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外,劉修與劉備並立,身後是關羽、張飛以及各自的親隨。今日便是他們分別前往徐州與荊州赴任之時,雖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可這離別之際,空氣中仍彌漫著淡淡的不舍與凝重。
劉修神色凝重地看著劉備,壓低聲音說道:“哥哥,此番你前往荊州,切要記住我接下來所言。荊州之地,看似安穩,實則各方勢力錯綜複雜,那蔡瑁及其家族在當地權勢頗大,猶如附骨之疽,若不除之,恐日後多生事端,阻礙哥哥大業。”
劉備微微皺眉,點頭應道:“賢弟所言,隻自當牢記於心,隻是這蔡瑁在荊州經營多年,勢力根深蒂固,要除去並非易事啊。”
劉修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哥哥莫憂,我已有計較。哥哥初到荊州,第一時間需佯裝腐敗之態,讓那蔡瑁及其黨羽以為哥哥不過是個貪圖享樂、胸無大誌之人,如此方能使其放鬆警惕。而後,可暗中觀察其動向,尋得破綻,再與關張二位兄長裏應外合,設下妙計將其一舉除去,非常時期得用非常手段。”
關羽手撫長須,目光如炬,沉聲道:“大哥放心,隻要能助大哥成就大業,關某定當全力配合,蔡瑁那廝我定叫他嚐嚐我青龍偃月刀的厲害!”
張飛也晃著腦袋,大聲嚷道:“是啊,大哥!俺老張最看不慣那些個小人,到時候俺聽大哥吩咐,保管把那蔡家的人打得屁滾尿流,一個都跑不了!”
劉修接著說道:“哥哥,除了應對這蔡氏家族,荊州要發展壯大,人才是重中之重啊。哥哥定要廣納賢才,切莫錯過良才美玉。
就說那黃忠,我聽聞此人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他雖年事漸高,可那一手箭術堪稱一絕,百步穿楊不在話下,恰似昔日養由基之神射啊。養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柳葉,其箭術之精湛令人驚歎,黃忠的箭術亦是如此厲害。且黃忠為人極為忠義,重情重義,早年在軍中便立下赫赫戰功,隻是未遇明主,如今埋沒於市井之間,實乃可惜。哥哥到了荊州,定要著人細細打探他的下落,可先派人去了解他的日常喜好、生活習性等,知曉他常出沒之地,比如是愛去那城中的武館切磋武藝,還是偏好於在郊外山林間狩獵練箭。
了解清楚後,哥哥不妨親自前往,佯裝成偶然相遇之態。初次見麵,切莫急於表明來意,可先與他談論些兵法武藝之類的話題,讚賞他的高超技藝,引起他的興趣與好感。待時機成熟,再慢慢表露心跡,告知他哥哥你心懷天下,欲在荊州成就一番大業,正缺如他這般的忠義之士相助,相信以黃忠的品性,定會為哥哥的誠意所打動。
還有魏延,此人才智過人,智勇雙全,頗具將才之風。想當年韓信未遇劉邦之時,亦是懷才不遇,四處漂泊,卻憑借自身的謀略與勇氣,最終在劉邦麾下大放異彩,成就一番偉業。魏延如今也渴望在這亂世之中建功立業,一展抱負。哥哥可在荊州城內張貼招募賢才的告示,特意注明對有勇有謀之士的要求,吸引魏延前來應募。待他前來時,哥哥要親自麵試,可先讓他闡述一番對當下亂世局勢的看法,以及應對之策,借此考察他的謀略與見識。若他所言甚合心意,再讓他展示一下武藝,看看他的實際能力。通過這一番考察,若魏延確實是可用之才,哥哥便可許以重任,讓他知曉跟著哥哥定能實現他的抱負。
至於那蒯越、蒯良兄弟,更是智謀過人,精通謀略。此二人猶如三國時期的郭嘉、荀彧之於曹操,乃能為一方之主出謀劃策、洞察局勢的賢才。昔日曹操得郭嘉,如魚得水,郭嘉總能在關鍵時刻為曹操獻上奇謀妙計,助其屢破敵軍;荀彧則為曹操穩固後方,處理諸多政務,使無後顧之憂。蒯越、蒯良兄弟在荊州當地頗有名氣,對荊州的地理、人文、政治等各方麵情況都了如指掌。哥哥初到荊州,可先通過當地的賢達名士與他們取得聯係,表達對他們的敬重與求賢若渴之情。然後邀請他們到府中相聚,在相聚之時,不要急於談及招攬之事,而是先與他們探討荊州的發展前景、當下的困境以及應對之策等。讓他們感受到哥哥你對荊州的用心以及對他們見解的重視。
在交談過程中,哥哥要展現出自己的胸懷大誌與禮賢下士的風範,傾聽他們的想法,適時提出自己的見解,但切莫強行灌輸自己的觀點。待聚會結束後,可送上一份厚禮,以表心意。之後可多次邀請他們,慢慢加深彼此的了解與信任。
等到時機合適,哥哥便可坦誠相告,說自己欲在荊州建立一番大業,深知離不開他們這樣的智謀之士相助,希望他們能加入麾下,共圖大事。我相信,憑借哥哥的誠意與個人魅力,定能將這蒯越、蒯良兄弟招攬過來。
若能將此四人招募至麾下,必能助哥哥在荊州成就一番大事業。”
劉備麵露喜色,連連點頭:“賢弟說得極是,我亦深知人才之重要,此番到了荊州,定當想盡辦法將這幾位賢才招攬過來,為我所用。”
劉修拍了拍劉備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哥哥,你我雖通過這買官之舉謀得職位,但皆有一顆為百姓謀福祉、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天地之心。我在徐州自會全力建立自己的勢力,待根基穩固,定會盡全力協助哥哥。你我兄弟二人雖分隔兩地,但心始終要在一起,共圖大業啊。”
劉修道:“哥哥到了荊州,謹記我的囑咐。不僅能招攬賢才,還能順利除了那蔡氏的隱患。”
劉備緊緊握住劉修的雙手,動容地說:“賢弟之情,我劉備銘記於心。你在徐州也要多加小心,那徐州亦是各方覬覦之地,若遇困境,速傳信與我,我定當星夜馳援。”
此時,日頭漸漸升高,陽光越發熾熱,仿佛在催促著我們踏上各自的征程。
劉修鬆開劉備的雙手,往後退了一步,抱拳行禮:“哥哥,時辰不早了,你且上路吧,願哥哥此去荊州一帆風順,早日成就大業!”
劉備亦是抱拳迴禮,眼中滿是堅定與期許:“賢弟,你我後會有期,望你在徐州諸事順利,你我兄弟來日定要在這亂世之中攜手共創輝煌!”
說罷,劉備翻身上馬,帶著關羽、張飛及一眾親隨,朝著荊州的方向緩緩而去。劉修站在原地,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直至消失在道路盡頭,才轉身準備返迴徐州。
不過在臨行前,劉修心中還惦記著一事,那便是招攬賢才擴充自己在徐州的勢力。他深知,若想在這亂世之中站穩腳跟,沒有智謀之士相助,實難成事。
這日,劉修打聽到荀彧、荀攸二人的才名,此二人皆為穎川名士,智謀超群,對天下局勢有著深刻的洞察。劉修心想,若能將這二人招攬至麾下,必能如虎添翼。
於是,劉修趕忙備下厚禮,親自前往荀彧、荀攸的住處拜訪。見到二人後,劉修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禮,表明自己的來意:“久聞二位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如今漢室傾頹,天下大亂,我劉修雖得徐州牧之位,但深感自身才疏學淺,難以獨當一麵。聽聞二位先生才高八鬥,謀略過人,故特來拜訪,懇請二位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共圖大業。”
荀彧、荀攸對視一眼,他們對劉修此前買官之舉雖略有耳聞,但見其今日態度誠懇,且能有這份求賢若渴之心,也不免有些動容。
荀彧開口道:“劉公既如此看重我等,實不敢當。隻是這天下局勢混亂,我等雖有報國之心,卻也需考量一番。”
劉修忙道:“先生所言極是,我劉修深知二位先生的顧慮。但我在此承諾,若二位先生肯出山相助,我必當以禮相待,尊重二位先生的每一個建議,共為這亂世中的百姓謀福祉。”
荀攸微微點頭,說道:“劉公的誠意我等已感受到了,隻是不知劉公對於未來在徐州的發展,可有什麽規劃?”
劉修心中一喜,知道有戲,便將自己對於徐州的初步規劃一一道來,包括如何治理地方、發展經濟、招募軍隊等等,言辭懇切,條理清晰。
荀彧、荀攸聽後,心中暗暗讚許,覺得劉修雖非傳統意義上的正途上位,但確實有一番抱負和想法。
荀彧思索片刻後,說道:“劉公既有此等規劃,倒也不失為可行之策。不過,當下我有一計,可助劉公先在徐州站穩腳跟。如今京城局勢動蕩,守衛京城的士兵雖有職責在身,但多因俸祿微薄等原因,軍心不穩。劉公可趁此機會,用錢財收編京城守衛兵三千人。一來可擴充自己的兵力,二來這些士兵經過一定訓練,素質相對較高,可為劉公所用。”
劉修一聽,眼睛一亮,讚道:“荀彧先生此計甚妙!我怎沒想到這一層。隻是這收編之事,還需先生多多指點,如何才能順利進行呢?”
荀彧便詳細說道:“劉公可先派人暗中與京城守衛兵中的一些頭目取得聯係,表明來意,許以豐厚的錢財和日後的待遇。同時,要做好保密工作,以免走漏風聲,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待與這些頭目達成一致後,再分批將士兵悄悄帶出京城,安置在徐州附近的營地進行整訓,使其盡快融入劉公的軍隊體係。”
劉修連連點頭,道:“多謝荀彧先生指點,此計若成,我在徐州的勢力必將大增。還望二位先生能夠出山相助,我劉修定當不負二位先生所望。”
荀彧、荀攸相視一笑,終於點頭應允。劉修大喜過望,當下便安排人按照荀彧的計策去準備收編京城守衛兵之事,同時也著手安排荀彧、荀攸跟隨自己一同返迴徐州,以便日後隨時請教。
一切安排妥當後,劉修帶著荀彧、荀攸以及自己的人馬,踏上了返迴徐州的路途。他望著遠方,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在這亂世之中,雖困難重重,但有了這些賢才相助,他相信自己定能在徐州建立起一番事業,與遠在荊州的劉備相互唿應,共圖大業。
而劉備一行在前往荊州的路途上,劉備心中不斷思索著劉修的囑托,暗暗下定決心,定要在荊州闖出一番名堂,不辜負兄弟的期望。
這亂世的風雲,便在他們的行動下,越發洶湧地湧動起來……
劉修神色凝重地看著劉備,壓低聲音說道:“哥哥,此番你前往荊州,切要記住我接下來所言。荊州之地,看似安穩,實則各方勢力錯綜複雜,那蔡瑁及其家族在當地權勢頗大,猶如附骨之疽,若不除之,恐日後多生事端,阻礙哥哥大業。”
劉備微微皺眉,點頭應道:“賢弟所言,隻自當牢記於心,隻是這蔡瑁在荊州經營多年,勢力根深蒂固,要除去並非易事啊。”
劉修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哥哥莫憂,我已有計較。哥哥初到荊州,第一時間需佯裝腐敗之態,讓那蔡瑁及其黨羽以為哥哥不過是個貪圖享樂、胸無大誌之人,如此方能使其放鬆警惕。而後,可暗中觀察其動向,尋得破綻,再與關張二位兄長裏應外合,設下妙計將其一舉除去,非常時期得用非常手段。”
關羽手撫長須,目光如炬,沉聲道:“大哥放心,隻要能助大哥成就大業,關某定當全力配合,蔡瑁那廝我定叫他嚐嚐我青龍偃月刀的厲害!”
張飛也晃著腦袋,大聲嚷道:“是啊,大哥!俺老張最看不慣那些個小人,到時候俺聽大哥吩咐,保管把那蔡家的人打得屁滾尿流,一個都跑不了!”
劉修接著說道:“哥哥,除了應對這蔡氏家族,荊州要發展壯大,人才是重中之重啊。哥哥定要廣納賢才,切莫錯過良才美玉。
就說那黃忠,我聽聞此人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他雖年事漸高,可那一手箭術堪稱一絕,百步穿楊不在話下,恰似昔日養由基之神射啊。養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柳葉,其箭術之精湛令人驚歎,黃忠的箭術亦是如此厲害。且黃忠為人極為忠義,重情重義,早年在軍中便立下赫赫戰功,隻是未遇明主,如今埋沒於市井之間,實乃可惜。哥哥到了荊州,定要著人細細打探他的下落,可先派人去了解他的日常喜好、生活習性等,知曉他常出沒之地,比如是愛去那城中的武館切磋武藝,還是偏好於在郊外山林間狩獵練箭。
了解清楚後,哥哥不妨親自前往,佯裝成偶然相遇之態。初次見麵,切莫急於表明來意,可先與他談論些兵法武藝之類的話題,讚賞他的高超技藝,引起他的興趣與好感。待時機成熟,再慢慢表露心跡,告知他哥哥你心懷天下,欲在荊州成就一番大業,正缺如他這般的忠義之士相助,相信以黃忠的品性,定會為哥哥的誠意所打動。
還有魏延,此人才智過人,智勇雙全,頗具將才之風。想當年韓信未遇劉邦之時,亦是懷才不遇,四處漂泊,卻憑借自身的謀略與勇氣,最終在劉邦麾下大放異彩,成就一番偉業。魏延如今也渴望在這亂世之中建功立業,一展抱負。哥哥可在荊州城內張貼招募賢才的告示,特意注明對有勇有謀之士的要求,吸引魏延前來應募。待他前來時,哥哥要親自麵試,可先讓他闡述一番對當下亂世局勢的看法,以及應對之策,借此考察他的謀略與見識。若他所言甚合心意,再讓他展示一下武藝,看看他的實際能力。通過這一番考察,若魏延確實是可用之才,哥哥便可許以重任,讓他知曉跟著哥哥定能實現他的抱負。
至於那蒯越、蒯良兄弟,更是智謀過人,精通謀略。此二人猶如三國時期的郭嘉、荀彧之於曹操,乃能為一方之主出謀劃策、洞察局勢的賢才。昔日曹操得郭嘉,如魚得水,郭嘉總能在關鍵時刻為曹操獻上奇謀妙計,助其屢破敵軍;荀彧則為曹操穩固後方,處理諸多政務,使無後顧之憂。蒯越、蒯良兄弟在荊州當地頗有名氣,對荊州的地理、人文、政治等各方麵情況都了如指掌。哥哥初到荊州,可先通過當地的賢達名士與他們取得聯係,表達對他們的敬重與求賢若渴之情。然後邀請他們到府中相聚,在相聚之時,不要急於談及招攬之事,而是先與他們探討荊州的發展前景、當下的困境以及應對之策等。讓他們感受到哥哥你對荊州的用心以及對他們見解的重視。
在交談過程中,哥哥要展現出自己的胸懷大誌與禮賢下士的風範,傾聽他們的想法,適時提出自己的見解,但切莫強行灌輸自己的觀點。待聚會結束後,可送上一份厚禮,以表心意。之後可多次邀請他們,慢慢加深彼此的了解與信任。
等到時機合適,哥哥便可坦誠相告,說自己欲在荊州建立一番大業,深知離不開他們這樣的智謀之士相助,希望他們能加入麾下,共圖大事。我相信,憑借哥哥的誠意與個人魅力,定能將這蒯越、蒯良兄弟招攬過來。
若能將此四人招募至麾下,必能助哥哥在荊州成就一番大事業。”
劉備麵露喜色,連連點頭:“賢弟說得極是,我亦深知人才之重要,此番到了荊州,定當想盡辦法將這幾位賢才招攬過來,為我所用。”
劉修拍了拍劉備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哥哥,你我雖通過這買官之舉謀得職位,但皆有一顆為百姓謀福祉、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天地之心。我在徐州自會全力建立自己的勢力,待根基穩固,定會盡全力協助哥哥。你我兄弟二人雖分隔兩地,但心始終要在一起,共圖大業啊。”
劉修道:“哥哥到了荊州,謹記我的囑咐。不僅能招攬賢才,還能順利除了那蔡氏的隱患。”
劉備緊緊握住劉修的雙手,動容地說:“賢弟之情,我劉備銘記於心。你在徐州也要多加小心,那徐州亦是各方覬覦之地,若遇困境,速傳信與我,我定當星夜馳援。”
此時,日頭漸漸升高,陽光越發熾熱,仿佛在催促著我們踏上各自的征程。
劉修鬆開劉備的雙手,往後退了一步,抱拳行禮:“哥哥,時辰不早了,你且上路吧,願哥哥此去荊州一帆風順,早日成就大業!”
劉備亦是抱拳迴禮,眼中滿是堅定與期許:“賢弟,你我後會有期,望你在徐州諸事順利,你我兄弟來日定要在這亂世之中攜手共創輝煌!”
說罷,劉備翻身上馬,帶著關羽、張飛及一眾親隨,朝著荊州的方向緩緩而去。劉修站在原地,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直至消失在道路盡頭,才轉身準備返迴徐州。
不過在臨行前,劉修心中還惦記著一事,那便是招攬賢才擴充自己在徐州的勢力。他深知,若想在這亂世之中站穩腳跟,沒有智謀之士相助,實難成事。
這日,劉修打聽到荀彧、荀攸二人的才名,此二人皆為穎川名士,智謀超群,對天下局勢有著深刻的洞察。劉修心想,若能將這二人招攬至麾下,必能如虎添翼。
於是,劉修趕忙備下厚禮,親自前往荀彧、荀攸的住處拜訪。見到二人後,劉修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禮,表明自己的來意:“久聞二位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如今漢室傾頹,天下大亂,我劉修雖得徐州牧之位,但深感自身才疏學淺,難以獨當一麵。聽聞二位先生才高八鬥,謀略過人,故特來拜訪,懇請二位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共圖大業。”
荀彧、荀攸對視一眼,他們對劉修此前買官之舉雖略有耳聞,但見其今日態度誠懇,且能有這份求賢若渴之心,也不免有些動容。
荀彧開口道:“劉公既如此看重我等,實不敢當。隻是這天下局勢混亂,我等雖有報國之心,卻也需考量一番。”
劉修忙道:“先生所言極是,我劉修深知二位先生的顧慮。但我在此承諾,若二位先生肯出山相助,我必當以禮相待,尊重二位先生的每一個建議,共為這亂世中的百姓謀福祉。”
荀攸微微點頭,說道:“劉公的誠意我等已感受到了,隻是不知劉公對於未來在徐州的發展,可有什麽規劃?”
劉修心中一喜,知道有戲,便將自己對於徐州的初步規劃一一道來,包括如何治理地方、發展經濟、招募軍隊等等,言辭懇切,條理清晰。
荀彧、荀攸聽後,心中暗暗讚許,覺得劉修雖非傳統意義上的正途上位,但確實有一番抱負和想法。
荀彧思索片刻後,說道:“劉公既有此等規劃,倒也不失為可行之策。不過,當下我有一計,可助劉公先在徐州站穩腳跟。如今京城局勢動蕩,守衛京城的士兵雖有職責在身,但多因俸祿微薄等原因,軍心不穩。劉公可趁此機會,用錢財收編京城守衛兵三千人。一來可擴充自己的兵力,二來這些士兵經過一定訓練,素質相對較高,可為劉公所用。”
劉修一聽,眼睛一亮,讚道:“荀彧先生此計甚妙!我怎沒想到這一層。隻是這收編之事,還需先生多多指點,如何才能順利進行呢?”
荀彧便詳細說道:“劉公可先派人暗中與京城守衛兵中的一些頭目取得聯係,表明來意,許以豐厚的錢財和日後的待遇。同時,要做好保密工作,以免走漏風聲,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待與這些頭目達成一致後,再分批將士兵悄悄帶出京城,安置在徐州附近的營地進行整訓,使其盡快融入劉公的軍隊體係。”
劉修連連點頭,道:“多謝荀彧先生指點,此計若成,我在徐州的勢力必將大增。還望二位先生能夠出山相助,我劉修定當不負二位先生所望。”
荀彧、荀攸相視一笑,終於點頭應允。劉修大喜過望,當下便安排人按照荀彧的計策去準備收編京城守衛兵之事,同時也著手安排荀彧、荀攸跟隨自己一同返迴徐州,以便日後隨時請教。
一切安排妥當後,劉修帶著荀彧、荀攸以及自己的人馬,踏上了返迴徐州的路途。他望著遠方,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在這亂世之中,雖困難重重,但有了這些賢才相助,他相信自己定能在徐州建立起一番事業,與遠在荊州的劉備相互唿應,共圖大業。
而劉備一行在前往荊州的路途上,劉備心中不斷思索著劉修的囑托,暗暗下定決心,定要在荊州闖出一番名堂,不辜負兄弟的期望。
這亂世的風雲,便在他們的行動下,越發洶湧地湧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