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探軍營,李二懵逼
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 作者:是城城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行人來到校場,李世民等人看清楚情況,他們驚得下巴都快掉了。
隻見三千人的捕奴營,人人身著明光鎧,帶著唐橫刀與弩箭,威風凜凜站在校場上。
從他們的武備來看,竟然不比禁衛軍差。李世民整個人都快繃不住了,區區一個捕奴營,武備怎麽比禁衛軍還要好?
“劉仁願,你還傻站著作甚。聖上過來了,還不上前請安!”李靖的嗬斥聲驚醒李世民。
然而並卵。
劉仁願並沒有動,隻是開口道:“陛下,諸位大人,卑職正在站軍姿。沒有駙馬爺的軍令,卑職可不敢亂動。”
李世民直接懵逼了。
短短幾天時間,狗東西竟然隻聽軍令不聽皇帝的話,究竟發生了什麽。
李靖愣了下,連忙詢問:“魏駙馬人在哪裏??”
“魏駙馬人在軍帳裏。”
李世民冷哼一聲,來到軍帳後整個人都不好了。隻見魏叔玉躺在行軍床上,睡得連口水都流出來。
狗東西就是這樣帶兵,讓士卒在烈日下軍訓,他卻躲在軍帳裏唿唿大睡。
“混賬!!”
“哪個鬼眉日眼的,敢擾......”魏叔玉話還沒罵完就被堵在嗓子眼。
便宜嶽父怎麽來軍營,他就不能在皇宮好好待著嘛。
他不情不願起來,給李世民行了個禮:
“見過父皇,見過諸位大人。”
“說吧,捕奴營的裝備,為啥比禁衛軍都要好!”
魏叔玉像看白癡般看著他:“父皇,您沒聽說過一句話嘛,有錢能使鬼推磨。捕奴營的軍備好,我可是花了上萬貫。”
“上萬貫??”
李世民有些不相信,他可是馬背上的皇帝,論起軍事比誰都懂。
“阿玉你不會誆朕吧!”
李世民不相信很正常。唐朝為什麽會與前隋牽扯在一起,是因為唐朝坐享了隋朝的果實,像兵備、糧食、製度等方麵。
他雖然很知兵,卻忘記府兵製減輕朝廷的負擔。原本該朝廷承受的養兵成本,最終都被府兵們承受了。
“父皇,弩箭您知道吧,從將作監購買的話,一把20貫。一匹精壯的好馬,最少也要5貫。倘若再算上馬鞍、革袋、打火石、皮氈睡袋之類的,一個士卒最低都是30貫起步。”
李世民訝然,他忘記魏叔玉聚集起來的捕奴營,壓根就不是府兵。
“你個混小子,不知兵為何瞎折騰,沒事體罰他們作甚!”
魏叔玉愣了下,很快便明白便宜嶽父的意思。不過他並不準備解釋什麽,即便說出去也沒人信。
除了一旁的李靖,他一臉的若有所思。
“父皇過來,總不能是閑得蛋疼吧!”
隨著魏叔玉這話一脫口,一旁的魏征嘴角抽搐不停,像中了風一般。
混小子真是啥話都敢說,難道不知道他老子還在李二手下混飯吃。
也不知是不是李世民習慣了,隻是淡淡瞥了他一眼。
“說吧,為啥唆使高明暴揍青雀??”
魏叔玉直接埠住。
狗太子真是個混蛋啊,就這麽輕而易舉將他給賣了?
倘若李承乾知道魏叔玉這樣想,一定會鬱悶死。作為帝國太子,該有的擔當他還是有的。
“老二將母後氣暈了,他不該挨打嗎?”
李世民再次愕然,總感覺魏叔玉口中的老二賊不正經。然而他還是個十歲的孩童,說不得打不得。
他心裏有點不爽,更多則是暗暗歎口氣。原以為阿玉在軍事上也是個天才,看來是他想多了。
本打算將魏叔玉培養起來,最終留著輔佐高明。隻是他這玩世不恭的樣子,讓李世民有些遲疑了。
可惜啊。
高明當上皇帝後,魏叔玉最多當個戶部尚書,了不起加封參政知事,讓他當個水貨宰相。
......
捕奴營在北衙軍訓大半個月,時間也來到貞觀七年的深秋。
沿著灞橋往東北望去,道路兩側的楓樹葉由綠慢慢轉黃,最終由黃慢慢轉紅。隨著北風吹過,火紅的楓葉陡然一跳,預示著大唐迎來物華天寶的時代。
南來北往的馳道上,此刻最是熱鬧。除了外放官員與送行的親友,更多則是客商與長安周邊的百姓。
他們經曆過大半年的艱辛勞作,田地間的作物總算換成黃澄澄的銅錢。此刻他們趕著牛車、驢車,唿兒喚女去逛長安城。
看著魏叔玉的車駕過來,劉仁願、馮叔儉、林飛三人立即迎了上去。
“見過駙馬!!”
“行了,跟我也就別那麽客氣。”
說完魏叔玉停頓一下,看著劉仁願與馮叔儉:
“捕奴營去西突厥前有個隱秘的行動,你們二位隻管動手,切莫過問!”
不是為了令行禁止,捕奴隊早就向長孫家的商隊揮起屠刀。
馮叔儉連忙表忠心:“太子殿下交待過,末將唯駙馬也馬首是瞻。”
“這......”
劉仁願遲疑一下,最終還是點頭應下來。
魏叔玉滿意點下頭,旋即又看向林飛:“阿飛記住一點,任何痕跡必須消除掉。”
“請駙馬爺放心,卑職定不負所托!”
“你們去西突厥地盤後,務必貫徹執行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方針策略。”
魏叔玉停頓一下,用無比肅然的語氣繼續道:
“記住一點,將他們安全帶迴來!”
三人拍拍胸脯,喝完魏叔玉準備的送別酒,率領三千捕奴營北上。
一連半個月,捕奴營一直不停北上,直到抵達太原郊外才停下來。
將士卒們安頓好,劉仁願十分忐忑湊到林飛跟前。
“林兄,說說看唄,捕奴營為何一直北上?”
林飛掃了他一眼,語氣淡漠:“劉將軍,你覺得捕奴營三千兵馬精銳否?”
“精銳!”
“那你覺得沒有陛下的授意,誰敢擁有三千私兵?”
“啊這......”劉仁願有些迷糊了。
倘若真如他所言,陛下為何又讓他來統領捕奴營。更令他感到詫異,一路上似乎有神秘力量,將一切都打點得妥妥當當。
古代可是有路引的,不像後代哪裏都能去。要知道這可是三千兵馬,突然來到其它防區,沒有文書之類的絕對寸步難行。
最令劉仁願感到詫異,一路行至太原,捕奴營的蹤跡全部被抹除掉,似乎從未來過一般。
就在此時,一精瘦模樣的斥候被帶到林飛跟前。
“三位將軍,目標剛出北關城。”
劉仁願與馮叔儉看向林飛,隻見他指著地圖:
“戊時出發,從東路繞過他們,在太原府與忻(xin)州交界處守株待兔。”
隻見三千人的捕奴營,人人身著明光鎧,帶著唐橫刀與弩箭,威風凜凜站在校場上。
從他們的武備來看,竟然不比禁衛軍差。李世民整個人都快繃不住了,區區一個捕奴營,武備怎麽比禁衛軍還要好?
“劉仁願,你還傻站著作甚。聖上過來了,還不上前請安!”李靖的嗬斥聲驚醒李世民。
然而並卵。
劉仁願並沒有動,隻是開口道:“陛下,諸位大人,卑職正在站軍姿。沒有駙馬爺的軍令,卑職可不敢亂動。”
李世民直接懵逼了。
短短幾天時間,狗東西竟然隻聽軍令不聽皇帝的話,究竟發生了什麽。
李靖愣了下,連忙詢問:“魏駙馬人在哪裏??”
“魏駙馬人在軍帳裏。”
李世民冷哼一聲,來到軍帳後整個人都不好了。隻見魏叔玉躺在行軍床上,睡得連口水都流出來。
狗東西就是這樣帶兵,讓士卒在烈日下軍訓,他卻躲在軍帳裏唿唿大睡。
“混賬!!”
“哪個鬼眉日眼的,敢擾......”魏叔玉話還沒罵完就被堵在嗓子眼。
便宜嶽父怎麽來軍營,他就不能在皇宮好好待著嘛。
他不情不願起來,給李世民行了個禮:
“見過父皇,見過諸位大人。”
“說吧,捕奴營的裝備,為啥比禁衛軍都要好!”
魏叔玉像看白癡般看著他:“父皇,您沒聽說過一句話嘛,有錢能使鬼推磨。捕奴營的軍備好,我可是花了上萬貫。”
“上萬貫??”
李世民有些不相信,他可是馬背上的皇帝,論起軍事比誰都懂。
“阿玉你不會誆朕吧!”
李世民不相信很正常。唐朝為什麽會與前隋牽扯在一起,是因為唐朝坐享了隋朝的果實,像兵備、糧食、製度等方麵。
他雖然很知兵,卻忘記府兵製減輕朝廷的負擔。原本該朝廷承受的養兵成本,最終都被府兵們承受了。
“父皇,弩箭您知道吧,從將作監購買的話,一把20貫。一匹精壯的好馬,最少也要5貫。倘若再算上馬鞍、革袋、打火石、皮氈睡袋之類的,一個士卒最低都是30貫起步。”
李世民訝然,他忘記魏叔玉聚集起來的捕奴營,壓根就不是府兵。
“你個混小子,不知兵為何瞎折騰,沒事體罰他們作甚!”
魏叔玉愣了下,很快便明白便宜嶽父的意思。不過他並不準備解釋什麽,即便說出去也沒人信。
除了一旁的李靖,他一臉的若有所思。
“父皇過來,總不能是閑得蛋疼吧!”
隨著魏叔玉這話一脫口,一旁的魏征嘴角抽搐不停,像中了風一般。
混小子真是啥話都敢說,難道不知道他老子還在李二手下混飯吃。
也不知是不是李世民習慣了,隻是淡淡瞥了他一眼。
“說吧,為啥唆使高明暴揍青雀??”
魏叔玉直接埠住。
狗太子真是個混蛋啊,就這麽輕而易舉將他給賣了?
倘若李承乾知道魏叔玉這樣想,一定會鬱悶死。作為帝國太子,該有的擔當他還是有的。
“老二將母後氣暈了,他不該挨打嗎?”
李世民再次愕然,總感覺魏叔玉口中的老二賊不正經。然而他還是個十歲的孩童,說不得打不得。
他心裏有點不爽,更多則是暗暗歎口氣。原以為阿玉在軍事上也是個天才,看來是他想多了。
本打算將魏叔玉培養起來,最終留著輔佐高明。隻是他這玩世不恭的樣子,讓李世民有些遲疑了。
可惜啊。
高明當上皇帝後,魏叔玉最多當個戶部尚書,了不起加封參政知事,讓他當個水貨宰相。
......
捕奴營在北衙軍訓大半個月,時間也來到貞觀七年的深秋。
沿著灞橋往東北望去,道路兩側的楓樹葉由綠慢慢轉黃,最終由黃慢慢轉紅。隨著北風吹過,火紅的楓葉陡然一跳,預示著大唐迎來物華天寶的時代。
南來北往的馳道上,此刻最是熱鬧。除了外放官員與送行的親友,更多則是客商與長安周邊的百姓。
他們經曆過大半年的艱辛勞作,田地間的作物總算換成黃澄澄的銅錢。此刻他們趕著牛車、驢車,唿兒喚女去逛長安城。
看著魏叔玉的車駕過來,劉仁願、馮叔儉、林飛三人立即迎了上去。
“見過駙馬!!”
“行了,跟我也就別那麽客氣。”
說完魏叔玉停頓一下,看著劉仁願與馮叔儉:
“捕奴營去西突厥前有個隱秘的行動,你們二位隻管動手,切莫過問!”
不是為了令行禁止,捕奴隊早就向長孫家的商隊揮起屠刀。
馮叔儉連忙表忠心:“太子殿下交待過,末將唯駙馬也馬首是瞻。”
“這......”
劉仁願遲疑一下,最終還是點頭應下來。
魏叔玉滿意點下頭,旋即又看向林飛:“阿飛記住一點,任何痕跡必須消除掉。”
“請駙馬爺放心,卑職定不負所托!”
“你們去西突厥地盤後,務必貫徹執行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方針策略。”
魏叔玉停頓一下,用無比肅然的語氣繼續道:
“記住一點,將他們安全帶迴來!”
三人拍拍胸脯,喝完魏叔玉準備的送別酒,率領三千捕奴營北上。
一連半個月,捕奴營一直不停北上,直到抵達太原郊外才停下來。
將士卒們安頓好,劉仁願十分忐忑湊到林飛跟前。
“林兄,說說看唄,捕奴營為何一直北上?”
林飛掃了他一眼,語氣淡漠:“劉將軍,你覺得捕奴營三千兵馬精銳否?”
“精銳!”
“那你覺得沒有陛下的授意,誰敢擁有三千私兵?”
“啊這......”劉仁願有些迷糊了。
倘若真如他所言,陛下為何又讓他來統領捕奴營。更令他感到詫異,一路上似乎有神秘力量,將一切都打點得妥妥當當。
古代可是有路引的,不像後代哪裏都能去。要知道這可是三千兵馬,突然來到其它防區,沒有文書之類的絕對寸步難行。
最令劉仁願感到詫異,一路行至太原,捕奴營的蹤跡全部被抹除掉,似乎從未來過一般。
就在此時,一精瘦模樣的斥候被帶到林飛跟前。
“三位將軍,目標剛出北關城。”
劉仁願與馮叔儉看向林飛,隻見他指著地圖:
“戊時出發,從東路繞過他們,在太原府與忻(xin)州交界處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