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趁著月色,董卓帶著李儒等人,在重兵的護衛下,連夜趕到了洛陽,徐榮已經在城門久候了。


    徐榮擊敗孫堅後,就撤迴了洛陽。他早早的在城門口迎接,一行人徑自迴丞相府,並沒有對外聲張。


    次日,董卓吩咐徐榮,緊閉京師四門,聚集文武百官於朝堂,商議大事。朝中文武不敢不從,俱到。


    獻帝也高坐於,天子寶座之上,不發一言。


    洛陽朝會開始,董卓要商議遷都事宜。


    “我漢東都洛陽,已近兩百年,今氣數已衰,長安有旺氣,故吾欲奉駕,西幸長安,汝等宜速裝,不得有誤。”董卓立於位首,仗劍而怒視群臣,說道。


    “是極,按照《石包箴》記載,應該遷都長安,上順天心,下順民意。”李儒出列幫襯道,兩人唱著雙簧。


    雖然,眾人都知道,董卓的意圖,不過懾於其威嚇,大臣都沉默不語。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司徒楊彪。


    “遷都改製,是天下大事,容易引起民怨,且定都已久,民不樂遷。”楊彪鼓起勇氣,站了出來異議道。


    “如今,天意民心,都支持遷都,也有讖言記載,你想違背大勢嗎?”見楊彪這硬骨頭,董卓不忿說道。


    “無故遷都,舍棄故土,恐怕會引起,天下的騷亂,《石包讖》是一本妖書,丞相大人乃國家大臣,又怎可相信此等事?”頓了頓後,楊彪繼續,據理力爭道。


    “關中沃野千裏,乃王業之所,再說了,百姓怎麽值得商量,敢有反抗者,我以大軍驅之,誰敢不從?”見楊彪這麽多話,董卓有些不耐,冷冷地說道。


    如果說汝南袁家,是世家中的梟雄,那麽弘農楊家,就是世家中的清流。當然,這隻是相對而言。


    畢竟,身處那個圈子,哪怕再幹淨,又能幹淨到哪裏去,不過,這已經不易了,不必苛求什麽。


    遷都長安,勢在必行,誰也無法阻止,董卓的決心,這次朝會,隻不過是讓遷都,走合法化程序而已。


    。。。。。


    題外話,平原郡,隸屬青州,宣武帝曾於此,遭遇了黑山刺殺,正值袁紹召袁熙迴鄴城,兇手應該是,袁譚或者袁尚,不過,袁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此次事件,標誌著袁家兄弟,奪嫡之爭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也為後來,宣武帝弑兄,埋下了伏筆。


    袁熙看向了鄴城,眼神變得深邃起來,“我的好大哥啊,你做初一,弟弟我做十五,這總不過分吧。”


    宣武帝袁熙,北伐烏桓時,袁譚戰敗,被暗殺於柳城,史說紛紜。最是,無情,帝王,之家。


    。。。。。


    番外。鄴城,袁譚府邸,袁熙隻身赴宴。


    “哎呀,二弟,好久不見,你瘦了。”見袁熙到來,袁譚早就門前迎接,他真的沒想到,袁熙活了下來。


    “折煞我了,怎敢勞煩大哥親迎?”袁熙見到袁譚後,麵色帶上了笑容,那場麵真的是,兄友而弟恭。


    “哎?都是自家兄弟,見外了不是?”袁譚和煦地笑著,同時輕輕拍著,袁熙的肩膀,好一個大哥。


    “是弟弟矯情了,大哥最近還好吧。”袁熙看著袁譚,十分關心說道,至於心中如何作想,那就不知道了。


    “還不錯,待會兒敘舊,二弟請。”袁譚讓開一步,讓袁熙先進門,他在禮節方麵,做的讓袁熙心驚。


    “不敢不敢,大哥先請,禮不可廢。”見袁譚如此禮遇,袁熙心中一緊,他可不想中了,什麽陷阱內。


    “好,是大哥疏忽了,來人,擺宴。”見袁熙不上套,隨即,袁譚走在前邊,朝著周圍侍從說道。


    袁熙在袁譚身後,默默地跟著,同時他也在,悄悄的打量著,袁譚府周圍的人,他感覺氣氛,很不對勁。


    袁熙隻身赴宴,張紘是反對的,畢竟這有,很大風險的,不過他在賭,他賭在鄴城,袁譚應該不敢動他。


    不過,這兩兄弟,此次都誤判了,袁熙低估了,袁譚的狠辣,同樣,袁譚也低估了,袁熙的防備之心。


    當然這事,袁家兩兄弟,並沒有捅到,袁紹那裏,畢竟這事,如果曝光了,那以後,就不能,下死手了。


    。。。。。


    宴會之後,袁熙臉色蒼白地,出了袁譚府,很快他來到了,一個拐角。“仲康,仲康,仲康何在?”


    袁熙朝著黑暗中,厲聲喊道,“仲康何在?”


    “公子莫慌,許褚在此。”黑暗中緩緩地,走出一位壯漢,不是許褚還有誰,他拱手道,“公子請吩咐。”


    “仲康,快,給我催吐藥,快。”袁熙扶著牆,麵色難看,他極力催促著,他剛才喝的酒水,裏邊下毒了。


    許褚趕緊上前,扶起了袁熙,並拿出了解藥,他沒想到袁譚動手了,“公子給,這是張先生準備的。”


    “好,很好,這該死的袁譚,竟然下毒。”袁熙一邊吃著藥,一邊咒罵著袁譚,還好他提前留了一手。


    “來人,快,給本公子,拿解藥。”


    袁譚府中,待袁熙走後,袁譚臉色大驚。


    原來宴會上,準備的毒酒,他也一起喝了,沒辦法,如果他不喝的話,以袁熙的謹慎,肯定也不會喝,為了讓袁熙,喝下那毒酒,他袁譚也隻能,舍命陪君子了。


    “大公子,剛才為何,不留下袁熙。”辛評將解藥,遞給袁譚後,不解問道,畢竟他在席上,暗示過袁譚。


    “我也想,但是袁熙不能出事,在我袁譚的府上,不然父親饒不了我。”袁譚服下了解藥,麵色稍微緩和。


    按照原計劃,辛評想讓袁譚,在宴會之上,把袁熙給幹掉,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不過,意外發生了。


    不知為何的是,袁譚竟然忽略了,辛評給的提示,臨時變卦,采用了第二套,備用方案,酒水中下毒。


    不知這是,袁譚於心不忍呢,還是真擔心,袁紹的責難呢,又或許兩者都有,人心還真是,複雜呢。


    。。。。。


    蓬萊,傳說有神仙,真假無從考據,曆代帝王,皆欲長生,而永保社稷,宣武帝袁熙,也不能免俗。


    尋求長生不老,這是一種奢望,但是,前有秦始皇,後有漢武帝,今有宣武帝,他們前仆後繼。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斷尋訪不老藥,按理說以他們的智商,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但是,事實就是發生了,與其說是追求長生,倒不如說是,對權力的貪戀。


    自古蓬萊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追求長生,注定是一種奢望,然而,袁熙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


    宣武帝派人,巡訪不老藥,三年而不成,被田豐得知後,又是一陣怒懟,袁熙也不得不,無奈地放棄。


    雖然,他們的生命,最終都逝去了,但是,他們創造的曆史功績,卻不息地流淌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他們也將被後世之人,所銘記於心,其實這也算是,以另一種方式,獲得長生吧,秦始皇,漢武帝,宣武帝,他們都是,華夏文明,閃耀的英雄,頌傳千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袁熙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0曆史的天空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0曆史的天空0並收藏三國袁熙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