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的味道沒有走樣,已是對得起眾多老食客了。價錢上還如此實惠,這點讓崔柯更滿意。兩人吃飽了飯,走出同清樓。
同清樓所在的街巷,早已遠離熱鬧繁華的商業街。
悶熱的午後,街道上隻剩寥寥無幾的趕路人。路人們都手持一把遮陽傘,盡量避開火燙的日光,走在兩旁茂密的林蔭樹下。崔柯趿拉著拖鞋,感覺到自己的腳板要被烤熟了。
她幾乎是立即就受不了鐵板燒腳,又拉著梁維新躲進一家糖水店。做街坊生意的糖水店,物美價廉,兩人一共點了五份糖水,總價也不到60元。
崔柯自己點了4份,因為她都想嚐嚐。
喝下一口糖水,沁潤心肺,崔柯剛在街上被點燃的心火霎時全消。店裏的空調溫度不低,但加上頭頂旋轉的吊扇,室內的空氣清涼舒適。
崔柯吃飽喝足,當然需要歎人生了,於是她想再聽聽梁振華的故事,“你說梁振華是公派的日本留學生?”
梁維新攪動碗裏的綠豆沙,說:
“是。他被派去學醫。迴來後,在康州當過一段時間的醫生。這段經曆,是他有時跟朋友間聊天無意間說起的,或是有時為了提高我的衛生意識,也會跟我講一些病例。”
“那你們是什麽時候遇見的?”崔柯去消毒碗櫃裏,拿來了小碗,將龜苓膏一分為二,一份推到梁維新的手邊。
梁維新將煉奶擠在龜苓膏的表層,再拿勺子將一整塊的龜苓膏分成碎塊,“我是在1918年進了梁家。梁振華的妻子來到了康州,跟著他妻子來到康城的仆人,得了重病返鄉了。
他們急需先找一個仆人。我就在那時成了梁維新。他們的婚姻生活十分不和諧,梁振華的妻子住了不到一年,就離開康州迴婆家了。同時,在那年梁振華頻頻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抨擊當時的政府。”
崔柯抓住了關鍵點,“他那時不做醫生了,是在做什麽?”
“我不大清楚。大概是寫寫文章吧。那時,我沒想過社會能發展成現在這樣,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梁維新盯著崔柯的雙眼,想從中找尋她的想法。崔柯顯然是不明白,所以她搖搖頭。
梁維新隻能繼續解釋,“我浸染在忠君愛國的思想裏,我不能想象我有一天會生活在沒有天子的世界裏。人人平等的事,我更是想都不敢想。
所以,我認定梁振華的事業一定會失敗。我刻意不去聽,不去想他在做什麽。雖然我已經是一個鬼了,但我骨子裏還是他說的奴隸吧。所以你問我,他在做什麽,我確實並不清楚。”
他自嘲地笑笑。
崔柯聽著梁維新的話,若有所思。夕陽西下,白天地麵吸收的熱氣在夜晚蒸騰上浮。現在,他們在商業街的行李寄存處取迴了行李,兩人前往預先定好的住處。
梁維新沒有身份證,住不了酒店賓館。再說,如果他們需要長期停留,居住在酒店花費太多。幸好林壯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臨時的落腳地,他同事的出租房。
並且因為有了這層關係,他們不需要押一付二。兩房一廳,因為位置偏僻,所以一個月隻需要1200元。
等兩人打車到達租房處,崔柯才明白房租低廉的真正原因。開車去往市中心需要2個小時的車程不是問題,問題是房子對麵是一座墓園。
崔柯在距離租房還有15分鍾車程時,便看見了各式各樣、豐富多變的鬼。有好幾個膽大的,趴在她的車窗前,跟她打招唿。真正抵達樓下時,她還見到了新鮮出爐的鬼魂。
兩人剛下車門,另一個鬼就鑽進了後座。
梁維新從車尾箱拿出行李。崔柯打開隨身背包,上前敲敲司機的車窗,順道跟後座的鬼魂對視。
剛死的鬼魂正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他用嬰孩一般純真的眼神看向崔柯。崔柯知道,他什麽都不懂,所以溝通並不管用。
崔柯將手中的茱萸香囊遞給司機,說:“阿叔,這個給你。這是華台山的茱萸香囊,我今天剛從華台山迴來,這可以求財保平安的,你放在車裏吧。
我一看阿叔你今年肯定走大運,所以才將我千辛萬苦從山上帶來的茱萸香囊送你,給阿叔助力。你迴程路上注意安全啊。”華台山的道觀,全國聞名,老少皆知。
司機很驚喜地收下,連連說崔柯的麵相是有福的,他今天的運氣真好。茱萸香味進入車裏,車上的鬼魂迅疾逃離,連帶著周圍的鬼魂都遠離了出租車。
梁維新拖著兩人行李進入一層公共大廳,他抿嘴笑說:“明明是你在家門口摘的,隨便塞進了一個香囊袋裏。你一張口就變成了華台山的了。”
崔柯掏掏耳朵說:“司機的駕駛位上有華台山的平安符,我不這麽說。人家指不定不要呢。他不要,華台山的平安符可驅不散一車的鬼魂。
阿奶講過,有些人的命格偏弱,容易招惹鬼魂精怪。司機要不是接了我們這單,他不會來這裏。”
電梯門開,梁維新按下樓層鍵,“它們害不了他,也害不了你。你不用大驚小怪的。你再用力點,你阿奶的桃木劍要被你折斷了。”
梁維新說罷,崔柯訕訕鬆開緊抱在胸前的桃木劍。
她心想,誰能不害怕,她算是進了鬼的老家了。樓下的鬼魂,多到比今天在商業街上見到的人都多。
崔柯說是害怕,但等她沾到床,她睡得比誰都快。一夜無夢,好眠。早上起床後,崔柯吃著梁維新買來的早餐。兩人討論起在康州尋人的方法。
“你說要不先試試登報?”崔柯吞下一口腸粉,拿出手機搜索登報尋人的價格。稍微顯眼的版麵,刊登的費用突破了崔柯的心理價位。她放下手機,當作無事發生。
梁維新不讚同這個方法,“這年頭還有人看報嗎?登了也是白登。”
崔柯聽了連連點頭,“你說得對,登報不行。”她繼續吃早餐,含糊地提議道:
“你不是說他寫文章麽?要不我們去市裏的圖書館,找一下當年的報紙。看看你離開後,他還有沒有寫文章。”
這個提議可行,梁維新點頭同意了。兩人吃完早餐,直接向市圖書館進發。
同清樓所在的街巷,早已遠離熱鬧繁華的商業街。
悶熱的午後,街道上隻剩寥寥無幾的趕路人。路人們都手持一把遮陽傘,盡量避開火燙的日光,走在兩旁茂密的林蔭樹下。崔柯趿拉著拖鞋,感覺到自己的腳板要被烤熟了。
她幾乎是立即就受不了鐵板燒腳,又拉著梁維新躲進一家糖水店。做街坊生意的糖水店,物美價廉,兩人一共點了五份糖水,總價也不到60元。
崔柯自己點了4份,因為她都想嚐嚐。
喝下一口糖水,沁潤心肺,崔柯剛在街上被點燃的心火霎時全消。店裏的空調溫度不低,但加上頭頂旋轉的吊扇,室內的空氣清涼舒適。
崔柯吃飽喝足,當然需要歎人生了,於是她想再聽聽梁振華的故事,“你說梁振華是公派的日本留學生?”
梁維新攪動碗裏的綠豆沙,說:
“是。他被派去學醫。迴來後,在康州當過一段時間的醫生。這段經曆,是他有時跟朋友間聊天無意間說起的,或是有時為了提高我的衛生意識,也會跟我講一些病例。”
“那你們是什麽時候遇見的?”崔柯去消毒碗櫃裏,拿來了小碗,將龜苓膏一分為二,一份推到梁維新的手邊。
梁維新將煉奶擠在龜苓膏的表層,再拿勺子將一整塊的龜苓膏分成碎塊,“我是在1918年進了梁家。梁振華的妻子來到了康州,跟著他妻子來到康城的仆人,得了重病返鄉了。
他們急需先找一個仆人。我就在那時成了梁維新。他們的婚姻生活十分不和諧,梁振華的妻子住了不到一年,就離開康州迴婆家了。同時,在那年梁振華頻頻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抨擊當時的政府。”
崔柯抓住了關鍵點,“他那時不做醫生了,是在做什麽?”
“我不大清楚。大概是寫寫文章吧。那時,我沒想過社會能發展成現在這樣,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梁維新盯著崔柯的雙眼,想從中找尋她的想法。崔柯顯然是不明白,所以她搖搖頭。
梁維新隻能繼續解釋,“我浸染在忠君愛國的思想裏,我不能想象我有一天會生活在沒有天子的世界裏。人人平等的事,我更是想都不敢想。
所以,我認定梁振華的事業一定會失敗。我刻意不去聽,不去想他在做什麽。雖然我已經是一個鬼了,但我骨子裏還是他說的奴隸吧。所以你問我,他在做什麽,我確實並不清楚。”
他自嘲地笑笑。
崔柯聽著梁維新的話,若有所思。夕陽西下,白天地麵吸收的熱氣在夜晚蒸騰上浮。現在,他們在商業街的行李寄存處取迴了行李,兩人前往預先定好的住處。
梁維新沒有身份證,住不了酒店賓館。再說,如果他們需要長期停留,居住在酒店花費太多。幸好林壯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臨時的落腳地,他同事的出租房。
並且因為有了這層關係,他們不需要押一付二。兩房一廳,因為位置偏僻,所以一個月隻需要1200元。
等兩人打車到達租房處,崔柯才明白房租低廉的真正原因。開車去往市中心需要2個小時的車程不是問題,問題是房子對麵是一座墓園。
崔柯在距離租房還有15分鍾車程時,便看見了各式各樣、豐富多變的鬼。有好幾個膽大的,趴在她的車窗前,跟她打招唿。真正抵達樓下時,她還見到了新鮮出爐的鬼魂。
兩人剛下車門,另一個鬼就鑽進了後座。
梁維新從車尾箱拿出行李。崔柯打開隨身背包,上前敲敲司機的車窗,順道跟後座的鬼魂對視。
剛死的鬼魂正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他用嬰孩一般純真的眼神看向崔柯。崔柯知道,他什麽都不懂,所以溝通並不管用。
崔柯將手中的茱萸香囊遞給司機,說:“阿叔,這個給你。這是華台山的茱萸香囊,我今天剛從華台山迴來,這可以求財保平安的,你放在車裏吧。
我一看阿叔你今年肯定走大運,所以才將我千辛萬苦從山上帶來的茱萸香囊送你,給阿叔助力。你迴程路上注意安全啊。”華台山的道觀,全國聞名,老少皆知。
司機很驚喜地收下,連連說崔柯的麵相是有福的,他今天的運氣真好。茱萸香味進入車裏,車上的鬼魂迅疾逃離,連帶著周圍的鬼魂都遠離了出租車。
梁維新拖著兩人行李進入一層公共大廳,他抿嘴笑說:“明明是你在家門口摘的,隨便塞進了一個香囊袋裏。你一張口就變成了華台山的了。”
崔柯掏掏耳朵說:“司機的駕駛位上有華台山的平安符,我不這麽說。人家指不定不要呢。他不要,華台山的平安符可驅不散一車的鬼魂。
阿奶講過,有些人的命格偏弱,容易招惹鬼魂精怪。司機要不是接了我們這單,他不會來這裏。”
電梯門開,梁維新按下樓層鍵,“它們害不了他,也害不了你。你不用大驚小怪的。你再用力點,你阿奶的桃木劍要被你折斷了。”
梁維新說罷,崔柯訕訕鬆開緊抱在胸前的桃木劍。
她心想,誰能不害怕,她算是進了鬼的老家了。樓下的鬼魂,多到比今天在商業街上見到的人都多。
崔柯說是害怕,但等她沾到床,她睡得比誰都快。一夜無夢,好眠。早上起床後,崔柯吃著梁維新買來的早餐。兩人討論起在康州尋人的方法。
“你說要不先試試登報?”崔柯吞下一口腸粉,拿出手機搜索登報尋人的價格。稍微顯眼的版麵,刊登的費用突破了崔柯的心理價位。她放下手機,當作無事發生。
梁維新不讚同這個方法,“這年頭還有人看報嗎?登了也是白登。”
崔柯聽了連連點頭,“你說得對,登報不行。”她繼續吃早餐,含糊地提議道:
“你不是說他寫文章麽?要不我們去市裏的圖書館,找一下當年的報紙。看看你離開後,他還有沒有寫文章。”
這個提議可行,梁維新點頭同意了。兩人吃完早餐,直接向市圖書館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