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哭嫁
重啟六O,帶上橘貓去開掛 作者:曉舟時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唉呀,說起來,景興去執行任務,好久沒有來信,有時候都是他叔電話告訴我們一些他的情況。今年他肯定沒法迴來過年了,他叔爺爺想接我們去京城過年,順便去京城玩玩,不過,太遠,我們也不想去給他們添麻煩了。”顧媽媽遺憾道。
懷安點點頭,知道顧景興執行的是保密任務,而且又很危險,她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也不好評論,便笑道:“沒事兒,不如和我家一起過年吧,人多熱鬧。”
顧爺爺連連搖頭道:“多謝你的好意,但是每年春節我的一些戰友會來,我們還約著一起烈士陵園掃墓,還要下鄉去慰問烈士家屬。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哪裏有我們的萬家團圓。”
懷安不禁肅然起敬,想著也要為烈士家屬們做點什麽,為他們出點力。
就這樣,他們幾個人圍坐在一起,興致勃勃地暢談了許久。
直到太陽漸漸西斜,天色漸晚,懷安才起身向顧爺爺顧媽媽告辭。
迴到家中之後,懷安第一時間將今天去顧爺爺家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自己的父母。
施爸施媽聽聞此事,臉上頓時綻放出欣喜的笑容,連連點頭稱讚。
秀芝逗懷安道:“顧爺爺真是熱心呀,他來跟我打過招唿,說是有什麽事就去找他,要是你生父母家有什麽事呀,也去告訴他一聲。沒想到顧景興對咱家的事這麽上心,連你生父家也考慮到了,我總覺得他對你不一般呢。這可真是個有情有義的好小夥,安安啊,他媽媽說顧景興不肯相親,說是有喜歡的人,這個喜歡的人不是你吧,否則怎麽這麽上心?”
懷安臉紅道:“你瞎說什麽呢,我們是一起長大的,這點幫算什麽呀?”
施爸笑笑,便開口說道:“原本我們也打算抽個空去探望一下顧爺爺的,沒想到咱家懷安倒是先替咱們跑了一趟。既然如此,那等到來年正月的時候,咱們再親自上門給他老人家拜個年吧。要是這會兒去得太過頻繁,恐怕會招來旁人不必要的閑言碎語呢。”
施母也隨聲附和道:“可不是嘛,還是謹慎些好。就讓懷安這次代表咱們全家先去看望顧爺爺,表達一下咱們的心意。”
懷安又叮囑道:“爸媽,過年去顧爺爺家拜年時,多帶點油米臘肉去,就說是我們去京城帶不了許多,放家裏也會壞掉,正好讓他們帶給烈士家屬分一下,再包個大紅包,也是帶給烈屬的,聊表我們對烈屬的敬意。”
“對對對,吃水不忘挖井人,咱家日子過好,雖然要低調,但這是積德行善……”汪秀芝雙掌合十禱告:“菩薩保佑,好人好報,都平安健康。”
“小聲點,別讓人看見,否則別人會說你搞封建迷信,現在破四舊,你千萬要注意言行。”施爸忙拉住妻子秀芝的手,小心謹慎道:“放在心裏就好,別說出來。”
秀芝趕緊用手捂住嘴,紅著臉點點頭。
施爸輕聲笑道:“還有——要低調,我平常都在羽絨服外麵罩了舊的工作服,就是不想炫耀,咱們自己過日子自己知道就成,現在家家都過的不容易。過一陣小豔出嫁,我們下鄉去喝酒,都別穿的太豔了搶了新娘的風頭……”
“嗯,知道知道……”秀芝上前把門關好,道:“還是去懷安空間裏說話放心。”
一家人都笑了,又轉去空間其樂融融地討論著,對於懷安此次的善舉,心中滿是欣慰與自豪。
小豔是在過小年的前一天出嫁,鄉下作興娶媳過年,施仁美一家也送上厚禮去鄉下喝喜酒。
雖說小豔嫁的是鄰村,離家不遠,可男方來接人的時候,武月娥還是忍不住濕了眼眶,小豔更是直接大哭了起來。
在鄉下,女兒出嫁得哭嫁,這樣才顯得女兒孝順呢。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前一個禮拜左右就開始啦。不過一開始都是斷斷續續的,想怎麽哭就怎麽哭。要是有親族鄉鄰來送禮看望,那可得哭一哭,表示感謝。
等到喜期的前一天晚上,一直到第二天上轎,這哭嫁可就到了高潮。
這時候的哭唱就得按照傳統禮儀來,可不能亂哭哦。要是不會哭,那可就要被人笑話甚至歧視啦。
總的來說,哭唱的內容可多了去了,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頭”“哭祖宗”“哭上轎”等等。
這些“歌詞”啊,有的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傳統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們現編的。
主要就是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還有哥嫂弟妹們的照顧之情;也有哭著說少女時代的快樂生活就要結束了,對新生活又有點迷茫和不安……
不過現在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舊俗,哭嫁也是走個形式,花轎也是沒有的,當時的新郎新娘都是在胸前紮上一朵紅花就相當喜慶了。
但父母女兒的眼淚也是真心的,畢竟女兒嫁出去了,不再像從前呆在娘家那般自在恣意了……
由於物資匱乏條件艱苦,酒席自然也是相當的簡樸,蘿卜丸子青菜居多,酒桌上有一碗肥肉油汪汪的已是相當闊氣了。
施懷安和父母待了一晚便和施耀祖一起返城了,而武月娥現在由於兒子在城裏工作了,對上門為兒子提親說媒的變得苛刻挑剔起來,一心想讓兒子找個城裏姑娘。
懷安三人剛迴家不久,何淑儀便和李懷安提著糕點來了。
“秀芝——在家嗎?”大門是敞開的,但是何淑儀還是站在大門邊用手敲了敲敞開的門扉。
“在呢,在呢,哎喲,何姐呀,快請進呀,懷安啊——快出來,懷遠和你……姆媽來了。”汪秀芝在稱唿上糾結了一下,決定還是尊重懷安的叫法。
懷安已經跟她說過在鄉下醫院的事,知道懷安在為產婦接生時有所感觸,畢竟何淑儀生她一場,這種血脈親情是永遠無法抹煞的。
反正懷安要帶自己去京城了,隻要懷安和她在一起生活就行,至於懷安認生父生母又有什麽關係,這樣她還有更多的兄弟姊妹互相幫襯,省的一個人孤苦伶仃,畢竟以後自己和她爸都會先她離開這個世界……
汪秀芝招唿著二人圍著烤火盆坐下,要幫何淑儀和李懷遠泡茶,何淑儀忙阻止道:“不用麻煩了,我喝了茶晚上會睡不著。”
李懷遠也笑道:“我也不用,汪姨,你別忙。”
這時施懷安從空間裏端著一壺散發著淡雅香氣的菊花枸杞茶以及一碟精致誘人的蛋黃酥,緩緩走來,放在旁邊的桌子上,笑道:“這菊花茶平肝明目清熱解毒,還能安神助眠,咱們圍爐喝茶吃點心。”
此時屋內早已燃起了炭火盆,那小小的一盆,?火盆中炭火劈啪作響,火紅的炭與雪白的灰,讓屋內的每個人都暖融融的。
李懷遠目光隨即被那透明的玻璃壺所吸引,隻見壺內金黃色的胎菊猶如水中仙子般輕盈舞動,其間還零星地點綴著幾顆鮮豔欲滴的紅枸杞,令人賞心悅目。
於是,他興致勃勃地給大家都斟滿一杯,然後喝了一口後又將杯中一飲而盡,不禁讚歎道:“嗯,這茶裏麵似乎還添加了適量的冰糖,清甜爽口真的太好喝了!”
緊接著,他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一旁的蛋黃酥上,毫不猶豫地拿起一塊放入口中輕輕咬下一口,瞬間一股濃鬱的香味彌漫開來,他驚喜地喊道:“哇哦,原來這蛋黃酥裏麵包裹的竟然是鹹蛋黃,外酥裏沙加上豆沙的香甜搭配簡直太美味啦!”
聽到李懷遠這般誇讚,何淑儀不禁掩嘴輕笑起來,打趣地說:“真是個吃精,都這麽大個人了,還是如此貪吃,像個小孩子似的。”
此時,坐在一旁的汪秀芝趕忙笑著將裝滿蛋黃酥的盤子往何淑儀麵前推過去,熱情地招唿道:“懷遠說的真好,讀書人說話就是不一樣哦。何姐,您快嚐嚐看嘛,這味道真的很不錯喲,而且這些都是安安她親手製作的呢。”
聽聞此言,何淑儀麵露驚訝之色,眼中流露出讚賞之意,微笑著迴應道:“哎呀,真沒想到咱們安安不僅人長得漂亮乖巧,居然還有這般好廚藝,能夠做出如此可口的點心,當真是心靈手巧啊!”
何淑儀也伸手拿起一塊蛋黃酥放入口中細細品味起來,片刻之後,滿意地點頭稱讚道:“味道的確非常棒,看來今天我的口福不淺呢。秀芝呀,你能把安安教育得如此優秀出色,可真是功不可沒呀!”
秀芝忙抿嘴笑道:“我哪裏會這個,都是她天賦好,人聰明,我看呀,就是遺傳了你們夫婦的優秀基因。多虧你生了個好女兒呀。”
“都是你們教育的好……”何淑儀有點尷尬的笑著。
李懷遠邊吃邊疑惑道:“這個糕點是用烤爐烤的嗎?你家什麽時候有烤爐了?”
秀芝一愣,知道自己說漏了嘴,這是懷安在空間裏用烤箱做的。
她正不知如何迴應,懷安立即答道:“我在京城租的房子裏,發現廚房裏有烤爐。原來的房東是個大戶人家,同院租房的有一位是糕點師會做這個,我就學著作了一些糕點帶迴來的。”
李懷遠點點頭,道:“京城能人多,藏龍臥虎。”
就在這個時候,施仁美邁著輕快的步伐從門外走了進來。
他的手上拎著一個沉甸甸的袋子,裏麵裝滿了新鮮的紅薯。
當他看到屋內的何淑儀二人時,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聲音洪亮而熱情地說道:“喲嗬,真是稀客啊稀客!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剛好我弟弟給送來了一些紅薯,咱們可以一起烤紅薯吃啦!”
聽到這話,懷安興奮得兩眼放光,連忙快步上前,從父親施仁美的手中一把奪過那個裝著紅薯的袋子,喜笑顏開地說道:“哈哈,太好了!爸爸,這烤紅薯的活兒就交給我吧!”
說罷,她迫不及待地打開袋子,精心挑選了幾個個頭適中、表皮光滑的紅薯,小心翼翼地將它們一一放置到熊熊燃燒的炭火盆中。
一旁的懷遠見狀,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興致勃勃地湊過來幫忙。
何淑儀微笑著緩緩站起身來,目光溫和地看向施仁美一家人,輕聲說道:“其實呢,我今天特意登門拜訪,主要是為了商量一下有關春節的事情。你們過完年之後不是要去京城陪讀嘛,這麽一來,估計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見麵了。所以呀,我就琢磨著想問問你們的意思,今年的年夜飯,咱們兩家能不能一塊兒吃?這樣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多好啊!”
汪秀芝聽完何淑儀的話,不禁微微一愣,她下意識地轉頭與丈夫施仁美交換了一下眼神。
短暫的沉默過後,汪秀芝開口說道:“哎呀,明天可不就是小年夜了麽……”
施仁美看了一眼懷安,便道:“明天是小年夜,我弟弟一家會過來……”
何淑儀忙解釋道:“我是說大年除夕三十夜的晚飯,不過,如果你們有別的安排就算了,我們兩家正月再聚聚也行的……”
施仁美立即道:“我侄子現在頂了職,你們也知道我們這個職業,越是過節的時候越是店裏忙碌的時候,過年和別人調班很難,而且他又是新來的,還搶著表現,幫同事頂班呢。所以今年春節他父母也從鄉下來陪他在市裏過春節。”
何淑儀聽聞此言後,臉上流露出一絲遺憾之色,但很快便微笑著說道:“嗯,能夠理解,畢竟這是件大事兒嘛。那您看看咱們兩家人在正月初幾相聚比較合適呢?主要還是得看你們這邊的時間安排。”
施仁美麵帶笑意地迴應道:“今天我弟弟過來跟我商量過了,他們家今年總算是安定下來,在城裏了屬於自己的房子。而且他們已經計劃好在新屋子裏過年並守歲呢。因此啊,他們準備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到我這兒來吃頓團圓飯,而晚上則會留在自家做年夜飯。”
懷安點點頭,知道顧景興執行的是保密任務,而且又很危險,她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也不好評論,便笑道:“沒事兒,不如和我家一起過年吧,人多熱鬧。”
顧爺爺連連搖頭道:“多謝你的好意,但是每年春節我的一些戰友會來,我們還約著一起烈士陵園掃墓,還要下鄉去慰問烈士家屬。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哪裏有我們的萬家團圓。”
懷安不禁肅然起敬,想著也要為烈士家屬們做點什麽,為他們出點力。
就這樣,他們幾個人圍坐在一起,興致勃勃地暢談了許久。
直到太陽漸漸西斜,天色漸晚,懷安才起身向顧爺爺顧媽媽告辭。
迴到家中之後,懷安第一時間將今天去顧爺爺家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自己的父母。
施爸施媽聽聞此事,臉上頓時綻放出欣喜的笑容,連連點頭稱讚。
秀芝逗懷安道:“顧爺爺真是熱心呀,他來跟我打過招唿,說是有什麽事就去找他,要是你生父母家有什麽事呀,也去告訴他一聲。沒想到顧景興對咱家的事這麽上心,連你生父家也考慮到了,我總覺得他對你不一般呢。這可真是個有情有義的好小夥,安安啊,他媽媽說顧景興不肯相親,說是有喜歡的人,這個喜歡的人不是你吧,否則怎麽這麽上心?”
懷安臉紅道:“你瞎說什麽呢,我們是一起長大的,這點幫算什麽呀?”
施爸笑笑,便開口說道:“原本我們也打算抽個空去探望一下顧爺爺的,沒想到咱家懷安倒是先替咱們跑了一趟。既然如此,那等到來年正月的時候,咱們再親自上門給他老人家拜個年吧。要是這會兒去得太過頻繁,恐怕會招來旁人不必要的閑言碎語呢。”
施母也隨聲附和道:“可不是嘛,還是謹慎些好。就讓懷安這次代表咱們全家先去看望顧爺爺,表達一下咱們的心意。”
懷安又叮囑道:“爸媽,過年去顧爺爺家拜年時,多帶點油米臘肉去,就說是我們去京城帶不了許多,放家裏也會壞掉,正好讓他們帶給烈士家屬分一下,再包個大紅包,也是帶給烈屬的,聊表我們對烈屬的敬意。”
“對對對,吃水不忘挖井人,咱家日子過好,雖然要低調,但這是積德行善……”汪秀芝雙掌合十禱告:“菩薩保佑,好人好報,都平安健康。”
“小聲點,別讓人看見,否則別人會說你搞封建迷信,現在破四舊,你千萬要注意言行。”施爸忙拉住妻子秀芝的手,小心謹慎道:“放在心裏就好,別說出來。”
秀芝趕緊用手捂住嘴,紅著臉點點頭。
施爸輕聲笑道:“還有——要低調,我平常都在羽絨服外麵罩了舊的工作服,就是不想炫耀,咱們自己過日子自己知道就成,現在家家都過的不容易。過一陣小豔出嫁,我們下鄉去喝酒,都別穿的太豔了搶了新娘的風頭……”
“嗯,知道知道……”秀芝上前把門關好,道:“還是去懷安空間裏說話放心。”
一家人都笑了,又轉去空間其樂融融地討論著,對於懷安此次的善舉,心中滿是欣慰與自豪。
小豔是在過小年的前一天出嫁,鄉下作興娶媳過年,施仁美一家也送上厚禮去鄉下喝喜酒。
雖說小豔嫁的是鄰村,離家不遠,可男方來接人的時候,武月娥還是忍不住濕了眼眶,小豔更是直接大哭了起來。
在鄉下,女兒出嫁得哭嫁,這樣才顯得女兒孝順呢。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前一個禮拜左右就開始啦。不過一開始都是斷斷續續的,想怎麽哭就怎麽哭。要是有親族鄉鄰來送禮看望,那可得哭一哭,表示感謝。
等到喜期的前一天晚上,一直到第二天上轎,這哭嫁可就到了高潮。
這時候的哭唱就得按照傳統禮儀來,可不能亂哭哦。要是不會哭,那可就要被人笑話甚至歧視啦。
總的來說,哭唱的內容可多了去了,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頭”“哭祖宗”“哭上轎”等等。
這些“歌詞”啊,有的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傳統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們現編的。
主要就是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還有哥嫂弟妹們的照顧之情;也有哭著說少女時代的快樂生活就要結束了,對新生活又有點迷茫和不安……
不過現在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舊俗,哭嫁也是走個形式,花轎也是沒有的,當時的新郎新娘都是在胸前紮上一朵紅花就相當喜慶了。
但父母女兒的眼淚也是真心的,畢竟女兒嫁出去了,不再像從前呆在娘家那般自在恣意了……
由於物資匱乏條件艱苦,酒席自然也是相當的簡樸,蘿卜丸子青菜居多,酒桌上有一碗肥肉油汪汪的已是相當闊氣了。
施懷安和父母待了一晚便和施耀祖一起返城了,而武月娥現在由於兒子在城裏工作了,對上門為兒子提親說媒的變得苛刻挑剔起來,一心想讓兒子找個城裏姑娘。
懷安三人剛迴家不久,何淑儀便和李懷安提著糕點來了。
“秀芝——在家嗎?”大門是敞開的,但是何淑儀還是站在大門邊用手敲了敲敞開的門扉。
“在呢,在呢,哎喲,何姐呀,快請進呀,懷安啊——快出來,懷遠和你……姆媽來了。”汪秀芝在稱唿上糾結了一下,決定還是尊重懷安的叫法。
懷安已經跟她說過在鄉下醫院的事,知道懷安在為產婦接生時有所感觸,畢竟何淑儀生她一場,這種血脈親情是永遠無法抹煞的。
反正懷安要帶自己去京城了,隻要懷安和她在一起生活就行,至於懷安認生父生母又有什麽關係,這樣她還有更多的兄弟姊妹互相幫襯,省的一個人孤苦伶仃,畢竟以後自己和她爸都會先她離開這個世界……
汪秀芝招唿著二人圍著烤火盆坐下,要幫何淑儀和李懷遠泡茶,何淑儀忙阻止道:“不用麻煩了,我喝了茶晚上會睡不著。”
李懷遠也笑道:“我也不用,汪姨,你別忙。”
這時施懷安從空間裏端著一壺散發著淡雅香氣的菊花枸杞茶以及一碟精致誘人的蛋黃酥,緩緩走來,放在旁邊的桌子上,笑道:“這菊花茶平肝明目清熱解毒,還能安神助眠,咱們圍爐喝茶吃點心。”
此時屋內早已燃起了炭火盆,那小小的一盆,?火盆中炭火劈啪作響,火紅的炭與雪白的灰,讓屋內的每個人都暖融融的。
李懷遠目光隨即被那透明的玻璃壺所吸引,隻見壺內金黃色的胎菊猶如水中仙子般輕盈舞動,其間還零星地點綴著幾顆鮮豔欲滴的紅枸杞,令人賞心悅目。
於是,他興致勃勃地給大家都斟滿一杯,然後喝了一口後又將杯中一飲而盡,不禁讚歎道:“嗯,這茶裏麵似乎還添加了適量的冰糖,清甜爽口真的太好喝了!”
緊接著,他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一旁的蛋黃酥上,毫不猶豫地拿起一塊放入口中輕輕咬下一口,瞬間一股濃鬱的香味彌漫開來,他驚喜地喊道:“哇哦,原來這蛋黃酥裏麵包裹的竟然是鹹蛋黃,外酥裏沙加上豆沙的香甜搭配簡直太美味啦!”
聽到李懷遠這般誇讚,何淑儀不禁掩嘴輕笑起來,打趣地說:“真是個吃精,都這麽大個人了,還是如此貪吃,像個小孩子似的。”
此時,坐在一旁的汪秀芝趕忙笑著將裝滿蛋黃酥的盤子往何淑儀麵前推過去,熱情地招唿道:“懷遠說的真好,讀書人說話就是不一樣哦。何姐,您快嚐嚐看嘛,這味道真的很不錯喲,而且這些都是安安她親手製作的呢。”
聽聞此言,何淑儀麵露驚訝之色,眼中流露出讚賞之意,微笑著迴應道:“哎呀,真沒想到咱們安安不僅人長得漂亮乖巧,居然還有這般好廚藝,能夠做出如此可口的點心,當真是心靈手巧啊!”
何淑儀也伸手拿起一塊蛋黃酥放入口中細細品味起來,片刻之後,滿意地點頭稱讚道:“味道的確非常棒,看來今天我的口福不淺呢。秀芝呀,你能把安安教育得如此優秀出色,可真是功不可沒呀!”
秀芝忙抿嘴笑道:“我哪裏會這個,都是她天賦好,人聰明,我看呀,就是遺傳了你們夫婦的優秀基因。多虧你生了個好女兒呀。”
“都是你們教育的好……”何淑儀有點尷尬的笑著。
李懷遠邊吃邊疑惑道:“這個糕點是用烤爐烤的嗎?你家什麽時候有烤爐了?”
秀芝一愣,知道自己說漏了嘴,這是懷安在空間裏用烤箱做的。
她正不知如何迴應,懷安立即答道:“我在京城租的房子裏,發現廚房裏有烤爐。原來的房東是個大戶人家,同院租房的有一位是糕點師會做這個,我就學著作了一些糕點帶迴來的。”
李懷遠點點頭,道:“京城能人多,藏龍臥虎。”
就在這個時候,施仁美邁著輕快的步伐從門外走了進來。
他的手上拎著一個沉甸甸的袋子,裏麵裝滿了新鮮的紅薯。
當他看到屋內的何淑儀二人時,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聲音洪亮而熱情地說道:“喲嗬,真是稀客啊稀客!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剛好我弟弟給送來了一些紅薯,咱們可以一起烤紅薯吃啦!”
聽到這話,懷安興奮得兩眼放光,連忙快步上前,從父親施仁美的手中一把奪過那個裝著紅薯的袋子,喜笑顏開地說道:“哈哈,太好了!爸爸,這烤紅薯的活兒就交給我吧!”
說罷,她迫不及待地打開袋子,精心挑選了幾個個頭適中、表皮光滑的紅薯,小心翼翼地將它們一一放置到熊熊燃燒的炭火盆中。
一旁的懷遠見狀,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興致勃勃地湊過來幫忙。
何淑儀微笑著緩緩站起身來,目光溫和地看向施仁美一家人,輕聲說道:“其實呢,我今天特意登門拜訪,主要是為了商量一下有關春節的事情。你們過完年之後不是要去京城陪讀嘛,這麽一來,估計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見麵了。所以呀,我就琢磨著想問問你們的意思,今年的年夜飯,咱們兩家能不能一塊兒吃?這樣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多好啊!”
汪秀芝聽完何淑儀的話,不禁微微一愣,她下意識地轉頭與丈夫施仁美交換了一下眼神。
短暫的沉默過後,汪秀芝開口說道:“哎呀,明天可不就是小年夜了麽……”
施仁美看了一眼懷安,便道:“明天是小年夜,我弟弟一家會過來……”
何淑儀忙解釋道:“我是說大年除夕三十夜的晚飯,不過,如果你們有別的安排就算了,我們兩家正月再聚聚也行的……”
施仁美立即道:“我侄子現在頂了職,你們也知道我們這個職業,越是過節的時候越是店裏忙碌的時候,過年和別人調班很難,而且他又是新來的,還搶著表現,幫同事頂班呢。所以今年春節他父母也從鄉下來陪他在市裏過春節。”
何淑儀聽聞此言後,臉上流露出一絲遺憾之色,但很快便微笑著說道:“嗯,能夠理解,畢竟這是件大事兒嘛。那您看看咱們兩家人在正月初幾相聚比較合適呢?主要還是得看你們這邊的時間安排。”
施仁美麵帶笑意地迴應道:“今天我弟弟過來跟我商量過了,他們家今年總算是安定下來,在城裏了屬於自己的房子。而且他們已經計劃好在新屋子裏過年並守歲呢。因此啊,他們準備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到我這兒來吃頓團圓飯,而晚上則會留在自家做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