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風雲變幻的亂世之中,劉修的加急書信如同一道催征的號角,迅速傳至荊州劉備的營帳之中。劉備接過書信,展開細讀,隻見他的麵色隨著目光在信紙上的遊走越發凝重起來。此刻的他,心中已然明晰,曹操如今的勢力正如日中天,仿若一片遮天蔽日的烏雲,籠罩在這亂世的天空之上。若他們兄弟二人不能盡快擴充自身的實力,恐怕在這諸侯紛爭、硝煙彌漫的亂世之中,將難以尋得一處安穩的立足之地,更別提去實現那興複漢室、還天下以太平的宏偉大業了。劉備當即將麾下的諸將召集而來,那寬敞的營帳之中,頓時站滿了一眾忠心耿耿、武藝高強的將領。關羽、張飛、黃忠等皆位列其中,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跟隨劉備曆經風雨、征戰四方的得力戰將。此時,劉備將劉修信中的內容,事無巨細地一一告知眾人。


    諸將聽聞如今的嚴峻形勢,皆感受到了那撲麵而來的緊迫感。關羽丹鳳眼微眯,手中的青龍偃月刀似乎都在隱隱顫動,仿佛已迫不及待地要在戰場上再展雄風;張飛豹頭環眼圓睜,那如雷般的怒吼聲仿佛已在營帳中迴蕩,他大聲喊道:“大哥,怕個甚!俺老張願隨你衝鋒陷陣!”黃忠亦是神色堅定,抱拳行禮道:“主公,令弟說得在理,我等當齊心協力,共圖大業,萬不可讓曹操坐大!”其餘將領也紛紛附和,皆請命願隨劉備出征,一同踏上這西進擴充勢力的征程。劉備深知,此次出征,路途遙遠且戰事艱難,後方的穩固與否直接關係到前方作戰的成敗。他在營帳中來迴踱步,思索良久,最終決定留下蒯良鎮守荊州。蒯良此人,才學出眾,對荊州之地的風土人情、軍政事務皆頗有心得。他平日裏便協助劉備治理荊州,將各項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且對劉備忠心耿耿,絕無二心。由他留守荊州,劉備相信即便自己率大軍在外征戰,荊州也能保持安穩,後方的糧草供應、兵員補充等諸多事宜皆可得以保障。而在徐州的劉修,同樣也在為出征之事做著周全的謀劃。他深知徐州亦是他們兄弟的根基之地,不容有失。在經過一番慎重的考量之後,劉修決定留下荀彧和荀攸二人。荀彧、荀攸皆是智謀超群之士,在這亂世之中,他們的謀略智慧猶如璀璨的星辰,閃耀著指引方向的光芒。荀彧心思縝密,對天下大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能在複雜的局勢中為劉修分析利弊,提供最為妥當的決策建議;荀攸則擅長奇謀妙計,往往能在關鍵時刻想出出人意料卻又行之有效的策略,助劉修化解危機。有他們二人在徐州主持大局,劉修相信即便自己不在,徐州也能治理得井然有序,不僅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而且還可保後方無虞,為前方的征戰提供堅實的後盾支持。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劉備整頓兵馬,與劉修約定在荊州與徐州交界處會合,而後一同西進。劉修這邊也沒閑著,他與幾位娘子匆匆告別。那離別之時,雖有不舍,但他心中明白,此刻天下大義在前,個人的兒女情長隻能暫且放下。他帶著在徐州招募訓練好的士兵,那些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士氣高昂,他們皆對劉修充滿信任,願隨他出生入死。劉修如期趕赴會合之地,一路上,軍旗飄揚,馬蹄聲陣陣,仿佛奏響了一曲激昂的出征樂章。當兄弟二人在約定之地相見時,那場麵可謂是感慨萬千。劉備看著劉修,眼中滿是欣慰與信任,他大步向前,緊緊握住劉修的手,說道:“修弟,此次西進,關乎你我兄弟及漢室命運,務必要齊心協力啊。”劉修望著劉備那飽含深情與期望的雙眼,鄭重點頭,語氣堅定地迴應道:“兄長放心,修定當全力以赴,與兄長並肩作戰,共破這亂世之局!”大軍一路西進,浩浩蕩蕩,直逼益州。劉璋在益州城中得知劉備大軍來犯的消息,起初也是驚慌失措。他在府中來迴踱步,眉頭緊鎖,心中憂慮不已。劉璋深知劉備的威名,也明白其麾下眾將的勇猛。但當他聽聞劉備乃是奉了靈帝遺詔,且其來意並非要趕盡殺絕,而是欲共圖大業,加之劉璋之父當年根基未穩時便深知劉備為人,曾有囑咐若遇劉備可斟酌形勢,故而劉璋一番思量後,決定望風而降。劉備順利進入益州,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剛一入城,便下令軍隊嚴守軍紀,嚴禁士兵騷擾百姓。他親自在城中巡視,看到有士兵稍有違規之舉,便立刻嚴懲不貸。同時,他還下令開倉放糧,賑濟那些貧苦民眾。一時間,益州百姓們紛紛奔走相告,對劉備感恩戴德。他們看到劉備的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關懷備至,心中滿是歡喜,紛紛擁護劉備,視其為救星一般。然而,劉備並未就此停歇,他的目光很快投向了漢中。漢中地勢險要,乃是兵家必爭之地,此時為張魯與其父所占據。張魯之父在漢中經營多年,早已在當地建立起了深厚的根基,頗有威望。父子二人一心守護漢中,將其視為自家的根基之地,不容有失。他們在漢中各處關隘布下重兵,精心布置防禦工事,準備憑借天險抵禦劉備大軍。張魯父子聽聞劉備欲攻漢中,深知其厲害,便積極備戰。張魯之父親自指揮調度,他經驗豐富,深知劉備大軍的戰術特點。他命人在山上砍伐大量樹木,製作成滾木礌石,堆積在城牆之上;又安排眾多弓箭手,在城牆上嚴陣以待。張魯則負責組織城中的守軍進行操練,提高他們的戰鬥素養和協同作戰能力。劉備率領大軍兵臨漢中城下,先派使者前往勸降。那使者騎著高頭大馬,手持節杖,緩緩行至漢中城門前。他高聲喊道:“城內張魯父子聽著,我家主公劉備,乃漢室宗親,奉靈帝遺詔,欲興複漢室,平定天下。如今特來勸爾等順應潮流,歸降我主,共襄漢室複興大業。爾等若降,必當厚待!”使者的聲音在城門前迴蕩,但張魯父子二人一心守土,對使者之言不為所動。張魯站在城牆上,麵色冷峻,大聲迴應道:“哼!我父子二人在此經營多年,漢中便是我等的根基,豈會輕易歸降於你等!莫要再費口舌,速速退去!”說罷,便將來使斥責一番後逐迴。劉備見勸降無果,便下令攻城。關羽、張飛等將領各率一軍,從不同方向對漢中城發起猛攻。關羽身先士卒,騎著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如同一道青色的閃電,直衝向漢中城的東門。他揮舞著大刀,將城門前的敵軍砍得人仰馬翻,為後續的攻城士兵開辟道路。張飛則率領著一隊精兵,扛著雲梯,朝著漢中城的西門奔去。他一邊奔跑,一邊怒吼著,那聲音如雷貫耳,嚇得城牆上的敵軍有些膽戰心驚。士兵們在張飛的鼓舞下,奮勇向前,將雲梯架設在城牆上,開始攀爬攻城。張魯父子則指揮城中守軍頑強抵抗。他們見關羽衝來,便下令城牆上的弓箭手集中火力射擊關羽。一時間,箭矢如雨點般射向關羽,但關羽毫無畏懼,他舞動著大刀,將射來的箭矢紛紛擋開,繼續向前衝鋒。麵對張飛率領的攻城士兵,張魯父子命人將堆積在城牆上的滾木礌石紛紛拋下,那些巨大的滾木和尖銳的礌石從城牆上滾落下來,砸向正在攀爬雲梯的士兵,不少士兵因此受傷甚至喪命。劉修在軍中也沒閑著,他雖不像幾位猛將那般衝鋒陷陣,但憑借著平日裏對兵法的研習,為劉備出謀劃策。他站在高處,仔細觀察著戰場上的形勢,看到關羽、張飛等人的攻城遇到阻力,他心中思索片刻,便建議劉備可分兵佯攻幾處不重要的關隘,吸引張魯父子的兵力分散,而後再集中主力攻打其防守薄弱之處。劉備依計而行,當即派出幾支小隊,佯裝成主力部隊,朝著漢中城周邊的幾處不太重要的關隘發起進攻。張魯父子果然中計,他們看到有敵軍來攻這些關隘,擔心後方被包抄,便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去支援。如此一來,漢中城的防守兵力便出現了些許漏洞。劉備抓住這個機會,集中主力部隊朝著其中一處防守相對薄弱的地方發起猛攻。但張魯父子也非等閑之輩,他們很快就發現了劉備的意圖。張魯之父迅速調整部署,他指揮著城中剩餘的守軍重新組織防線,將原本分散的兵力又集中起來,加強了對關鍵部位的防守。張魯則親自帶領一隊精銳士兵,前往支援被劉備攻擊的薄弱之處,與劉備的主力部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雙方就這樣在漢中僵持不下,戰事陷入了膠著狀態。劉備深知如此下去並非長久之計,他再次召集眾將商議破敵之策。營帳之中,氣氛凝重,眾將皆麵色嚴肅。劉修在會上提出,可派人暗中探查漢中城內的糧草儲備情況,若能設法截斷其糧草供應,或許能迫使張魯父子就範。劉備覺得此計甚妙,當即安排人手去辦。他挑選了幾名身手敏捷、機智過人的士兵,叮囑他們一定要小心謹慎,暗中潛入漢中城,探查清楚糧草儲備的位置以及其運輸路線等相關情況。而張魯父子這邊,雖暫時守住了漢中,但也深知劉備大軍的厲害,心中亦是憂慮不已,隻盼著能堅守到底,等待轉機出現。在這亂世之中,漢中之戰的勝負,似乎也將影響著整個天下局勢的走向,劉備與劉修兄弟二人能否打破僵局,攻克漢中,一切都還是未知之數,唯有戰場上的廝殺與智謀的較量,仍在繼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修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湖大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湖大白並收藏三國劉修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