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離家出走
七零軍婚,悍匪竟是首長小嬌妻 作者:慕楠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到天色徹底暗下來,宋父宋母早已經在樓下等兩人下去吃晚飯。
“怎麽迴事,穆堂和雅慈怎麽還不下來?”
宋母抱著孫子,看了眼已經牆壁上的鬧鍾,蹙著眉頭好奇道。
“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以後他們願意什麽時候下來吃飯就什麽時候下來,咱們就別多管了。”
宋父笑嗬嗬地把報紙放在一邊,開始逗弄小孫子。
“這怎麽能行,無規矩不成方圓,雅慈以後就是咱們宋家的當家主母,要招待高級別領導和外賓的,這樣太失禮了。”
宋母蹙眉,顯然對兒媳婦沒有按時下樓吃飯有些不滿。
“雅慈不是那種不懂規矩的人,你若是想盡快抱上孫女,就別管那麽多。”
宋父把小孫子抱在懷裏,還沒逗弄孩子就高興地咧著隻有牙床的小嘴對著他吐泡泡流口水。
宋父被孫子逗得哈哈大笑。
宋母聽出了他的話外之意,臉色一僵,“年輕人太不知節製了”。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我們隻需要幫他們把孫子看好,其他的就不要指手畫腳了。”
“穆堂以前不是這種不知輕重的人。”
宋母顯然已經開始責怪顧雅慈把兒子帶壞了。
“以後這種話不要再說,親家被下放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迴來,兒媳心裏難受,穆堂作為丈夫,理該安慰妻子,我們不該對他們年輕人的生活過多指責。”
宋父神色嚴厲,警告妻子不要插手兒子兒媳的事。
兒子跟兒媳現在的關係不如表麵上看起來那麽和睦,他平時忙工作,很少有精力管家事,很多事都是老妻做主。
以前沒發現,最近總感覺老妻對兒媳婦有股莫名其妙的敵意。
不管兒媳婦做什麽,她總能挑剔幾句,好像怎麽做都不能讓她這個婆婆滿意。
兒子對兒媳的心思他明白,那是恨不能捧在手心裏跟寶貝似的嗬護著。
雅慈性子雖有些急,卻不是不懂事的人,他對這個兒媳婦很滿意。
相較於李家,他更覺得親家這樣的軍人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適合當宋家的當家主母。
“哼!”
宋母憤憤不平地轉過頭去,不再理會丈夫。
“爸,媽”
就在老兩口沉默一陣兒後,顧雅慈從樓上走下來。
宋父臉色有些尷尬,不知道剛才兩人的對話兒媳聽到了多少。
暗暗瞪了發妻一眼,責怪她不該議論兒媳的是非,被人家逮個正著讓他們做老人的抬不起頭來。
“終於舍得下來了,為了等你們連飯菜都放涼了。”
宋母臉色難看,說話語氣有些僵硬。
顧雅慈知道這是說給自己聽的,漂亮的眸子沉靜如水,沒有絲毫反應,跟個木頭似的站在樓梯上。
或者說,麵對婆婆的指責,她已經麻木了。
“現在天氣冷的緣故,李嫂,你去把飯菜熱一下。”
宋父一臉不讚同地看向妻子,站在兒媳這邊替她解圍。
這下徹底把宋母惹惱了。
“就你們父子倆懂得憐香惜玉,我不知道天氣冷是吧!我宋家再怎麽說也是有頭有臉的名門望族,連吃飯都要我們當老人的等著,還有沒有規矩!”
宋母聲音又尖又利,把小孫子宋允琛嚇得哇哇大哭起來。
“你小聲點,看把孩子都嚇哭了,乖寶兒,爺爺抱,不哭不哭。”
宋父神色嚴厲地嗬斥老妻,抱著孩子輕聲哄。
宋母氣得從沙發上站起身,轉身就走了。
顧雅慈站在那裏怔怔出神,婆婆不喜歡她,自從嫁進宋家她就明顯感覺到了。
尤其是在公公和丈夫出去工作後,對她更是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的,態度冷漠,好像自己是宋家的仆人一樣。
這事她雖然從未跟丈夫提及過,可心裏還是很在意,對宋家更加沒有歸屬感。
結婚以後,她在宋家過得並不開心,還是喜歡顧家的氛圍,無拘無束,想做什麽便做什麽,沒有人會冷嘲熱諷說她不懂規矩。
“爸,我想先出去住段時間。”
顧雅慈看著嚎啕大哭的兒子眼神中閃過一絲心疼,可她知道要想把孩子帶走根本不可能。
以顧家現在的情況,牆倒眾人推,她自身都難保,要是帶兒子出走,宋家肯定不會願意。
“怎麽了?是不是跟穆堂吵架了?”
宋父大驚,沒想到兒媳會突然鬧騰著要離家出走。
“沒有,就是想我爸媽了,想去沈家村看看他們。”
顧雅慈寧願在條件艱苦的農村受累,也不想在宋家這樣的高門大戶裏受婆婆的冷眼。
“怎麽不提前跟我說,我安排人送你們過去。”
宋父理所當然地以為兒子也會陪著兒媳婦去沈家村,皺著眉頭,暗自責怪兒子沒提前告訴自己,工作還有很多事等他去做。
“不用麻煩您了,我坐火車去,穆堂不去,就我自己。”
“穆堂會同意?”
以他對兒子的了解,兒媳婦去沈家村探望父母,兒子肯定第一個不願意。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兒子沒別的缺點,唯獨對兒媳的占有欲太強。
除非他親自陪同,否則不會同意兒子自己去農村的。
“我已經跟他說過了。”
顧雅慈沒有說宋穆堂同沒同意,避重就輕道。
“等明天吧,明天一早我安排人親自送你們過去,火車上魚龍混雜,什麽人都有,你這樣很容易被人欺負。”
不是他把人想得太壞,這麽多年在國內國外跟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什麽醃臢事沒見過。
尤其是兒媳這個長相,無論走到哪裏都能吸引一眾男人的目光,放任她自己離開,恐怕會招惹是非。
若是以前,以親家的身份和地位,護住兒媳是沒什麽問題的。
現在親家被下放,自身難保,顧家一夜之間倒塌,那些落井下石的小人已經足夠多了,哪裏還有能力護住她。
很多事他沒有跟兒媳婦提及,自顧家出事以後,京市那些小人爭先恐後地給上麵寫信舉報顧德勝。
要不是他挺身把親家給力保下來,又花了很多錢充盈國庫,親家定然不會在沈家村安然無事。
“我先去同學家住一晚。”
“怎麽迴事,穆堂和雅慈怎麽還不下來?”
宋母抱著孫子,看了眼已經牆壁上的鬧鍾,蹙著眉頭好奇道。
“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以後他們願意什麽時候下來吃飯就什麽時候下來,咱們就別多管了。”
宋父笑嗬嗬地把報紙放在一邊,開始逗弄小孫子。
“這怎麽能行,無規矩不成方圓,雅慈以後就是咱們宋家的當家主母,要招待高級別領導和外賓的,這樣太失禮了。”
宋母蹙眉,顯然對兒媳婦沒有按時下樓吃飯有些不滿。
“雅慈不是那種不懂規矩的人,你若是想盡快抱上孫女,就別管那麽多。”
宋父把小孫子抱在懷裏,還沒逗弄孩子就高興地咧著隻有牙床的小嘴對著他吐泡泡流口水。
宋父被孫子逗得哈哈大笑。
宋母聽出了他的話外之意,臉色一僵,“年輕人太不知節製了”。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我們隻需要幫他們把孫子看好,其他的就不要指手畫腳了。”
“穆堂以前不是這種不知輕重的人。”
宋母顯然已經開始責怪顧雅慈把兒子帶壞了。
“以後這種話不要再說,親家被下放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迴來,兒媳心裏難受,穆堂作為丈夫,理該安慰妻子,我們不該對他們年輕人的生活過多指責。”
宋父神色嚴厲,警告妻子不要插手兒子兒媳的事。
兒子跟兒媳現在的關係不如表麵上看起來那麽和睦,他平時忙工作,很少有精力管家事,很多事都是老妻做主。
以前沒發現,最近總感覺老妻對兒媳婦有股莫名其妙的敵意。
不管兒媳婦做什麽,她總能挑剔幾句,好像怎麽做都不能讓她這個婆婆滿意。
兒子對兒媳的心思他明白,那是恨不能捧在手心裏跟寶貝似的嗬護著。
雅慈性子雖有些急,卻不是不懂事的人,他對這個兒媳婦很滿意。
相較於李家,他更覺得親家這樣的軍人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適合當宋家的當家主母。
“哼!”
宋母憤憤不平地轉過頭去,不再理會丈夫。
“爸,媽”
就在老兩口沉默一陣兒後,顧雅慈從樓上走下來。
宋父臉色有些尷尬,不知道剛才兩人的對話兒媳聽到了多少。
暗暗瞪了發妻一眼,責怪她不該議論兒媳的是非,被人家逮個正著讓他們做老人的抬不起頭來。
“終於舍得下來了,為了等你們連飯菜都放涼了。”
宋母臉色難看,說話語氣有些僵硬。
顧雅慈知道這是說給自己聽的,漂亮的眸子沉靜如水,沒有絲毫反應,跟個木頭似的站在樓梯上。
或者說,麵對婆婆的指責,她已經麻木了。
“現在天氣冷的緣故,李嫂,你去把飯菜熱一下。”
宋父一臉不讚同地看向妻子,站在兒媳這邊替她解圍。
這下徹底把宋母惹惱了。
“就你們父子倆懂得憐香惜玉,我不知道天氣冷是吧!我宋家再怎麽說也是有頭有臉的名門望族,連吃飯都要我們當老人的等著,還有沒有規矩!”
宋母聲音又尖又利,把小孫子宋允琛嚇得哇哇大哭起來。
“你小聲點,看把孩子都嚇哭了,乖寶兒,爺爺抱,不哭不哭。”
宋父神色嚴厲地嗬斥老妻,抱著孩子輕聲哄。
宋母氣得從沙發上站起身,轉身就走了。
顧雅慈站在那裏怔怔出神,婆婆不喜歡她,自從嫁進宋家她就明顯感覺到了。
尤其是在公公和丈夫出去工作後,對她更是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的,態度冷漠,好像自己是宋家的仆人一樣。
這事她雖然從未跟丈夫提及過,可心裏還是很在意,對宋家更加沒有歸屬感。
結婚以後,她在宋家過得並不開心,還是喜歡顧家的氛圍,無拘無束,想做什麽便做什麽,沒有人會冷嘲熱諷說她不懂規矩。
“爸,我想先出去住段時間。”
顧雅慈看著嚎啕大哭的兒子眼神中閃過一絲心疼,可她知道要想把孩子帶走根本不可能。
以顧家現在的情況,牆倒眾人推,她自身都難保,要是帶兒子出走,宋家肯定不會願意。
“怎麽了?是不是跟穆堂吵架了?”
宋父大驚,沒想到兒媳會突然鬧騰著要離家出走。
“沒有,就是想我爸媽了,想去沈家村看看他們。”
顧雅慈寧願在條件艱苦的農村受累,也不想在宋家這樣的高門大戶裏受婆婆的冷眼。
“怎麽不提前跟我說,我安排人送你們過去。”
宋父理所當然地以為兒子也會陪著兒媳婦去沈家村,皺著眉頭,暗自責怪兒子沒提前告訴自己,工作還有很多事等他去做。
“不用麻煩您了,我坐火車去,穆堂不去,就我自己。”
“穆堂會同意?”
以他對兒子的了解,兒媳婦去沈家村探望父母,兒子肯定第一個不願意。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兒子沒別的缺點,唯獨對兒媳的占有欲太強。
除非他親自陪同,否則不會同意兒子自己去農村的。
“我已經跟他說過了。”
顧雅慈沒有說宋穆堂同沒同意,避重就輕道。
“等明天吧,明天一早我安排人親自送你們過去,火車上魚龍混雜,什麽人都有,你這樣很容易被人欺負。”
不是他把人想得太壞,這麽多年在國內國外跟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什麽醃臢事沒見過。
尤其是兒媳這個長相,無論走到哪裏都能吸引一眾男人的目光,放任她自己離開,恐怕會招惹是非。
若是以前,以親家的身份和地位,護住兒媳是沒什麽問題的。
現在親家被下放,自身難保,顧家一夜之間倒塌,那些落井下石的小人已經足夠多了,哪裏還有能力護住她。
很多事他沒有跟兒媳婦提及,自顧家出事以後,京市那些小人爭先恐後地給上麵寫信舉報顧德勝。
要不是他挺身把親家給力保下來,又花了很多錢充盈國庫,親家定然不會在沈家村安然無事。
“我先去同學家住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