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修率領大軍揮師西進,目標直指長安。那長安城,城牆高聳,固若金湯,乃是兵家必爭之地。而此時,城內守將司馬懿亦是老謀深算,嚴陣以待。


    與此同時,在荊州之地,曹複趁劉修西進之機,暗中調兵遣將,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向著荊州九郡進發。劉備軍雖有所防備,但在曹複的猛烈攻勢下,仍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劉修這邊,大軍行至長安城外,紮下營寨。望著那巍峨的長安城,劉修深知此戰艱難,但為了天下大勢,他必須要拿下這座城池。於是,他立刻召集眾將,商議攻城之策。


    劉修決定先以弩型手槍隊試探一番。這弩型手槍隊乃是他精心訓練而成,威力不俗。隨著一聲令下,弩型手槍隊向著城牆衝去,一時間,槍聲大作,火光閃爍。


    然而,城牆上的司馬懿卻不慌不忙。他按照曹複之前的吩咐,早已準備好連弩型手槍隊應對。連弩型手槍隊的火力同樣兇猛,而且他們配合默契,一輪輪射擊下來,竟將劉修的弩型手槍隊壓製得死死的。


    劉修的士兵們雖奮力衝鋒,但在對方密集的火力下,根本無法靠近城牆。雲梯還未架上,就被城牆上扔下的石塊、火罐等砸毀,不少士兵受傷倒下。眼見著初次攻城便遭遇如此慘敗,劉修心中滿是不甘,卻也隻能鳴金收兵。


    就在劉修為長安攻城之事頭疼不已時,荊州那邊傳來了緊急軍情。探子來報,曹複的軍隊攻勢迅猛,已然占領了荊州九郡中的四郡,劉備軍雖拚死抵抗,但局勢依舊十分僵持,情況危急萬分。


    劉修聽聞此消息,心急如焚。荊州對於他們的大業至關重要,一旦失去過多郡縣,劉備軍的根基將會動搖,整個天下局勢也將對己方愈發不利。但此刻長安這邊的攻城戰也才剛剛開始,若是就此撤兵,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劉修在營帳中來迴踱步,與眾將謀士商議對策。謀士荀彧進言道:“將軍,如今司馬懿防守嚴密,正麵強攻恐難奏效。我們不妨佯裝繼續攻城,暗中挖掘地道,直通城牆之下,然後用炸藥將城牆炸開,或許能有破城之機。”


    劉修聽後,覺得此計可行,當下便下令安排士兵們挖掘地道。士兵們日夜不停地勞作,小心翼翼地朝著城牆方向推進。


    而司馬懿似乎察覺到了地下的動靜,他命人在城內沿著城牆根挖掘壕溝,一旦發現地道,就往裏麵灌水、投毒或者直接用煙熏,讓劉修的地道計劃也屢屢受挫。


    劉修見地道之策也行不通,決定另辟蹊徑。他派趙雲帶領一隊精銳騎兵,繞到城牆的一側,企圖尋找一處防守相對薄弱的地方發起突襲。


    可司馬懿早有準備,在城牆的各個角落都布置了充足的兵力。趙雲的騎兵剛一露麵,便遭到了猛烈的射擊,一時間人仰馬翻,不得不狼狽退迴。


    多次攻城無果後,劉修心急如焚,決定孤注一擲,集結所有剩餘的兵力,發起一場全麵的總攻。


    這一次,劉修將弩型手槍隊的火力發揮到了極致,所有的火炮也一同開火,試圖用強大的火力壓製住城牆上的守軍。步兵們則不顧生死地扛著雲梯、推著攻城車,呐喊著衝向城牆。


    然而,司馬懿憑借著堅固的城牆和嚴密的防守體係,再次抵擋住了劉修的瘋狂進攻。戰場上屍橫遍野,劉修的軍隊已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可長安依舊遙不可及。


    劉修望著戰場上的慘狀,心中滿是悲憤與絕望。迴到營帳後,諸葛亮提議:“將軍,聽聞司馬懿軍中糧草補給多由城西一條小道運送而來,若能截斷其糧草,城內守軍必亂,屆時或可尋得破城之機。”


    劉修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決然,當下便點齊一支精銳輕騎,由典韋率領,趁夜悄悄繞向城西,準備截斷司馬懿的糧草補給線。


    然而,司馬懿何等精明,他雖全力防守城牆,但對糧草之事也早有防範。在那條小道兩旁的山林中,早已埋伏下了眾多弓弩手與陷阱。典韋率領的輕騎剛一踏入小道,便遭遇了密集的箭雨襲擊。一時間,人喊馬嘶,不少騎兵紛紛中箭落馬。


    典韋奮力突圍,可敵人的陷阱不斷,前方道路又被巨石與樹木堵塞,一番苦戰下來,這支輕騎隊伍傷亡慘重,最終不得不撤迴劉修營中。


    劉修接連受挫,但仍未放棄。他決定再次變換策略,命工匠們趕製一批大型攻城器械,如巨型投石車與高聳的攻城塔,企圖憑借這些器械的強大威力來打破司馬懿的城牆防禦。


    工匠們日夜趕工,數日後,一批嶄新的攻城器械終於打造完成。劉修看著這些龐然大物,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


    新一輪的攻城戰再次打響。巨型投石車將巨大的石塊如雨點般投向城牆,每一塊石塊落下,都能在城牆上砸出一個大坑,城牆上的守軍被震得東倒西歪。攻城塔則緩緩推向城牆,塔內的士兵可以居高臨下地向城牆上的守軍射擊,為後續的攻城部隊提供掩護。


    司馬懿見此情形,卻並未慌亂。他迅速調遣城內的兵力,集中火力攻擊那些攻城器械。連弩型手槍隊的火力全部對準了投石車和攻城塔,試圖將其摧毀。


    同時,城牆上的守軍也組織起了有效的反擊。他們用繩索套住投石車投出的石塊,用力將其改變方向,使其砸向劉修的攻城部隊。對於攻城塔,守軍則用燃燒的火罐和油桶不斷地投擲上去,一時間,攻城塔上燃起了熊熊大火,塔內的士兵紛紛跳下逃生,不少人在落地時摔成重傷。


    這場攻城大戰持續了整整一日,最終,劉修的攻城器械在司馬懿的頑強抵抗下,或被摧毀,或失去了作用。劉修的軍隊再次铩羽而歸,而長安城依舊固若金湯。


    就在劉修在長安陷入僵局之時,荊州傳來了更為驚人的消息。曹複竟然與孫堅連成一線,孫堅派出了一支水師,配合曹複的軍隊從水路對劉備軍發起了進攻。劉備軍腹背受敵,局勢已經到了千鈞一發的時刻。


    劉修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時間再在長安這裏繼續耗下去了。可若此時撤兵,之前在長安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泡影,且司馬懿定會趁而追擊,後果不堪設想。


    營帳內,氣氛壓抑得如同沉甸甸的鉛塊,壓得眾人喘不過氣來。劉修麵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與決然。他的目光在眾將謀士的臉上一一掃過,那些熟悉的麵龐此刻也都布滿了陰霾,每個人都清楚,此刻麵臨的抉擇關乎著生死存亡,一步走錯,便是萬劫不複。


    最終,劉修像是下定了極大的決心一般,狠狠地咬了咬牙,腮幫上的肌肉因用力而微微鼓起。他緩緩地抬起頭,目光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有對荊州局勢的揪心,有對長安戰局的不甘,更有對眼前這幫出生入死兄弟的不舍與信任。沉默了片刻,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用那低沉而又堅定的聲音沉聲道:“傳我命令,三軍整頓!”


    這話音一落,營帳內瞬間一片死寂,所有人都驚愕地望著劉修,不明白他接下來要做何安排。劉修的目光再次在眾人臉上停留,最後落在了諸葛亮的身上,那目光中此刻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托付與期望。


    他緩緩走向諸葛亮,每一步都仿佛帶著千鈞之重。走到近前,劉修緊緊地握住了諸葛亮的雙手,那雙手因為緊張和激動而微微顫抖著。他凝視著諸葛亮的眼睛,眼中滿是懇切與信任,聲音也因情緒的起伏而略微有些沙啞:“孔明啊,此刻我將這主帥之位交予你,實是萬不得已之舉啊!荊州那邊,大哥劉備正陷入絕境,曹複與孫堅勾結,對大哥的軍隊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那情形,真真是千鈞一發,刻不容緩呐!我若再不去支援,恐怕大哥他……”說到此處,劉修的喉嚨像是被什麽哽住了,眼眶也微微泛紅。


    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繼續說道:“而這長安,亦是戰略要地,不可輕易放棄。君能攻破長安就攻,若實在不能破城,那便與司馬懿僵持著,千萬別讓其有可乘之機,偷襲我後方啊!我如今隻能率領一半兵力,再帶上典韋,即刻啟程前往荊州支援大哥劉備。這一路,生死未卜,可我已別無他法。此刻,這軍中上下,這戰局的生死存亡,均係於卿一人之身呐!卿向來足智多謀,我信得過你,但這擔子著實太重,你可要慎重啊,萬萬不可莽撞行事!”


    諸葛亮靜靜地聽著劉修的這番肺腑之言,心中亦是感慨萬千。他望著劉修那滿是憂慮與期待的雙眼,感受到了手中傳來的那份信任的溫度,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他知道,此刻自己肩負的責任比泰山還重,這不僅關乎著一場戰役的勝負,更關乎著無數將士的生死,關乎著他們共同的理想與抱負能否實現。


    諸葛亮的眼神漸漸變得堅定起來,他用力地迴握住劉修的手,目光中透露出無比的決心與自信,聲音沉穩而有力:“將軍放心!亮雖不才,但承蒙將軍如此信任,定當竭盡所能,幸不辱命!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亮亦會堅守在此,與司馬懿周旋到底,保我軍後方無虞。將軍隻管放心前往荊州支援,願將軍此去旗開得勝,早日歸來,與我等共慶凱旋!”


    此令一出,營帳內依舊一片嘩然。眾將謀士們雖知曉此刻局勢危急,需當機立斷,但這主帥之位的突然交接,以及劉修即將帶走一半兵力前往荊州的決定,還是讓他們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然而,在這一片喧嘩聲中,諸葛亮那堅定的話語,卻如同定海神針一般,讓眾人在震驚之餘,也漸漸多了一份對未來戰局的信心。


    然而,劉修深知,若荊州徹底淪陷,那天下大勢將再無他們可乘之機,一切的理想抱負都將成為泡影。


    就在劉修著手安排撤軍事宜之時,司馬懿在城樓上察覺到了劉修營地的異動。他那敏銳的洞察力瞬間猜到了劉修的意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狡黠的笑意。


    “哼,想走?可沒那麽容易!”司馬懿立刻調兵遣將,準備在劉修撤兵之際給予其致命一擊。


    劉修這邊,大軍緩緩開始撤離營地。為了防止司馬懿追擊,諸葛亮特意安排了一支後衛部隊,由勇猛善戰的將領典韋率領,負責斷後。


    可司馬懿哪會放過如此良機。他派出了一支精銳騎兵,在劉修大軍撤離不久後,便如疾風般追了上來。


    點見敵軍追來,立刻指揮後衛部隊列陣迎敵。弩型手槍隊迅速在陣前展開,準備給追來的敵軍迎頭痛擊。


    雙方瞬間陷入激戰。司馬懿的騎兵憑借著速度優勢,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試圖衝破典韋的防線。而典韋的部隊則依靠著頑強的鬥誌和精準的射擊,一次次擊退了敵軍的衝鋒。


    但司馬懿的騎兵人數眾多,且攻勢一波接著一波。在激烈的戰鬥中,典韋的部隊漸漸有些不支。不少士兵在敵軍的衝擊下受傷倒下,防線也開始出現了鬆動。


    劉修在前方得知後衛部隊受阻,心急如焚。他深知,一旦後衛部隊被擊潰,整個大軍都將陷入混亂,屆時司馬懿的追兵將會如入無人之境,對他們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於是,劉修果斷下令,讓大軍暫時停下腳步,自己親率一支生力軍返迴支援典韋。


    劉修一馬當先,衝入戰場。他手中的長槍揮舞得虎虎生風,所到之處敵軍紛紛落馬。在他的帶領下,生力軍迅速加入戰鬥,與張虎的部隊合為一體,重新穩住了防線。


    司馬懿見劉修親自返迴救援,知道想要一舉擊潰劉修的後衛部隊已不太可能,便下令騎兵暫時撤迴城中,與此同時,諸葛亮設伏兵正等待司馬懿迴城途中。


    劉修見敵軍退去,心中稍感欣慰,撤兵迴援荊州,他雖有所擔憂,但他深知諸葛亮才能,定能早日攻占長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修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湖大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湖大白並收藏三國劉修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