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天下承平,要澄清吏治,讓袁紹去做,難度要小一些,袁紹的履曆夠,家族背景也夠,個人能力也夠。


    但你讓曹操去做,阻礙那就大了,雖然他能力非凡,但身份地位背景,都還差點火候,鎮不住那一幫宵小。


    袁紹天生就是,為治世而生的,作為黨魁領袖,新一代的權臣,世家的話事人,袁閥掌門人,非袁紹莫屬。


    在治世,若沒有袁紹的關照,曹操活不過三集,他是壓抑的苦悶的。


    亂世之梟雄,對曹操來說,這是公允的,治世之能臣,這有待商榷,在和平年代,世家不會搭理曹操的。


    若沒有袁紹這樣,宿有威望的大哥,鎮著場子的話,沒人鳥曹操的。


    但亂世就不同了,曹操就可以整合,天下四海的資源,為其所用了。


    。。。。。


    “你我生逢亂世,皆是身不由己,為龍為蛇,雖有天命,亦當人為。”袁熙站在黎陽渡口,眺望著濤濤黃河。


    191年,河北,黎陽。


    晉太宗,宣武帝,實錄。


    袁熙此次南下,是奉袁紹之命,前往陳留張邈那,欲重申盟約之好。


    當然,還有韓馥避難一事。


    重中之重的是,袁熙要會見曹操,這才是此行的重點,也關係著,兗州未來局勢,這是袁紹特別授意的。


    袁熙:曹操,世之梟雄也。


    。。。。。


    董卓一係列操作下,西北方向暫時安定下來,馬騰和韓遂心中,多少還是有了些隔閡,當然這需要時間。


    而袁紹這一邊,也安定了冀州,消除了內部隱患,平息了韓馥影響。


    東西兩大霸主,都穩住了基本盤,但是,沒有了敵人的董卓,逐漸鬆懈了下來,再次恢複了驕奢淫逸。


    而袁紹剛好相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北方大敵公孫瓚,還在渤海磨刀霍霍,戰鬥並沒有結束。


    至於南邊的劉表,將很快見到,袁紹派來的使者,大公子袁譚。


    他已經提前收到風聲,洞悉兩大霸主虛實後,劉表果斷選擇了袁紹。


    畢竟,董卓年紀大了,雄心壯誌不再,而袁紹正當壯年,雄姿英發、虎視河北,再加上為了牽製袁術。


    劉表經過深思熟慮,還有謀士蒯良、蒯越的意見,他同意結盟袁紹。


    對於梟雄來說,他們最大的敵人,或許不是別人,而是時不我待。


    董卓即便再強大,也抵不過時間的刻刀,比起袁紹等梟雄,他年紀確實大了,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可奈何。


    董卓膝下無子,隻得傳位牛輔,這也讓其他諸侯,更加肆無忌憚。


    傳承對於梟雄還說,這是相當重要的,那不僅是權力的繼承,更是政治理念的延續,可是董卓他斷代了。


    董卓:天下諸侯,欺我老矣。


    。。。。。


    至於幽州方向,袁紹派去的使者,吃了劉虞的閉門羹,拒不接見辛評。


    對此,辛評並不以為意,並大張旗鼓地宣揚,袁紹使者在幽州的事實。


    同時,他派了三波手下,不斷前往遊說劉虞,但是都遭到了拒絕。


    雖然劉虞問心無愧,但袁紹出使幽州的事,還是被公孫瓚得知了。


    這讓他很是惱火,但公孫瓚身處南皮,一時間還騰不出手來,他也隻能暫時隱忍了下來,不過這事沒完。


    袁紹的聯盟政策,除了劉虞之外,基本上都成功了,對袁術的合圍,已經搭建完畢,袁紹將騰出更多精力。


    麵對梟雄公孫瓚,袁紹可不敢馬虎,幽州的白馬義從,那可是頂端戰力,比董卓的西涼軍,也不遑多讓。


    辛評的騷操作,也確實隔應到了公孫瓚,不管他信不信,他對劉虞的態度,那就是,臥榻之處豈容他人。


    公孫瓚與袁紹爭雄,那麽必須穩定幽州,劉虞這個潛在隱患,他是一定要處理的,哪怕劉虞是個好人。


    董卓之後的梟雄,袁紹的政治能力,可以排到前幾了,河北霸主之名,可不是白叫的,那可是戰績可查的。


    。。。。。


    191年,渤海南皮戰場。


    公孫瓚背信棄義,將黃巾軍誆騙到對岸後,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望著逃竄的黃巾軍,公孫瓚冷冷一笑,“傳令下去,一個不留。”


    聞言,公孫範咽了下口水,他沒有違逆公孫瓚,“大哥,此事我曉得。”


    說罷,他便大踏步離開了,翻身上馬、抽出配劍,“將士們聽令,隨我追殺黃巾軍,一個不留,一個不留。”


    唿!!!哈!!!威武!!!得到軍令後,公孫軍將士們,無不振奮激昂,戰場上從來都是,壓抑的血腥的,他們也是人,他們需要釋放。


    但結果就是,失敗的一方,將被勝利的一方,進行慘無人賭的屠戮。


    戰爭從來都是,血腥的、暴力的、毀滅的,潘多拉魔盒打開後,嗜血的魔王,將毀不受控製,拋棄仁義、道德、廉恥,向眾生揮動屠戮之刃。


    南皮之戰,公孫瓚贏得勝利,但也喪失了人心,短期內看不出什麽,一旦當他勢弱了,便是眾叛親離之時。


    天下攻略,單純的武力鎮壓,是達不成目標的,沒有政治的輔助,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後繼乏力底蘊不足。


    一個成功的梟雄,從來都是兩手並用,政治為主、軍事為輔,服則撫之、叛則討之,布之以德、宣之以威。


    後來,袁紹攻打公孫瓚,便是六分政治,四分軍事,將公孫肢解了。


    。。。。。


    《袁閥》巴氏先祖,保佑小子。


    小智:袁熙,咱們的命運,將休戚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袁熙:哼,咱們才不一樣。


    小智:我們隻是劇本不同。


    袁熙:不不不,在我的劇本中,小智你這廢物,恐怕活不過三集。


    小智:額,你說的也許沒錯,不過,我完蛋的話,你也將不存在吧。


    袁熙:嗯?你是在威脅我?


    小智:不,這是你的錯覺,這隻是我的一個,不太成熟的小意見。


    袁熙:哼,但願你別掛掉。


    。。。。。


    諸葛亮,字,孔明,先生二十七歲,出山輔佐劉備,五十四歲,病逝五丈原,中間整整二十七年,為劉備,為蜀漢,為少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臥龍一出,天下三分。


    。。。。。


    總會有新晉寒門,成為新的世家,也總會有老牌世家,跌落成為寒門,每一任皇帝周圍,就會有新的宗室,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而不是一潭死水,給人以絕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是這個道理,治國亦然。


    一個健康國家,最重要的就是,流動性和公正性,同時有著,正常的上升渠道,才能散發出,蓬勃生機。


    任何事物,老而不死是為賊,袁隗選擇死亡,讓袁家浴火重生,也就是這個道理,很殘酷是嗎?這就天道。


    天道無情,是以有情,天道有情,是以無情,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袁熙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0曆史的天空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0曆史的天空0並收藏三國袁熙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