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洛陽,相國府。


    華雄戰敗被殺的消息,也傳到了董卓這裏,於是,他趕緊召集一眾文武,前來相國議事,並商量對策。


    不一會兒,西涼軍將領陸續到來。


    李儒、呂布、張濟、李榷、郭汜等皆至。


    還不等眾人到齊坐下,董卓就開始咆哮不已,盛怒難抑,“該死的袁本初,老夫饒他一命,現在竟然讓人,殺了我大將華雄,誰敢替我,滅了袁紹這廝?”


    聞言,呂布心思一轉,出列請戰道,“如義父不棄,布願提一萬兵馬,剿滅袁紹,獻其首級於帳下。”


    董卓開懷大笑,“哈哈,我兒神勇,吾心甚慰。”


    見董卓就要同意,李儒趕緊阻止道,“主公不可,袁紹乃疥癬之疾,關東諸侯才是大患,不可舍本逐末。”


    董卓不由一愣,“那依文優之見,我該當如何?”


    李儒徐徐分析道,“文優以為,主公首先應該,加強朝廷內部的控製,防止內外勾結,如遇到可疑投敵的,寧可殺錯,不可放過,主公別忘了,袁家的袁隗。”


    董卓終於要,對袁家動手了,因為一旦袁隗,和盟軍勾連,那麽董卓將腹背受敵,這個風險他擔不起。


    。。。。。


    “文優所言,甚合我意,袁隗那幾個老家夥,我早就想幹掉他們了。”董卓點了點頭,倒是頗為讚同。


    接著,李儒繼續為董卓,分析當前的局勢,他伸手道,“主公當拉攏,一批諸侯,比如劉表、劉虞等,漢室宗親,再不濟兩不相幫也行,那就成功了一半。”


    董卓讚許道,“好好好,文優,你接著說。”


    李儒沒有讓董卓失望,他想引君入甕,拉長敵方戰線,“汜水關是保不住了,主公當加強虎牢關的防禦,一邊集結西涼軍,坐等諸侯到來,然後進行決戰。”


    董卓頻頻點頭,“好,有文優,吾高枕無憂矣。”


    正如李儒所謀,劉虞和劉表等諸侯,確實作壁上觀,靜侯成敗,他們沒有參加到,關東盟軍的行列中。


    也正因為,他們保持中立,後來袁術和劉表,結成了死敵,而劉虞也被袁紹,借公孫瓚之手,給解決了。


    。。。。。


    李儒笑了笑,不過他心中,還是有些擔憂。


    就在這時,董卓老部下張濟,出言道,“主公,雍涼乃是我,西涼軍老家,不可不防,當有重兵把守。”


    董卓想了想後,覺得好有道理,“張將軍,所言甚是,老夫就令你帥軍三萬,駐守長安,保守雍涼。”


    張濟趕緊領命,“諾,濟定不負主公之托。”


    李儒剛想出聲拒絕,不想董卓嘴快,已經同意了,怎麽還沒開打,就先想到退路了,還是用西涼最精銳的飛熊軍,看來主公已經有點,喪失以前的誌氣了。


    董卓看向李儒,“哦,文優,你可有事要說?”


    “迴主公,文優無事稟報。”李儒搖了搖頭,雖有點失望,但也沒有阻攔,此刻他對董卓,還抱有幻想的。


    見眾人無異議,董卓點了點頭,下令道,“好,其餘眾將,率麾下兵馬,集結洛陽待命,準備大戰。”


    “諾!!!”“諾!!!”“諾!!!”


    一眾西涼軍將領,紛紛領命而去。


    董卓給張濟的三萬兵馬,是飛熊軍嫡係精銳,也就是說,董卓此時已經有了,退守長安的最壞打算了。


    。。。。。


    洛陽,袁家。


    此時,袁隗正與王允,在下棋聊天。討論天下時局,說道朝廷處境,俱是歎息不已,但也無可奈何。


    不一會兒後,王允落子完畢,他向袁隗拱手問道,“太傅大人,不知本初他們,現今情況如何了?”


    王允與袁家關係不錯,而且同袁隗亦師亦友,所以才有此問,也有試探的意思,他也不是什麽傻白甜。


    袁隗平靜道,“現於渤海,添為一郡太守。”


    他在打馬虎眼呢,如今天下誰不知道,四世三公的袁家,大房袁本初起兵討伐董卓?真是一隻老狐狸。


    王允附和道,“不錯,本初是做大事之人。”


    對於袁隗模糊的表達,王允沒有去點破。


    袁隗點了點頭,“此乃小事,有一件才是大事。”


    王允來了興致,“哦?是何事?太傅如此重視?”


    消息在古代傳的很慢,沒有固定渠道的,可能會一直不知道的,不過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故意為之。


    還有就是,董卓的故意封鎖信息,他不知道袁紹已經發檄文,號令討伐董卓了,現在已經集結開戰了。


    別忘了,王允可是朝中大臣,他能不知道?但他必須不知道,如果他說自己知道,那豈不是和盟軍勾結?


    袁紹討伐董卓這事,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兩隻老家夥打啞迷,都是朝廷重臣,故意裝傻充愣呢。


    就在這時,袁家死士袁方,急匆匆地闖入後院,他掏出一封文書,小聲說道,“大人,此乃袁家急件。”


    袁隗眉頭一皺,接過文書,細細看了起來,不一會兒,他長歎道,“唉,我死期將至,子師保重。”


    。。。。。


    王允不由大驚,“太傅,何出如此晦氣之言?”


    同時,他的心中也有了,一個不好的猜測。


    袁隗輕歎道,“那董卓要,對我袁家動手了。”


    他隨即淡定的,將前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王允,又把剛剛得到的消息,也一並告訴了王允,袁紹添為盟主,帶領關東諸侯聯軍,攻打汜水關,已克。


    這一些個消息,把王允衝擊的一愣一愣的,過了好一會兒後,他才反應過來,這也算是喜憂參半吧。


    此時,王允也想到了,董卓必不會幹休,“大人您還是,快離開洛陽吧,去本初那裏,以免殃及池魚。”


    袁隗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擺了擺手,“不必了,老夫風燭殘年,固有一死,今為漢室盡忠,死得其所。”


    袁隗這話,慷慨激昂,大義凜然,王允大感佩服,他向袁隗鄭重施禮,說道,“大人高義,子師佩服。”


    袁隗伸手製止了,還想再勸的王允,“子師,趁董逆還沒來,你還是快快離去吧,以免傷及無辜。”


    “這,老大人,您請多保重。”王允再三勸阻,袁隗不從,他這才不得不離開,史稱王允揮淚別袁隗。


    袁隗已經決定,要殺身成仁了,但他不是為了大漢,而是為了袁家的重生,他要為袁家盡最後一次力。


    後來,王允也以身殉國,估計也是從袁隗這裏,得到的啟發,不過王允是為了,保全大漢最後一絲尊嚴。


    。。。。。


    袁隗作為袁家的掌門人,可以說是合格的,但是對於大漢來說,他又是不合格的,甚至可以說屍位素餐。


    不過,對於這些個虛名和非議,袁隗並不在乎,他關心的隻有,他們袁家能否走向輝煌,這就是他的使命。


    也許今天以後,袁隗就看不到那一天了。


    所以,他要給袁家留點東西,他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了袁紹身上。至於袁術那家夥,就隨他去吧。


    快速迴想著,這幾十年的種種,袁隗突然有一種,釋懷的感覺,這些年來,他過太累了,早就想歇歇了。


    又想到了孫子袁熙,他終於開懷地,大笑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袁熙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0曆史的天空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0曆史的天空0並收藏三國袁熙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