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年,中山,甄家。
自從甄宓勸說母親,賑濟青州流民以後,她的美名便傳播了出去。
甄宓的善舉也引起了,冀州世家之人的關注,他們也很好奇,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女子,很多人慕名拜訪。
還有一些大家族,為家中傑出子嗣,向甄夫人提親,但都被迴絕了。
“女兒,你看這些都是,咱們冀州年少俊傑的名單。”甄夫人憐愛地,看著自己這個女兒,“你可有相中的公子?”
“母親,你就知道打趣我。”被甄夫人這麽一調笑,甄宓立刻霞飛雙頰。
“哪個女兒不思春?”甄夫人是過來人。
甄宓羞澀地看了眼名單,她有些詫異問道,“哎?袁家的三公子袁尚?”
“怎麽?相中了?”甄夫人慈愛問道。
甄宓尷尬擺了擺手,“母親你誤會了,我隻是聽說,有一位二公子,最近風頭正盛,可是這袁尚之兄長?”
甄夫人訝然地點了點頭,“哎?女兒說的是袁熙吧,確實乃人中龍鳳。”
“哦,原來是他。”聞言,甄宓眼中異彩流連,她低頭很好的掩飾過去了。
~~~
甄宓貴氣之名,已經傳遍冀州,上門提親之人,快踏甄家門檻了。
甄家乃巨富之家,她們不缺錢,唯獨缺一份尊貴,比如說那袁家人。
對於袁紹三子,甄夫人也有所耳聞,而老三的袁尚,最得袁紹寵愛。
甄宓:袁熙,會是那個人嗎?
上次漳河之邊,甄宓正在浣洗,有位濁世佳公子,闖入了她的心中。
。。。。。
191年,長安。
這次李儒的迴歸,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獎勵,說不失望那是假的,但要讓他背叛董卓,李儒也做不出來這事。
賈詡來到了李儒府上,他們交換了信息差,均是感慨萬千,李儒驚歎賈詡的才智,賈詡也佩服李儒的膽略。
“文優,你有何打算?”看著苦悶的李儒,賈詡心中大有,兔死狐悲之感,今天的李儒也許,就是他的將來。
李儒搖了搖手中酒杯,不由輕歎一聲,“哎,還能有什麽打算,我願歸隱山林不問世事,這未嚐不是好事。”
賈詡直視李儒,“這真是文優之誌?”
賈詡的這句話,直戳李儒內心,他再也繃不住了,“我還能怎麽辦?難道要我去和牛輔,爭奪西涼軍權柄?”
賈詡不由輕歎,“文優,你若信得文和,我有一計可讓你遠離紛爭。”
李儒不禁訝然,“文和何以教我?”
賈詡沒有直言,他蘸了蘸酒水,在案幾上徐徐寫道,“飛熊軍,張濟。”
~~~
西涼軍眾將中,張濟相對靠譜點,不算太混,他的侄子張繡,之前還隨李儒入蜀,也算有些淵源了。
五大中郎將以下,也就張濟威望最高,也最得士卒愛戴,所以,賈詡才建議李儒,先去其軍中避難。
後來,張濟卻死在了,曹操的猜忌中,他的侄子張繡,可是袁熙的人。
那時,袁曹決戰,不打掉張濟,曹操擔心後院不穩,所以痛下殺手。
。。。。。
191年,濮陽。
被神秘女子刺殺後,整個濮陽變得詭異起來,他袁熙身份相當敏感。
出使陳留剛到濮陽,袁熙便被刺殺,這很難不讓人,產生一些聯想。
陳留張邈?梟雄曹操?大哥袁譚?這三方勢力,終究會是哪一方呢?
這不僅是袁熙的疑惑,也是其他人的疑惑,又或許有人在使離間計。
高月小心地幫袁熙,處理著肩部的傷口,“顯奕,倒底是誰要刺殺你?”
袁熙莫名一歎,“我也不知道。”
“會,會是大哥他嗎?”高月猶豫了一下,終於問出了這個禁忌話題。
袁熙也知道大哥袁譚,最近也迴到了濮陽,但他可不認為袁譚,在這個時間點上,做出這種低劣的蠢事。
“不是大哥。”袁熙肯定說道,“我也懷疑過他,但大哥這個時候不會的。”
說曹操曹操就到,侍女綠珠進入了房間,她局促說道,“大公子來了。”
聞言,袁熙眉頭一皺,他拍了拍高月素手,然後又看向綠珠,“快請。”
~~~
正如袁熙所說,這個時候,最想擺脫嫌疑的人,就是大哥袁譚了。
袁譚剛出使歸來,且立了大功,形勢一片大好,沒必要此時搞袁熙。
袁譚反而怕袁熙誤會,中了敵人的離間計,不分青紅皂白地內鬥。
袁譚:二弟,你要相信我。
袁熙:是誰,也不能是大哥。
。。。。。
191年。長安。
郿塢的建設快要完成,董卓廣聚天下珍寶,並儲藏了數十萬石糧草。
但為了建造這座要塞,董卓征集了二十幾萬民夫,關中百姓怨聲載道。
這一天,王允來到了相國府,正是為了郿塢建設,他想勸一勸董卓。
“子師,你怎麽來了?”見到王允前來,董卓很是熱情地,上前招唿說道。
“相國,允卻有要事稟報。”王允向董卓行了一禮,然後拿出一份文書。
董卓接過文書後,隨即變色難看起來,“郿縣百姓,相繼逃亡西涼?”
王允頓了頓,“如今百姓惶惶,蓋因郿塢之建設,相國不妨暫緩工期。”
董卓麵露難色,“吾聞百匹之家,尚欲市換田宅,何況貴為一國之相乎?”
“相國乃當世霍光,豈可不思前車之鑒?”王允麵色一正,繼續勸諫道。
董卓不由輕歎一聲,“吾誠知司徒之心,然郿塢終將營造,子師你有直臣之風,老夫當為卿緩之一月。”
董卓的上限,也就是權臣了,比起曹操、劉備、袁紹,終究差了些。
更別說,漢高祖劉邦了,他在死亡前夕,還在平叛的路上,一刻都沒閑著,創業垂統,直到耗盡了生命。
後起之秀的曹操、劉備、孫堅,也死在了征伐途中,袁紹也是如此。
哪怕新生代的,袁熙和孫策他們,也是刀尖上跳舞,不得一日休息。
。。。。。
視線拉迴到濮陽。
“二弟,為兄聽說你受傷了,倒底發生了什麽事情?”袁譚關切問候道。
袁熙麵色坦然,他擺了擺手說道,“讓大哥擔心了,小傷而已不妨事的。”
“無垢,見過大哥。”高月向袁譚見禮。
“弟妹無須多禮。”袁譚擺了擺手,“二弟這是刀劍傷吧?難道是有刺客?”
還沒等高月迴答,袁熙便接過話茬,“大哥迴到濮陽,我禮當去拜訪,反讓兄長來看我,是弟弟的不是。”
見袁熙不願提起,袁譚也不再追問,“拖父親的福氣,劉表對我還算客氣,他已經答應與我冀州結盟。”
“太好了,恭喜大哥建立新功,真乃我袁家一幸事,”袁熙趕緊附和說道。
“哎。”袁譚謙虛擺了擺手,“大哥這點微末之功,哪裏比得上二弟你呢?”
袁熙扯過話題,他淡淡一笑,“我看大哥的樣子,父親是讓你迴鄴城吧?”
袁譚心下一驚,“瞞不過二弟你。”
出生在袁家,看似榮耀無比,但個中齷齪肮髒,那也是不可勝數。
太累,真的太累了,沒一句實話,自己累,別人累,吃瓜群眾也累。
一旦同流合汙,就無法救贖了,哪怕渾身浴血,也不能坐以待斃。
。。。。。
自從甄宓勸說母親,賑濟青州流民以後,她的美名便傳播了出去。
甄宓的善舉也引起了,冀州世家之人的關注,他們也很好奇,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女子,很多人慕名拜訪。
還有一些大家族,為家中傑出子嗣,向甄夫人提親,但都被迴絕了。
“女兒,你看這些都是,咱們冀州年少俊傑的名單。”甄夫人憐愛地,看著自己這個女兒,“你可有相中的公子?”
“母親,你就知道打趣我。”被甄夫人這麽一調笑,甄宓立刻霞飛雙頰。
“哪個女兒不思春?”甄夫人是過來人。
甄宓羞澀地看了眼名單,她有些詫異問道,“哎?袁家的三公子袁尚?”
“怎麽?相中了?”甄夫人慈愛問道。
甄宓尷尬擺了擺手,“母親你誤會了,我隻是聽說,有一位二公子,最近風頭正盛,可是這袁尚之兄長?”
甄夫人訝然地點了點頭,“哎?女兒說的是袁熙吧,確實乃人中龍鳳。”
“哦,原來是他。”聞言,甄宓眼中異彩流連,她低頭很好的掩飾過去了。
~~~
甄宓貴氣之名,已經傳遍冀州,上門提親之人,快踏甄家門檻了。
甄家乃巨富之家,她們不缺錢,唯獨缺一份尊貴,比如說那袁家人。
對於袁紹三子,甄夫人也有所耳聞,而老三的袁尚,最得袁紹寵愛。
甄宓:袁熙,會是那個人嗎?
上次漳河之邊,甄宓正在浣洗,有位濁世佳公子,闖入了她的心中。
。。。。。
191年,長安。
這次李儒的迴歸,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獎勵,說不失望那是假的,但要讓他背叛董卓,李儒也做不出來這事。
賈詡來到了李儒府上,他們交換了信息差,均是感慨萬千,李儒驚歎賈詡的才智,賈詡也佩服李儒的膽略。
“文優,你有何打算?”看著苦悶的李儒,賈詡心中大有,兔死狐悲之感,今天的李儒也許,就是他的將來。
李儒搖了搖手中酒杯,不由輕歎一聲,“哎,還能有什麽打算,我願歸隱山林不問世事,這未嚐不是好事。”
賈詡直視李儒,“這真是文優之誌?”
賈詡的這句話,直戳李儒內心,他再也繃不住了,“我還能怎麽辦?難道要我去和牛輔,爭奪西涼軍權柄?”
賈詡不由輕歎,“文優,你若信得文和,我有一計可讓你遠離紛爭。”
李儒不禁訝然,“文和何以教我?”
賈詡沒有直言,他蘸了蘸酒水,在案幾上徐徐寫道,“飛熊軍,張濟。”
~~~
西涼軍眾將中,張濟相對靠譜點,不算太混,他的侄子張繡,之前還隨李儒入蜀,也算有些淵源了。
五大中郎將以下,也就張濟威望最高,也最得士卒愛戴,所以,賈詡才建議李儒,先去其軍中避難。
後來,張濟卻死在了,曹操的猜忌中,他的侄子張繡,可是袁熙的人。
那時,袁曹決戰,不打掉張濟,曹操擔心後院不穩,所以痛下殺手。
。。。。。
191年,濮陽。
被神秘女子刺殺後,整個濮陽變得詭異起來,他袁熙身份相當敏感。
出使陳留剛到濮陽,袁熙便被刺殺,這很難不讓人,產生一些聯想。
陳留張邈?梟雄曹操?大哥袁譚?這三方勢力,終究會是哪一方呢?
這不僅是袁熙的疑惑,也是其他人的疑惑,又或許有人在使離間計。
高月小心地幫袁熙,處理著肩部的傷口,“顯奕,倒底是誰要刺殺你?”
袁熙莫名一歎,“我也不知道。”
“會,會是大哥他嗎?”高月猶豫了一下,終於問出了這個禁忌話題。
袁熙也知道大哥袁譚,最近也迴到了濮陽,但他可不認為袁譚,在這個時間點上,做出這種低劣的蠢事。
“不是大哥。”袁熙肯定說道,“我也懷疑過他,但大哥這個時候不會的。”
說曹操曹操就到,侍女綠珠進入了房間,她局促說道,“大公子來了。”
聞言,袁熙眉頭一皺,他拍了拍高月素手,然後又看向綠珠,“快請。”
~~~
正如袁熙所說,這個時候,最想擺脫嫌疑的人,就是大哥袁譚了。
袁譚剛出使歸來,且立了大功,形勢一片大好,沒必要此時搞袁熙。
袁譚反而怕袁熙誤會,中了敵人的離間計,不分青紅皂白地內鬥。
袁譚:二弟,你要相信我。
袁熙:是誰,也不能是大哥。
。。。。。
191年。長安。
郿塢的建設快要完成,董卓廣聚天下珍寶,並儲藏了數十萬石糧草。
但為了建造這座要塞,董卓征集了二十幾萬民夫,關中百姓怨聲載道。
這一天,王允來到了相國府,正是為了郿塢建設,他想勸一勸董卓。
“子師,你怎麽來了?”見到王允前來,董卓很是熱情地,上前招唿說道。
“相國,允卻有要事稟報。”王允向董卓行了一禮,然後拿出一份文書。
董卓接過文書後,隨即變色難看起來,“郿縣百姓,相繼逃亡西涼?”
王允頓了頓,“如今百姓惶惶,蓋因郿塢之建設,相國不妨暫緩工期。”
董卓麵露難色,“吾聞百匹之家,尚欲市換田宅,何況貴為一國之相乎?”
“相國乃當世霍光,豈可不思前車之鑒?”王允麵色一正,繼續勸諫道。
董卓不由輕歎一聲,“吾誠知司徒之心,然郿塢終將營造,子師你有直臣之風,老夫當為卿緩之一月。”
董卓的上限,也就是權臣了,比起曹操、劉備、袁紹,終究差了些。
更別說,漢高祖劉邦了,他在死亡前夕,還在平叛的路上,一刻都沒閑著,創業垂統,直到耗盡了生命。
後起之秀的曹操、劉備、孫堅,也死在了征伐途中,袁紹也是如此。
哪怕新生代的,袁熙和孫策他們,也是刀尖上跳舞,不得一日休息。
。。。。。
視線拉迴到濮陽。
“二弟,為兄聽說你受傷了,倒底發生了什麽事情?”袁譚關切問候道。
袁熙麵色坦然,他擺了擺手說道,“讓大哥擔心了,小傷而已不妨事的。”
“無垢,見過大哥。”高月向袁譚見禮。
“弟妹無須多禮。”袁譚擺了擺手,“二弟這是刀劍傷吧?難道是有刺客?”
還沒等高月迴答,袁熙便接過話茬,“大哥迴到濮陽,我禮當去拜訪,反讓兄長來看我,是弟弟的不是。”
見袁熙不願提起,袁譚也不再追問,“拖父親的福氣,劉表對我還算客氣,他已經答應與我冀州結盟。”
“太好了,恭喜大哥建立新功,真乃我袁家一幸事,”袁熙趕緊附和說道。
“哎。”袁譚謙虛擺了擺手,“大哥這點微末之功,哪裏比得上二弟你呢?”
袁熙扯過話題,他淡淡一笑,“我看大哥的樣子,父親是讓你迴鄴城吧?”
袁譚心下一驚,“瞞不過二弟你。”
出生在袁家,看似榮耀無比,但個中齷齪肮髒,那也是不可勝數。
太累,真的太累了,沒一句實話,自己累,別人累,吃瓜群眾也累。
一旦同流合汙,就無法救贖了,哪怕渾身浴血,也不能坐以待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