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南泥灣的農業生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工具落後、水利設施不完善、農產品加工方式原始等等。”


    在一次“農業技術推廣隊”的會議上,吳龍對大家說道,“這些問題,都嚴重製約了咱們的生產發展,咱們必須想辦法解決才行。”


    “吳教員,您說得對,可是,咱們現在一窮二白,缺錢缺物,想解決這些問題,談何容易啊!”


    李位當然知道麵臨哪些問題,可他們想盡辦法也解決不了。


    吳龍說道,“我的想法是,咱們可以先從一些簡單的、容易實現的方麵入手,逐步進行技術革新。”


    “吳教員,您有什麽好主意,就說吧,我們都聽您的!”隊員們紛紛表示。


    “好,那我就先說說我的幾個想法。”吳龍拿起牆角的鐮刀,


    “比如說,咱們可以製作一些更加輕便、耐用的鐮刀、耬車。修建一些蓄水池、攔河壩,還可以利用虹吸原理,把水引到更高的地方進行灌溉。可以嚐試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比如把土豆加工成澱粉,把紅薯加工成粉條等。”


    “吳教員,您的這些想法都很好,可是,咱們該怎麽實現呢?”。


    吳龍放下鐮刀,目光在現場來迴掃視:“我們可以先成立幾個小組,分別負責農具改進、水利建設和農產品加工等方麵的工作。”


    “好,我讚成!”李位第一個表示支持,“我報名參加農具改進小組!”


    “我報名參加水利設施建設小組!”


    “我報名參加農產品加工小組!”


    ……


    在吳龍的號召下,隊員們紛紛報名參加各個攻關小組,他們決心改變現狀,掀起一場技術革新熱潮。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吳龍帶領著各個攻關小組,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技術攻關工作。


    農具改進小組在李位的帶領下,首先對現有的農具進行了全麵的調查和分析,找出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然後,他們根據吳龍的建議,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了一批新型農具的圖紙。


    “吳教員,您看,這是我們設計的新型鐮刀的圖紙。”李位拿著一張圖紙,遞給吳龍。


    “嗯,不錯,這個設計很好。”吳龍看了圖紙後,讚許地點了點頭,“不過,我們還要考慮材料的問題,要選擇那種既輕便又耐用的材料來製作鐮刀。”


    “我們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我們打算用部隊裏的一些廢舊鋼鐵來製作鐮刀。”李位。


    “好,那就趕快找郭鐵匠,讓他幫咱們打造幾把樣品出來,咱們先試用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好嘞,我這就去找他!”李位說著,就拿著圖紙去找郭大錘了。


    經過幾天的努力,郭大錘終於按照圖紙,打造出了幾把新鐮刀。


    “吳教員,您快來看,這就是我們新打造的鐮刀!”李位拿著一把嶄新的鐮刀,興奮地對吳龍說道。


    “那咱們趕緊試試吧!”


    李位拿著新鐮刀,來到附近的山坡上,找了一棵小樹,揮動右手砍了下去。


    隻聽“嘩”的一聲,小樹應聲而斷。


    “嘿!這新鐮刀用起來還真是不一樣,更加鋒利,砍樹更快卻更省力了!”李位一邊砍樹枝,一邊讚歎。


    “是啊,這鐮刀設計更合理,用起來順手,效率也高!”吳龍很高興,他們已經學會了自己改造農具。


    經過一番試用,大家都對新鐮刀的效果非常滿意。


    “好!就這麽定了,以後咱們就用這種新鐮刀了!”吳龍高興地說道,“李哥,你再去找郭師傅,讓他多打造一些,發給各個生產隊使用。”


    “好嘞,我這就去!”李位說著,就興衝衝地走了。


    除了改進鐮刀之外,農具改進小組還設計和製作了新型的耬車等農具,這些新農具的推廣使用,大大提高了南泥灣的農業生產效率。


    與此同時,水利設施建設小組也在緊張地進行著水利工程的建設。他們根據吳龍的建議,選擇了一些合適的地方,修建蓄水池和攔河壩,以增加南泥灣的水資源儲備。


    “同誌們,加把勁!咱們爭取早日把這個蓄水池建好!”一個戰士一邊幹活,一邊給大家鼓勁。


    “好!大家一起努力,爭取早日建成蓄水池!”戰士們齊聲喊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蓄水池和攔河壩相繼建成。


    “吳教員,您快來看,這是我們新建造的灌溉係統!”一個戰士指著一條蜿蜒曲折的水管,對吳龍說道。


    “哦?你們把虹吸原理應用到灌溉上了?這可是一個創新啊!”吳龍讚賞地說道。


    “這都是您教得好,我們隻是按照您說的去做了。”那個戰士謙虛地說道。


    “好樣的!你們的這個創新,可以解決高處農田的灌溉問題,很有實用價值!”吳龍說道。


    在水利設施建設小組的努力下,南泥灣的灌溉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越來越多的農田得到了灌溉。


    農產品加工小組也沒有閑著,他們在吳龍的指導下,開始了農產品深加工的嚐試。


    “吳教員,我們還用土豆製作了澱粉,用紅薯製作了粉條,您也看看!”一個戰士走了過來。


    “好啊,我來看看。”吳龍跟著走過去。


    “您看,這是我們製作的紅薯粉條。”戰士指著一堆剛做好的粉條說道,“這是按照您教的法子做的。”


    “不錯不錯,這粉條看起來就很勁道。你們是怎麽做的?”吳龍問道。


    “您教的方法很好用。我們先把紅薯洗幹淨,用石磨磨成紅薯漿。您還特意強調,要多磨幾次,這樣出粉才多。”戰士開始詳細地介紹起製作過程,


    “磨好漿,我們用細紗布把紅薯渣滓過濾出來。然後將過濾後的紅薯漿靜置沉澱幾個時辰,這期間要換幾次水,好讓澱粉更純淨。等澱粉沉澱好了,我們把水倒掉,把澱粉取出來曬幹,就得到了紅薯澱粉。”


    “對,澱粉的質量很關鍵,澱粉好,粉條才好吃。”吳龍補充道。


    “您說的太對了,我們嚴格按照您說的方法來,這不,您看,我們做出來的澱粉潔白細膩,沒有雜質,質量特別好。”


    小戰士自豪地說,“有了好澱粉,接下來就是製作粉條了。我們把紅薯澱粉加水和成麵團,反複揉搓,直到麵團變得光滑有彈性。”


    “這個步驟也很重要,麵團和不好,粉條容易斷。”吳龍提醒道。


    “是的,我們幾個專門負責和麵,都有經驗了。和好麵團後,我們用特製的漏勺,將麵團從漏勺的孔中擠壓到沸水鍋裏,煮熟後迅速撈出,過幾遍冷水,再晾曬幹,就成了這勁道爽滑的紅薯粉條了。”小戰士指著晾曬的粉條詳細地解釋。


    “很好,你們做得很好!”吳龍讚許地說,“這紅薯粉條不僅好吃,還能長時間保存。”


    “是啊,吳教員,這下我們再也不用擔心紅薯爛在地裏了!”


    在農產品加工小組的努力下,南泥灣的農產品加工業也開始起步,一些原本隻能作為口糧的農產品,現在被加工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不僅豐富了大家的餐桌,也提高了每個人的勞動積極性。


    “吳教員,您真是太厲害了!您帶來的這些新技術,簡直就是‘金鑰匙’,打開了咱們南泥灣的‘富裕之門’啊!”李位感慨地說道。


    “李哥,你就別誇我了。”吳龍笑著說道,“這都是大家的功勞,沒有大家的辛勤勞動,再好的技術也發揮不出作用來。”


    “哈哈,大家就別爭了。咱們還是把精力放在生產上吧,爭取今年取得更大的豐收!”


    “好!爭取更大豐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鋤頭挖迴1941:南泥灣種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秋未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秋未晚並收藏一鋤頭挖迴1941:南泥灣種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