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洛陽,崇德殿。
大殿正中的皇位上,端坐著一名約莫九歲的冕服少年,正是劉禪這一世的同父異母兄弟——劉協。
“郿侯、相國、領前將軍,覲見陛下!”殿外,一名負責司禮的宦官高聲唱道。
隨後,一名身著朝服的魁梧男子,左手扶著長劍,大搖大擺地走入殿內。除了那讚拜不名,入朝不趨的董卓,又能是誰?
“陛下!”董卓微微拱手,甚至連身軀都懶得動一下。
“相國來得正好,諸位愛卿那便開始奏議吧!”
劉協雖然年紀不大,倒也非常聽話,也很守規矩,這一點也讓董卓很是滿意。他順勢把自己的職位也往上提了提,從之前的太尉升為相國。
大漢帝國已經有三百多年沒有出現‘相國’這個職位了。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此一來,董卓替少年皇帝——劉協來處理所有的帝國政務,就變得非常名正言順了。
足足過了一個時辰,董卓終於聽完了一眾大臣的匯報。
“年紀大了啊,昨夜又折騰了半宿,站久了膝蓋疼!待明日上朝時,得讓劉協小兒賜個座才行!”董卓心中暗道。
隨即他理了理喉嚨,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董卓見所有人都在等候他發號施令,便緩緩開口說道:“如今河東匪患日益嚴重,關東又有逆臣舉兵叛亂,洛陽實在是岌岌可危啊!故而本相決意遷都長安,諸位意下如何啊?”
“相國!萬萬不可!”司徒楊彪出列反對道。
“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舍棄宗廟、皇陵,恐引起天下震動,百姓驚恐!”太尉黃琬也勸道。“昔日赤眉軍焚燒長安,如今長安一片廢墟,百姓十不存一,何故舍宮室而就荒野?”
“楊司徒、黃太尉所言甚是,董相國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寧矣!”司空荀爽也出列諫言道。
董卓一出言,就遭到朝廷三公的強烈反對。他頓時大怒,反駁道:“長安有崤函之固,易守難攻,又更近隴右,區區一些木石磚瓦,不出幾日便可辦妥,想要營造宮室,也不過月餘,汝等見識淺薄,皆屍位素餐之輩,蒙蔽聖聽之徒!”
“陛下!臣建議,即日起,罷楊彪、黃琬、荀爽三公之位,貶為庶民!”
“這!相國……!”劉協神色有些慌亂,“這不過爭論幾句而已,至於罷官嗎?”何況劉協就算再懵懂,他也知道三公之位可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官,所以不敢妄下決斷。
“陛下!!”董卓高聲喝道,緊接著鏘的一聲,他左手拇指輕輕一彈,佩劍也跟著出鞘了幾寸。
殿內頓時再次安靜了下來。這寶劍出鞘的聲音不大,但震懾力卻極強。
要知道,擁有劍履上殿特權的人,隻有董卓一人。而其餘眾臣都得按照規定脫掉鞋子,卸下佩劍才準上朝。所以,董卓此時的動作,如何不讓這群手無寸鐵的大臣們心慌。
而劉協不僅慌,更是怕,他可是見過董卓殺人的。
就在幾日前,也同樣是在這崇德殿中,董卓拔劍就砍翻了幾名反對者。那血腥的畫麵,劉協此刻還難以忘懷。
“準……準奏!”劉協隻能妥協。
“哈哈!陛下聖明!”董卓見目的達成,左手順勢一撫,寒光收斂,劍身已經入鞘。
“相國,不可!!”
剛整治完三公,不知又是哪個不知死活的家夥在提反對意見。董卓笑容頓時凝住了,循聲望去,原來是尚書周毖和城門校尉伍瓊。
這兩人倒是很早就投靠了董卓陣營,仗著是自己人,以及那直言不諱的精神,硬是沒給董相國半分麵子。
董卓雙眼微眯,他不爽這兩人很久了,原因就是這兩人推舉的韓馥、劉岱、袁紹等一眾州牧、太守,此時都舉兵造反了。
這讓董卓很難不懷疑此二人,是不是真心投效。又或者,是不是那群反賊的內應。即便不是,那也是舉人失察,罪不可恕!
此時這兩人竟然還敢出言反對,真是提著燈籠上茅房——找死!
“來人,將此二人拉下去砍了!!”
“相國!這是為何啊??”兩人大驚失色,卻又沒想明白其中緣由。
八名全副武裝的西涼精銳徑直闖入殿中,將周毖、伍瓊兩人拖了出去。
片刻過後,兩隻血淋淋的盤子被端了上來,其上正擺放著周毖、伍瓊兩人的項上人頭。
百官頓時驚懼萬分!
董卓輕蔑一笑,環顧四周後,低聲問道:“還有人嗎?”
這邊郡武夫,太粗魯了,完全不講武德,罔顧大漢禮儀。
但又能怎麽樣呢?
這群臣子們,那高高在上的皇帝,手上有一丁點兵權嗎?能奈何他董卓嗎?
形勢比人強啊,此時哪裏還有人敢出言反對,還要不要命啦!
楊彪、黃琬、荀爽三人也一言不發,他們如今都被貶為庶民了,犯不著與董卓死磕到底。而且,在他們看來,董卓也蹦躂不了多久。
玩政治,是需要智慧的,要與朝堂諸公達成利益妥協。
而在董卓這番血腥高壓之下,他的話此時確實比皇帝的聖旨還管用,但這樣毫不顧忌世家大族的感受,自然也就沒人支持他的權臣事業。
漢朝的權臣不少,但董卓的路子絕對是最野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個道不僅僅是指正義,更多的是指權力和利益。
最終,朝會以董卓的強行遷都而收場。但推翻董卓暴政的想法,也隨之在一眾大臣們的心中迅速生根發芽。
距離洛陽四百裏的兗州陳留郡酸棗縣。
“孟德!……孟德!”張邈不等馬車停穩就跳了下來,往曹操軍帳奔走而去。
“孟卓兄!你可迴來了!”不等張邈開口,曹操搶著說道:“看來孟卓兄帶迴來的是一個好消息!”
“何止是好消息!”張邈從袖中掏出一份帛書,遞了過去。
“……令後將軍袁術領荊豫聯軍,出魯陽,北上討董!”
“……命陳留太守張邈、濟北相鮑信率本部兵馬,進兵滎陽,奪成皋!”
“……本盟主將親率河內之甲,陳兵孟津!”
“好!好啊!早就該如此行事了!”曹操請戰一個多月,終於等來了聯盟軍的進攻命令。
曹操雖然身份不低,當過濟南相,級別相當於一郡太守。在他逃離洛陽之前,還擔任過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但他現在卻沒有任何實權。
好在有陳留衛茲以及曹氏宗親的資助,讓他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隊伍,掛靠在好友張邈麾下。
“本初還給我們送來了兩千援兵!!”張邈望向身後不遠處的軍隊,補充道。
“哦?是誰帶隊?”
“周喁!丹陽太守周昕之弟!”
“看來是為了監督我軍啊!”曹操現在隻想盡快發兵洛陽,挽救漢室,倒也並不在意由誰來統領。“孟卓兄!既然那周喁是袁本初派過來的,不如我們就拜他為軍師,一致聽其號令!”
“賢弟如此大度,令愚兄佩服!”
“妙才!!”曹操朝軍帳內的夏侯淵喊道。
“兄長所喚何事?”一位身著鎧甲,腰係佩劍的英俊青年走出帳外,拱手答道。
“讓元讓、子廉、子孝、文謙、曼成速速整頓兵馬,隨我出迎援軍!”曹操口中的幾人正是夏侯惇、曹洪、曹仁以及新招募的遊俠頭目——樂進和地方豪強勢力——李典。
“諾!”
一炷香過後,周喁在曹操、張邈及一眾將士的簇擁下,步入軍帳。
不出片刻,濟北相鮑信領著其弟鮑韜和一眾親衛,也從隔壁軍營趕了過來。
鮑信、鮑韜麾下有士卒兩萬,加上曹操的五千人,張邈的三千人以及周喁帶來的二千人,合計三萬人,也算得上聲勢浩大。
隨後,周喁宣讀了盟主將令,約定明日卯時大軍開拔。
此時,弘農王劉禪的大軍浩浩蕩蕩出濟南、濟北,一路沿黃河西進,抵達了兗州濟陰郡鄄城縣。
“報!”
鄄城城外,劉禪麾下的五萬大軍剛剛駐紮下來,就有細作來報。
而中軍帳內,劉禪、盧植和荀攸三人居於上位,正與一眾武將商議接下來的行軍路線。
“啟稟殿下!聯盟軍正在朝洛陽集結!”
“這個袁紹,真是滑頭!”劉禪聽後,不禁罵道。“這聯盟軍早不打,晚不打,偏偏看到咱們派兵來了,就提前發起進攻!”
“袁紹這是怕殿下搶了先手!”荀攸直言不諱說道。“不過,殿下勿憂,我料他們必敗無疑!”
“哦?荀師為何如此肯定?”劉禪饒有興趣地問道,他作為穿越者,自然知道在討伐董卓的幾場戰鬥中,聯盟軍是輸得一敗塗地。
“董卓麾下的西涼軍,常年征戰塞外,是我大漢的精銳之師!怎麽是一幫臨時拚湊的烏合之眾能夠相提並論的!”
“公達所言甚是!”盧植點頭稱是。對於大漢精銳的戰鬥力,他心裏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昔日先帝下詔,升董卓為並州牧,就是想要他交出手中兵權!誰料董卓這廝竟敢違背詔令,拒不交權!”盧植神色黯然,“或許,那時候此賊子就有了謀逆之心!”
“我們不能坐視不管啊!董賊勢大,當群起而攻之!”要正麵硬剛董卓,劉禪帶來的五萬兵馬是完全不夠的,這就需要借助聯盟軍的力量。但令劉禪沒想到的是,袁紹竟然不等自己支援,就提前出擊。“河東、南陽方向的動向如何?”
“稟殿下!河內袁紹、王匡主力,準備南渡,與魯陽袁術夾擊洛陽!”
“軍情屬實?”劉禪有些難以置信,按照他前世的記憶,這幾部人馬是依次對洛陽發起進攻,何時竟能如此協同?
“屬下所言句句屬實!”
“如此,那聯盟軍可還有勝算?”劉禪看向盧植、荀攸,問道。
盧植沉思不語,似乎還在衡量兩者的實力對比。
“也難取勝!”荀攸不假思索地答道。“董賊控製洛陽城後,從西涼調兵三萬。後又吞並丁原麾下人馬,不下兩萬。國舅何進、何苗亡故後,其麾下兵馬也盡皆落入董賊之中,連同洛陽禁衛軍,足有五萬之眾!”
“十萬精銳啊!”劉禪倒吸了一口涼氣。
“殿下先前說得沒錯,董賊勢大,當群起而攻之!”盧植起身,看向身後掛著的輿圖。
“但我們距離聯盟軍太遠了,等我們趕到戰場時,怕是他們已經敗了!”劉禪說出了內心的擔心。
“是啊!根本救援不及!”一眾武將也跟著低聲議論著。
盧植並沒有在意眾人的反應,隻見他用手指微曲,依次劃過輿圖上的梁縣、孟津兩地,最後落在了滎陽縣上。“如今之計,我軍隻能輕裝簡行,盡全力救援此處!”
“此計可行!”荀攸也讚同道。“可令五千騎兵星夜兼程,馳援鮑信、張邈所部!”
“魏延、太史慈聽令!”
“末將在!”
“你二人各率騎兵兩千,隻帶十日糧草,火速進兵滎陽!”盧植下令道。“多派斥候,探明沿途情況。遇到敵軍主力切莫戀戰,等聯盟軍和董卓軍開戰,再直插敵軍側翼!”
“諾!”
“劉備聽令!”
“學生在!”
“你率精銳步卒五千,潛行至敖倉一帶,伺機而動!”
“遵命!”
“管亥聽令!”
“屬下在!”
“命你率步卒五千,進軍虎牢關,沿路多樹旌旗,虛張聲勢!但切莫與敵軍交戰!”
“謹記軍令!”
“眾將依令而行,而老夫將親率主力,直抵虎牢關!”盧植字字鏗鏘,仿佛又迴到了昔日領軍平定黃巾的時候。
得令的幾名校尉紛紛走出了大帳,此刻穩坐帳中的劉禪心癢難耐。
“盧師……!”
“殿下,不許私自出戰!”不待劉禪說完,盧植立刻駁迴了他心中的想法,同時又用一股嚴厲的眼神依次掃過關羽、張飛二人,充滿了警告的意味。
劉禪隻好暫時作罷,領著二人起身返迴了自己的營帳。
大殿正中的皇位上,端坐著一名約莫九歲的冕服少年,正是劉禪這一世的同父異母兄弟——劉協。
“郿侯、相國、領前將軍,覲見陛下!”殿外,一名負責司禮的宦官高聲唱道。
隨後,一名身著朝服的魁梧男子,左手扶著長劍,大搖大擺地走入殿內。除了那讚拜不名,入朝不趨的董卓,又能是誰?
“陛下!”董卓微微拱手,甚至連身軀都懶得動一下。
“相國來得正好,諸位愛卿那便開始奏議吧!”
劉協雖然年紀不大,倒也非常聽話,也很守規矩,這一點也讓董卓很是滿意。他順勢把自己的職位也往上提了提,從之前的太尉升為相國。
大漢帝國已經有三百多年沒有出現‘相國’這個職位了。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此一來,董卓替少年皇帝——劉協來處理所有的帝國政務,就變得非常名正言順了。
足足過了一個時辰,董卓終於聽完了一眾大臣的匯報。
“年紀大了啊,昨夜又折騰了半宿,站久了膝蓋疼!待明日上朝時,得讓劉協小兒賜個座才行!”董卓心中暗道。
隨即他理了理喉嚨,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董卓見所有人都在等候他發號施令,便緩緩開口說道:“如今河東匪患日益嚴重,關東又有逆臣舉兵叛亂,洛陽實在是岌岌可危啊!故而本相決意遷都長安,諸位意下如何啊?”
“相國!萬萬不可!”司徒楊彪出列反對道。
“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舍棄宗廟、皇陵,恐引起天下震動,百姓驚恐!”太尉黃琬也勸道。“昔日赤眉軍焚燒長安,如今長安一片廢墟,百姓十不存一,何故舍宮室而就荒野?”
“楊司徒、黃太尉所言甚是,董相國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寧矣!”司空荀爽也出列諫言道。
董卓一出言,就遭到朝廷三公的強烈反對。他頓時大怒,反駁道:“長安有崤函之固,易守難攻,又更近隴右,區區一些木石磚瓦,不出幾日便可辦妥,想要營造宮室,也不過月餘,汝等見識淺薄,皆屍位素餐之輩,蒙蔽聖聽之徒!”
“陛下!臣建議,即日起,罷楊彪、黃琬、荀爽三公之位,貶為庶民!”
“這!相國……!”劉協神色有些慌亂,“這不過爭論幾句而已,至於罷官嗎?”何況劉協就算再懵懂,他也知道三公之位可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官,所以不敢妄下決斷。
“陛下!!”董卓高聲喝道,緊接著鏘的一聲,他左手拇指輕輕一彈,佩劍也跟著出鞘了幾寸。
殿內頓時再次安靜了下來。這寶劍出鞘的聲音不大,但震懾力卻極強。
要知道,擁有劍履上殿特權的人,隻有董卓一人。而其餘眾臣都得按照規定脫掉鞋子,卸下佩劍才準上朝。所以,董卓此時的動作,如何不讓這群手無寸鐵的大臣們心慌。
而劉協不僅慌,更是怕,他可是見過董卓殺人的。
就在幾日前,也同樣是在這崇德殿中,董卓拔劍就砍翻了幾名反對者。那血腥的畫麵,劉協此刻還難以忘懷。
“準……準奏!”劉協隻能妥協。
“哈哈!陛下聖明!”董卓見目的達成,左手順勢一撫,寒光收斂,劍身已經入鞘。
“相國,不可!!”
剛整治完三公,不知又是哪個不知死活的家夥在提反對意見。董卓笑容頓時凝住了,循聲望去,原來是尚書周毖和城門校尉伍瓊。
這兩人倒是很早就投靠了董卓陣營,仗著是自己人,以及那直言不諱的精神,硬是沒給董相國半分麵子。
董卓雙眼微眯,他不爽這兩人很久了,原因就是這兩人推舉的韓馥、劉岱、袁紹等一眾州牧、太守,此時都舉兵造反了。
這讓董卓很難不懷疑此二人,是不是真心投效。又或者,是不是那群反賊的內應。即便不是,那也是舉人失察,罪不可恕!
此時這兩人竟然還敢出言反對,真是提著燈籠上茅房——找死!
“來人,將此二人拉下去砍了!!”
“相國!這是為何啊??”兩人大驚失色,卻又沒想明白其中緣由。
八名全副武裝的西涼精銳徑直闖入殿中,將周毖、伍瓊兩人拖了出去。
片刻過後,兩隻血淋淋的盤子被端了上來,其上正擺放著周毖、伍瓊兩人的項上人頭。
百官頓時驚懼萬分!
董卓輕蔑一笑,環顧四周後,低聲問道:“還有人嗎?”
這邊郡武夫,太粗魯了,完全不講武德,罔顧大漢禮儀。
但又能怎麽樣呢?
這群臣子們,那高高在上的皇帝,手上有一丁點兵權嗎?能奈何他董卓嗎?
形勢比人強啊,此時哪裏還有人敢出言反對,還要不要命啦!
楊彪、黃琬、荀爽三人也一言不發,他們如今都被貶為庶民了,犯不著與董卓死磕到底。而且,在他們看來,董卓也蹦躂不了多久。
玩政治,是需要智慧的,要與朝堂諸公達成利益妥協。
而在董卓這番血腥高壓之下,他的話此時確實比皇帝的聖旨還管用,但這樣毫不顧忌世家大族的感受,自然也就沒人支持他的權臣事業。
漢朝的權臣不少,但董卓的路子絕對是最野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個道不僅僅是指正義,更多的是指權力和利益。
最終,朝會以董卓的強行遷都而收場。但推翻董卓暴政的想法,也隨之在一眾大臣們的心中迅速生根發芽。
距離洛陽四百裏的兗州陳留郡酸棗縣。
“孟德!……孟德!”張邈不等馬車停穩就跳了下來,往曹操軍帳奔走而去。
“孟卓兄!你可迴來了!”不等張邈開口,曹操搶著說道:“看來孟卓兄帶迴來的是一個好消息!”
“何止是好消息!”張邈從袖中掏出一份帛書,遞了過去。
“……令後將軍袁術領荊豫聯軍,出魯陽,北上討董!”
“……命陳留太守張邈、濟北相鮑信率本部兵馬,進兵滎陽,奪成皋!”
“……本盟主將親率河內之甲,陳兵孟津!”
“好!好啊!早就該如此行事了!”曹操請戰一個多月,終於等來了聯盟軍的進攻命令。
曹操雖然身份不低,當過濟南相,級別相當於一郡太守。在他逃離洛陽之前,還擔任過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但他現在卻沒有任何實權。
好在有陳留衛茲以及曹氏宗親的資助,讓他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隊伍,掛靠在好友張邈麾下。
“本初還給我們送來了兩千援兵!!”張邈望向身後不遠處的軍隊,補充道。
“哦?是誰帶隊?”
“周喁!丹陽太守周昕之弟!”
“看來是為了監督我軍啊!”曹操現在隻想盡快發兵洛陽,挽救漢室,倒也並不在意由誰來統領。“孟卓兄!既然那周喁是袁本初派過來的,不如我們就拜他為軍師,一致聽其號令!”
“賢弟如此大度,令愚兄佩服!”
“妙才!!”曹操朝軍帳內的夏侯淵喊道。
“兄長所喚何事?”一位身著鎧甲,腰係佩劍的英俊青年走出帳外,拱手答道。
“讓元讓、子廉、子孝、文謙、曼成速速整頓兵馬,隨我出迎援軍!”曹操口中的幾人正是夏侯惇、曹洪、曹仁以及新招募的遊俠頭目——樂進和地方豪強勢力——李典。
“諾!”
一炷香過後,周喁在曹操、張邈及一眾將士的簇擁下,步入軍帳。
不出片刻,濟北相鮑信領著其弟鮑韜和一眾親衛,也從隔壁軍營趕了過來。
鮑信、鮑韜麾下有士卒兩萬,加上曹操的五千人,張邈的三千人以及周喁帶來的二千人,合計三萬人,也算得上聲勢浩大。
隨後,周喁宣讀了盟主將令,約定明日卯時大軍開拔。
此時,弘農王劉禪的大軍浩浩蕩蕩出濟南、濟北,一路沿黃河西進,抵達了兗州濟陰郡鄄城縣。
“報!”
鄄城城外,劉禪麾下的五萬大軍剛剛駐紮下來,就有細作來報。
而中軍帳內,劉禪、盧植和荀攸三人居於上位,正與一眾武將商議接下來的行軍路線。
“啟稟殿下!聯盟軍正在朝洛陽集結!”
“這個袁紹,真是滑頭!”劉禪聽後,不禁罵道。“這聯盟軍早不打,晚不打,偏偏看到咱們派兵來了,就提前發起進攻!”
“袁紹這是怕殿下搶了先手!”荀攸直言不諱說道。“不過,殿下勿憂,我料他們必敗無疑!”
“哦?荀師為何如此肯定?”劉禪饒有興趣地問道,他作為穿越者,自然知道在討伐董卓的幾場戰鬥中,聯盟軍是輸得一敗塗地。
“董卓麾下的西涼軍,常年征戰塞外,是我大漢的精銳之師!怎麽是一幫臨時拚湊的烏合之眾能夠相提並論的!”
“公達所言甚是!”盧植點頭稱是。對於大漢精銳的戰鬥力,他心裏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昔日先帝下詔,升董卓為並州牧,就是想要他交出手中兵權!誰料董卓這廝竟敢違背詔令,拒不交權!”盧植神色黯然,“或許,那時候此賊子就有了謀逆之心!”
“我們不能坐視不管啊!董賊勢大,當群起而攻之!”要正麵硬剛董卓,劉禪帶來的五萬兵馬是完全不夠的,這就需要借助聯盟軍的力量。但令劉禪沒想到的是,袁紹竟然不等自己支援,就提前出擊。“河東、南陽方向的動向如何?”
“稟殿下!河內袁紹、王匡主力,準備南渡,與魯陽袁術夾擊洛陽!”
“軍情屬實?”劉禪有些難以置信,按照他前世的記憶,這幾部人馬是依次對洛陽發起進攻,何時竟能如此協同?
“屬下所言句句屬實!”
“如此,那聯盟軍可還有勝算?”劉禪看向盧植、荀攸,問道。
盧植沉思不語,似乎還在衡量兩者的實力對比。
“也難取勝!”荀攸不假思索地答道。“董賊控製洛陽城後,從西涼調兵三萬。後又吞並丁原麾下人馬,不下兩萬。國舅何進、何苗亡故後,其麾下兵馬也盡皆落入董賊之中,連同洛陽禁衛軍,足有五萬之眾!”
“十萬精銳啊!”劉禪倒吸了一口涼氣。
“殿下先前說得沒錯,董賊勢大,當群起而攻之!”盧植起身,看向身後掛著的輿圖。
“但我們距離聯盟軍太遠了,等我們趕到戰場時,怕是他們已經敗了!”劉禪說出了內心的擔心。
“是啊!根本救援不及!”一眾武將也跟著低聲議論著。
盧植並沒有在意眾人的反應,隻見他用手指微曲,依次劃過輿圖上的梁縣、孟津兩地,最後落在了滎陽縣上。“如今之計,我軍隻能輕裝簡行,盡全力救援此處!”
“此計可行!”荀攸也讚同道。“可令五千騎兵星夜兼程,馳援鮑信、張邈所部!”
“魏延、太史慈聽令!”
“末將在!”
“你二人各率騎兵兩千,隻帶十日糧草,火速進兵滎陽!”盧植下令道。“多派斥候,探明沿途情況。遇到敵軍主力切莫戀戰,等聯盟軍和董卓軍開戰,再直插敵軍側翼!”
“諾!”
“劉備聽令!”
“學生在!”
“你率精銳步卒五千,潛行至敖倉一帶,伺機而動!”
“遵命!”
“管亥聽令!”
“屬下在!”
“命你率步卒五千,進軍虎牢關,沿路多樹旌旗,虛張聲勢!但切莫與敵軍交戰!”
“謹記軍令!”
“眾將依令而行,而老夫將親率主力,直抵虎牢關!”盧植字字鏗鏘,仿佛又迴到了昔日領軍平定黃巾的時候。
得令的幾名校尉紛紛走出了大帳,此刻穩坐帳中的劉禪心癢難耐。
“盧師……!”
“殿下,不許私自出戰!”不待劉禪說完,盧植立刻駁迴了他心中的想法,同時又用一股嚴厲的眼神依次掃過關羽、張飛二人,充滿了警告的意味。
劉禪隻好暫時作罷,領著二人起身返迴了自己的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