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兩方各自休養生息已然過去了漫長的三年時光,這期間,劉備日夜操勞,精心謀劃著未來的宏圖大業。他深知時機的重要性,經過深思熟慮後,毅然決然地下達了命令,讓續王劉修統領起全國之兵,準備踏上那征伐曹複的征程。


    劉備心中滿懷著對大漢複興的堅定信念,那眼神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仿佛能穿透歲月的迷霧,看到那輝煌的未來。他站在朝堂之上,望著下方整裝待發的將士們,聲音洪亮而有力:“朕等乃高祖之後,今日奉先帝遺誌,誓要統一天下,再造我大漢之榮光!”


    劉修聽聞此令,心中熱血沸騰。他深知此次征伐的重任與艱難,但他毫不畏懼,眼中透露出決絕之色。他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猶如一條奔騰的巨龍,向著曹複所在之地進發。


    一路上,他們穿越山川河流,曆經風雨磨難。但這些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因為他們心中有著同一個目標——一統天下,三造大漢。每一名將士都懷揣著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敵人的仇恨,他們緊密團結在一起,形成了無堅不摧的力量。


    劉修領了劉備之命,親率那五十萬精銳之師,猶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浩浩蕩蕩朝著冀州進發。那行軍的隊伍綿延不絕,仿佛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遮天蔽日,揚起的塵土彌漫在天地之間,遠遠望去,真真是氣勢磅礴,令人生畏。


    鄴城城頭,孫堅奉曹複之命鎮守此地,自是不敢有半分鬆懈。他神情肅穆,身形筆直地立於城堞之上,眼神如鷹般銳利,緊緊凝視著遠方逐漸逼近的敵軍,眉頭緊蹙,似有萬千憂慮深藏其中。身旁的周瑜,羽扇輕揮,青衫在風中獵獵作響,然其眼眸之中亦難掩凝重之意,他低聲對孫堅言道:“此番劉修傾全國之力而來,來勢洶洶,實不可不防。此劉修小兒,陰險狡詐,此番前來,定是有所圖謀,我等務必要謹慎應對。”孫堅微微頷首,沉聲道:“哼,管他來勢如何兇猛,我等在此,定要讓他有來無迴,誓要將其碎屍萬段,以報吾兒之仇!我等皆為久經沙場之宿將,豈會畏懼於他?”


    司馬懿則在一旁靜靜思索著,他負手而立,目光深邃如淵,仿佛能看穿這戰場上的一切迷霧,心中暗自盤算著劉修的行軍策略以及可能使出的手段。張遼、許褚、徐晃、曹仁等諸將亦是嚴陣以待,他們個個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威風凜凜地站在城牆上,那眼神中透露出的是久經沙場的堅毅與無畏,此時雖麵對強敵,卻毫無懼色。


    劉修的大軍不日便兵臨鄴城之下,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動地,仿佛要將這鄴城的天空都要震塌下來。劉修立於陣前,騎在高頭大馬上,一身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他高聲喝道:“城內守將聽著,速開城門投降,可免一死,否則待我大軍破城,定叫爾等片甲不留!”那聲音如洪鍾一般,在鄴城周圍迴蕩著。孫堅聞得此言,怒喝道:“劉修小兒,休得張狂,有我等在此,您休想踏進鄴城半步!”說罷,大手一揮,示意將士們準備迎敵,眾將士們得令,紛紛握緊手中的兵器,嚴陣以待。


    周瑜見狀,氣得麵色漲紅,他跨前一步,指著劉修大罵道:“劉修小兒,你這等無恥之徒,竟敢奪我妻子,此等深仇大恨,我今日定要將你碎屍萬段,以泄我心頭之憤!”那話語中滿是憤恨,眼神仿佛要噴出火來,手中的羽扇都被他捏得緊緊的,指節泛白。


    劉修卻隻是微微冷笑,一臉淡然地不理會周瑜的叫罵,仿佛他說的這些全然與自己無關一般,依舊穩穩地坐在馬上,那神情傲慢至極,似乎根本沒把周瑜的憤怒放在眼裏。


    周瑜見狀,更是怒不可遏,卻也知曉此刻不是意氣用事之時,強自按捺下心頭怒火,轉身對孫堅道:“義父,敵軍初至,銳氣正盛,我等且先堅守不出,待其疲憊,再尋機破之。切不可中了他們的激將法,貿然出城迎戰。”孫堅覺得有理,便依周瑜之計,令將士們嚴守城門,以弓弩伺候城外之敵。劉修見鄴城守軍毫無動靜,便知對方是要堅守不出,當下也不著急,下令紮營安寨,將鄴城團團圍住,隻待尋得良機,一舉破城。


    如此僵持數日後,諸葛亮親至劉修營中,他一襲白衣,羽扇綸巾,風度翩翩,宛如仙人下凡一般。劉修聽聞諸葛亮前來,趕忙出營相迎,心中大喜,知曉諸葛亮智謀超群,此次前來必有良策。諸葛亮入得營帳,細細分析了當下局勢,隨後獻上一策,可破鄴城之守。劉修大喜過望,當下便請諸葛亮主持戰局。


    諸葛亮深知城內周瑜亦是智謀超群之輩,欲先在兵陣之上挫其銳氣。於是,他精心擺下玄甲陣。此陣以玄甲精騎為先鋒,那些玄甲騎兵周身黑甲在日光下泛著寒光,猶如鋼鐵洪流一般,令人望而生畏。玄甲騎兵呈楔形分布,宛如犀利的箭頭,可直插敵陣,其衝鋒之勢,定能撕開敵軍防線。步兵則在其後緊密排列,手持長槍大戟,結成一道道堅固的防線,相互配合,攻防一體,氣勢極為不凡。


    周瑜在城上見得敵軍擺出這般厲害之陣,心中也是一驚,當下便決意出城破陣。他略作思索,憑借著自己多年的軍事經驗和對兵法的精通,也擺下一陣,名曰“破浪陣”。此陣以精銳水軍步卒為根基改編而來,雖身處陸地,卻頗具水戰陣法的靈動。


    隻見周瑜陣中,士卒們以小隊為單位,相互穿插迂迴,如波浪般起伏湧動。前排士兵手持盾牌,既能防禦又能在前進時撞擊敵軍,後排士兵則手持長短兵器,伺機而動,可在盾牌兵打開缺口後迅速出擊。整體陣形看似鬆散,實則暗藏玄機,能靈活應對玄甲陣的衝擊。


    諸葛亮在陣中見周瑜擺出這“破浪陣”,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暗讚周瑜果然不凡,手中羽扇輕搖,指揮著玄甲陣的將士們發起進攻。玄甲騎兵率先如黑色閃電般衝向“破浪陣”,馬蹄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那衝鋒的氣勢仿佛要將一切阻擋在身前的事物都碾碎。


    此時,周瑜也催馬來到陣前,他望著對麵指揮若定的諸葛亮,高聲喊道:“諸葛孔明,久聞你智謀過人,今日便要與你在這兵陣之上一較高下,看看你這玄甲陣能否破我破浪陣!”


    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輕搖,迴應道:“周公瑾,我亦早聞你大名,今日得此機會,實乃幸事,且看你我誰能更勝一籌吧。”


    周瑜哼了一聲,不再多言,手中令旗一揮,“破浪陣”的士兵們迅速變換位置,盾牌兵緊密靠攏,組成一道堅固的盾牆,抵禦著玄甲騎兵的衝擊。玄甲騎兵雖衝擊力強勁,但麵對這堅固的盾牆,一時間也難以突破。


    就在雙方僵持之時,諸葛亮羽扇再揮,玄甲陣中的步兵們齊聲呐喊,邁著整齊的步伐向前推進,長槍大戟紛紛刺向“破浪陣”的盾牆縫隙。周瑜見狀,令後排持短兵器的士兵從盾牆兩側迂迴而出,試圖攻擊玄甲陣步兵的側翼。


    雙方你來我往,在兵陣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較量,一時間難分高下,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場麵極為壯觀。那戰場上塵土飛揚,鮮血飛濺,雙方將士都在為了各自的信念和使命奮勇拚殺著。


    兵陣之鬥未分勝負,諸葛亮與周瑜又開始在計謀上展開了較量。諸葛亮心生一計,他命人暗中在鄴城周圍的山林中布置了大量的稻草人,給它們穿上劉修軍的服飾,還在一些關鍵位置安排了少量士卒偽裝成放哨模樣。然後,故意讓一些消息泄露出去,說劉修軍正在山林中秘密集結大軍,準備從一處隱蔽的路線奇襲鄴城。


    周瑜聽聞此消息,心中起疑,便派細作前去探查。那細作在山林中遠遠瞧見那些稻草人,模模糊糊看不太真切,隻以為真的是大批劉修軍在集結,趕忙迴去稟報。周瑜聽後,以為諸葛亮真有此奇襲打算,當下決定先發製人。


    他調集了城內不少兵力,悄悄從另一側城門出城,繞了個大圈,想要去偷襲劉修軍在山林中的“大軍”。可當他們趕到時,才發現上了當,那些不過是稻草人而已。


    就在周瑜懊惱之時,諸葛亮這邊卻已安排另一隊人馬,趁著鄴城兵力空虛,從之前就偵察好的一處防守較為薄弱的城牆處悄悄摸了上去,準備攻城。


    周瑜得知中計,急忙往迴趕,卻被諸葛亮事先安排好的伏兵攔住了歸路,雙方一場混戰。


    而就在這關鍵時刻,那位於城中的司馬懿與孫堅等將領,他們憑借著敏銳的軍事直覺和多年征戰所積累的經驗,第一時間便察覺到了劉修軍那蓄謀已久的攻城意圖。眼見敵軍來勢洶洶,他們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召集起城內僅存的那些殘兵敗將,齊心協力地組織起防禦體係,試圖阻擋劉修軍的猛烈攻勢。然而,此前為了實施對山林的偷襲行動,城中的兵力已經被抽調走了相當一部分,如今在麵對劉修軍的全力攻城時,這些留守的士兵們明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盡管他們都拚盡了全力,但防守起來依舊是極為吃力,每一道城牆垛口、每一個城門關卡,都仿佛成為了生死較量的戰場。


    不多時,戰場上的局勢愈發危急,劉修親眼目睹周瑜率領著大軍成功突破了己方的重重包圍,並且正馬不停蹄地趕迴鄴城前來增援。這一刻,劉修心中湧起了深深的恐懼,他深知若是繼續進攻,一旦被周瑜的援軍前後包夾,那麽自己的軍隊必將陷入絕境,全軍覆沒也並非沒有可能。於是,經過一番激烈的內心掙紮之後,劉修最終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他果斷地指揮著部隊撤迴營地,開始忙碌地搭建營寨,準備在此處堅守待援,以圖日後再做打算。


    夜已深,鄴城內外一片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巡夜士兵的腳步聲。周瑜心中始終放不下小喬,他喬裝成一名普通士兵,趁著夜色,偷偷潛入了劉修的軍營。他小心翼翼地避開巡邏的士兵,在營帳間穿梭著,目光急切地尋找著小喬的身影。終於,在一處較為偏僻的營帳外,他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小喬靜靜地站在那裏,月光灑在她身上,宛如仙子下凡。周瑜靜靜地看著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修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湖大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湖大白並收藏三國劉修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