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劇縣城外一戰,劉禪軍一舉擊潰了青州範圍內的黃巾聯軍,也總算徹底消除了境內黃巾賊寇的威脅。
當然,劉禪之所以能戰勝人數遠超他們五倍以上的黃巾聯軍,全賴其麾下一眾猛將的助力。為嘉勉將士們的赫赫戰功,劉禪決定連續三日在劇縣城中舉辦盛大的犒賞典禮。
劇縣城內,頓時熱鬧非凡,到處彌漫著勝利的氣息,城中的百姓與將士們一起,盡情慶祝、享受著勝利後的喜悅。
第二日清晨,劇縣,弘農王的臨時府邸。
“來人!孤欲飲水!”劉禪從床榻上坐起,向屋外高唿。
昨日的犒賞大典過後,他與麾下將領縱情暢飲,直至深夜。此刻,宿醉的後遺症讓他實在口渴難耐,腦袋也微微作痛。
片刻之後,一名約十五歲的清秀少女走了進來,隻見她從案上盛滿一碗水,轉身遞了過來,並對劉禪恭敬說道:“請殿下飲用!”
劉禪接過瓷碗,一飲而盡,接著又將瓷碗遞還給了她。
劉禪看著她白皙秀麗的麵容,心中卻有一股陌生感,他試著努力迴想,卻也始終記不起她是城中哪位富商送來的。於是開口問道:“你叫什麽名字?來自哪裏?”
“迴貴人,奴婢姓甘,小名兮兒,城東甘氏布商之女!”
“甘?甘氏之女!”劉禪心中一驚,接著追問道:“昨夜就是你侍奉本王歇息的?”
“正是奴婢!”
劉禪瞬間酒醒,頭痛也消失了,從他驚恐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似乎受到了極大的驚嚇。隻因他前世的生母,也姓甘,單名一個“梅”字。“本王……昨夜沒對你做什麽吧?”
“殿下……並未對奴婢做過什麽過分之舉!”甘兮兒見劉禪問得如此直接,不禁有些害羞。
劉禪聽到她這樣迴答,心中長舒一口氣。剛才他驟然聽到一個“甘”字,生怕昨夜於酒後做出什麽不合禮製的舉動來。“你可有親戚在豫州沛郡?”
劉禪想起他前世的母親甘梅,是豫州沛郡沛縣人。也正是前世劉備屯兵此地時,納為妾室的。
“豫州沛郡?那是什麽地方?奴婢實在不知!不過,奴婢本家是齊郡臨朐縣的。”
“那就好!”劉禪終於放下心來,他算是弄明白了,眼前的甘姓女子不過隻是同姓而已。
甘兮兒滿臉驚愕,不明白劉禪話中的意思。但她也不敢追問,貴人的事豈是她一個平民女子可以過問的。
“那你以後就留在孤身邊伺候吧!”劉禪查明她的根腳之後,自然沒有了忌諱。而且他見甘兮兒容貌上等,舉止有度,也起了收留的意思。
此次前來劇縣剿滅黃巾軍,劉禪未曾帶任何一名侍女或奴仆在身邊。畢竟他的日常起居,也確實需要一名侍女來照料。
“謝殿下!”
如今青州初定,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劉禪自然也不敢懈怠,穿戴整齊之後,便對甘兮兒說道:“去喚孔融來議事廳見我!”
“諾!”
劇縣,劉禪府邸,議事廳。
“微臣參見殿下!”
“文舉免禮,孤叫你來,是有重要事情想要跟你商議!”劉禪開門見山對孔融直言道。
“可是為了青州各州郡的太守人選?”
“文舉在政務上的才能,可比軍務上的強太多啦!正如文舉所料!”劉禪微笑著打趣道。“那文舉心中可有合適的人選?”
“朱虛縣的管寧,高唐縣的華歆,平原縣的管仁,皆德才兼備,可堪大用!”
“沒想到,青州管氏一族,竟有如此眾多的賢能之士!”這段時間,劉禪已經接觸了數位管姓之人。
“或許他們都是昔日齊國國相管仲的後裔,幾百年後,其族裔自然也就分散到了青州各地。”
“也罷!舉賢不避親!像華歆、管仁兩人,為何孤在平原郡時,未曾聽人提及過呢?”
“臣也是前些時日才聽人說起,這幾人如今都在遼東公孫度那裏避難!”
“在遼東避難的青州士族子弟多嗎?”劉禪問道。說起來遼東的公孫度,對於青州來說,也確實是個威脅。
“不下百餘人!”
“這麽多人?”劉禪一聽,頓時心中駭然,這青州的人才流失有些嚴重啊!“如今青州已定,文舉你速速遣人去遼東暗中聯絡,如果有願意迴來的才智之士,都可以給他們官做!切記此事一定要做得隱秘!”
“諾!”孔融見劉禪欲言又止,追問道:“殿下,可還有事?”
“如今青州已定,孤想擴建臨淄城,如何?”
“殿下若想移駕臨淄城,並無不可!臨淄乃齊國故都,城池高大,街市繁榮,其中還有一處內城,修葺之後,也可以作為殿下及太後的住處!至於擴建,實乃勞民傷財之舉,青州之地黃巾肆虐多年,急需休養生息,還望殿下三思而行!”說完孔融恭敬拜道,似乎在為青州百姓請願。
“文舉所言極是!那就安排些人,將臨淄內城修葺一番,將就著住吧!”劉禪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他原本想著,若是無法擊敗董卓,那就隻能割據青州了,到那時候肯定會以臨淄作為都城。
主公聽勸、不猜忌,這一點讓孔融很是滿意。“殿下真乃賢德之君!”
“文舉什麽時候竟也學會了阿諛逢迎?”
“這可不是奉承,殿下做得對,自當受到讚譽!”孔融反駁道。“為君者,最難的就是克製欲望!若殿下奢靡,則上行下效,必定驕奢成風!若……!”
見孔融又要囉嗦,劉禪立即出言打斷道:“文舉且去安排吧!等一切妥當之後,便立刻移駕臨淄城!”劉禪知道,若是他不製止,孔融可是能說上三天三夜。
臨淄,因東臨淄水而得名。它作為青州治所長達三百餘年,且曾是古齊國八百多年的都城,其聲名顯赫,地位極高,是漢朝“五都”之一。地理位置大致在後世的淄博市齊都鎮。
臨淄城牆高達五丈,頂寬三丈多,還有一丈深的壕溝,是僅次於洛陽的堅城。也難怪之前齊郡的黃巾勢力徐和,對臨淄城束手無策。不過,受黃巾之亂的影響,現在城中百姓僅有四萬餘戶,人口不足四十萬。要知道在漢初,臨淄城可是有十萬戶,人口超過百萬,比當時的都城長安城還多。
臨淄城的布局跟古時候比,變化不大,依舊分為大城與小城兩部分。大城為平民居住,而西南一側的小城,是官吏辦公的區域。自弘農王劉禪移駕臨淄城之後,郡府那一幫官吏就搬了出去。他們將小城騰了出來,並修葺了一番,作為王城。修葺後的王城宮殿,煥然一新,頗有幾分洛陽皇宮的模樣。
十日後,臨淄城西,雍門外。
劉禪率領一眾文臣、武將,靜靜等候著,準備迎接何太後的車駕。
柔和的春風穿越稷山之巔,吹拂在臨淄城外的田野間,漾起層層暖意。那些不久前才剛剛撒入土中的粟麥種子,已經化作一株株嫩綠的幼苗,長勢還頗為喜人。
“公達!或許你的選擇是對的!”荀彧看著車窗外的景象,對荀攸說道。
原本準備投靠冀州牧韓馥的荀氏族人,在荀攸的勸說下,最終選擇跟隨何太後車駕改道前往臨淄。他們一路沿黃河往東,進入平原郡,又改走陸路,經過濟南、樂安兩郡,總算抵達了臨淄城外。
“文若叔父何以現在才有此感歎?”荀攸似有不解,輕聲問道。
“你看,我們一踏入平原郡,這田間便不再荒蕪,多了成片的粟麥幼苗!”荀彧解釋之餘,又慨歎道:“眾人皆言青州匪禍猖獗,卻不知如今此地已是一番盛世景象,可見弘農王並非庸主!”
“是啊,昔日殿下以幾千兵馬,就擊破了平原郡的數萬黃巾賊寇,頗有些光武帝的遺風!”
“真有此事?公達怎麽沒跟我談及過?來,詳細說說!”荀彧頓時來了興趣。
“這也是我前段時間,聽弘農王麾下一名喚作魏延的校尉說起的。”荀攸見叔父想聽,便接著侃侃而談道:“那日濮陽一別,殿下便找橋瑁借了幾千兵馬,一路向東……!”
“沒想到弘農王竟有如此運氣!高唐一戰竟能收獲三員猛將!”荀彧拍手稱道。他聽得帶勁,而荀攸口才極佳,描述得自然比魏延這種莽夫要精彩得多。
他們前方的豪華馬車之中,正坐著何太後一行五人。偌大的車廂,也並不顯得擁擠。
車廂內的唐姬、蔡琰、任紅昌三人,正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顯得頗為熱鬧。而居中的何太後正閉目養神,其表情之中似乎略帶了一絲怒意,似乎還在為弘農王的不辭而別而生氣呢。
侍女環兒侍奉在一側,靜靜佇立著,也不敢多言。論起身份,蔡琰、任紅昌雖然也是侍奉太後,卻都是朝廷重臣之女,是有諸多特權的。瞧她們說個不停,太後也不見怪,要是她這樣聒噪,何太後早就出言喝止了。
車內最為開心的人,非唐姬莫屬。從她和眾人的交談中,那無意間表露出來的欣喜之情,就能夠感覺出來。她與弘農王已離別數月,如今即將重逢,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馬車走著走著,突然停了下來,同時,車外傳來侍衛們的聲音。“拜見弘農王!”
“兒臣參見母後!”劉禪走至豪華馬車旁邊,朗聲說道。
何太後睜開眼,在侍女的攙扶下,走下馬車。
“皇兒!”何太後想責怪劉禪一番,卻又如何都說不出口。反而眼角含淚,自言自語地嘮叨著:“瘦了!……黑了!……也略微長高了些!”
“兒臣讓母後受苦了!到了這臨淄城,母後以後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劉禪也說得頗為懇切,似有一絲哽咽。如今,他們娘倆也總算有了立足之地。
“來!母後,請與兒臣同行!一起進城!”
“好!”
劉禪親自攙扶何太後上了他事先備好的馬車,又親自駕車,載著何太後朝南麵的王城疾馳而去。
臨淄王城的守衛,有一千人,目前正由趙雲統帥。劉禪對他前世的這位“四叔”顯然格外放心,甚至還超過了他前世的生父——劉備。
王城之中,由北向南依次有四組宮殿,依次被劉禪更名為嘉福殿、宣光殿、顯陽殿和太極殿。劉禪把嘉福殿作為何太後的居所。又安排唐姬、甄薑、甄脫三人居住在宣光殿,甄氏姐妹及平原城的一行人,早些天便已抵達臨淄。至於顯陽殿和太極殿,便是弘農王的寢宮,以及辦公場所。
“臣妾拜見太後!”嘉福殿內,甄薑、甄脫兩姊妹向何太後恭敬拜道。
“起來吧!你二人既為姬妾,再拜見弘農王妃!”何太後指著身側的唐姬,淡淡地說道。何太後在濮陽城待的數月,與唐姬算得上是患難與共,也就有意將她扶為正妻,免得他的皇兒有什麽其他的心思。
“臣妾參見王妃姐姐!”甄薑、甄脫異口同聲般說道。
“兩位妹妹快快請起!殿下能有今日之安定,離不開你們甄氏的支持!”唐姬不敢自恃身份,她早從荀氏口中了解了一些甄氏的情況。
“謝王妃!”
“彤兒,參見太後!”聽聞太後來臨淄了,張彤連忙放下忽悠青州刺史焦和的工作,跑到王城中來拜見。
何太後看見幹女兒張彤那窈窕身姿,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驚豔。她拉著張彤的手,溫柔地笑道:“許久不見,我的彤兒竟出落得如此風華月貌!”
“彤兒若是相中哪家公子,盡管跟母後說!”
張彤聞言,羞澀地低下了頭,餘光所過之處,正是劉禪那俊朗的臉龐,臉上不禁泛起一抹紅暈。
可惜何太後並未察覺,她隻顧著高興去了。這臨淄王城雖然比洛陽皇宮小了不少,但從總體規格來看,她還是滿意的。
劉禪將何太後及一眾妻妾安排妥當後,便離開了王城。
有親衛來報說,徐州刺史陶謙、泰山郡太守應劭等人前來拜會。
當然,劉禪之所以能戰勝人數遠超他們五倍以上的黃巾聯軍,全賴其麾下一眾猛將的助力。為嘉勉將士們的赫赫戰功,劉禪決定連續三日在劇縣城中舉辦盛大的犒賞典禮。
劇縣城內,頓時熱鬧非凡,到處彌漫著勝利的氣息,城中的百姓與將士們一起,盡情慶祝、享受著勝利後的喜悅。
第二日清晨,劇縣,弘農王的臨時府邸。
“來人!孤欲飲水!”劉禪從床榻上坐起,向屋外高唿。
昨日的犒賞大典過後,他與麾下將領縱情暢飲,直至深夜。此刻,宿醉的後遺症讓他實在口渴難耐,腦袋也微微作痛。
片刻之後,一名約十五歲的清秀少女走了進來,隻見她從案上盛滿一碗水,轉身遞了過來,並對劉禪恭敬說道:“請殿下飲用!”
劉禪接過瓷碗,一飲而盡,接著又將瓷碗遞還給了她。
劉禪看著她白皙秀麗的麵容,心中卻有一股陌生感,他試著努力迴想,卻也始終記不起她是城中哪位富商送來的。於是開口問道:“你叫什麽名字?來自哪裏?”
“迴貴人,奴婢姓甘,小名兮兒,城東甘氏布商之女!”
“甘?甘氏之女!”劉禪心中一驚,接著追問道:“昨夜就是你侍奉本王歇息的?”
“正是奴婢!”
劉禪瞬間酒醒,頭痛也消失了,從他驚恐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似乎受到了極大的驚嚇。隻因他前世的生母,也姓甘,單名一個“梅”字。“本王……昨夜沒對你做什麽吧?”
“殿下……並未對奴婢做過什麽過分之舉!”甘兮兒見劉禪問得如此直接,不禁有些害羞。
劉禪聽到她這樣迴答,心中長舒一口氣。剛才他驟然聽到一個“甘”字,生怕昨夜於酒後做出什麽不合禮製的舉動來。“你可有親戚在豫州沛郡?”
劉禪想起他前世的母親甘梅,是豫州沛郡沛縣人。也正是前世劉備屯兵此地時,納為妾室的。
“豫州沛郡?那是什麽地方?奴婢實在不知!不過,奴婢本家是齊郡臨朐縣的。”
“那就好!”劉禪終於放下心來,他算是弄明白了,眼前的甘姓女子不過隻是同姓而已。
甘兮兒滿臉驚愕,不明白劉禪話中的意思。但她也不敢追問,貴人的事豈是她一個平民女子可以過問的。
“那你以後就留在孤身邊伺候吧!”劉禪查明她的根腳之後,自然沒有了忌諱。而且他見甘兮兒容貌上等,舉止有度,也起了收留的意思。
此次前來劇縣剿滅黃巾軍,劉禪未曾帶任何一名侍女或奴仆在身邊。畢竟他的日常起居,也確實需要一名侍女來照料。
“謝殿下!”
如今青州初定,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劉禪自然也不敢懈怠,穿戴整齊之後,便對甘兮兒說道:“去喚孔融來議事廳見我!”
“諾!”
劇縣,劉禪府邸,議事廳。
“微臣參見殿下!”
“文舉免禮,孤叫你來,是有重要事情想要跟你商議!”劉禪開門見山對孔融直言道。
“可是為了青州各州郡的太守人選?”
“文舉在政務上的才能,可比軍務上的強太多啦!正如文舉所料!”劉禪微笑著打趣道。“那文舉心中可有合適的人選?”
“朱虛縣的管寧,高唐縣的華歆,平原縣的管仁,皆德才兼備,可堪大用!”
“沒想到,青州管氏一族,竟有如此眾多的賢能之士!”這段時間,劉禪已經接觸了數位管姓之人。
“或許他們都是昔日齊國國相管仲的後裔,幾百年後,其族裔自然也就分散到了青州各地。”
“也罷!舉賢不避親!像華歆、管仁兩人,為何孤在平原郡時,未曾聽人提及過呢?”
“臣也是前些時日才聽人說起,這幾人如今都在遼東公孫度那裏避難!”
“在遼東避難的青州士族子弟多嗎?”劉禪問道。說起來遼東的公孫度,對於青州來說,也確實是個威脅。
“不下百餘人!”
“這麽多人?”劉禪一聽,頓時心中駭然,這青州的人才流失有些嚴重啊!“如今青州已定,文舉你速速遣人去遼東暗中聯絡,如果有願意迴來的才智之士,都可以給他們官做!切記此事一定要做得隱秘!”
“諾!”孔融見劉禪欲言又止,追問道:“殿下,可還有事?”
“如今青州已定,孤想擴建臨淄城,如何?”
“殿下若想移駕臨淄城,並無不可!臨淄乃齊國故都,城池高大,街市繁榮,其中還有一處內城,修葺之後,也可以作為殿下及太後的住處!至於擴建,實乃勞民傷財之舉,青州之地黃巾肆虐多年,急需休養生息,還望殿下三思而行!”說完孔融恭敬拜道,似乎在為青州百姓請願。
“文舉所言極是!那就安排些人,將臨淄內城修葺一番,將就著住吧!”劉禪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他原本想著,若是無法擊敗董卓,那就隻能割據青州了,到那時候肯定會以臨淄作為都城。
主公聽勸、不猜忌,這一點讓孔融很是滿意。“殿下真乃賢德之君!”
“文舉什麽時候竟也學會了阿諛逢迎?”
“這可不是奉承,殿下做得對,自當受到讚譽!”孔融反駁道。“為君者,最難的就是克製欲望!若殿下奢靡,則上行下效,必定驕奢成風!若……!”
見孔融又要囉嗦,劉禪立即出言打斷道:“文舉且去安排吧!等一切妥當之後,便立刻移駕臨淄城!”劉禪知道,若是他不製止,孔融可是能說上三天三夜。
臨淄,因東臨淄水而得名。它作為青州治所長達三百餘年,且曾是古齊國八百多年的都城,其聲名顯赫,地位極高,是漢朝“五都”之一。地理位置大致在後世的淄博市齊都鎮。
臨淄城牆高達五丈,頂寬三丈多,還有一丈深的壕溝,是僅次於洛陽的堅城。也難怪之前齊郡的黃巾勢力徐和,對臨淄城束手無策。不過,受黃巾之亂的影響,現在城中百姓僅有四萬餘戶,人口不足四十萬。要知道在漢初,臨淄城可是有十萬戶,人口超過百萬,比當時的都城長安城還多。
臨淄城的布局跟古時候比,變化不大,依舊分為大城與小城兩部分。大城為平民居住,而西南一側的小城,是官吏辦公的區域。自弘農王劉禪移駕臨淄城之後,郡府那一幫官吏就搬了出去。他們將小城騰了出來,並修葺了一番,作為王城。修葺後的王城宮殿,煥然一新,頗有幾分洛陽皇宮的模樣。
十日後,臨淄城西,雍門外。
劉禪率領一眾文臣、武將,靜靜等候著,準備迎接何太後的車駕。
柔和的春風穿越稷山之巔,吹拂在臨淄城外的田野間,漾起層層暖意。那些不久前才剛剛撒入土中的粟麥種子,已經化作一株株嫩綠的幼苗,長勢還頗為喜人。
“公達!或許你的選擇是對的!”荀彧看著車窗外的景象,對荀攸說道。
原本準備投靠冀州牧韓馥的荀氏族人,在荀攸的勸說下,最終選擇跟隨何太後車駕改道前往臨淄。他們一路沿黃河往東,進入平原郡,又改走陸路,經過濟南、樂安兩郡,總算抵達了臨淄城外。
“文若叔父何以現在才有此感歎?”荀攸似有不解,輕聲問道。
“你看,我們一踏入平原郡,這田間便不再荒蕪,多了成片的粟麥幼苗!”荀彧解釋之餘,又慨歎道:“眾人皆言青州匪禍猖獗,卻不知如今此地已是一番盛世景象,可見弘農王並非庸主!”
“是啊,昔日殿下以幾千兵馬,就擊破了平原郡的數萬黃巾賊寇,頗有些光武帝的遺風!”
“真有此事?公達怎麽沒跟我談及過?來,詳細說說!”荀彧頓時來了興趣。
“這也是我前段時間,聽弘農王麾下一名喚作魏延的校尉說起的。”荀攸見叔父想聽,便接著侃侃而談道:“那日濮陽一別,殿下便找橋瑁借了幾千兵馬,一路向東……!”
“沒想到弘農王竟有如此運氣!高唐一戰竟能收獲三員猛將!”荀彧拍手稱道。他聽得帶勁,而荀攸口才極佳,描述得自然比魏延這種莽夫要精彩得多。
他們前方的豪華馬車之中,正坐著何太後一行五人。偌大的車廂,也並不顯得擁擠。
車廂內的唐姬、蔡琰、任紅昌三人,正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顯得頗為熱鬧。而居中的何太後正閉目養神,其表情之中似乎略帶了一絲怒意,似乎還在為弘農王的不辭而別而生氣呢。
侍女環兒侍奉在一側,靜靜佇立著,也不敢多言。論起身份,蔡琰、任紅昌雖然也是侍奉太後,卻都是朝廷重臣之女,是有諸多特權的。瞧她們說個不停,太後也不見怪,要是她這樣聒噪,何太後早就出言喝止了。
車內最為開心的人,非唐姬莫屬。從她和眾人的交談中,那無意間表露出來的欣喜之情,就能夠感覺出來。她與弘農王已離別數月,如今即將重逢,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馬車走著走著,突然停了下來,同時,車外傳來侍衛們的聲音。“拜見弘農王!”
“兒臣參見母後!”劉禪走至豪華馬車旁邊,朗聲說道。
何太後睜開眼,在侍女的攙扶下,走下馬車。
“皇兒!”何太後想責怪劉禪一番,卻又如何都說不出口。反而眼角含淚,自言自語地嘮叨著:“瘦了!……黑了!……也略微長高了些!”
“兒臣讓母後受苦了!到了這臨淄城,母後以後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劉禪也說得頗為懇切,似有一絲哽咽。如今,他們娘倆也總算有了立足之地。
“來!母後,請與兒臣同行!一起進城!”
“好!”
劉禪親自攙扶何太後上了他事先備好的馬車,又親自駕車,載著何太後朝南麵的王城疾馳而去。
臨淄王城的守衛,有一千人,目前正由趙雲統帥。劉禪對他前世的這位“四叔”顯然格外放心,甚至還超過了他前世的生父——劉備。
王城之中,由北向南依次有四組宮殿,依次被劉禪更名為嘉福殿、宣光殿、顯陽殿和太極殿。劉禪把嘉福殿作為何太後的居所。又安排唐姬、甄薑、甄脫三人居住在宣光殿,甄氏姐妹及平原城的一行人,早些天便已抵達臨淄。至於顯陽殿和太極殿,便是弘農王的寢宮,以及辦公場所。
“臣妾拜見太後!”嘉福殿內,甄薑、甄脫兩姊妹向何太後恭敬拜道。
“起來吧!你二人既為姬妾,再拜見弘農王妃!”何太後指著身側的唐姬,淡淡地說道。何太後在濮陽城待的數月,與唐姬算得上是患難與共,也就有意將她扶為正妻,免得他的皇兒有什麽其他的心思。
“臣妾參見王妃姐姐!”甄薑、甄脫異口同聲般說道。
“兩位妹妹快快請起!殿下能有今日之安定,離不開你們甄氏的支持!”唐姬不敢自恃身份,她早從荀氏口中了解了一些甄氏的情況。
“謝王妃!”
“彤兒,參見太後!”聽聞太後來臨淄了,張彤連忙放下忽悠青州刺史焦和的工作,跑到王城中來拜見。
何太後看見幹女兒張彤那窈窕身姿,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驚豔。她拉著張彤的手,溫柔地笑道:“許久不見,我的彤兒竟出落得如此風華月貌!”
“彤兒若是相中哪家公子,盡管跟母後說!”
張彤聞言,羞澀地低下了頭,餘光所過之處,正是劉禪那俊朗的臉龐,臉上不禁泛起一抹紅暈。
可惜何太後並未察覺,她隻顧著高興去了。這臨淄王城雖然比洛陽皇宮小了不少,但從總體規格來看,她還是滿意的。
劉禪將何太後及一眾妻妾安排妥當後,便離開了王城。
有親衛來報說,徐州刺史陶謙、泰山郡太守應劭等人前來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