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十年九旱,你種水稻?
一鋤頭挖迴1941:南泥灣種地 作者:青秋未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人,不簡單啊!”吳龍意味深長的看著遠方,
“他不僅是一個精明的商人,而且還有很深的背景,我們跟他打交道,一定要多加小心。”
“嗯,我也覺得這個人不簡單。”
李位也讚同吳龍的看法,“不過,他既然願意跟我們合作,我們也可以利用他,打開我們的貿易渠道。”
“是啊,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這把雙刃劍。”
吳龍表示同意,“對了,李哥,迴去以後,你把這次的貿易情況,詳細地向趙連長匯報一下,聽聽他的意見。”
“好,我知道了。”
“還有,關於‘359驅蚊水’和‘359清涼膏’的生產,我們要繼續擴大規模,爭取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吳龍繼續安排任務,“這件事情,就交給王木匠去辦吧,讓他組織人手,加緊生產。”
“好,我迴去就跟他說。”沒有任何猶豫,李位一口答應下來。
迴到南泥灣後,吳龍把這次到臨縣的情況,詳細地向趙連長作了匯報,並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也跟趙連長說了。
盡管''359驅蚊水''和''359清涼膏''得到市場認可,爛泥灘的改造和荷塘的建設也獲得顯著的成效,但吳龍心中始終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在南泥灣種植水稻。
他知道,水稻的高產,對於解決邊區的糧食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同誌們,咱們南泥灣,雖然已經開墾了不少荒地,糧食產量也逐年提高,但要保證部隊的供給和未來的戰略需求,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開辟新的糧源!”
在一次集體大會上,吳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考慮,咱們可以在南泥灣試種水稻!”
“什麽?種水稻?!”吳龍的話一出口,頓時引起了一片嘩然。
“吳教員,您不是在開玩笑吧?咱們南泥灣可是十年九旱,種小麥、玉米都勉強,怎麽能種水稻呢?”李位驚訝地發問。
“是啊,吳教員,咱們這裏曆史上就沒有種過水稻啊,這能行嗎?”趙占魁也表示懷疑。
“我知道大家的顧慮,我也知道南泥灣缺水,氣候也比較寒冷,不適合種植水稻。”
吳龍耐著性子向戰士們解釋,“事在人為,隻要我們想辦法解決水源問題,改良土壤,選擇合適的稻種,南泥灣也是可以種植水稻的!”
“吳教員,您說的這些,我們都明白,可是,這水源問題怎麽解決呢?雖說之前打過幾口井,可要灌溉稻田,生活用水可能就不夠了!“一個戰士提出疑問。
“這個問題,我早就考慮過了。”
吳龍看著眾人,一板一眼的迴答,
“我之前帶隊伍勘察地理環境時,已經做了詳細記錄。經過這段時間對南泥灣周邊地區的考察,我發現,雖然咱們這裏整體上幹旱缺水,但局部地區還存在一些泉眼和溪流的,隻要加以利用,是可以解決水稻種植灌溉問題的。”
“真的嗎?吳教員,您又找到新的水源了?”戰士們都興奮地追問。
“嗯,我已找到了幾處水源,並且做好了標記。不過,光有水源不夠,我們還需要修渠引水,把水引到田裏來。”
“吳教員,您就放心吧,修渠的活兒就交給我們了!”
李位主動請纓,“之前修建的引水渠我們都有經驗了,我保證把水渠修好,把水引到田裏去!”
“好,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做到的。”
吳龍表示肯定,“另外,我們還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選擇合適的稻種。”
吳龍的想法得到了趙連長的支持,但也有一些人表示懷疑和反對。
“吳教員,您這個想法是不是太冒險了?咱們南泥灣從來就沒有種過水稻,萬一種植失敗了,那可怎麽辦啊?”一個幹部擔憂地提出。
“我知道大家的擔憂,但如果我們不嚐試,就永遠不知道南泥灣能不能種水稻。如果我們成功了,就可以為邊區開辟一個新糧源,為抗戰勝利做更大的貢獻!”
“吳教員說得對,我們不能害怕失敗,要敢於嚐試!”
趙連長表態支持,“我相信,在吳教員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夠成功地種植水稻!”
“好,我們都聽吳教員的,試種水稻!”
在吳龍的帶領下,南泥灣的軍民們開始了緊張的水稻種植準備工作。
大家拿起鋤頭、鐵鍬等工具,開始了熱火朝天的水渠修建工作。他們沿著吳龍規劃好的路線,挖出一條條水渠,並用石頭和泥土加固渠壁。
“大家注意了,這水渠的坡度要掌握好,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保證水流平穩,不能衝毀農田。”吳龍一邊指導大家修建水渠,一邊囑咐。
“吳教員,您放心,我們都按照您的要求去做!”戰士們和老鄉們保證。
在修建水渠的同時,吳龍還帶領大家修建了攔水壩,把溪流的水攔蓄起來,形成一個個小水庫,以增加灌溉水源。
“同誌們,咱們要充分利用每一滴水,不能讓它們白白流走!把這些水都蓄積起來,灌溉我們的稻田!”
“好,我們都聽吳教員的,把水都蓄起來!”戰士們和老鄉們異口同聲。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條條水渠像毛細血管一樣,延伸到了南泥灣的各個角落,一座座小水庫也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南泥灣的山水之間。
“吳教員,您看,這水渠修得多好啊,水流多清澈啊!”
李位指著一條剛剛修建好的水渠,興奮地對吳龍說。
“嗯,不錯,這水渠修得很成功,可以滿足水稻的灌溉需求了。”
吳龍滿意地表示,“不過,我們還要注意水渠的維護,防止滲漏和淤積。”
“好,吳教員,我們一定會定期檢查和維護水渠的。”李位承諾。
解決了水源問題,接下來就是選擇合適的稻種。
吳龍通過查閱資料,並結合自己在現代社會了解到的水稻知識,以及向一些南方籍的幹部戰士們請教,最終選擇了幾種適合在北方種植的耐寒、耐旱、高產的水稻品種。
“同誌們,這就是我們選定的水稻品種,它們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優良品種,適合在咱們南泥灣種植。”吳龍指著幾袋稻種,向大家介紹。
“吳教員,這些稻種看起來真不錯,籽粒飽滿,色澤金黃。”一個老鄉觀察後說道。
“是啊,吳教員,這些稻種一定能夠種出好稻子來!”另一個老鄉也充滿信心。
“好,既然大家都這麽有信心,那我們就開始育秧吧!”
“他不僅是一個精明的商人,而且還有很深的背景,我們跟他打交道,一定要多加小心。”
“嗯,我也覺得這個人不簡單。”
李位也讚同吳龍的看法,“不過,他既然願意跟我們合作,我們也可以利用他,打開我們的貿易渠道。”
“是啊,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這把雙刃劍。”
吳龍表示同意,“對了,李哥,迴去以後,你把這次的貿易情況,詳細地向趙連長匯報一下,聽聽他的意見。”
“好,我知道了。”
“還有,關於‘359驅蚊水’和‘359清涼膏’的生產,我們要繼續擴大規模,爭取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吳龍繼續安排任務,“這件事情,就交給王木匠去辦吧,讓他組織人手,加緊生產。”
“好,我迴去就跟他說。”沒有任何猶豫,李位一口答應下來。
迴到南泥灣後,吳龍把這次到臨縣的情況,詳細地向趙連長作了匯報,並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也跟趙連長說了。
盡管''359驅蚊水''和''359清涼膏''得到市場認可,爛泥灘的改造和荷塘的建設也獲得顯著的成效,但吳龍心中始終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在南泥灣種植水稻。
他知道,水稻的高產,對於解決邊區的糧食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同誌們,咱們南泥灣,雖然已經開墾了不少荒地,糧食產量也逐年提高,但要保證部隊的供給和未來的戰略需求,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開辟新的糧源!”
在一次集體大會上,吳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考慮,咱們可以在南泥灣試種水稻!”
“什麽?種水稻?!”吳龍的話一出口,頓時引起了一片嘩然。
“吳教員,您不是在開玩笑吧?咱們南泥灣可是十年九旱,種小麥、玉米都勉強,怎麽能種水稻呢?”李位驚訝地發問。
“是啊,吳教員,咱們這裏曆史上就沒有種過水稻啊,這能行嗎?”趙占魁也表示懷疑。
“我知道大家的顧慮,我也知道南泥灣缺水,氣候也比較寒冷,不適合種植水稻。”
吳龍耐著性子向戰士們解釋,“事在人為,隻要我們想辦法解決水源問題,改良土壤,選擇合適的稻種,南泥灣也是可以種植水稻的!”
“吳教員,您說的這些,我們都明白,可是,這水源問題怎麽解決呢?雖說之前打過幾口井,可要灌溉稻田,生活用水可能就不夠了!“一個戰士提出疑問。
“這個問題,我早就考慮過了。”
吳龍看著眾人,一板一眼的迴答,
“我之前帶隊伍勘察地理環境時,已經做了詳細記錄。經過這段時間對南泥灣周邊地區的考察,我發現,雖然咱們這裏整體上幹旱缺水,但局部地區還存在一些泉眼和溪流的,隻要加以利用,是可以解決水稻種植灌溉問題的。”
“真的嗎?吳教員,您又找到新的水源了?”戰士們都興奮地追問。
“嗯,我已找到了幾處水源,並且做好了標記。不過,光有水源不夠,我們還需要修渠引水,把水引到田裏來。”
“吳教員,您就放心吧,修渠的活兒就交給我們了!”
李位主動請纓,“之前修建的引水渠我們都有經驗了,我保證把水渠修好,把水引到田裏去!”
“好,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做到的。”
吳龍表示肯定,“另外,我們還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選擇合適的稻種。”
吳龍的想法得到了趙連長的支持,但也有一些人表示懷疑和反對。
“吳教員,您這個想法是不是太冒險了?咱們南泥灣從來就沒有種過水稻,萬一種植失敗了,那可怎麽辦啊?”一個幹部擔憂地提出。
“我知道大家的擔憂,但如果我們不嚐試,就永遠不知道南泥灣能不能種水稻。如果我們成功了,就可以為邊區開辟一個新糧源,為抗戰勝利做更大的貢獻!”
“吳教員說得對,我們不能害怕失敗,要敢於嚐試!”
趙連長表態支持,“我相信,在吳教員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夠成功地種植水稻!”
“好,我們都聽吳教員的,試種水稻!”
在吳龍的帶領下,南泥灣的軍民們開始了緊張的水稻種植準備工作。
大家拿起鋤頭、鐵鍬等工具,開始了熱火朝天的水渠修建工作。他們沿著吳龍規劃好的路線,挖出一條條水渠,並用石頭和泥土加固渠壁。
“大家注意了,這水渠的坡度要掌握好,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保證水流平穩,不能衝毀農田。”吳龍一邊指導大家修建水渠,一邊囑咐。
“吳教員,您放心,我們都按照您的要求去做!”戰士們和老鄉們保證。
在修建水渠的同時,吳龍還帶領大家修建了攔水壩,把溪流的水攔蓄起來,形成一個個小水庫,以增加灌溉水源。
“同誌們,咱們要充分利用每一滴水,不能讓它們白白流走!把這些水都蓄積起來,灌溉我們的稻田!”
“好,我們都聽吳教員的,把水都蓄起來!”戰士們和老鄉們異口同聲。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條條水渠像毛細血管一樣,延伸到了南泥灣的各個角落,一座座小水庫也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南泥灣的山水之間。
“吳教員,您看,這水渠修得多好啊,水流多清澈啊!”
李位指著一條剛剛修建好的水渠,興奮地對吳龍說。
“嗯,不錯,這水渠修得很成功,可以滿足水稻的灌溉需求了。”
吳龍滿意地表示,“不過,我們還要注意水渠的維護,防止滲漏和淤積。”
“好,吳教員,我們一定會定期檢查和維護水渠的。”李位承諾。
解決了水源問題,接下來就是選擇合適的稻種。
吳龍通過查閱資料,並結合自己在現代社會了解到的水稻知識,以及向一些南方籍的幹部戰士們請教,最終選擇了幾種適合在北方種植的耐寒、耐旱、高產的水稻品種。
“同誌們,這就是我們選定的水稻品種,它們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優良品種,適合在咱們南泥灣種植。”吳龍指著幾袋稻種,向大家介紹。
“吳教員,這些稻種看起來真不錯,籽粒飽滿,色澤金黃。”一個老鄉觀察後說道。
“是啊,吳教員,這些稻種一定能夠種出好稻子來!”另一個老鄉也充滿信心。
“好,既然大家都這麽有信心,那我們就開始育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