計軍功斬獲,擢升從九品上將作監錄事!


    二人一聽,當場跪拜,頓首叩謝。


    流外之官到九品之官,二人可能根本熬不上去,也可能熬個六七年才能熬上去,此時半年時間,便入了品, 極大縮短了他們的時間。


    “吳翰、陳謙假民夫營長,擢升從九品上陪戎校尉。”


    “張璨、沙萬金……假民夫都頭,擢升從九品下陪戎副尉。”


    李從嘉念完請命奏折,隻說到:“此奏報,本欲在父皇批複,再宣讀於眾位,奈何邊鎬臨陣脫逃,我等亦是生死難料,需要將此奏折送達父皇麵前,以表眾人之功。”


    “感恩主公簡拔之恩!”眾親衛聞言無不感激……一時間鬥誌十足。


    這相當於李從嘉的政治承諾。


    特別是在此時,全境潰逃,唯有他們一支部隊,仍在堅持作戰!


    雖然還未獲批,但是必定能夠得到皇帝恩準!再加上六皇子的身份加持,眾人最開始來隻是為了得些月俸,拚了命換來前程。


    說罷他將奏折遞給萵彥:“再找幾位武力高強之人,務必將此奏報送抵京城!”


    抽出第二封信,李從嘉目光凝視眾人,讀道:“邊鎬棄城,導致潭州大亂,且我軍孤立無援,傷兵、輜重多,更難撤離,李雄、馬成俊、馬成信、沙萬金,隨我率二百敢死勇士,今夜繞後襲擊,燒掉糧草,火燒叛軍資水營盤。”


    “火燒資水?”


    “對!”


    “火燒資水大營。”李從嘉篤定說著。


    “叛軍兵營,此時剩餘兩千餘守軍,正麵衝擊難以攻克,咱們撤離,必定遭到追擊,所以今夜趁亂,繞後潛入敵營,燒掉糧草製造混亂!”李從嘉謀劃的說著。


    “審訊俘虜時,得知敵軍順資水而來,河麵停船,營盤背水而紮,此時連番受挫,已將糧草從船上運了下來,天氣幹旱,若是能燒掉叛軍糧草,必定能使敵軍潰散。”


    眾人被李從嘉戰略安排驚住了。


    萬萬沒想到在雙方大戰疲敝之際,他竟然還敢領兵去燒敵人糧草!


    李雄頗為擔心道:“主公,此事危險,交我去辦就好,您在城中主持大局,不勞主公親身前往。”


    李從嘉緩緩道:“若是放火成功後,還有別的安排,我必同去,無需再勸。多備柴薪桐油,火矢,士卒飽餐一頓,準備今夜亥時出發!”


    “遵命!”


    李雄點頭領命。


    李從嘉又拿出第三封信,吩咐道“張仁照、潘佑、鍾蒨,領兵六百,整頓撤離,願意離開益陽百姓可搬遷至潭州,不願意離開的百姓,將糧庫中的糧食,分發下去!”


    “分糧?”


    張仁照不解反問,他是李建期的部下,在益陽城原守軍中官職最高一人。


    此時領命營長,雖然益陽守城戰,全賴李從嘉,陣前突圍擊潰周行逢,張仁照對他很信服。


    但對於六皇子的命令還是有些懷疑。


    “分糧一是求民心,二是要給叛軍添亂。幾日後朗州兵占領益陽城,知道我等曾留有餘糧給百姓,必定就地爭糧,會引發民亂。”李從嘉沒有再多解釋,眾人隻感覺此策是個大大陽謀!


    “末將遵命!”張仁照幹脆應道。


    李從嘉抽出第四封信又安排道:“吳翰、張璨你帶八百弓兵,在城門口集合,看到朗州大營火起,即刻衝營,切記要多打旗號,多造聲勢,故作援兵,隱在黑暗處,遠遠射箭,不可近距離搏殺。”


    “末將領命!”吳翰上前叩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晴空蒼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晴空蒼鷹並收藏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