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朝霞絢爛奪目,如錦如繡。
可惜,此時的劉備,並沒有心情來觀賞家鄉的美麗風景。經曆一夜的長途奔馳,他那原本就凝重萬分的臉上,又多了些許疲憊之色。
走入鄉間小道,劉備遠遠就看見了那棵有五丈高的桑樹。桑樹西北麵的小屋,就是劉備家的老舊宅院。
行至大桑樹下,他翻身下馬,將韁繩係在大桑樹的矮枝上。那主枝幹上,曾經刻下的些許印記,早已消失不見,他禁不住,用手拂去,當觸及到那粗糙的桑樹皮時,他仿佛又看見了,曾經那位寒門少年在這桑樹下,立誌的場景。
劉備知道此時無暇再去追憶這些少年時光,整了整衣衫,熟悉地打開院門,向內走去。
同行的張飛,係好馬匹,也緊隨其後。
一位年近半百的婦人,聽到屋外的動靜,走了出來。
適才的馬蹄聲,已將她吵醒,故而想出門一看,卻不料正好撞見劉備,於是一臉驚喜喚道:““玄德!玄德迴來了!”
“嬸娘!”劉備也認出麵前之人,正是他叔父劉元起之妻公孫氏,這幾日便是她在照顧劉備母親。
劉備躬身行禮後,徑直走入屋內,隻見床榻之上,吳老夫人聽到屋外的喊聲,竟也強撐著身體,想要坐起來。
“母親!”劉備見此,連忙上前扶住,“孩兒不孝,令母親受苦了!”
“備兒啊!大丈夫當誌在四方,何故擔心家中老嫗!”
劉備聽母親這樣說,心中愈發悲傷,淚流不止。
“人過半百,猶如風中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這是天命使然,又有什麽值得悲傷的呢!”吳老夫人強忍著疼痛,反而安慰兒子道,“我聽聞你入了弘農王麾下,還當了個官,為娘很是欣慰,終可以含笑九泉,給你父親報喜去了。”
“孩兒知曉!請母親歇息,勿再言語!”劉備見母親說了幾句話,就疼到手心發涼,慌忙扶著她平躺下來。
“嬸娘,吾母親大人的病情如何?”
公孫氏將劉備拉到一旁,低聲說道:“前幾日,我去招請了多名鄉醫,又去涿縣城中請來了頗有名望的大夫,都無法診斷嫂夫姐姐所患何病,醫者們皆言嫂夫姐姐時日無多……!”
劉備聽完仰麵歎息,通紅的雙眼,晶瑩欲滴,卻又被強忍了迴去。他略微整理了衣袖,退後一小步,俯地大拜道:“嬸娘勞累多日,侄兒感激不盡,大恩大德,備銘記於心!”
“傻孩子,快快起來,一家人說這些幹什麽!”
劉備被扶起身後,又拱手說道:“接下來便由我來照料,還請嬸娘先去歇息!”
“好罷!那我便迴去了,有什麽事需要幫忙,便過來喚嬸娘一聲!”
劉備年少時,其叔父劉元起便時常資助他,那時候公孫氏還是頗有些怨言的。畢竟劉元起一家的條件,也並不寬裕,而且也有一子,名曰劉德,字德然。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才能顯露,逐漸從族中子弟當中脫穎而出,就連公孫氏也常以這個侄兒為榮,兩人間的嬸侄關係也逐漸緩和。
說起劉德然,他比劉備小兩歲,當年也拜在盧植門下,因在黃巾之亂中斬獲的功勞,在涿縣府衙謀了個從吏的差事。當時,劉德這個名字比較常見,許多宗室貴人也叫這個名字,為了區分,大家也就將其喚作劉德然。
劉禪抵達五丈桑,已是第二天下午,還帶來了一位頗有名望的鄉醫。這是他一路尋遍故安、範陽等縣,辛苦找到的,據說略有一些治療蟲病的經驗。
“拜見弘農王殿下!”大桑樹下,都是人群,黑壓壓跪倒了一片,都是前來迎接弘農王的村民。
“諸位免禮,孤今日前來,隻為探望劉母吳氏的病情,未曾想竟叨擾了眾人!”劉禪的確沒想到,劉備與鄉中劉氏族長,竟領著一眾村民前來迎接,隻好令他們散去,又奉上些許薄禮以緩人心。
村民們受了恩惠,倒也不便久留此地,妨礙了貴人。於是在劉氏族長的帶領下,紛紛散去。
“本王在故安縣尋得一良醫,可請他為吳老夫人診脈!”劉禪開門見山,指著身後的醫者說道。
“殿下百裏尋醫,親臨鄉裏,備實在是感激涕零!”劉備再次俯身大拜。
“玄德不必多禮,如今救人要緊,還是先讓大夫為吳老夫人診病吧!”劉禪不等迴答,拉著劉備,向其宅院走去。他在故安縣尋得一名稍稍有些治療經驗的醫者,也是希望對延緩吳老夫人的病情,能有所幫助。
劉備、張飛、簡雍領著劉禪進入裏屋。
簡雍為何在此呢?原來其聽聞劉備母親吳老夫人病重,作為劉備少年時期的好友之一,自然也要前來探望一番,也就恰好遇到劉備返鄉。
對於簡雍此人,劉禪前世就再熟悉不過了,見其跟在劉備身後,未有拜見,倒也不便主動相詢。
進了屋,隻見吳老夫人半躺在床榻之上,其身側是劉德然的母親公孫氏,正在照顧她。
“老嫗患病在身,不能以禮相拜,還望貴人恕罪!!”吳老夫人見劉禪衣著華麗,便知道此人是弘農王了。
“劉母不必多禮!”劉禪迴禮,一邊打量著這位素未謀麵的“祖母”。
隻見她麵如秋霜,白發蒼蒼,皺紋交織的眼眸之中,卻頗有神采。或許是因為劉備這兩日的悉心照料,又或許是看到兒子迴家後,內心安詳,令吳老夫人有了些許迴光返照的跡象。
劉禪內心歎息不已,他何曾想到,跟“祖母”的第一次見麵,竟在如此的一個場合。
那名故安縣名醫在劉禪的引薦下,走近榻前,為吳老夫人診斷。一番望聞問切後,醫者開口說道:“殿下,老夫人確實是得了一種罕見的蟲病,且已入肺腑,其腹瀉、肺腑腫大、不適之症狀,也都是因此而起!”
“可有良藥??”劉備見此醫者竟然能診斷出母親患的是何種病情,心裏也泛起了些許希望,於是激動地握住醫者的雙手問道。
“哎,老朽醫術淺薄,並無良藥,但有一劑藥方,可拖延一些病情發作的時日!”醫者不忍,卻又隻能如實迴答道。
“能拖延多少時日?”
“大約十天左右!”
“哎,看來天意難違!”
“過幾日或許會有轉機,孤已傳信南陽,去尋找那神醫張仲景!”看劉備臉色晦暗,劉禪隻好如此勸道。
“可是那位南陽張神醫?”醫者聽劉禪這麽說,反問道。
“正是此人!”
“有南陽張神醫至此,則老夫人有救矣!”
“可是南陽至此,兩千餘裏,十日怎可抵達?”劉備畢竟是知曉大漢山川地理之人,想到此處,內心不免疑惑不解,於是問道。
“玄德可知此行吾等攜帶的那一對靈鴿?”
“靈鴿?”劉備依舊不解。
“正是,那靈鴿一日千裏,用他送信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劉備聽完劉禪的解釋,方才長舒一口氣。
待醫者寫好藥方,劉禪便立即命隨從,速去涿縣縣城購買對應的藥材。
有了這一劑緩解病情的藥方,劉禪心裏也總算鬆了一口氣,畢竟他所擔心的,隻是吳老夫人的身體撐不了那麽久。
事情交代完,劉禪就領著眾人移步至大桑樹下,席地而坐。畢竟劉備的宅院過於狹窄,而他劉禪又帶來了這麽多人,不僅幫不了什麽忙,反而顯得礙事。反正接下來,就等待史子眇給他劉禪傳信了。
天色漸暗,眾人在大桑樹樹蔭之外,燃起了篝火,以驅散寒冷。
劉備熬製完中藥,又喂了吳老夫人湯藥,便帶著簡雍,朝篝火這邊走來。又是一番感激禮拜之後,借此機會,重點將簡雍介紹給了劉禪。
“此人姓耿,名雍,字憲和,乃我年少時的知己好友!”原來,簡雍本名耿雍,因漢代幽州話當中,耿和簡這兩個字的發音相近,也就被喚成了簡雍。最為難得的是,這耿雍本人也不介意,任由大家為自己改姓。
“簡雍拜見弘農王殿下!”他特意整理了一番儀表,俯身朝著劉禪大拜。初次拜見弘農王,簡雍反倒是收起了往日的隨意,這一拜畢恭畢敬,顯得十分鄭重,或許是因為兩人身份差距太大的緣故吧。
“憲和,可願為本王效力?”對於簡雍的才能、行事風格,他劉禪自然是再熟悉不過的,於是就心生招攬之意。
“蒙殿下不棄,雍願意效勞!”
“哈哈,我看憲和,麵容不凡,沉穩中透露出幾分內斂,定然才氣過人!”劉禪想起前世這位有趣的叔父,笑著說道。
“殿下過獎,在下隻是略讀了些經典而已!”
“殿下真乃慧眼識人才也!備從小與憲和相識,可是在辯論上,就從來沒有贏過他!”劉備在一旁捧道。
“哦?不想到憲和竟有如此擅長辯才!”
“些許狡辯之詞,不足掛齒!”見劉備在高捧自己,簡雍心中感激,但口中卻再次謙虛答道。
簡雍擅長辯論和遊說,但比起賈詡、荀攸這種頂級文臣謀士,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但劉禪此時也急需人才,來擴充自己的團隊,所以能將簡雍這樣,既有能力、又有忠心之人納入麾下,也總是好的。
“玄德可還有少年知己,想推薦給本王的?”劉禪打趣道。
見劉禪給了自己舉薦才能的權力,劉備還就真的仔細思索了起來,片刻後,拱手說道:“臣鬥膽向殿下,再舉薦兩人!”
劉禪頷首示意,劉備又接著說道:“一人是備之從弟劉德然,另一人是備少時知己,姓牽名招,字子經!”
“可是安平郡觀津縣人?”
“殿下也知此人?”
“略有耳聞而已!”
“那牽招,現在何處呢?”劉禪繼續說道,眼神深處竟有一絲震驚,似乎想起些什麽來。
說起牽招此人,劉禪前世並沒有聽劉備說過,直到他到了洛陽才聽人提及,但總而言之,知之甚少。但是他劉禪卻知道牽招那鼎鼎有名的二兒子——牽弘。
說起牽弘此人,文武雙全,先是跟隨鄧艾,滅亡蜀國,後來又被拜為蜀郡太守,升遷為振威護軍。泰始七年,也就是劉禪一夢穿越那年,牽弘在討伐北地胡人時,遭遇群胡叛變,兵敗身死於青山。
也就是那時,劉禪才知道牽弘就是牽招之子。而此時,從劉備口中,又得知那牽招又是其好友。於是就想通了一些事,原來那牽招一輩子駐守北地,屯兵雁門,很可能隻是不想與昔日好友劉備兵戎相見罷了。因為這層關係,牽氏一族,始終無法得以重用,直到他的兒子牽弘,一身才華不甘心被埋沒,參加了滅蜀之戰,方才出人頭地。
“備也不知,去年我去洛陽應征,曾拜會過牽招,他隨其師傅樂隱,在車騎將軍何苗麾下效力!昔日樂隱為車騎將軍麾下長史!”
“孤逃出洛陽城時,吾舅何苗已為奸人所害,其麾下士卒皆被那董卓老賊兼並了。”何苗是何進之弟,劉辯的二舅,所以繼承劉辯身份及軀體的劉禪,也得如此稱唿於他。
“恐怕那牽招師徒二人,皆喪命於亂軍之中!”劉禪如此推測道。
劉備聽後,不免又是一陣唏噓。
“玄德從弟劉德然,現在何處?”劉禪岔開話題問道。
“在涿縣府衙任職!為一從吏!吾且修書一封,令其歸家!”
“如此甚好!”
“所謂舉賢不避親,吾從弟的才能,不下於我!也曾拜師於盧植盧尚書門下。”劉備擔心劉禪多想,便解釋道。
“如此,孤要親寫書信一封。來人!拿來筆墨竹簡。”對於劉德然此人,劉禪也知曉不多,多半是在家鄉為一小吏,最後默默無聞吧!畢竟在劉禪前一世,赤壁之戰過後,劉備方才建立穩定的基業,而那時劉備的年齡,已將近半百。彼時的劉德然則遠在幽州,即便想拖家帶口前去投奔,而這中間隔著偌大一個魏國,怕也是有心無力了吧。
可惜,此時的劉備,並沒有心情來觀賞家鄉的美麗風景。經曆一夜的長途奔馳,他那原本就凝重萬分的臉上,又多了些許疲憊之色。
走入鄉間小道,劉備遠遠就看見了那棵有五丈高的桑樹。桑樹西北麵的小屋,就是劉備家的老舊宅院。
行至大桑樹下,他翻身下馬,將韁繩係在大桑樹的矮枝上。那主枝幹上,曾經刻下的些許印記,早已消失不見,他禁不住,用手拂去,當觸及到那粗糙的桑樹皮時,他仿佛又看見了,曾經那位寒門少年在這桑樹下,立誌的場景。
劉備知道此時無暇再去追憶這些少年時光,整了整衣衫,熟悉地打開院門,向內走去。
同行的張飛,係好馬匹,也緊隨其後。
一位年近半百的婦人,聽到屋外的動靜,走了出來。
適才的馬蹄聲,已將她吵醒,故而想出門一看,卻不料正好撞見劉備,於是一臉驚喜喚道:““玄德!玄德迴來了!”
“嬸娘!”劉備也認出麵前之人,正是他叔父劉元起之妻公孫氏,這幾日便是她在照顧劉備母親。
劉備躬身行禮後,徑直走入屋內,隻見床榻之上,吳老夫人聽到屋外的喊聲,竟也強撐著身體,想要坐起來。
“母親!”劉備見此,連忙上前扶住,“孩兒不孝,令母親受苦了!”
“備兒啊!大丈夫當誌在四方,何故擔心家中老嫗!”
劉備聽母親這樣說,心中愈發悲傷,淚流不止。
“人過半百,猶如風中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這是天命使然,又有什麽值得悲傷的呢!”吳老夫人強忍著疼痛,反而安慰兒子道,“我聽聞你入了弘農王麾下,還當了個官,為娘很是欣慰,終可以含笑九泉,給你父親報喜去了。”
“孩兒知曉!請母親歇息,勿再言語!”劉備見母親說了幾句話,就疼到手心發涼,慌忙扶著她平躺下來。
“嬸娘,吾母親大人的病情如何?”
公孫氏將劉備拉到一旁,低聲說道:“前幾日,我去招請了多名鄉醫,又去涿縣城中請來了頗有名望的大夫,都無法診斷嫂夫姐姐所患何病,醫者們皆言嫂夫姐姐時日無多……!”
劉備聽完仰麵歎息,通紅的雙眼,晶瑩欲滴,卻又被強忍了迴去。他略微整理了衣袖,退後一小步,俯地大拜道:“嬸娘勞累多日,侄兒感激不盡,大恩大德,備銘記於心!”
“傻孩子,快快起來,一家人說這些幹什麽!”
劉備被扶起身後,又拱手說道:“接下來便由我來照料,還請嬸娘先去歇息!”
“好罷!那我便迴去了,有什麽事需要幫忙,便過來喚嬸娘一聲!”
劉備年少時,其叔父劉元起便時常資助他,那時候公孫氏還是頗有些怨言的。畢竟劉元起一家的條件,也並不寬裕,而且也有一子,名曰劉德,字德然。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才能顯露,逐漸從族中子弟當中脫穎而出,就連公孫氏也常以這個侄兒為榮,兩人間的嬸侄關係也逐漸緩和。
說起劉德然,他比劉備小兩歲,當年也拜在盧植門下,因在黃巾之亂中斬獲的功勞,在涿縣府衙謀了個從吏的差事。當時,劉德這個名字比較常見,許多宗室貴人也叫這個名字,為了區分,大家也就將其喚作劉德然。
劉禪抵達五丈桑,已是第二天下午,還帶來了一位頗有名望的鄉醫。這是他一路尋遍故安、範陽等縣,辛苦找到的,據說略有一些治療蟲病的經驗。
“拜見弘農王殿下!”大桑樹下,都是人群,黑壓壓跪倒了一片,都是前來迎接弘農王的村民。
“諸位免禮,孤今日前來,隻為探望劉母吳氏的病情,未曾想竟叨擾了眾人!”劉禪的確沒想到,劉備與鄉中劉氏族長,竟領著一眾村民前來迎接,隻好令他們散去,又奉上些許薄禮以緩人心。
村民們受了恩惠,倒也不便久留此地,妨礙了貴人。於是在劉氏族長的帶領下,紛紛散去。
“本王在故安縣尋得一良醫,可請他為吳老夫人診脈!”劉禪開門見山,指著身後的醫者說道。
“殿下百裏尋醫,親臨鄉裏,備實在是感激涕零!”劉備再次俯身大拜。
“玄德不必多禮,如今救人要緊,還是先讓大夫為吳老夫人診病吧!”劉禪不等迴答,拉著劉備,向其宅院走去。他在故安縣尋得一名稍稍有些治療經驗的醫者,也是希望對延緩吳老夫人的病情,能有所幫助。
劉備、張飛、簡雍領著劉禪進入裏屋。
簡雍為何在此呢?原來其聽聞劉備母親吳老夫人病重,作為劉備少年時期的好友之一,自然也要前來探望一番,也就恰好遇到劉備返鄉。
對於簡雍此人,劉禪前世就再熟悉不過了,見其跟在劉備身後,未有拜見,倒也不便主動相詢。
進了屋,隻見吳老夫人半躺在床榻之上,其身側是劉德然的母親公孫氏,正在照顧她。
“老嫗患病在身,不能以禮相拜,還望貴人恕罪!!”吳老夫人見劉禪衣著華麗,便知道此人是弘農王了。
“劉母不必多禮!”劉禪迴禮,一邊打量著這位素未謀麵的“祖母”。
隻見她麵如秋霜,白發蒼蒼,皺紋交織的眼眸之中,卻頗有神采。或許是因為劉備這兩日的悉心照料,又或許是看到兒子迴家後,內心安詳,令吳老夫人有了些許迴光返照的跡象。
劉禪內心歎息不已,他何曾想到,跟“祖母”的第一次見麵,竟在如此的一個場合。
那名故安縣名醫在劉禪的引薦下,走近榻前,為吳老夫人診斷。一番望聞問切後,醫者開口說道:“殿下,老夫人確實是得了一種罕見的蟲病,且已入肺腑,其腹瀉、肺腑腫大、不適之症狀,也都是因此而起!”
“可有良藥??”劉備見此醫者竟然能診斷出母親患的是何種病情,心裏也泛起了些許希望,於是激動地握住醫者的雙手問道。
“哎,老朽醫術淺薄,並無良藥,但有一劑藥方,可拖延一些病情發作的時日!”醫者不忍,卻又隻能如實迴答道。
“能拖延多少時日?”
“大約十天左右!”
“哎,看來天意難違!”
“過幾日或許會有轉機,孤已傳信南陽,去尋找那神醫張仲景!”看劉備臉色晦暗,劉禪隻好如此勸道。
“可是那位南陽張神醫?”醫者聽劉禪這麽說,反問道。
“正是此人!”
“有南陽張神醫至此,則老夫人有救矣!”
“可是南陽至此,兩千餘裏,十日怎可抵達?”劉備畢竟是知曉大漢山川地理之人,想到此處,內心不免疑惑不解,於是問道。
“玄德可知此行吾等攜帶的那一對靈鴿?”
“靈鴿?”劉備依舊不解。
“正是,那靈鴿一日千裏,用他送信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劉備聽完劉禪的解釋,方才長舒一口氣。
待醫者寫好藥方,劉禪便立即命隨從,速去涿縣縣城購買對應的藥材。
有了這一劑緩解病情的藥方,劉禪心裏也總算鬆了一口氣,畢竟他所擔心的,隻是吳老夫人的身體撐不了那麽久。
事情交代完,劉禪就領著眾人移步至大桑樹下,席地而坐。畢竟劉備的宅院過於狹窄,而他劉禪又帶來了這麽多人,不僅幫不了什麽忙,反而顯得礙事。反正接下來,就等待史子眇給他劉禪傳信了。
天色漸暗,眾人在大桑樹樹蔭之外,燃起了篝火,以驅散寒冷。
劉備熬製完中藥,又喂了吳老夫人湯藥,便帶著簡雍,朝篝火這邊走來。又是一番感激禮拜之後,借此機會,重點將簡雍介紹給了劉禪。
“此人姓耿,名雍,字憲和,乃我年少時的知己好友!”原來,簡雍本名耿雍,因漢代幽州話當中,耿和簡這兩個字的發音相近,也就被喚成了簡雍。最為難得的是,這耿雍本人也不介意,任由大家為自己改姓。
“簡雍拜見弘農王殿下!”他特意整理了一番儀表,俯身朝著劉禪大拜。初次拜見弘農王,簡雍反倒是收起了往日的隨意,這一拜畢恭畢敬,顯得十分鄭重,或許是因為兩人身份差距太大的緣故吧。
“憲和,可願為本王效力?”對於簡雍的才能、行事風格,他劉禪自然是再熟悉不過的,於是就心生招攬之意。
“蒙殿下不棄,雍願意效勞!”
“哈哈,我看憲和,麵容不凡,沉穩中透露出幾分內斂,定然才氣過人!”劉禪想起前世這位有趣的叔父,笑著說道。
“殿下過獎,在下隻是略讀了些經典而已!”
“殿下真乃慧眼識人才也!備從小與憲和相識,可是在辯論上,就從來沒有贏過他!”劉備在一旁捧道。
“哦?不想到憲和竟有如此擅長辯才!”
“些許狡辯之詞,不足掛齒!”見劉備在高捧自己,簡雍心中感激,但口中卻再次謙虛答道。
簡雍擅長辯論和遊說,但比起賈詡、荀攸這種頂級文臣謀士,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但劉禪此時也急需人才,來擴充自己的團隊,所以能將簡雍這樣,既有能力、又有忠心之人納入麾下,也總是好的。
“玄德可還有少年知己,想推薦給本王的?”劉禪打趣道。
見劉禪給了自己舉薦才能的權力,劉備還就真的仔細思索了起來,片刻後,拱手說道:“臣鬥膽向殿下,再舉薦兩人!”
劉禪頷首示意,劉備又接著說道:“一人是備之從弟劉德然,另一人是備少時知己,姓牽名招,字子經!”
“可是安平郡觀津縣人?”
“殿下也知此人?”
“略有耳聞而已!”
“那牽招,現在何處呢?”劉禪繼續說道,眼神深處竟有一絲震驚,似乎想起些什麽來。
說起牽招此人,劉禪前世並沒有聽劉備說過,直到他到了洛陽才聽人提及,但總而言之,知之甚少。但是他劉禪卻知道牽招那鼎鼎有名的二兒子——牽弘。
說起牽弘此人,文武雙全,先是跟隨鄧艾,滅亡蜀國,後來又被拜為蜀郡太守,升遷為振威護軍。泰始七年,也就是劉禪一夢穿越那年,牽弘在討伐北地胡人時,遭遇群胡叛變,兵敗身死於青山。
也就是那時,劉禪才知道牽弘就是牽招之子。而此時,從劉備口中,又得知那牽招又是其好友。於是就想通了一些事,原來那牽招一輩子駐守北地,屯兵雁門,很可能隻是不想與昔日好友劉備兵戎相見罷了。因為這層關係,牽氏一族,始終無法得以重用,直到他的兒子牽弘,一身才華不甘心被埋沒,參加了滅蜀之戰,方才出人頭地。
“備也不知,去年我去洛陽應征,曾拜會過牽招,他隨其師傅樂隱,在車騎將軍何苗麾下效力!昔日樂隱為車騎將軍麾下長史!”
“孤逃出洛陽城時,吾舅何苗已為奸人所害,其麾下士卒皆被那董卓老賊兼並了。”何苗是何進之弟,劉辯的二舅,所以繼承劉辯身份及軀體的劉禪,也得如此稱唿於他。
“恐怕那牽招師徒二人,皆喪命於亂軍之中!”劉禪如此推測道。
劉備聽後,不免又是一陣唏噓。
“玄德從弟劉德然,現在何處?”劉禪岔開話題問道。
“在涿縣府衙任職!為一從吏!吾且修書一封,令其歸家!”
“如此甚好!”
“所謂舉賢不避親,吾從弟的才能,不下於我!也曾拜師於盧植盧尚書門下。”劉備擔心劉禪多想,便解釋道。
“如此,孤要親寫書信一封。來人!拿來筆墨竹簡。”對於劉德然此人,劉禪也知曉不多,多半是在家鄉為一小吏,最後默默無聞吧!畢竟在劉禪前一世,赤壁之戰過後,劉備方才建立穩定的基業,而那時劉備的年齡,已將近半百。彼時的劉德然則遠在幽州,即便想拖家帶口前去投奔,而這中間隔著偌大一個魏國,怕也是有心無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