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合格的君王,若沒有赫赫戰功,那是鎮不住天下的,所以最少得有,百分之三十的功勞,才能鎮住手底下,那一幫子驕兵悍將,李世民明白這個道理,宣武帝袁熙同樣也懂。
天下攻伐中,李世民的功勞,一個人就占了,百分之五六十,天下反王有一半是,李世民率軍去收拾的。
赫赫威名之下,李世民台前一站,試問有誰敢反?有一個算一個。
袁熙雖不如李世民,但天下攻伐中,那也是穩穩占據了,百分之三十九的功勞,倒也勉強能穩住局麵。
再說了,袁熙和李世民,他們足夠年輕,家世背景非凡,他們也有足夠的氣量,容得下那幫驕兵悍將。
如果沒有足夠的戰功,又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年齡也不再年輕,作為一個君王,那麽隻有一種選擇。
那就是削藩、清退功臣,但結果就不好說了,要麽,他把功臣集團消滅了,要麽,功臣集團把他架空了。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個君王,選擇與功臣集團,共治天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直至國家滅亡。
。。。。。
。。。。。
191年,帝國的西北方向,西涼。金城。
牛輔來到了,金城的馬韓大營。
雙方客套完後,賓主落座,開始了今天的會談,也決定著西北的安危。
“我是來勸降兩位將軍的。”牛輔打開天窗說亮話,他沒有一點遮掩的意思。
聞言,馬騰麵色難看,冷然說道,“牛將軍你這話,是否太過自負了。”
一旁的韓遂,倒是出奇的平靜。
牛輔沒有退縮,他先聲奪人道,“你我對壘,無非兩種局麵,一是擺齊兵馬,一戰定乾坤,二是你們歸順。”
“哼,我們有三萬餘兵馬,又豈會怕你一偏師。”馬騰怒不可遏,直接拍到了案幾上,將酒杯給震倒散了一地。
對於馬騰的憤怒,牛輔並不以為意,“馬將軍或許不知,就在不就之前,董旻將軍兵出安定,已經朝著武威方向,偷襲你的老巢去了。”
“什麽?”馬騰這下真的坐不住了。
~~~
牛輔勸降馬騰,勝算還是挺大的,董卓雖敗退長安,但並未傷筋動骨,主力部隊戰損不大,比起馬騰強多了。
其次,牛輔背後還有,董卓的長安天子,這是政治上的,正義性。
在軍事部署上,董旻兵出安定,準備襲擊武威,也點了馬騰死穴。
綜上所述,牛輔勸降的成功率,或有六七成把握,除非馬騰他們,真的心存漢室,同董軍大軍死拚。
。。。。。
其實,董旻還沒有出安定,真正有行動的,那是屯兵郿塢的董越。
他已經得到牛輔命令,正在向金城急行軍,這才是牛輔真正的意圖。
這時,韓遂打破了緊張氣氛,“大家不妨聽我一言,是戰是和先不說,董丞相有承諾,給予我們什麽好處嗎?”
見說話的是韓遂,牛輔收迴了氣勢,他淡淡說道,“那自然是有的。”
“哼。”馬騰冷哼一聲,沒有給他好臉色,相對於韓遂,他脾氣暴躁些。
韓遂又笑著問道,“敢問牛輔將軍,這董丞相的任命,倒底是何官職?”
見問到了點上,牛輔也不藏著掖著,他拿出了董卓的文書,“我家丞相說了,若是兩位將軍歸降,征西將軍、鎮西將軍,便是我們的誠意。”
聽到這裏,馬騰和韓遂兩人,他們的瞳孔一縮,顯然他們並不平靜。
之前袁紹派人來過,他們也答應了起兵,但韓遂和馬騰,隻想獲得一些好處罷了,並不想徹底得罪董卓。
畢竟,袁紹給的東西,也不見得有多好,董卓給他們的,更加實在。
一旦和董卓開戰,勝算先不說,袁紹遠在河北,也無法及時救援,而董卓不一樣,他可就在臥榻之側。
再加上,牛輔給了台階,馬騰和韓遂,真的有些意動,這很現實。
韓遂:本初,這對不住了。
。。。。。
勸降張頜、高覽,策動渤海戰局,出使平原送糧,袁熙圓滿完成了任務,有功賞有過罰,袁紹給他獎勵了。
首先,糧草器械馬匹等,袁紹大方的讓袁熙,前往審配那裏領取。
這一次和審配見麵,他對袁熙的態度,比之以前好多了,畢竟,袁熙的功勞擺在那裏,一刀一槍拚來的。
與此同時,袁紹任命袁熙為典農校尉,讓他協助田豐等人,巡視冀州耕種進度,並囑咐袁熙秘密行動。
畢竟,很快就要和公孫瓚對上了,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所以,袁紹才派了袁熙,作為監察官都督此事。
這也是袁紹想要,一碗水端平的想法,總得給袁熙一點甜頭吧?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總會有一些意外,將袁熙推向別的地方。
袁紹手下的審配,似乎對袁熙觀感不錯,這就是,傳說中的眼緣吧?
後來,審配和逢紀兩人,都站在了袁熙這邊,為他抵禦袁譚的攻擊。
。。。。。
191年,冀州,鄴城。
“父親任命我為典農校尉,先生你有何看法?”袁熙第一時間,他就找到了老師張紘,甚至沒來得及喝口水。
張紘眉頭一皺,“何須如此慌張?”
“先生說的是。”袁熙趕緊認錯,隨即問道,“那先生覺得,父親什麽意思?”
“哎,這是袁公對你的補償。”張紘合上文書,他看了眼袁熙,不禁輕歎道。
“對我的補償?”袁熙撓了撓頭。
“公子新建大功,然並未有大賞,袁公又讓袁譚,出使荊州劉表。”說到這裏,張紘頓了頓,“心生愧疚而已。”
“是,是嗎?”對於這個答案,袁熙還是頗為滿意的,這說明袁紹在乎他。
“那接下來我該怎麽做?”事情既然定了下來,袁熙索性就順勢而為。
“跟好幾位先生便可。”張紘略有深意地說道,“他們將來或許是你的助力。”
袁熙眼睛一亮,“先生言之有理。”
~~~
袁紹已經開始,在幾個子嗣中,玩平衡之術了,但會不會玩兒脫,那就不確定了,反正,李淵就弄砸了。
袁紹之子袁熙,李淵次子李世民,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是嗎。
因為袁紹的默許,袁熙實際上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幕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已經算是一方小諸侯了。
有些事情,就算你不想做,局勢也會推著你,走向未知的風口。
。。。。。
191年,壽春方向。
陳溫的暗中歸附,讓袁紹在淮南,有了一顆釘子,為袁術而準備的。
袁紹用政治手段,以及袁家的影響力,兵不血刃拿下了壽春。
他這一手玩兒的,那是相當的老辣,仔細研究的話,你從中能看到,有老司徒袁隗的影子,對於袁紹的培養,袁隗也真的是,下了血本的。
在世家子弟中,袁紹這一代人,也隻有他能縱橫捭闔,鎮得住全場。
京城中的太/z黨,曹操、鮑信、王匡、劉岱、張邈等人,也紛紛以袁紹馬首是瞻,誰又不豎個大拇指。
作為太子黨領袖,世家門閥的老大,若不是董卓之亂,他袁紹將是,下一個權臣,下一個霍光,下一個董卓。
如果說軍事上,袁紹或許比不上曹操,但在政治上,袁紹更加老辣。
袁隗對袁紹的教育,是以權臣模式培養的,袁紹也沒辜負他的期望,袁家在他的手中,達到了勢力頂峰。
擊敗公孫瓚後,袁紹心態膨脹了,操作失誤不斷,給了曹操可乘之機,袁紹的這個小弟,那可不是省油的主。
而袁紹的每次失誤,那就是曹操的機遇,他沒有浪費一次機會,積小勝成大勝,局勢終究發生了逆轉。
天下攻伐中,李世民的功勞,一個人就占了,百分之五六十,天下反王有一半是,李世民率軍去收拾的。
赫赫威名之下,李世民台前一站,試問有誰敢反?有一個算一個。
袁熙雖不如李世民,但天下攻伐中,那也是穩穩占據了,百分之三十九的功勞,倒也勉強能穩住局麵。
再說了,袁熙和李世民,他們足夠年輕,家世背景非凡,他們也有足夠的氣量,容得下那幫驕兵悍將。
如果沒有足夠的戰功,又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年齡也不再年輕,作為一個君王,那麽隻有一種選擇。
那就是削藩、清退功臣,但結果就不好說了,要麽,他把功臣集團消滅了,要麽,功臣集團把他架空了。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個君王,選擇與功臣集團,共治天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直至國家滅亡。
。。。。。
。。。。。
191年,帝國的西北方向,西涼。金城。
牛輔來到了,金城的馬韓大營。
雙方客套完後,賓主落座,開始了今天的會談,也決定著西北的安危。
“我是來勸降兩位將軍的。”牛輔打開天窗說亮話,他沒有一點遮掩的意思。
聞言,馬騰麵色難看,冷然說道,“牛將軍你這話,是否太過自負了。”
一旁的韓遂,倒是出奇的平靜。
牛輔沒有退縮,他先聲奪人道,“你我對壘,無非兩種局麵,一是擺齊兵馬,一戰定乾坤,二是你們歸順。”
“哼,我們有三萬餘兵馬,又豈會怕你一偏師。”馬騰怒不可遏,直接拍到了案幾上,將酒杯給震倒散了一地。
對於馬騰的憤怒,牛輔並不以為意,“馬將軍或許不知,就在不就之前,董旻將軍兵出安定,已經朝著武威方向,偷襲你的老巢去了。”
“什麽?”馬騰這下真的坐不住了。
~~~
牛輔勸降馬騰,勝算還是挺大的,董卓雖敗退長安,但並未傷筋動骨,主力部隊戰損不大,比起馬騰強多了。
其次,牛輔背後還有,董卓的長安天子,這是政治上的,正義性。
在軍事部署上,董旻兵出安定,準備襲擊武威,也點了馬騰死穴。
綜上所述,牛輔勸降的成功率,或有六七成把握,除非馬騰他們,真的心存漢室,同董軍大軍死拚。
。。。。。
其實,董旻還沒有出安定,真正有行動的,那是屯兵郿塢的董越。
他已經得到牛輔命令,正在向金城急行軍,這才是牛輔真正的意圖。
這時,韓遂打破了緊張氣氛,“大家不妨聽我一言,是戰是和先不說,董丞相有承諾,給予我們什麽好處嗎?”
見說話的是韓遂,牛輔收迴了氣勢,他淡淡說道,“那自然是有的。”
“哼。”馬騰冷哼一聲,沒有給他好臉色,相對於韓遂,他脾氣暴躁些。
韓遂又笑著問道,“敢問牛輔將軍,這董丞相的任命,倒底是何官職?”
見問到了點上,牛輔也不藏著掖著,他拿出了董卓的文書,“我家丞相說了,若是兩位將軍歸降,征西將軍、鎮西將軍,便是我們的誠意。”
聽到這裏,馬騰和韓遂兩人,他們的瞳孔一縮,顯然他們並不平靜。
之前袁紹派人來過,他們也答應了起兵,但韓遂和馬騰,隻想獲得一些好處罷了,並不想徹底得罪董卓。
畢竟,袁紹給的東西,也不見得有多好,董卓給他們的,更加實在。
一旦和董卓開戰,勝算先不說,袁紹遠在河北,也無法及時救援,而董卓不一樣,他可就在臥榻之側。
再加上,牛輔給了台階,馬騰和韓遂,真的有些意動,這很現實。
韓遂:本初,這對不住了。
。。。。。
勸降張頜、高覽,策動渤海戰局,出使平原送糧,袁熙圓滿完成了任務,有功賞有過罰,袁紹給他獎勵了。
首先,糧草器械馬匹等,袁紹大方的讓袁熙,前往審配那裏領取。
這一次和審配見麵,他對袁熙的態度,比之以前好多了,畢竟,袁熙的功勞擺在那裏,一刀一槍拚來的。
與此同時,袁紹任命袁熙為典農校尉,讓他協助田豐等人,巡視冀州耕種進度,並囑咐袁熙秘密行動。
畢竟,很快就要和公孫瓚對上了,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所以,袁紹才派了袁熙,作為監察官都督此事。
這也是袁紹想要,一碗水端平的想法,總得給袁熙一點甜頭吧?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總會有一些意外,將袁熙推向別的地方。
袁紹手下的審配,似乎對袁熙觀感不錯,這就是,傳說中的眼緣吧?
後來,審配和逢紀兩人,都站在了袁熙這邊,為他抵禦袁譚的攻擊。
。。。。。
191年,冀州,鄴城。
“父親任命我為典農校尉,先生你有何看法?”袁熙第一時間,他就找到了老師張紘,甚至沒來得及喝口水。
張紘眉頭一皺,“何須如此慌張?”
“先生說的是。”袁熙趕緊認錯,隨即問道,“那先生覺得,父親什麽意思?”
“哎,這是袁公對你的補償。”張紘合上文書,他看了眼袁熙,不禁輕歎道。
“對我的補償?”袁熙撓了撓頭。
“公子新建大功,然並未有大賞,袁公又讓袁譚,出使荊州劉表。”說到這裏,張紘頓了頓,“心生愧疚而已。”
“是,是嗎?”對於這個答案,袁熙還是頗為滿意的,這說明袁紹在乎他。
“那接下來我該怎麽做?”事情既然定了下來,袁熙索性就順勢而為。
“跟好幾位先生便可。”張紘略有深意地說道,“他們將來或許是你的助力。”
袁熙眼睛一亮,“先生言之有理。”
~~~
袁紹已經開始,在幾個子嗣中,玩平衡之術了,但會不會玩兒脫,那就不確定了,反正,李淵就弄砸了。
袁紹之子袁熙,李淵次子李世民,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是嗎。
因為袁紹的默許,袁熙實際上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幕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已經算是一方小諸侯了。
有些事情,就算你不想做,局勢也會推著你,走向未知的風口。
。。。。。
191年,壽春方向。
陳溫的暗中歸附,讓袁紹在淮南,有了一顆釘子,為袁術而準備的。
袁紹用政治手段,以及袁家的影響力,兵不血刃拿下了壽春。
他這一手玩兒的,那是相當的老辣,仔細研究的話,你從中能看到,有老司徒袁隗的影子,對於袁紹的培養,袁隗也真的是,下了血本的。
在世家子弟中,袁紹這一代人,也隻有他能縱橫捭闔,鎮得住全場。
京城中的太/z黨,曹操、鮑信、王匡、劉岱、張邈等人,也紛紛以袁紹馬首是瞻,誰又不豎個大拇指。
作為太子黨領袖,世家門閥的老大,若不是董卓之亂,他袁紹將是,下一個權臣,下一個霍光,下一個董卓。
如果說軍事上,袁紹或許比不上曹操,但在政治上,袁紹更加老辣。
袁隗對袁紹的教育,是以權臣模式培養的,袁紹也沒辜負他的期望,袁家在他的手中,達到了勢力頂峰。
擊敗公孫瓚後,袁紹心態膨脹了,操作失誤不斷,給了曹操可乘之機,袁紹的這個小弟,那可不是省油的主。
而袁紹的每次失誤,那就是曹操的機遇,他沒有浪費一次機會,積小勝成大勝,局勢終究發生了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