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咱們就開始裝窯!”吳龍一聲令下,大家開始小心翼翼地把晾幹的陶坯搬進窯爐內。


    “大家注意了,裝窯的時候要輕拿輕放,不要把陶坯碰壞了。”


    吳龍一邊指揮,一邊親自示範,“陶坯之間要留有一定的空隙,這樣才能保證窯內熱量的均勻分布。”


    大家按照吳龍的要求,把一件件陶坯小心地碼放在窯爐內。大的陶罐放在底層,小的碗盤放在上層,中間用耐火的土坯隔開,確保每一件陶坯都能均勻受熱。


    裝窯完畢後,吳龍仔細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好,現在開始封窯門!”


    幾名戰士用預先準備好的濕泥巴,把窯門嚴嚴實實地封了起來,隻留下一個觀察火候用的小孔。


    “點火!”吳龍一聲令下,李位將火把從窯爐底部的火口伸了進去,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引火柴。


    熊熊的火焰在窯爐內燃燒起來,窯爐內的溫度開始逐漸升高。吳龍緊盯著觀察孔,時刻觀察著窯內的火候。


    “現在是小火,主要是為了烘幹陶坯內部的水分。”


    吳龍對圍在身邊的戰士們和老鄉們解釋,“這個階段要持續幾個小時,大家要有耐心。”


    “吳教員,您就放心吧,我們一定盯緊了!”李位連忙迴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窯爐內的溫度越來越高,火苗也變成了熾熱的白色,大家耐不住熱,紛紛後退幾步。


    “現在開始加大火力,進入中火階段!這個階段是燒結的關鍵時期,大家要時刻注意觀察火候的變化,根據需要調節煙囪的抽力。”


    戰士們按照吳龍的指導,不斷往窯爐裏添加柴火,並根據吳龍的指令調節煙囪上的擋板。


    燒窯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苦的過程,需要連續幾天幾夜不停地添柴加火,而且還要時刻注意觀察火候,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大家輪流值班,日夜都有人守護在窯爐旁,確保燒窯工作的順利進行。


    “吳教員,您已經兩天兩夜沒合眼了,快去休息一下吧,這裏有我們盯著呢!”李位看到吳龍熬得雙眼通紅,關切地說道。


    “是啊,吳教員,您去休息一會兒吧,這裏有我們呢!”戰士們和老鄉們也紛紛勸解。


    “第一次燒窯,大家都沒經驗,現在是關鍵時刻,我得親自盯著才放心。等這窯燒完了,我再好好休息。”


    吳龍的堅持和敬業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戰士們和老鄉們,大家更加認真地投入到燒窯工作中。


    經過幾天的艱苦奮戰,窯爐內的火候終於達到了吳龍的要求。


    “好,現在可以停火了!”吳龍說道,“不過,停火之後,還要讓窯爐自然冷卻,不能立即開窯,否則陶器容易炸裂。”


    “吳教員,那我們要等多久才能開窯呢?”一個戰士問道。


    “至少要等兩天,等窯爐完全冷卻下來才能開窯。”


    在等待窯爐冷卻的過程中,大家的心情既緊張又期待,他們都迫切地想知道,這第一窯陶器到底能不能燒製成功。


    兩天後,窯爐終於完全冷卻下來了。


    “開窯嘍!”隨著吳龍一聲令下,戰士們小心翼翼地拆開了窯門。


    一股熱氣從窯爐裏湧了出來,大家迫不及待地向窯爐裏望去。


    隻見一件件陶器整整齊齊地排列在窯爐內,呈現出一種樸實而自然的土黃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好看。


    “成功了!咱們燒製成功了!”戰士們和老鄉們都高興地歡唿起來。


    吳龍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拿起一件陶碗,仔細地端詳著,然後輕輕地敲了敲,發出清脆的聲音。


    “嗯,不錯,這陶器燒得很成功,質地堅硬,聲音清脆,說明火候掌握得很好!”吳龍說道。


    “吳教員,您真是太厲害了,您教我們的方法真管用!”李位由衷地讚歎道。


    “這都是大家的功勞,沒有你們的辛勤勞動,也不可能燒製出這麽好的陶器。”吳龍說道。


    “吳教員,咱們現在就把這些陶器搬出來吧!”戰士們和老鄉們都迫不及待地說道。


    “好,大家小心點,別把陶器碰壞了。”吳龍說道。


    大家小心翼翼地把一件件陶器從窯爐裏搬了出來,擺放在空地上。這些陶器,有碗、盤、罐、盆等各種形狀,雖然外觀樸素,但卻非常實用。


    “太好了!有了這些陶器,咱們以後就不用再為餐具和儲物發愁了!”戰士們和老鄉們都高興地說道。


    “這隻是第一步,以後我們還要繼續改進燒窯技術,提高陶器的質量和產量。”


    “我還計劃著,等咱們的製陶技術成熟了,可以嚐試著在陶器上繪製一些圖案,或者燒製一些彩陶,這樣就可以把咱們的陶器賣到更遠的地方去,換迴更多的物資!”


    “好啊!如果真能實現,以後我們就不必為購買物資所需的錢財發愁了!”大家對吳龍的規劃充滿了期待。


    製陶的成功,不僅解決了南泥灣軍民的生活用品問題,也為南泥灣增加了一個新的產業。吳龍決定趁熱打鐵,建立一個專門的陶窯,並挑選了一批心靈手巧的戰士和老鄉,組建了製陶小組,專門負責陶器的生產。


    “同誌們,咱們製陶小組的任務,就是要為南泥灣的軍民生產出更多、更好的陶器!”在製陶小組成立大會上,吳龍對大家說道,“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努力提高咱們的製陶技術!”


    “吳教員,您就放心吧,我們一定好好幹,絕不辜負您的期望!”製陶小組的成員們紛紛表示。


    在吳龍的指導下,製陶小組的成員們很快就掌握了製陶的各項技術,並開始批量生產各種陶器。他們還根據吳龍的建議,嚐試著在陶器上繪製一些簡單的圖案,比如南泥灣的風景、豐收的景象等等,使陶器更加美觀。


    “吳教員,您看,這是我們新燒製出來的陶器,上麵還繪製了圖案呢!”一個戰士拿著一個繪製著南泥灣風景的陶罐,對吳龍說道。


    “嗯,不錯,這圖案畫得很有特色,也很美觀!”吳龍讚賞地說道,“你們的創意很好,以後可以多嚐試一些新的圖案和樣式。”


    “好嘞,吳教員,我們一定繼續努力!”戰士們說道。


    隨著製陶業的發展,南泥灣的陶器在周圍地區也逐漸有了小名氣,不僅滿足了南泥灣軍民自身的需求,還開始向周邊地區銷售,換迴了一些棉麻粗布、藥品白糖等緊缺物資。


    “吳教員,您真是太有遠見了,您當初提出的製陶建議,真是太英明了!”李位很是感慨。


    “我隻有一個想法,主要還是大家配合,才把它變成現實的。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實現不了的目標!”


    “吳教員說的對,我們要繼續努力,把南泥灣建設得更加美好!”


    而此時,距離吳龍穿越到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兩年時間裏,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改變了南泥灣的麵貌,也贏得了南泥灣軍民的愛戴和尊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鋤頭挖迴1941:南泥灣種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秋未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秋未晚並收藏一鋤頭挖迴1941:南泥灣種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