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
“我還是不忿,我憑什麽給劉表,這麽大一份機緣,他何德何能。”董卓臉色不悅,畢竟是白送的。
“唉,主公,兩權相害取其輕。”見董卓怒不可遏,李儒開解著說道,他也知道這事兒,董卓很難取舍的。
“行了,行了,文優你看著辦吧。”董卓心情很不爽,自己打江山這麽辛苦,才取得這麽大一點的地方。
而劉表卻因為時勢和機會,被自己幾乎白送了,一個偌大的荊州,他董卓心中不爽,甚至可以說是嫉妒。
這個世界上,注定有某些人,是上天的寵兒,有著幸運的加持。不過,話又說迴來,幸運本身也是實力的一種,不是嗎?氣運之子,光武帝劉秀,便是如此。
。。。。。
為了牽製,南陽的袁術,董卓不得不,忍痛任命劉表,為新的荊州牧,為什麽一定,要選擇劉表。
那是因為,袁家和皇室之間,有著很深的隔閡,畢竟,袁家可是要篡漢的,至於,劉表是否真的賣力牽製袁術,這不重要,隻要讓袁術心中狐疑、舉棋不定,就可以了,再不濟,隻要袁術他不進行,大規模的追擊,這事兒也就成了。董卓確實為一代梟雄,其權謀心機手段,在漢末群雄中,至少排得上前五,可惜天不假年。
而事態的發展,也和李儒的預判,基本一致。劉表和公孫度他們,成功的牽製並威脅了,盟軍的大後方,迫使袁紹、公孫瓚等人,無法組織大規模的追擊。
可惜了,董卓和世家,並不怎麽對付,世家更看好,袁家的袁紹,這也是董卓一直過不去的心病。
如果,董卓有世家的支持,至少能夠平定北方,可惜,世家不認他,而且,他年紀也大了,雄心不再。
董卓:可惜啊,我不是,世家之人,不然,天下英雄,又何足道哉?
董卓:哼,該死的袁本初。
有時候,曆史,往往充滿著,戲劇性,令人意外的是,世家出身的曹操,竟然繼承了,董卓的遺誌。
。。。。。
那我們袁家二公子,袁熙在做什麽呢?其實他能做的,並不多,他並不是獨立諸侯,受到袁紹節製。
也就在營地,練練兵聽聽課,也就如此罷了。
不是說袁熙是主角,他就所向無敵了,不是那迴事的,別人又不是弱智,他們都是有血有肉,有智商的人。
宣武帝袁熙的劇本,其實並不好打。
。。。。。
洛陽,虎牢關。
董卓登上了城牆,他視線的遠方,正是盟軍大營。
“唉,不公啊,天不佑我董卓啊。”董卓內心頗為感慨,背影有些蕭索,“這幫公卿子弟誤國誤民呢。”
對此,身為謀士的李儒,一時間無言可對。
“文優,你說他們,為何要反我?”董卓情緒激動地,看向身旁的李儒,他很是不解問道,“為何反我?”
“因為,主公你不是世家之人。”李儒頓了一下,然後小心解釋道,“這幫公卿子弟,也不認可我們西涼軍。”
“哼,世家,好,好一個世家。”董卓很是不忿,他用力打在牆頭之上,“早晚有一天,我要收拾他們。”
“主公,上邊風大,咱們迴營吧。”李儒看了眼灰暗的天空,又看了眼低沉的董卓,他上前關心說道。
“唉,再給我三十年,該有多好。”董卓點了點頭,便隨李儒往迴走,他看向遠方天際,自言自語著。
“十年打天下,十年削世家,十年開太平,老天不公啊。”董卓知道自己的情況,他恐怕活不了幾年了。
見董卓流露出悲傷,李儒並沒有接話。他很安靜識趣地,當著一名合格的聽眾,董卓也不需要安慰。
這一年,董卓,五十又八,如果董卓贏了,他未嚐不是一代雄主,可是他最後輸了,那就要接受審判。
勝利即正義,勝利者,可以解釋正義,可以賦予它定義,僅此而已,不要抱怨不公平,那是因為你太弱了。
“文優,老夫今年多大了?”董卓撐著牆壁,慢慢往下走去,他轉頭看向李儒,“忙於征戰,我記不太清了。”
“主公,今年五十又八了。”李儒施禮說道。
他心中有些酸楚,李儒沒有去看,董卓那深邃的眼睛,他怕自己也會流露出,英雄遲暮的悲傷神情。
“哎,文優,我們走吧,召集將軍們議事。”待到李儒說完,董卓不由輕歎一聲,他便率先走下了城牆。
董卓,曹操,袁熙,這三位梟雄,其實他們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區別。他們都想要,安定天下、削弱世家,不過,初代梟雄董卓,他摸石頭過河,做的太激進了。
而曹操則是,表麵上,和世家合作,而暗中偷塔,同床異夢,貌合神離,從本質上講,他背叛了世家。
宣武帝袁熙,對於世家的態度,那就是又拉又打,同時利用,外戚和宗室,來製衡世家,還有起用寒門。
然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為了拖垮世家,大晉用了兩百年,同樣也複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
虎牢以西,西涼軍大營。
“主公,撤軍迴長安,不可急促,大軍當緩緩而行,以防被諸侯所乘。”李儒首先出列,拱手施禮說道。
“嗯,文優,言之有理。”董卓會意點了點頭,並伸手示意李儒,繼續說下去,他全力著配合李儒。
“主公,可令李榷、郭汜兩位將軍,棄了滎陽,趕到虎牢關會合。”李儒給出了方案,接著他又看向董卓,“然後,再讓徐榮將軍,在洛陽,提前做好準備。”
董卓不可置否,不過沒有接話,隻是點了點頭。
“然後,主公起大軍,撤離虎牢關,並留呂布將軍斷後,待李榷、郭汜兩位將軍到達後,再全軍撤退,”李儒一一分析著,諸位將軍的部署,章法很是得當。
“都聽到了吧,眾將聽令,一切按照軍師計策行事,不得遲緩。”董卓起身,看著眾將,下令說道。
“諾!”“諾!!”“諾!!!”
眾將紛紛領命,接著魚貫而出。
斷後事宜,非呂布莫屬,李儒自告奮勇的,去給呂布鼓鼓勁,讓他重拾一下信心,畢竟上次他被擊敗了。
虎牢一戰,呂布封神,其威懾力,可見一斑,上次戰敗,呂布怒氣值,已經拉滿,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之後劇情,就是火燒洛陽。
在這期間,我們的袁家二公子,袁熙。
雖然,他能做的不多,不過他在張紘的督促下,對手中的暗衛,進行著最後的訓練,隻要討伐董卓結束。
那麽,他的暗衛就要,散布天下、刺探情報,古代戰爭,準確的信息往往會,決定戰場的發展態勢。
。。。。。
接下來,遷都的事情正式確定,獻帝劉協也將西遷長安,巍巍大漢國都洛陽,即將消失在大火中。
新的時代,即將展開,諸侯混戰。
而董卓的撤退,在政治層麵上講,他輸給了袁紹,從此將再也無力,涉足關東之事,然而,在軍事層麵上,西涼軍並沒有敗,隻是戰略性撤退,仍然有強大實力。
這也是為何,曹操想要追擊董卓,袁紹左顧言他的原因,西涼軍並沒有傷筋動骨,那不是主動送人頭嗎?
“我還是不忿,我憑什麽給劉表,這麽大一份機緣,他何德何能。”董卓臉色不悅,畢竟是白送的。
“唉,主公,兩權相害取其輕。”見董卓怒不可遏,李儒開解著說道,他也知道這事兒,董卓很難取舍的。
“行了,行了,文優你看著辦吧。”董卓心情很不爽,自己打江山這麽辛苦,才取得這麽大一點的地方。
而劉表卻因為時勢和機會,被自己幾乎白送了,一個偌大的荊州,他董卓心中不爽,甚至可以說是嫉妒。
這個世界上,注定有某些人,是上天的寵兒,有著幸運的加持。不過,話又說迴來,幸運本身也是實力的一種,不是嗎?氣運之子,光武帝劉秀,便是如此。
。。。。。
為了牽製,南陽的袁術,董卓不得不,忍痛任命劉表,為新的荊州牧,為什麽一定,要選擇劉表。
那是因為,袁家和皇室之間,有著很深的隔閡,畢竟,袁家可是要篡漢的,至於,劉表是否真的賣力牽製袁術,這不重要,隻要讓袁術心中狐疑、舉棋不定,就可以了,再不濟,隻要袁術他不進行,大規模的追擊,這事兒也就成了。董卓確實為一代梟雄,其權謀心機手段,在漢末群雄中,至少排得上前五,可惜天不假年。
而事態的發展,也和李儒的預判,基本一致。劉表和公孫度他們,成功的牽製並威脅了,盟軍的大後方,迫使袁紹、公孫瓚等人,無法組織大規模的追擊。
可惜了,董卓和世家,並不怎麽對付,世家更看好,袁家的袁紹,這也是董卓一直過不去的心病。
如果,董卓有世家的支持,至少能夠平定北方,可惜,世家不認他,而且,他年紀也大了,雄心不再。
董卓:可惜啊,我不是,世家之人,不然,天下英雄,又何足道哉?
董卓:哼,該死的袁本初。
有時候,曆史,往往充滿著,戲劇性,令人意外的是,世家出身的曹操,竟然繼承了,董卓的遺誌。
。。。。。
那我們袁家二公子,袁熙在做什麽呢?其實他能做的,並不多,他並不是獨立諸侯,受到袁紹節製。
也就在營地,練練兵聽聽課,也就如此罷了。
不是說袁熙是主角,他就所向無敵了,不是那迴事的,別人又不是弱智,他們都是有血有肉,有智商的人。
宣武帝袁熙的劇本,其實並不好打。
。。。。。
洛陽,虎牢關。
董卓登上了城牆,他視線的遠方,正是盟軍大營。
“唉,不公啊,天不佑我董卓啊。”董卓內心頗為感慨,背影有些蕭索,“這幫公卿子弟誤國誤民呢。”
對此,身為謀士的李儒,一時間無言可對。
“文優,你說他們,為何要反我?”董卓情緒激動地,看向身旁的李儒,他很是不解問道,“為何反我?”
“因為,主公你不是世家之人。”李儒頓了一下,然後小心解釋道,“這幫公卿子弟,也不認可我們西涼軍。”
“哼,世家,好,好一個世家。”董卓很是不忿,他用力打在牆頭之上,“早晚有一天,我要收拾他們。”
“主公,上邊風大,咱們迴營吧。”李儒看了眼灰暗的天空,又看了眼低沉的董卓,他上前關心說道。
“唉,再給我三十年,該有多好。”董卓點了點頭,便隨李儒往迴走,他看向遠方天際,自言自語著。
“十年打天下,十年削世家,十年開太平,老天不公啊。”董卓知道自己的情況,他恐怕活不了幾年了。
見董卓流露出悲傷,李儒並沒有接話。他很安靜識趣地,當著一名合格的聽眾,董卓也不需要安慰。
這一年,董卓,五十又八,如果董卓贏了,他未嚐不是一代雄主,可是他最後輸了,那就要接受審判。
勝利即正義,勝利者,可以解釋正義,可以賦予它定義,僅此而已,不要抱怨不公平,那是因為你太弱了。
“文優,老夫今年多大了?”董卓撐著牆壁,慢慢往下走去,他轉頭看向李儒,“忙於征戰,我記不太清了。”
“主公,今年五十又八了。”李儒施禮說道。
他心中有些酸楚,李儒沒有去看,董卓那深邃的眼睛,他怕自己也會流露出,英雄遲暮的悲傷神情。
“哎,文優,我們走吧,召集將軍們議事。”待到李儒說完,董卓不由輕歎一聲,他便率先走下了城牆。
董卓,曹操,袁熙,這三位梟雄,其實他們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區別。他們都想要,安定天下、削弱世家,不過,初代梟雄董卓,他摸石頭過河,做的太激進了。
而曹操則是,表麵上,和世家合作,而暗中偷塔,同床異夢,貌合神離,從本質上講,他背叛了世家。
宣武帝袁熙,對於世家的態度,那就是又拉又打,同時利用,外戚和宗室,來製衡世家,還有起用寒門。
然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為了拖垮世家,大晉用了兩百年,同樣也複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
虎牢以西,西涼軍大營。
“主公,撤軍迴長安,不可急促,大軍當緩緩而行,以防被諸侯所乘。”李儒首先出列,拱手施禮說道。
“嗯,文優,言之有理。”董卓會意點了點頭,並伸手示意李儒,繼續說下去,他全力著配合李儒。
“主公,可令李榷、郭汜兩位將軍,棄了滎陽,趕到虎牢關會合。”李儒給出了方案,接著他又看向董卓,“然後,再讓徐榮將軍,在洛陽,提前做好準備。”
董卓不可置否,不過沒有接話,隻是點了點頭。
“然後,主公起大軍,撤離虎牢關,並留呂布將軍斷後,待李榷、郭汜兩位將軍到達後,再全軍撤退,”李儒一一分析著,諸位將軍的部署,章法很是得當。
“都聽到了吧,眾將聽令,一切按照軍師計策行事,不得遲緩。”董卓起身,看著眾將,下令說道。
“諾!”“諾!!”“諾!!!”
眾將紛紛領命,接著魚貫而出。
斷後事宜,非呂布莫屬,李儒自告奮勇的,去給呂布鼓鼓勁,讓他重拾一下信心,畢竟上次他被擊敗了。
虎牢一戰,呂布封神,其威懾力,可見一斑,上次戰敗,呂布怒氣值,已經拉滿,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之後劇情,就是火燒洛陽。
在這期間,我們的袁家二公子,袁熙。
雖然,他能做的不多,不過他在張紘的督促下,對手中的暗衛,進行著最後的訓練,隻要討伐董卓結束。
那麽,他的暗衛就要,散布天下、刺探情報,古代戰爭,準確的信息往往會,決定戰場的發展態勢。
。。。。。
接下來,遷都的事情正式確定,獻帝劉協也將西遷長安,巍巍大漢國都洛陽,即將消失在大火中。
新的時代,即將展開,諸侯混戰。
而董卓的撤退,在政治層麵上講,他輸給了袁紹,從此將再也無力,涉足關東之事,然而,在軍事層麵上,西涼軍並沒有敗,隻是戰略性撤退,仍然有強大實力。
這也是為何,曹操想要追擊董卓,袁紹左顧言他的原因,西涼軍並沒有傷筋動骨,那不是主動送人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