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孚,字德瑜,汝南郡吳房縣人。他有著堅定的意誌,勇猛、強壯,還特別講義氣,辦事能力也挺強。
試問,這樣的一個人,哪個官老爺不喜歡呢。所以,當大將軍何進聽說伍孚這個人才之後,更是對他青睞有加,直接把他調到府中做事。
起初,伍孚隻是一名東曹屬,秩比二百石的小官,但隨著事情做得越多、越漂亮,伍孚的官也越來越大,升職加薪的速度就跟坐了火箭似的,一度做到了河南尹、越騎校尉的職位上,這時的他,已經算是秩比二千石的朝廷大員,是董卓都急需拉攏的這一小部分人。
董卓上台以後,征召了大量名士,如:荀爽、韓融、陳紀等等,又拉攏了許多士族子弟,給他們大官做,如: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孔融、應劭、張邈、袁紹、王匡、鮑信等人都被封為朝廷要職。董卓甚至還為當年那幫在黨錮之禍中受苦受難的同誌平了反。
然而即便是這樣,卻沒有幾人願意服從於他。究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董卓的出身不好。
如今的大漢朝,特別注重出身。同樣都是世家豪門,其間卻有著嚴格的鄙視鏈。嫡子看不起庶出的,世家看不起新貴,新貴又看不起寒門。
而像董卓這種邊郡出身的武夫,受鄙視的程度幾乎跟寒門一樣。所以,這些自命清高的豪門世族子弟,怎麽會聽從董卓的調遣呢?
如今何進雖然死了,其麾下的士卒也被董卓奪走了,但他當年可是提拔了不少人。這些人的勢力依舊盤根錯節,牽扯極深,他們雖然表麵上歸順了董卓,實則各懷心思,紛紛隱藏在暗處,伺機而動。
整個洛陽城中,想要把董卓從權力頂端拉下來的人,不在少數。畢竟扳倒權臣所帶來的政治迴報,實在是太豐厚了。當年的小黃門唐衡,就因參與誅殺大將軍梁冀,而獲封汝陽侯,權傾朝野。也就是說幹掉董卓,他們這些世家子弟才能爬得更高,他們背後所代表的權貴勢力才能隻手遮天。
不過伍孚卻是反董人士中的一個另類。他出身寒門,背後沒有顯赫的家世,他之所以能做到秩比二千石的大官,全憑自己的努力,以及大將軍何進的賞識。所以,對於何進的這份知遇之恩,伍孚心中充滿了感激。他知道,如果沒有何進的提拔,他可能永遠隻能在寒門中默默無聞下去。
然而,何進的意外身亡,卻讓伍孚失去了報答的機會。他隻好將心中這份無處安放的恩情,轉而寄托在了何進之子何鹹的身上。
同時,他對董卓廢帝的操作也深惡痛絕,在他看來,董卓此舉不僅是對漢室的侮辱,更是破壞了何進留下來的政治遺產。此時被廢為弘農王的劉禪,怎麽說也算是何進的親外甥。
與其他人不同,伍孚反對董卓,既不是為了獲取名望,也不是為了謀求權力,而是為了維護漢室,為了報答何進的恩情。
醜時三刻,洛陽城北,北軍軍營。
哨塔上的士卒早已進入夢鄉,一切警戒措施如同擺設。
這也不能怪這些底層士卒,一連串的宮廷變故,讓校尉們都頗為迷茫,何況他們麾下的士卒?軍心渙散實屬正常,更何況這是在洛陽城內,治安有西涼軍接管,自然不用他們北軍將士來操心。
何子蕭沒有料想到,竟能如此順利地潛入北軍大營。
“這還是我大漢的精銳之師嗎?這簡直是對我潛行能力的一種侮辱!”何子蕭心中暗道。
雖然順利潛入,但他也不知道哪裏才是越騎校尉伍孚的營帳,這深夜裏實在不好分辨,為了不引起注意,何子蕭隻能根據大致的方位,選擇居中的一頂營帳,潛伏了進去。
先抓個人,拷問一番,何子蕭是如此打算的。
何子蕭趁著夜色,摸進營帳,沒多久便捆住了一人。
“嗚!嗚嗚!”
中軍帳內,一位書生模樣的中年軍士,被何子蕭捆綁得嚴嚴實實的,就連嘴巴也被封得死死的,弓著身子臥倒於地。
“別掙紮,我問,你寫,否則……!”何子蕭動了動架在中年軍士脖子上的利刃,威脅道。在微弱的月光下,白刃處正釋放著一股寒意。
中年軍士隻好點了點頭,他領著何子蕭,向案台前走去,點亮了油燈,又摸出一副筆墨紙硯,做好了書寫的架勢。
“姓名?”
“孔融!”
“現居何職?”
“北軍中侯!”
“可認識越騎校尉伍孚?”
“認識!”喚作孔融的中年軍士同時點了點頭。
“他在哪處營帳,畫張圖來!”
孔融與伍孚之間沒什麽交情,他自然也犯不著為了伍孚,卻把自己的命給賣了。更何況麵前這人,是敵是友尚不清楚。孔融隻好聽從何子蕭的指令,畫了一幅簡易的軍營布局圖。
“此人倒還爽快!”何子蕭拿到布局圖後,瞄了一眼,又將孔融捆了個結實,往肩上一扛,就向簡圖中標識的伍孚營帳走去。他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防止被孔融欺騙,又或者是在這軍營中迷了路。
北軍軍營南麵一角,正是越騎校尉部的駐地,居中一頂軍帳之中。
“伍校尉!伍校尉!醒醒!”何子蕭蹲在床榻一側,輕聲喊道。他沒敢把伍孚綁了,畢竟伍孚的勇猛強壯可是出了名的,豈是孔融這樣的文弱書生能比的。搞不好就會弄巧成拙,反而被他製服。萬一弄出太大動靜,把其他軍士引來,那就更不好了。
伍孚幽幽轉醒,看到眼前的陌生人,也並不慌張,不緊不慢站起身來,問道:“喚我何事?”
“弘農王托我送一封密信給伍校尉。”
借著月光,伍孚看了看何子蕭身側那名被五花大綁的書生,他自然也認出來那是孔融,但卻並未聲張,隻是略有疑惑地接過何子蕭遞來的密信。
隨著油燈點燃,密信展開,一行行紅色的文字映入眼中,“這……!這可是真的?”伍孚不禁質疑道。
“千真萬確!此信是弘農王殿下親手交予在下的!”何子蕭肯定地迴答道。
伍孚似有懷疑,但想到剛才的遭遇,若不是這人手下留情,自己早已身首異處,於是也就打消了心中顧慮。
“中侯也可以看看!”伍孚對現任北軍中侯的孔融說道。他雖然跟孔融沒有什麽過命的交情,但卻也知道孔融是位真正的忠義之士,是可以共商大事的人。於是伍孚俯身將孔融扶起,又把密信在他眼前展開,讓他過目。
“嗚!嗚嗚!”孔融看完,似有話要說。
“我竟把這給忘了!”伍孚才看到孔融嘴裏被塞滿了破布。
伍孚對孔融做了個噓聲的動作,轉而對何子蕭說道:“孔融乃魯國義士,是位可以托付大事的忠義之人,且幫他鬆開捆綁,一起共商計策。”
“董卓那狗賊!”孔融一開口便罵道,他實在沒能忍住心中的憤懣。連先帝的長子都淪落到寫血書求救,這在他看來簡直是奇恥大辱。
伍孚一巴掌拍在孔融頭上,心中腹誹道:“你這書生怎麽迴事,剛才還讓你別說話!”
所幸此時已是深夜,士卒們早已安睡,沒人注意。如今這洛陽城裏,連做夢都想罵董卓的人,那可就太多了。
“殿下如今被幽禁在永安宮,情況如何?”
“行動尚且自由,但永安宮外已有重兵把守,而且還都是西涼軍。”
“當務之急,是先把殿下救出來,不然遲早被董卓老賊所害。”孔融對形勢倒看得比較透徹。
“不如就依殿下之計?”在劉禪寫給伍孚的這份“血書”中,還詳細描述了整個越獄計劃,孔融看過之後,覺得弘農王的計策很不錯,更何況他一時半會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
“不用等明日,我現在就偽造一份文書,明日一早就去永安宮換防。”對於劉禪冥思苦想的計策,伍孚也是讚同的。“不過還需要文舉你幫忙” 。文舉是孔融的表字。
“請伍校尉吩咐!”
“西涼軍的駐地就在北軍大營附近不遠,而永安宮更換值守的隊伍必定從這裏出發,我需要文舉你幫忙攔住他們。”
“這沒什麽難度,要不趁機把董卓給宰了?”孔融顯然有些飄了,先不說有多少人敢與他一同去刺殺董卓,就算他和伍孚麾下的兩千北軍將士全上,那也不夠董卓麾下那五萬西涼兵塞牙縫啊。
“董卓在洛陽的兵馬太多,除非親信之人行刺,否則沒有任何機會。”何子蕭用誠實的話語,打斷了孔融的異想天開。
伍孚也讚同道:“先將弘農王救出來,逃出洛陽城。再振臂高唿,集結天下義士,來共同誅殺董賊。如此,方為上策。”
“荀攸、鄭泰、何顒、種輯、伍瓊等人,都曾是大將軍(何進)的心腹,是否要派人聯絡,共圖大事?”孔融雖然沒有伍孚這樣的軍事經驗,但在拉人入夥方麵似乎非常在行。
“不妥,人太多,密謀的事情容易敗露!前段時間,大將軍就因為密謀不慎,反被十常侍所害,最終功虧一簣。”
何子蕭也暗自點頭,“先救弘農王,出了洛陽城,再從長計議!”
三人總算是統一了思想,開始分頭行動。
醜時已過,步廣裏玉春閣內,燈火闌珊,一片狼藉。
幾位不勝酒力的舞姬與將校,如同戰敗的士兵,橫七豎八地躺在雅廳中間,醉態盡顯。
二樓的雅閣之內,隱約傳來靡靡之音,那曲調纏綿悱惻,似乎在訴說著無盡的風花雪月。燈火搖曳之處,諸位將軍麵色紅潤,眼神迷離,卻依舊顯露著生龍活虎之態。
老鴇在眾人之間穿梭,尖聲細語地勸說著:“哎呀,將軍們早些歇息吧,老奴擔心這些姑娘們經受不住你們的折騰啊!”她的話語中透露出幾分擔憂,卻又帶著幾分討好。
成熟穩重的樊稠,在喝醉之後,本性畢露,他大聲笑道:“無妨,隻要她們伺候好了我們,今後這洛陽城裏,沒人敢惹!沒人敢惹!哈哈!”
“對!我們樊大哥說的沒錯,我們就是這洛陽城的天,以後有我們罩著,你們還怕個錘子!”接話的人正是郭汜。
他與樊稠是剛剛邁進這玉春閣的大門,就看見李傕帶著牛輔跟了過來。自然也不好再分頭行動,四人直接將整個玉春閣包了下來。
“也就張濟這小子,不知趣!放著這麽多姑娘不要,竟還迴家找他婆娘去了!”李傕酒量不錯,言語之間還透露著清醒。或許是因為對鄒氏的執念太深,此時的他竟擁抱著四名美人入懷,上下其手,迷失在一片雪白叢林之間。
“李傕……!郭……郭汜……!還有你……張濟……!”牛輔醉眼朦朧地嘟囔著,似乎在迴憶著剛才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又似乎在品味著胯下這座城池的繁華。
他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喃喃說道:“我……跟你們說,這……洛陽城……可比咱們西涼,好太多了……!”話語中充滿了對這片繁華之地的向往。
咚的一聲,他終究還是抵擋不住酒意的侵襲,栽倒在一旁,不省人事。
而在皇宮深處,董卓也發出了相同的感歎。
他躺在龍床之上,左擁右抱,享受著這前所未有的榮華富貴。那龍床寬敞無比,足以容納多人共眠,而他身邊的美人更是如花似玉,令人心醉神迷。
“太美妙了啊!”董卓喃喃自語道,他的眼中閃爍著貪婪與滿足的光芒。“這龍床真大!再來十個美人,也不嫌擁擠啊!”
董卓的笑聲,如雷鳴般在宮殿深處迴蕩,與外麵靜謐的的夜色形成鮮明的對比。那充滿了得意與狂妄的笑聲,仿佛在宣示著,此時的他已是這座城池的主宰。
不過董卓也確實主宰了整座洛陽城,所以他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份至高無上的權力,其中也包括了與後宮三千佳麗的交配權。
可惜的是,董卓他早已年過半百,別說折騰十個,適才剛服侍完一位美人,便已沉沉睡去。在這個年紀,沒有點高科技,開枝散葉實屬強人所難。
試問,這樣的一個人,哪個官老爺不喜歡呢。所以,當大將軍何進聽說伍孚這個人才之後,更是對他青睞有加,直接把他調到府中做事。
起初,伍孚隻是一名東曹屬,秩比二百石的小官,但隨著事情做得越多、越漂亮,伍孚的官也越來越大,升職加薪的速度就跟坐了火箭似的,一度做到了河南尹、越騎校尉的職位上,這時的他,已經算是秩比二千石的朝廷大員,是董卓都急需拉攏的這一小部分人。
董卓上台以後,征召了大量名士,如:荀爽、韓融、陳紀等等,又拉攏了許多士族子弟,給他們大官做,如: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孔融、應劭、張邈、袁紹、王匡、鮑信等人都被封為朝廷要職。董卓甚至還為當年那幫在黨錮之禍中受苦受難的同誌平了反。
然而即便是這樣,卻沒有幾人願意服從於他。究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董卓的出身不好。
如今的大漢朝,特別注重出身。同樣都是世家豪門,其間卻有著嚴格的鄙視鏈。嫡子看不起庶出的,世家看不起新貴,新貴又看不起寒門。
而像董卓這種邊郡出身的武夫,受鄙視的程度幾乎跟寒門一樣。所以,這些自命清高的豪門世族子弟,怎麽會聽從董卓的調遣呢?
如今何進雖然死了,其麾下的士卒也被董卓奪走了,但他當年可是提拔了不少人。這些人的勢力依舊盤根錯節,牽扯極深,他們雖然表麵上歸順了董卓,實則各懷心思,紛紛隱藏在暗處,伺機而動。
整個洛陽城中,想要把董卓從權力頂端拉下來的人,不在少數。畢竟扳倒權臣所帶來的政治迴報,實在是太豐厚了。當年的小黃門唐衡,就因參與誅殺大將軍梁冀,而獲封汝陽侯,權傾朝野。也就是說幹掉董卓,他們這些世家子弟才能爬得更高,他們背後所代表的權貴勢力才能隻手遮天。
不過伍孚卻是反董人士中的一個另類。他出身寒門,背後沒有顯赫的家世,他之所以能做到秩比二千石的大官,全憑自己的努力,以及大將軍何進的賞識。所以,對於何進的這份知遇之恩,伍孚心中充滿了感激。他知道,如果沒有何進的提拔,他可能永遠隻能在寒門中默默無聞下去。
然而,何進的意外身亡,卻讓伍孚失去了報答的機會。他隻好將心中這份無處安放的恩情,轉而寄托在了何進之子何鹹的身上。
同時,他對董卓廢帝的操作也深惡痛絕,在他看來,董卓此舉不僅是對漢室的侮辱,更是破壞了何進留下來的政治遺產。此時被廢為弘農王的劉禪,怎麽說也算是何進的親外甥。
與其他人不同,伍孚反對董卓,既不是為了獲取名望,也不是為了謀求權力,而是為了維護漢室,為了報答何進的恩情。
醜時三刻,洛陽城北,北軍軍營。
哨塔上的士卒早已進入夢鄉,一切警戒措施如同擺設。
這也不能怪這些底層士卒,一連串的宮廷變故,讓校尉們都頗為迷茫,何況他們麾下的士卒?軍心渙散實屬正常,更何況這是在洛陽城內,治安有西涼軍接管,自然不用他們北軍將士來操心。
何子蕭沒有料想到,竟能如此順利地潛入北軍大營。
“這還是我大漢的精銳之師嗎?這簡直是對我潛行能力的一種侮辱!”何子蕭心中暗道。
雖然順利潛入,但他也不知道哪裏才是越騎校尉伍孚的營帳,這深夜裏實在不好分辨,為了不引起注意,何子蕭隻能根據大致的方位,選擇居中的一頂營帳,潛伏了進去。
先抓個人,拷問一番,何子蕭是如此打算的。
何子蕭趁著夜色,摸進營帳,沒多久便捆住了一人。
“嗚!嗚嗚!”
中軍帳內,一位書生模樣的中年軍士,被何子蕭捆綁得嚴嚴實實的,就連嘴巴也被封得死死的,弓著身子臥倒於地。
“別掙紮,我問,你寫,否則……!”何子蕭動了動架在中年軍士脖子上的利刃,威脅道。在微弱的月光下,白刃處正釋放著一股寒意。
中年軍士隻好點了點頭,他領著何子蕭,向案台前走去,點亮了油燈,又摸出一副筆墨紙硯,做好了書寫的架勢。
“姓名?”
“孔融!”
“現居何職?”
“北軍中侯!”
“可認識越騎校尉伍孚?”
“認識!”喚作孔融的中年軍士同時點了點頭。
“他在哪處營帳,畫張圖來!”
孔融與伍孚之間沒什麽交情,他自然也犯不著為了伍孚,卻把自己的命給賣了。更何況麵前這人,是敵是友尚不清楚。孔融隻好聽從何子蕭的指令,畫了一幅簡易的軍營布局圖。
“此人倒還爽快!”何子蕭拿到布局圖後,瞄了一眼,又將孔融捆了個結實,往肩上一扛,就向簡圖中標識的伍孚營帳走去。他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防止被孔融欺騙,又或者是在這軍營中迷了路。
北軍軍營南麵一角,正是越騎校尉部的駐地,居中一頂軍帳之中。
“伍校尉!伍校尉!醒醒!”何子蕭蹲在床榻一側,輕聲喊道。他沒敢把伍孚綁了,畢竟伍孚的勇猛強壯可是出了名的,豈是孔融這樣的文弱書生能比的。搞不好就會弄巧成拙,反而被他製服。萬一弄出太大動靜,把其他軍士引來,那就更不好了。
伍孚幽幽轉醒,看到眼前的陌生人,也並不慌張,不緊不慢站起身來,問道:“喚我何事?”
“弘農王托我送一封密信給伍校尉。”
借著月光,伍孚看了看何子蕭身側那名被五花大綁的書生,他自然也認出來那是孔融,但卻並未聲張,隻是略有疑惑地接過何子蕭遞來的密信。
隨著油燈點燃,密信展開,一行行紅色的文字映入眼中,“這……!這可是真的?”伍孚不禁質疑道。
“千真萬確!此信是弘農王殿下親手交予在下的!”何子蕭肯定地迴答道。
伍孚似有懷疑,但想到剛才的遭遇,若不是這人手下留情,自己早已身首異處,於是也就打消了心中顧慮。
“中侯也可以看看!”伍孚對現任北軍中侯的孔融說道。他雖然跟孔融沒有什麽過命的交情,但卻也知道孔融是位真正的忠義之士,是可以共商大事的人。於是伍孚俯身將孔融扶起,又把密信在他眼前展開,讓他過目。
“嗚!嗚嗚!”孔融看完,似有話要說。
“我竟把這給忘了!”伍孚才看到孔融嘴裏被塞滿了破布。
伍孚對孔融做了個噓聲的動作,轉而對何子蕭說道:“孔融乃魯國義士,是位可以托付大事的忠義之人,且幫他鬆開捆綁,一起共商計策。”
“董卓那狗賊!”孔融一開口便罵道,他實在沒能忍住心中的憤懣。連先帝的長子都淪落到寫血書求救,這在他看來簡直是奇恥大辱。
伍孚一巴掌拍在孔融頭上,心中腹誹道:“你這書生怎麽迴事,剛才還讓你別說話!”
所幸此時已是深夜,士卒們早已安睡,沒人注意。如今這洛陽城裏,連做夢都想罵董卓的人,那可就太多了。
“殿下如今被幽禁在永安宮,情況如何?”
“行動尚且自由,但永安宮外已有重兵把守,而且還都是西涼軍。”
“當務之急,是先把殿下救出來,不然遲早被董卓老賊所害。”孔融對形勢倒看得比較透徹。
“不如就依殿下之計?”在劉禪寫給伍孚的這份“血書”中,還詳細描述了整個越獄計劃,孔融看過之後,覺得弘農王的計策很不錯,更何況他一時半會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
“不用等明日,我現在就偽造一份文書,明日一早就去永安宮換防。”對於劉禪冥思苦想的計策,伍孚也是讚同的。“不過還需要文舉你幫忙” 。文舉是孔融的表字。
“請伍校尉吩咐!”
“西涼軍的駐地就在北軍大營附近不遠,而永安宮更換值守的隊伍必定從這裏出發,我需要文舉你幫忙攔住他們。”
“這沒什麽難度,要不趁機把董卓給宰了?”孔融顯然有些飄了,先不說有多少人敢與他一同去刺殺董卓,就算他和伍孚麾下的兩千北軍將士全上,那也不夠董卓麾下那五萬西涼兵塞牙縫啊。
“董卓在洛陽的兵馬太多,除非親信之人行刺,否則沒有任何機會。”何子蕭用誠實的話語,打斷了孔融的異想天開。
伍孚也讚同道:“先將弘農王救出來,逃出洛陽城。再振臂高唿,集結天下義士,來共同誅殺董賊。如此,方為上策。”
“荀攸、鄭泰、何顒、種輯、伍瓊等人,都曾是大將軍(何進)的心腹,是否要派人聯絡,共圖大事?”孔融雖然沒有伍孚這樣的軍事經驗,但在拉人入夥方麵似乎非常在行。
“不妥,人太多,密謀的事情容易敗露!前段時間,大將軍就因為密謀不慎,反被十常侍所害,最終功虧一簣。”
何子蕭也暗自點頭,“先救弘農王,出了洛陽城,再從長計議!”
三人總算是統一了思想,開始分頭行動。
醜時已過,步廣裏玉春閣內,燈火闌珊,一片狼藉。
幾位不勝酒力的舞姬與將校,如同戰敗的士兵,橫七豎八地躺在雅廳中間,醉態盡顯。
二樓的雅閣之內,隱約傳來靡靡之音,那曲調纏綿悱惻,似乎在訴說著無盡的風花雪月。燈火搖曳之處,諸位將軍麵色紅潤,眼神迷離,卻依舊顯露著生龍活虎之態。
老鴇在眾人之間穿梭,尖聲細語地勸說著:“哎呀,將軍們早些歇息吧,老奴擔心這些姑娘們經受不住你們的折騰啊!”她的話語中透露出幾分擔憂,卻又帶著幾分討好。
成熟穩重的樊稠,在喝醉之後,本性畢露,他大聲笑道:“無妨,隻要她們伺候好了我們,今後這洛陽城裏,沒人敢惹!沒人敢惹!哈哈!”
“對!我們樊大哥說的沒錯,我們就是這洛陽城的天,以後有我們罩著,你們還怕個錘子!”接話的人正是郭汜。
他與樊稠是剛剛邁進這玉春閣的大門,就看見李傕帶著牛輔跟了過來。自然也不好再分頭行動,四人直接將整個玉春閣包了下來。
“也就張濟這小子,不知趣!放著這麽多姑娘不要,竟還迴家找他婆娘去了!”李傕酒量不錯,言語之間還透露著清醒。或許是因為對鄒氏的執念太深,此時的他竟擁抱著四名美人入懷,上下其手,迷失在一片雪白叢林之間。
“李傕……!郭……郭汜……!還有你……張濟……!”牛輔醉眼朦朧地嘟囔著,似乎在迴憶著剛才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又似乎在品味著胯下這座城池的繁華。
他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喃喃說道:“我……跟你們說,這……洛陽城……可比咱們西涼,好太多了……!”話語中充滿了對這片繁華之地的向往。
咚的一聲,他終究還是抵擋不住酒意的侵襲,栽倒在一旁,不省人事。
而在皇宮深處,董卓也發出了相同的感歎。
他躺在龍床之上,左擁右抱,享受著這前所未有的榮華富貴。那龍床寬敞無比,足以容納多人共眠,而他身邊的美人更是如花似玉,令人心醉神迷。
“太美妙了啊!”董卓喃喃自語道,他的眼中閃爍著貪婪與滿足的光芒。“這龍床真大!再來十個美人,也不嫌擁擠啊!”
董卓的笑聲,如雷鳴般在宮殿深處迴蕩,與外麵靜謐的的夜色形成鮮明的對比。那充滿了得意與狂妄的笑聲,仿佛在宣示著,此時的他已是這座城池的主宰。
不過董卓也確實主宰了整座洛陽城,所以他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份至高無上的權力,其中也包括了與後宮三千佳麗的交配權。
可惜的是,董卓他早已年過半百,別說折騰十個,適才剛服侍完一位美人,便已沉沉睡去。在這個年紀,沒有點高科技,開枝散葉實屬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