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最後麻巧曼傳來消息時,弓龍混雜在李重霄的隊伍裏,蒙混過了寶器宗的開場大宴了。


    當然弓龍的目的不是為了去品嚐一下這規格高到離譜的一場宴會,而是為了能夠更加接近接下來可能鐵滄島會有所動作的策源地。


    刀殿都參加其中了,就算是李重霄一行人沒有被刀殿發現,光是來自揚州城的那些探子出來,他們的事情也瞞不住了。


    主要是被楚王家的二先生提前給找到了消息,這是李重霄最沒有想到的。


    不過既然大家都沒法繼續掩藏行蹤了,已經是武林會盟開始前的最後一晚了,李重霄也覺得沒有什麽必要再低調下去了。


    於是第二日,由公琰瑜傳迴了消息,李重霄一行人被放在了此次宴席最為顯眼的位置,就連迎接眾宗門入寶器宗的時候,李重霄一行人的行頭也明顯是要比那些緞陽宮、沙溪府什麽的要高出不少的。


    兩隊不苟言笑的寶器宗內門弟子矗立在眾人兩側,前方還有引路人,一路畢恭畢敬的為李重霄等人開路,登豐庭之時,那數百丈的紅毯,從高處緩緩滾落,如同一道鮮紅色的瀑流從天上潺潺倒流。


    李重霄自然是換上了更加惹眼,或者說更加正式一些的行頭,本來說是他們要按照江湖人的規矩,李重霄的身份也不會顯得那麽特殊……到最後一晚李重霄還在嘟囔著自己是青城派的閉門大弟子來著,不過被眾人一口迴絕了。


    他們真的是受夠了鬼話連篇的這種感覺了,真不知道之前與那些江湖人打交道的時候,李重霄是怎麽麵不改色心不跳的說出這樣一聽就是謊言的謊話的。


    所以青城山最後的傳承沒有能夠從這一場盛會之中重新崛起,這讓李重霄在今後的日子裏一直念念不忘,他們後來一路北上的時候,李重霄隻要是有機會……就會把他那一套說辭拿出來,到最後真的搞得整個大漢都對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宗門耳熟能詳……怎麽著也算是李重霄的本事吧,畢竟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


    不過話說迴來,此次李重霄以王爺的身份來到了這場武林會盟,那麽他的行程就算是徹底公開了。


    大漢當然是有明文規定的,不管是何種的爵位,有封地的,那必然是要待在自己的封地之中不得隨意外出,不然這就是公然挑釁天子之威。


    不少人都不是揚州本地的修行者,他們當然是來自天南海北,要說消息靈通,他們可是要比普通老百姓知道的要多得多了,江湖上一有什麽風吹草動,消息就如同燎原之火一樣,一夜便能傳遍大江南北。


    所以楚王的那些似乎並不是空穴來風的傳言,加上這位大漢最為神秘的異姓王爺的到來,人們似乎又能夠捕風捉影,背地裏說道些什麽了。


    但是李重霄一行人的淡定與從容的確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畢竟他們的情況他們自己最清楚,有君秀跟著,也就是有著天機閣的照應,其實他們的行為早就已經是被默許了的。


    君秀說自己最開始是要徹徹底底記錄蜀王的衣食住行的,但是後來這個工作便交給別人了,也不知道是誰安排的。


    有些事情李重霄是知道的,比如每個王爺身邊不遠處,其實都會有天機閣安插的眼線,這些眼線的或明或暗其實取決於這個王爺他的行為究竟是不是合乎邏輯。


    但是像他這樣已經在修行一途上小有成就的人都沒有辦法清楚感受到天機閣的那位密探的位置時,隻有讓戰三秋去感知,才能夠知道有人是在一直跟著他們的。


    不過君秀也說了,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李重霄身邊的人實在是實力過強,這種情況下,就是對方也沒有辦法徹底搞清楚李重霄身邊究竟發生了什麽事,不過如果真的有這種情況的話,君秀說自己的師父也應該會明白的。


    密探你可以知道他存在,但是你不能指明他的真正位置的時候,他其實就是消失的,這樣的邏輯,奇怪,但是卻就是天機閣對於一些重要人物監管的必要性。


    朝廷重視江湖修行者的力量是從三五十年前開始的,那時候是以武當仙人下山渡黃河戍邊的事情為導火索,最終天機閣是建立了起來,但是朝廷意識到江湖修行者的力量時確是要早太多太多了。


    當年冀州的平原王叛亂時,已經是二三百年前的事情了,大漢雖然穩固,但是內部依然是有矛盾的,人無完人,一個國家這樣龐大的機器更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平原王因為當年先帝托孤一事記恨在心,畢竟他隨先帝征戰匈奴,為大漢開拓了疆土,先帝曾許諾他為皇太弟,皇太弟的存在很是稀少,但是不是沒有合理性,譬如當年大漢的某位天子因為飲酒暴死,幼子剛剛滿月,這種情況下,太上皇便準備了合法合理的皇太弟的冊封儀式。


    其實隻是為了讓那位能夠成為名正言順的儲君,他先加封皇太弟,隨後便登基稱帝,而他膝下並無子嗣,於是又立先前暴死的天子的幼子為太子。


    這種邏輯其實並不奇怪。


    帝王家事總有一些難以預料的意外會發生,失足墜馬死掉的,飲酒過度死去的,有沐浴時淹死的……若是有哪朝天子的後代不足以承擔起治國之事時,如果沒有爭端,另立儲君是相當明智的做法。


    後來幾百年後有一個朝代,他們的開國皇帝勇武智全,卻生了一個呆頭呆腦的兒子,但是他依然立起為太子,待太子登基之後,智力不健全的太子將整個天下搞得烏煙瘴氣,間接地導致了後來朝代的滅亡。


    平原王被許諾的儲君沒有落到手中,難免有些不忿,但是他畢竟是王爺,大漢又如此穩固,造反隻有死路一條。


    然而酒水害人匪淺,聽信讒言的攛掇之下,一日借著酒勁他便起兵造反了,最重要的是因為他造反的毫無征兆,雖然他後來清醒之後驚出了一身冷汗,並且多次恍惚間想要直接羞憤投降,但是騎虎難下之情,愛將也紛紛擁護他稱帝。


    靠著奇襲的作用,長安城竟是被他一時攻陷。這邊是後世所稱的平原之亂。


    這時候有江湖什麽事情呢?


    年幼的天子逃離了長安之後,恐於不能處理,一時間竟然是毫無辦法,區區三萬人政變,竟是將當年擁兵百萬的大漢搞得有些摸不著方向。


    大臣們四下而逃,一時間也聚攏不起真正有效的力量,武將戍邊,此時匈奴卻來犯,這讓邊疆不管是消息還是情理上,都無法滿足迴京平叛的可能。


    然而半個月過去,突然有一隊來自京城的禁軍人馬,找到了已經隔河與長安相望許久的年幼的天子一行人……叛賊已死,政變結束了。


    京城的劍客就是這樣的冷血,這樣的無情。


    當年的京城第一劍客桓常三,本是與南方劍客切磋招式,誰知卻得知了長安陷落的消息。


    家中妻兒皆在,老母已是七十有六,怒火中燒的桓常三,千裏奔襲,單人單劍直闖長安城門,一人殺出了一條血路,提著劍到皇宮便砍了已是新帝的平原王的腦袋,其部下瞬間作鳥獸散,政變就這樣被一個意氣用事的江湖客輕易的終結了。


    若是這個傳說太過玄妙的話,其實可以問一問長安的老人們,他們是知道的,長安城三十多年前遷都前才剛剛修繕過城牆,若是如今沒有修繕,東門城牆上的三尺深的劍痕如今應該還整齊的斜刻在牆上。


    帝王家史雖羞於談論此事,此事的正史在大書庫中存放著,一字不差的記錄了當年的事情,問問皇帝,他肯定最清楚。


    雖然號稱鐵蹄之下,無人生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江湖修行者的實力是難以想象的,千軍萬馬中獨取上將首級這種事情,他們做起來,比什麽衝鋒陷陣的勇將還要狠一點。


    恆常三是最早的劍仙級人物,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是千年以來,江湖誌上有記錄以來,可能是靈氣濃度最高的一個時代。


    靈氣濃度到底代表了什麽呢?不僅僅代表了修行者可以擁有的修行環境,他們的修行速度會受到這種大環境的影響,更代表了一整個天地究竟能夠容納總數多少的能量。


    是的……其實高手一定是有限的……因為這天地的靈氣總量不變,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事情,說出來,很有可能引起江湖的動蕩。


    恆常三所在的是修行最好的時代,也是第一次大宗師級人物頻出的時代。


    修行者強了……軍士也弱了。


    平原王突入長安之後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他的夢想就這樣實現了,於是他賜予士兵美酒,讓士兵們隨意於長安城中玩樂,具體的事情沒有描述,但是隻要知道,他們突入長安之後其實與歹人是沒有區別的就好了。


    這樣的情況下,僅僅半個月,所有的士兵便已經戰力遠遠不如先前,先前帶盔帶甲,氣勢洶洶,所有人都憋著一口氣,因為他們知道……不成功便成仁。


    然而取得了這樣輕易地勝利之後,他們的氣勢瞬間就泄了。


    不是說恆常三的一人破城的事跡不夠耀眼,他其實已經做到了古往今來任何一個修行者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了,但是就是說他的存在,是讓朝廷意識到,這個他們不曾關注的江湖,竟然有著這樣恐怖的力量。


    所以說從那之後,雖然是江湖人拯救了因意外,險些被人推翻的王朝,但是朝廷對於江湖的警覺已經上升到如同對匈奴人那樣了。


    漸漸的也開始有一些修行者為朝廷效力了,這也可以算是天機閣這樣修行者組成的組織的濫觴吧。


    若是李重霄真的就是一個普通的王爺,天機閣可能根本不會用到這種軟硬皆施的手段。


    君秀其實就是天機閣放出的友好的情報,但是……接下來很有可能,若是李重霄有了什麽出格的事情,天機閣再來的人,可能就是他的生死之敵了。


    李重霄身邊有什麽程度的力量,天機閣必須一清二楚的知道,這點雖然君秀不說,但是大家都明白,大家不會讓君秀一個人難做,畢竟都經曆了生死了,大家的聯係似乎是要超出了這種工作的關係了……還記得當年君秀對與李重霄的態度——那叫一個畢恭畢敬。


    現在其實君秀已經有時候忍不住要罵他了——該罵。


    人們關注的事情可能就是天機閣與眾位王爺的關係吧,uu看書.uukanshucm 而李重霄毫不擔心,則是太多太多的原因了,就比如,其實他這一趟從林清玄帶走林竹之後,他已經決定要去京城見一見大世麵了……順便還有見一見天子……李重霄還有很多事想要問他。


    在李重霄在穿上一身很是彰顯其身份的錦服之後,整個人氣質瞬間就變得高貴無比,原先那種頗有江湖氣的小流氓感,一去不複返了。


    不過最早跟隨著李重霄的那群人已經習慣了,他們親眼見過好多次李重霄變臉的速度的,所以見怪不怪。


    倒是桃花仙子,一想起當時李重霄在他閨房之中的那種裝模作樣的拘謹,她現在心裏就有種想要掐死他的衝動……合著您都是裝的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唄?


    看見李重霄親切的向著寶器宗的那些組成了圍觀群眾的弟子們問候招手,眾人心中有種很奇怪又不知道哪裏奇怪的感覺。


    這些都是白日的事情,弓龍沒有出現,但是他一直在注意著豐庭之上的情況,然而到受到麻巧曼的傳訊之前,他都不知道謝玄已經離開了豐庭上的大殿……實在是讓他心中有些窩火。


    他留下了信息,李重霄他們如果迴來,一定能夠看到,他不會天真到以為自己真的可以正麵與謝玄對抗的……他已經不傻了,因為他跟李重霄打交道之後發現……這個世上聰明人實在是太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可是名俠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絲留他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絲留他方並收藏那可是名俠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