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年,迫退程普、韓當、黃蓋後,我們的二公子袁熙,終於鬆了口氣。
“公子,接下來如何部署。”趙雲策馬來到了,正在擦劍的袁熙身邊問道。
見到趙雲過來,袁熙收劍入鞘,“子龍,許昌之戰算是結束了,接下來要取道汝南陳留,我們再返迴河北。”
這時,張遼也催馬上前,來到袁熙身旁,他拱手說道,“二公子,張先生讓我南下馳援,但他與徐晃將軍。”
沒等張遼說完,袁熙便明白了,“以我對老師的了解,他應該是狙擊袁術,等到我們撤離後,他將北上洛陽。”
張遼微微一愣,“誠如公子所言。”
袁熙不由輕歎一聲,他又看向了趙雲,“子龍,我們損失了多少人。”
聞言,趙雲頓了頓,又如實迴道,“騎兵損失八百餘,步兵損失近兩千。”
袁熙倒吸一口涼氣,眉頭一皺,“哎,兵者兇器也,古人誠不欺我。”
許昌之戰,算是曹操收場了,袁熙趕了個晚集,最後狼狽撤退汝南。
而夏侯惇和曹昂,繼續屯兵中牟,掩護袁熙撤退,這是曹操的命令。
等到袁熙安全後,他們也會撤離,沒必要與孫堅死磕,意思意思。
袁熙:這一次,真踏馬憋屈。
。。。。。
文聘徐徐撤退,並沒有即可返迴荊州,他在新野以北暫時修整。
以文聘的直覺來看,許昌之戰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消失,他徐徐撤退,應該還有他,出場的機會才是。
正如文聘所想,袁術到達許昌後,並沒有消停,他又繼續搞事情了。
而大漢的西南方向,劉焉這裏有些不好,自從李儒坑騙劉焉,帶走了他的幾個兒子,他就大病了一場。
再加上三子劉冒暴斃,這直接讓六十幾歲的老人,病情越來越嚴重。
比起劉表的荊州,劉焉的益州更加危險,可謂是內憂外患,內部的本地勢力,還有周圍的南蠻,以及董卓。
至於隔壁的鄰居劉表,也和他不怎麽對付,雖然都是漢室宗親,但劉表明顯親近董卓,而不是自己這一邊。
沒辦法,誰讓劉焉他之前,想要割據益州稱帝,顯然槍打出頭鳥不是。
袁術對於出兵的劉表,他感到自己被冒犯了,他想要殺雞給猴看。
給誰看呢?當然是袁紹為首的曹操等人看,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麾下大將孫堅,差點折在南征的途中。
劉表:袁術,可別閃了舌頭。
孫堅:願為將軍蕩平劉表。
。。。。。
192年,冀州,袁家府邸。
春寒料峭,望著皚皚白雪,袁紹有些失神,呆愣許久之後,些許有些涼意,“哎,好一個肅殺的初春呢。”
這時,微弱的腳步聲,從袁紹身後傳來,“主公,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袁紹沒有迴頭,仍舊欣賞著雪景,好一會兒後,他不禁輕歎一聲,“該來的總是要來的,這河北應該姓袁的。”
對於袁紹的呢喃,逢紀沒有說話,他安靜的做著陪襯,袁紹需要決心。
無獨有偶,北邊的公孫瓚,他的心緒同樣複雜,又激動又害怕又惆悵。
幾年之前,他公孫瓚和袁家關係還不錯,甚至得到了袁家支持,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他們成為敵人了。
同樣看著庭院雪景,公孫瓚虎目威嚴,“本初,我們該做個了斷了。”
南北兩大梟雄的目光,好像穿越了時空,碰撞在河北的天空之上。
192年,這個春天,注定不會平靜。
袁紹,字,本初,袁家掌門人。
公孫瓚,字,伯珪,軍閥。
公孫瓚軍事實力占優,高屋建瓴俯視冀州,而袁紹政治實力雄厚,河北世家唯其是從,這是一場軍閥和門閥的戰爭,誰又會笑到最後呢?
說實話,不到最後的五分鍾,誰也不清楚,即使袁紹和公孫瓚他們本人,他們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
。。。。。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國不可一日無君,世不可一日無霸,以鎮天下。
晉太宗,宣武帝,實錄。
。。。。。
自古以來,從龍之臣,為第一等功,贏了,登天子階,輸了,為階下囚。
許攸:死生,唯公子所憑。
淳於瓊:死生,唯公子所憑。
逢紀:死生,唯公子所憑。
。。。。。
袁熙:孫策不死,南征不止!!!
孫策:袁熙不亡,北伐不輟!!!
新生代之中,袁熙認定的對手,隻有孫策一人,孫策亦是如此作想。
沒有孫策這個對手,袁熙早就不知道,浪到哪裏去了,何談一統?
至於董卓、袁紹、劉備、曹操、孫堅,這第一代梟雄,畢竟都落幕了。
沒有第一代梟雄壓著,再沒有孫策橫空出世,袁熙這家夥,不成為隋煬帝,不禍亂天下,那就不錯了。
人生需要對手,敵人越強大,袁熙才越強大,敵人太弱小,袁熙就擺爛了,人生無趣,人生需要強大的對手
。。。。。
劉和被張紘放跑後,他就朝著北一路狂奔,為什麽是北呢,這是有原因的,東邊的兗州是袁紹小弟。
冀州更是袁紹大本營,這都不是很安全,隻有並州方向,目前來看還不屬於袁紹,所以他才鬥膽一試。
然而,劉和不知道的是,河內的王緒以及司馬朗,已經暗中倒戈袁家。
就在一天之前,王緒收到了暗衛的密信,張紘要求王緒再次扣押劉和。
那麽,等待劉和的將是,又又又一次被扣押,這種待遇也是沒誰了吧。
。。。。。
而劉備的平原,最近物價上漲,劉備敏銳的覺察出,戰爭風險再擴大。
於是,劉備讓簡雍儲備糧草,以備冀州之戰所用,又讓關羽訓練兵馬。
還有陳到秘密組建,他的白耳精兵。至於三弟張飛,維持治安便可。
也許劉備勢力一般,也許劉備勢力一般,也許劉備武裝也一般。但他對時局的感知,那是相當敏銳的,這種政治感知能力,數次救他於危難之際。
而公孫瓚也得知了,自己兄弟公**陣亡之事,這差點讓他失去理智,哪怕關靖相勸也無濟於事。
192年,迫退程普、韓當、黃蓋後,我們的二公子袁熙,終於鬆了口氣。
“公子,接下來如何部署。”趙雲策馬來到了,正在擦劍的袁熙身邊問道。
見到趙雲過來,袁熙收劍入鞘,“子龍,許昌之戰算是結束了,接下來要取道汝南陳留,我們再返迴河北。”
這時,張遼也催馬上前,來到袁熙身旁,他拱手說道,“二公子,張先生讓我南下馳援,但他與徐晃將軍。”
沒等張遼說完,袁熙便明白了,“以我對老師的了解,他應該是狙擊袁術,等到我們撤離後,他將北上洛陽。”
張遼微微一愣,“誠如公子所言。”
袁熙不由輕歎一聲,他又看向了趙雲,“子龍,我們損失了多少人。”
聞言,趙雲頓了頓,又如實迴道,“騎兵損失八百餘,步兵損失近兩千。”
袁熙倒吸一口涼氣,眉頭一皺,“哎,兵者兇器也,古人誠不欺我。”
許昌之戰,算是曹操收場了,袁熙趕了個晚集,最後狼狽撤退汝南。
而夏侯惇和曹昂,繼續屯兵中牟,掩護袁熙撤退,這是曹操的命令。
等到袁熙安全後,他們也會撤離,沒必要與孫堅死磕,意思意思。
袁熙:這一次,真踏馬憋屈。
。。。。。
文聘徐徐撤退,並沒有即可返迴荊州,他在新野以北暫時修整。
以文聘的直覺來看,許昌之戰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消失,他徐徐撤退,應該還有他,出場的機會才是。
正如文聘所想,袁術到達許昌後,並沒有消停,他又繼續搞事情了。
而大漢的西南方向,劉焉這裏有些不好,自從李儒坑騙劉焉,帶走了他的幾個兒子,他就大病了一場。
再加上三子劉冒暴斃,這直接讓六十幾歲的老人,病情越來越嚴重。
比起劉表的荊州,劉焉的益州更加危險,可謂是內憂外患,內部的本地勢力,還有周圍的南蠻,以及董卓。
至於隔壁的鄰居劉表,也和他不怎麽對付,雖然都是漢室宗親,但劉表明顯親近董卓,而不是自己這一邊。
沒辦法,誰讓劉焉他之前,想要割據益州稱帝,顯然槍打出頭鳥不是。
袁術對於出兵的劉表,他感到自己被冒犯了,他想要殺雞給猴看。
給誰看呢?當然是袁紹為首的曹操等人看,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麾下大將孫堅,差點折在南征的途中。
劉表:袁術,可別閃了舌頭。
孫堅:願為將軍蕩平劉表。
。。。。。
192年,冀州,袁家府邸。
春寒料峭,望著皚皚白雪,袁紹有些失神,呆愣許久之後,些許有些涼意,“哎,好一個肅殺的初春呢。”
這時,微弱的腳步聲,從袁紹身後傳來,“主公,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袁紹沒有迴頭,仍舊欣賞著雪景,好一會兒後,他不禁輕歎一聲,“該來的總是要來的,這河北應該姓袁的。”
對於袁紹的呢喃,逢紀沒有說話,他安靜的做著陪襯,袁紹需要決心。
無獨有偶,北邊的公孫瓚,他的心緒同樣複雜,又激動又害怕又惆悵。
幾年之前,他公孫瓚和袁家關係還不錯,甚至得到了袁家支持,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他們成為敵人了。
同樣看著庭院雪景,公孫瓚虎目威嚴,“本初,我們該做個了斷了。”
南北兩大梟雄的目光,好像穿越了時空,碰撞在河北的天空之上。
192年,這個春天,注定不會平靜。
袁紹,字,本初,袁家掌門人。
公孫瓚,字,伯珪,軍閥。
公孫瓚軍事實力占優,高屋建瓴俯視冀州,而袁紹政治實力雄厚,河北世家唯其是從,這是一場軍閥和門閥的戰爭,誰又會笑到最後呢?
說實話,不到最後的五分鍾,誰也不清楚,即使袁紹和公孫瓚他們本人,他們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
。。。。。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國不可一日無君,世不可一日無霸,以鎮天下。
晉太宗,宣武帝,實錄。
。。。。。
自古以來,從龍之臣,為第一等功,贏了,登天子階,輸了,為階下囚。
許攸:死生,唯公子所憑。
淳於瓊:死生,唯公子所憑。
逢紀:死生,唯公子所憑。
。。。。。
袁熙:孫策不死,南征不止!!!
孫策:袁熙不亡,北伐不輟!!!
新生代之中,袁熙認定的對手,隻有孫策一人,孫策亦是如此作想。
沒有孫策這個對手,袁熙早就不知道,浪到哪裏去了,何談一統?
至於董卓、袁紹、劉備、曹操、孫堅,這第一代梟雄,畢竟都落幕了。
沒有第一代梟雄壓著,再沒有孫策橫空出世,袁熙這家夥,不成為隋煬帝,不禍亂天下,那就不錯了。
人生需要對手,敵人越強大,袁熙才越強大,敵人太弱小,袁熙就擺爛了,人生無趣,人生需要強大的對手
。。。。。
劉和被張紘放跑後,他就朝著北一路狂奔,為什麽是北呢,這是有原因的,東邊的兗州是袁紹小弟。
冀州更是袁紹大本營,這都不是很安全,隻有並州方向,目前來看還不屬於袁紹,所以他才鬥膽一試。
然而,劉和不知道的是,河內的王緒以及司馬朗,已經暗中倒戈袁家。
就在一天之前,王緒收到了暗衛的密信,張紘要求王緒再次扣押劉和。
那麽,等待劉和的將是,又又又一次被扣押,這種待遇也是沒誰了吧。
。。。。。
而劉備的平原,最近物價上漲,劉備敏銳的覺察出,戰爭風險再擴大。
於是,劉備讓簡雍儲備糧草,以備冀州之戰所用,又讓關羽訓練兵馬。
還有陳到秘密組建,他的白耳精兵。至於三弟張飛,維持治安便可。
也許劉備勢力一般,也許劉備勢力一般,也許劉備武裝也一般。但他對時局的感知,那是相當敏銳的,這種政治感知能力,數次救他於危難之際。
而公孫瓚也得知了,自己兄弟公**陣亡之事,這差點讓他失去理智,哪怕關靖相勸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