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便是真正的武林會盟,這是公琰瑜晚些時候得到的準確消息,明日女帝便會大設宴席,提前宴請很多貴客,李重霄一行人自然在列,而武林會盟屆時會邀請諸多中原門派以及地方霸主前來會麵,會盟的內容其實不隻是為了決出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武林盟主一位的歸屬,更多地還是為了對江湖未來的勢力進行一次大的洗牌。
大家都不是傻子,寶器宗做大本來不是眾人想看到的,因為寶器宗的商業手段讓很多潛心修煉,注重硬實力的宗派很是眼紅,他們認為寶器宗是沒有與名氣相匹配的實力的,明顯就是靠著錢砸起來的一個宗門,很是顛覆以往的傳統。
江湖上細數曆史,真正將商業一途用到如此淋漓盡致的也就寶器宗這麽一個宗派,原先代表著煉器宗門的典型的是鑄劍山莊,很早以前,還有一個叫做琉璃門的專攻靈器製作的煉器宗門,不過後來是因為匈奴的入侵,當年琉璃門的宗門之地此時已經是在匈奴境內了,還聽說當年匈奴騎兵兵臨琉璃門山門之前,琉璃門還發生了相當嚴重的內亂,如今到底是怎麽樣的情況已經是不得而知。
煉器宗門這樣靠著手藝吃飯的宗門做到一隅霸主的情況,大家原本是想都不敢想的,知道寶器宗迅速崛起,幾乎是踩著獅吼門的屍體,短短幾年的時間,獅吼門原本的舊址之上就建起了屬於寶器宗的亭台樓閣。
不過其實也很好理解,聽起來很難做,實際上寶器宗的崛起本就是因為寶器宗靠的完全就是商業的手段,他們若是真的看透了本質,就應該知道,寶器宗的崛起與黃金眼的很多神來之筆一樣的操作脫不開幹係。
包括將獅吼門的舊址拿下,還有前所未有的將煉器宗門的器物大批量的兜售,將受眾目標定在了江湖的下層,這樣攏集了難以想象的需求,從此便一飛衝天,不得不說黃金眼的確是個商業鬼才,不過後來的宗門規劃一事自然是脫不開他的一種得力幹將,最重要的還有他那天賦異稟的女兒,長袖善舞的女帝讓寶器宗遊離在各種刀尖刃口,從而一次又一次謀取了難以想象的利益,直到大家再反應過來,寶器宗的崛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但是今日出了一件更大的事情,這件事情讓那本來已經是基本上不可逆的武林會盟前景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江湖說到底終歸是皇家的默許,若是江湖的勢力真的與國家的權力衝突時,李重霄相信,很簡單的,江湖會很快被大軍碾碎。
現在江湖已經接近了飽和,看似繁榮的景象,實則是暗藏各種難以想象的巨大危機,如今朝廷需要的隻是一個契機,很多人也能夠從天機閣這些年以來的高壓管控看出一些門路,所以別看很多宗門征伐不亦樂乎,實際上那些真正頂頭的江湖勢力,暗中都在權衡著各種利弊,腳步很難邁打邁開。
步履維艱之下,寶器宗如此大的動作,說朝廷沒有關注是不太可能的,天機閣到如今還沒有真正展現他的獠牙是讓很多人心中發毛的,直覺告訴他們,越是平靜,之後的瘋狂便越是徹底,王朝如此,江湖其實也是如此。
大漢諸王與江湖的關係就顯得曖昧了許多,燕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漢軍人,年輕時就帶兵征戰沙場,與老秦王是一個時代的人,若不是因為後來的王位的爭奪上失敗,或許如今大漢的北疆不會因為當年的內亂而失去那樣大片的領土。
他對於江湖的態度是很消極的,連帶著燕人對於江湖勢力修行門派的看法也是相當的惡劣,他認為任何修行者在軍隊麵前都是不堪一擊的,算是徹底繼承了皇家的鐵血做派,修行門派很難在燕地立足基本上是因為這個原因。
而楚王就很不一樣,曾有士子如此評價天下諸王:英雄唯以天子是首,而當亂世,楚王乃真梟雄。
楚王劉岑是一個相當有野心的人物,麾下有名有姓的帶甲兵士便有五萬,這還沒有算上廣陵水師,縱橫大江無敵手的廣陵水師由三隻軍隊組成,每一支都擁有一萬六千名水上好手,麾下蒙衝鬥艦無數,大漢水師一石,廣陵獨占八鬥不是說笑的。
幾年前,楚王做了一件很是為人稱道的事情,讓他在天下士子口中的形象拔高了不少,楚王劉岑在天子五十大壽的當日,雲淡風輕的交出了廣陵水師的大印。
掌控廣陵水師許久的兩位名將,何文遠,蒲永益,解甲歸田,算是徹底將廣陵水師放手,這一舉實在是太過突然,朝上很多官員都處在懷疑的狀態之中,奈何天子大壽,此事便沒有了糾結的餘地,當時的給事黃門侍郎,郭淮意,因為在未央宮外說了一句胡話,他說楚王此事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說楚王是做足了麵子上的工作,實際上卻是玩弄了聖恩。
這被覬覦黃門郎的人給聽了去,轉頭便告知了宮內的曹貂寺,曹貴與黃門侍郎的關係隨不得而知,但是就算他是委婉的告知了天子,郭淮意也保不住自己的位置,雖然他是為了朝廷著想,但是……這不是等於變相的罵了天子嗎?
郭淮意這個曾經極有希望成為往後朝堂之上中流砥柱大人物的倒黴蛋,因為口無遮攔便這樣罷了官,天子因為此事極其惱怒,說宵小之輩胡亂評說皇家內事,留他性命便已經是給足了麵子。
聽聞此事禦史台的幾位老古董當時都憋壞了,一肚子的水沒有地方放,直接是告病許久,這件事上是完全沒有商量的,因為皇帝親口所說的,若是皇家的事情,那便已經不是什麽所謂的朝堂之上可以公然討論的了,皇帝的家事,他們這群外人不論如何是沒有資格去評說的。
大家也因此知道了皇帝對於此事的態度。
楚王放在尋常人口中那就是一個相當稱職的長輩,但是真正了解廣陵以及楚王的人其實此時都已經很是不適了,廣陵水師兩位主將告老不假,但是他們兩人本就是年老半退的狀態,軍隊之中可沒有什麽仁義的說法,永遠都要以戰鬥力的保持為先。
更重要的是,兩位老將經營廣陵水師二三十年,廣陵水師之中的其他副將裨將那基本上都是兩人的枝葉,漢軍主將不管哪一隻軍隊基本上都是時常流動的,除了鎮北軍因為獨得盛寵,三位主將都是真正的忠良之輩,可以不受這條例的約定,全天下也就廣陵水師的兩位主將整領一軍的時間最長。
每一支軍隊的主將基本上遵從二到三年一換的頻率,一同進行換將換帥的還有副將,為的就是確保不出現將士領帥命,不領皇命的情況。
一隻軍隊永遠不變的隻有多位裨將,他們是軍隊中最小的將領,與邊軍的統領製基本上無二,廣陵水師接近十萬人,數得上名字的裨將有足足四五十位,這幾十位裨將基本上全都是兩位老將的門徒,你說這廣陵水師的帥印交與不叫有何區別?兩個老將卸不卸任又有什麽區別?
滿朝文武此時選擇了閉嘴,他們中很多人都看的出楚王的不安好心,將帥印交出難保他不在醞釀更多的軍隊,但是這交出帥印的舉動基本上也是宣告了一些推測的落實。
其實大家都不認為天子不清楚其中的利弊,天子劉釗的高瞻遠矚很多在朝堂之上大人物都是有目共睹的,這麽多年來,若是沒有君臣的相互配合,大漢也不可能迎來如此盛世,但是此次,似乎天子有了許多顧慮,帝王家事他們不宜揣度,但是其中的陰暗卻是不經意的開始蔓延。
……
在楚地,楚王基本上就等同於天子,甚至很多楚人都覺得就算楚王真的一聲之下反了大漢,他們也就順勢做大楚的百姓,這些都是無妨的。
楚地有著大漢接近一半的海岸線,有著最為富庶的耕地,也有著豐富的山林資源,楚地人口也是相當多,秦以後,溫暖平靜的南方成了許多漢人的心中所屬,漢人南遷成了一種潛移默化的趨勢,幾百年之間不間斷的,南方的耕地技術迅速提升,因為有著比北方更加合適種植稻米的土地,南方迅速成為了大漢糧食的重要供給地,這種趨勢在祥通年間,劉釗下令開鑿運河之後變得更加明顯。
原先北方遙遙領先南方的年代越來越遠,如今的南方是富庶的代名詞,加上大漢放開了海關管製,那些心中懷有各種發財夢的海商開始瘋狂的與鄰國貿易,狹小的倭國就是其中一個極其典型的例子。
如今倭國正在經曆戰爭,但是在諸國還沒有真正分出勝負的時候,很多小國家已經開始從內部崩潰了,他們抵擋不住大漢商人帶來的金銀錢財的誘惑,瘋狂的用國中的原料換取財富,但是慢慢的他們就發現,這所謂的財富,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購買力在瘋狂的下降……
大漢的富商買空了整個倭島這不是說說而已,從未見過如此之多錢財的島國人沉浸在金銀的喜悅之中,他們販賣自己的玉石香料,販賣那些可憐的土地種出的稀少卻精致的糧食,他們將滿山遍野的樹木砍伐,隻為了換取金銀,他們的女子成為了商品,成為了大漢最上等的仆人之選,成為各種富豪身份的象征。
如今的倭國可以說是百廢待興,一種說法是倭國如今因為大漢無窮無止的逆差,窮的隻剩黃金白銀。
然後在物價飛漲的時候,他們在從原來買入他們原材的漢商那裏購買價格高的難以想象的糧食米麵……沒有辦法,因為他們沒有糧食了,精明的漢人將倭國買的空空如也。
這還不是最絕的,慢慢的倭人就會發現,他們當年因為用女人換取了金銀,在那些窮酸的守著金銀的武士慢慢老去的時候,倭國已經沒有足夠的女人來繁衍後代了。
其中到底有沒有朝廷的指示我們不得而知,而在後來幾十年之後,從一位翰林老編修的口中,世人似乎得知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一段真正讓人毛骨悚然的絕戶計呈現在人們麵前。
而那時,所為倭國,卻已成空殼,在風中搖擺,如同殘燭,再過了不知道幾十年,大漢水師輕鬆從倭國登錄,摧枯拉朽便拿下了那個曾經因為貪婪而屢屢冒犯大漢海域的島國。
楚地的海商是大漢一絕,因為他們開辟了不隻一條的商路,uu看書 ww.uknhu.cm 讓楚王賺的盆滿缽滿,楚王甚至拿出自己的私人錢財,為的就是資助那些有著發財的心,卻並沒有資本的海商,隻要他們發達之後向楚王繳納相應的錢財便足夠。
楚地漸漸地已經呈現了割據之勢,朝廷擔憂,諸王眼紅,而當事的楚王和天子卻一直不知道是什麽具體的態度,這讓所有人心中都留有很大的疑惑。
但是這都不是今日的大事。
在當年進京獻上生辰禮之後,楚王便很少在揚州露麵,楚王世子劉槐成為了城中真正的風雲人物,楚王身下有三子,唯有劉槐是真正的展現出了不同於其他紈絝的當家之勢,似乎楚王也樂於放手。
但是今日不同,讓全城震動的事情隻有這麽一件,因為楚王露麵了,其實僅僅露麵也不足以引得全程震動,但是這一次的露麵卻讓揚州盤踞許久的諸多世家都嗅到了很是不同尋常的氣味。
各家紛紛出動,趕往那座稱得上是揚州地標性建築的常樓,全揚州最大的酒樓。
施家匆匆忙忙派出自家的三公子出麵,於家則是整裝待發,似乎動作快的不像話,而廖家則是家主廖昌直接出麵。
隻因為常樓今晚,有一場很是不同尋常的宴席。
老楚王坐莊,而宴請的則是那遠道而來的蜀王一行人。
大家都不是傻子,寶器宗做大本來不是眾人想看到的,因為寶器宗的商業手段讓很多潛心修煉,注重硬實力的宗派很是眼紅,他們認為寶器宗是沒有與名氣相匹配的實力的,明顯就是靠著錢砸起來的一個宗門,很是顛覆以往的傳統。
江湖上細數曆史,真正將商業一途用到如此淋漓盡致的也就寶器宗這麽一個宗派,原先代表著煉器宗門的典型的是鑄劍山莊,很早以前,還有一個叫做琉璃門的專攻靈器製作的煉器宗門,不過後來是因為匈奴的入侵,當年琉璃門的宗門之地此時已經是在匈奴境內了,還聽說當年匈奴騎兵兵臨琉璃門山門之前,琉璃門還發生了相當嚴重的內亂,如今到底是怎麽樣的情況已經是不得而知。
煉器宗門這樣靠著手藝吃飯的宗門做到一隅霸主的情況,大家原本是想都不敢想的,知道寶器宗迅速崛起,幾乎是踩著獅吼門的屍體,短短幾年的時間,獅吼門原本的舊址之上就建起了屬於寶器宗的亭台樓閣。
不過其實也很好理解,聽起來很難做,實際上寶器宗的崛起本就是因為寶器宗靠的完全就是商業的手段,他們若是真的看透了本質,就應該知道,寶器宗的崛起與黃金眼的很多神來之筆一樣的操作脫不開幹係。
包括將獅吼門的舊址拿下,還有前所未有的將煉器宗門的器物大批量的兜售,將受眾目標定在了江湖的下層,這樣攏集了難以想象的需求,從此便一飛衝天,不得不說黃金眼的確是個商業鬼才,不過後來的宗門規劃一事自然是脫不開他的一種得力幹將,最重要的還有他那天賦異稟的女兒,長袖善舞的女帝讓寶器宗遊離在各種刀尖刃口,從而一次又一次謀取了難以想象的利益,直到大家再反應過來,寶器宗的崛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但是今日出了一件更大的事情,這件事情讓那本來已經是基本上不可逆的武林會盟前景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江湖說到底終歸是皇家的默許,若是江湖的勢力真的與國家的權力衝突時,李重霄相信,很簡單的,江湖會很快被大軍碾碎。
現在江湖已經接近了飽和,看似繁榮的景象,實則是暗藏各種難以想象的巨大危機,如今朝廷需要的隻是一個契機,很多人也能夠從天機閣這些年以來的高壓管控看出一些門路,所以別看很多宗門征伐不亦樂乎,實際上那些真正頂頭的江湖勢力,暗中都在權衡著各種利弊,腳步很難邁打邁開。
步履維艱之下,寶器宗如此大的動作,說朝廷沒有關注是不太可能的,天機閣到如今還沒有真正展現他的獠牙是讓很多人心中發毛的,直覺告訴他們,越是平靜,之後的瘋狂便越是徹底,王朝如此,江湖其實也是如此。
大漢諸王與江湖的關係就顯得曖昧了許多,燕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漢軍人,年輕時就帶兵征戰沙場,與老秦王是一個時代的人,若不是因為後來的王位的爭奪上失敗,或許如今大漢的北疆不會因為當年的內亂而失去那樣大片的領土。
他對於江湖的態度是很消極的,連帶著燕人對於江湖勢力修行門派的看法也是相當的惡劣,他認為任何修行者在軍隊麵前都是不堪一擊的,算是徹底繼承了皇家的鐵血做派,修行門派很難在燕地立足基本上是因為這個原因。
而楚王就很不一樣,曾有士子如此評價天下諸王:英雄唯以天子是首,而當亂世,楚王乃真梟雄。
楚王劉岑是一個相當有野心的人物,麾下有名有姓的帶甲兵士便有五萬,這還沒有算上廣陵水師,縱橫大江無敵手的廣陵水師由三隻軍隊組成,每一支都擁有一萬六千名水上好手,麾下蒙衝鬥艦無數,大漢水師一石,廣陵獨占八鬥不是說笑的。
幾年前,楚王做了一件很是為人稱道的事情,讓他在天下士子口中的形象拔高了不少,楚王劉岑在天子五十大壽的當日,雲淡風輕的交出了廣陵水師的大印。
掌控廣陵水師許久的兩位名將,何文遠,蒲永益,解甲歸田,算是徹底將廣陵水師放手,這一舉實在是太過突然,朝上很多官員都處在懷疑的狀態之中,奈何天子大壽,此事便沒有了糾結的餘地,當時的給事黃門侍郎,郭淮意,因為在未央宮外說了一句胡話,他說楚王此事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說楚王是做足了麵子上的工作,實際上卻是玩弄了聖恩。
這被覬覦黃門郎的人給聽了去,轉頭便告知了宮內的曹貂寺,曹貴與黃門侍郎的關係隨不得而知,但是就算他是委婉的告知了天子,郭淮意也保不住自己的位置,雖然他是為了朝廷著想,但是……這不是等於變相的罵了天子嗎?
郭淮意這個曾經極有希望成為往後朝堂之上中流砥柱大人物的倒黴蛋,因為口無遮攔便這樣罷了官,天子因為此事極其惱怒,說宵小之輩胡亂評說皇家內事,留他性命便已經是給足了麵子。
聽聞此事禦史台的幾位老古董當時都憋壞了,一肚子的水沒有地方放,直接是告病許久,這件事上是完全沒有商量的,因為皇帝親口所說的,若是皇家的事情,那便已經不是什麽所謂的朝堂之上可以公然討論的了,皇帝的家事,他們這群外人不論如何是沒有資格去評說的。
大家也因此知道了皇帝對於此事的態度。
楚王放在尋常人口中那就是一個相當稱職的長輩,但是真正了解廣陵以及楚王的人其實此時都已經很是不適了,廣陵水師兩位主將告老不假,但是他們兩人本就是年老半退的狀態,軍隊之中可沒有什麽仁義的說法,永遠都要以戰鬥力的保持為先。
更重要的是,兩位老將經營廣陵水師二三十年,廣陵水師之中的其他副將裨將那基本上都是兩人的枝葉,漢軍主將不管哪一隻軍隊基本上都是時常流動的,除了鎮北軍因為獨得盛寵,三位主將都是真正的忠良之輩,可以不受這條例的約定,全天下也就廣陵水師的兩位主將整領一軍的時間最長。
每一支軍隊的主將基本上遵從二到三年一換的頻率,一同進行換將換帥的還有副將,為的就是確保不出現將士領帥命,不領皇命的情況。
一隻軍隊永遠不變的隻有多位裨將,他們是軍隊中最小的將領,與邊軍的統領製基本上無二,廣陵水師接近十萬人,數得上名字的裨將有足足四五十位,這幾十位裨將基本上全都是兩位老將的門徒,你說這廣陵水師的帥印交與不叫有何區別?兩個老將卸不卸任又有什麽區別?
滿朝文武此時選擇了閉嘴,他們中很多人都看的出楚王的不安好心,將帥印交出難保他不在醞釀更多的軍隊,但是這交出帥印的舉動基本上也是宣告了一些推測的落實。
其實大家都不認為天子不清楚其中的利弊,天子劉釗的高瞻遠矚很多在朝堂之上大人物都是有目共睹的,這麽多年來,若是沒有君臣的相互配合,大漢也不可能迎來如此盛世,但是此次,似乎天子有了許多顧慮,帝王家事他們不宜揣度,但是其中的陰暗卻是不經意的開始蔓延。
……
在楚地,楚王基本上就等同於天子,甚至很多楚人都覺得就算楚王真的一聲之下反了大漢,他們也就順勢做大楚的百姓,這些都是無妨的。
楚地有著大漢接近一半的海岸線,有著最為富庶的耕地,也有著豐富的山林資源,楚地人口也是相當多,秦以後,溫暖平靜的南方成了許多漢人的心中所屬,漢人南遷成了一種潛移默化的趨勢,幾百年之間不間斷的,南方的耕地技術迅速提升,因為有著比北方更加合適種植稻米的土地,南方迅速成為了大漢糧食的重要供給地,這種趨勢在祥通年間,劉釗下令開鑿運河之後變得更加明顯。
原先北方遙遙領先南方的年代越來越遠,如今的南方是富庶的代名詞,加上大漢放開了海關管製,那些心中懷有各種發財夢的海商開始瘋狂的與鄰國貿易,狹小的倭國就是其中一個極其典型的例子。
如今倭國正在經曆戰爭,但是在諸國還沒有真正分出勝負的時候,很多小國家已經開始從內部崩潰了,他們抵擋不住大漢商人帶來的金銀錢財的誘惑,瘋狂的用國中的原料換取財富,但是慢慢的他們就發現,這所謂的財富,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購買力在瘋狂的下降……
大漢的富商買空了整個倭島這不是說說而已,從未見過如此之多錢財的島國人沉浸在金銀的喜悅之中,他們販賣自己的玉石香料,販賣那些可憐的土地種出的稀少卻精致的糧食,他們將滿山遍野的樹木砍伐,隻為了換取金銀,他們的女子成為了商品,成為了大漢最上等的仆人之選,成為各種富豪身份的象征。
如今的倭國可以說是百廢待興,一種說法是倭國如今因為大漢無窮無止的逆差,窮的隻剩黃金白銀。
然後在物價飛漲的時候,他們在從原來買入他們原材的漢商那裏購買價格高的難以想象的糧食米麵……沒有辦法,因為他們沒有糧食了,精明的漢人將倭國買的空空如也。
這還不是最絕的,慢慢的倭人就會發現,他們當年因為用女人換取了金銀,在那些窮酸的守著金銀的武士慢慢老去的時候,倭國已經沒有足夠的女人來繁衍後代了。
其中到底有沒有朝廷的指示我們不得而知,而在後來幾十年之後,從一位翰林老編修的口中,世人似乎得知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一段真正讓人毛骨悚然的絕戶計呈現在人們麵前。
而那時,所為倭國,卻已成空殼,在風中搖擺,如同殘燭,再過了不知道幾十年,大漢水師輕鬆從倭國登錄,摧枯拉朽便拿下了那個曾經因為貪婪而屢屢冒犯大漢海域的島國。
楚地的海商是大漢一絕,因為他們開辟了不隻一條的商路,uu看書 ww.uknhu.cm 讓楚王賺的盆滿缽滿,楚王甚至拿出自己的私人錢財,為的就是資助那些有著發財的心,卻並沒有資本的海商,隻要他們發達之後向楚王繳納相應的錢財便足夠。
楚地漸漸地已經呈現了割據之勢,朝廷擔憂,諸王眼紅,而當事的楚王和天子卻一直不知道是什麽具體的態度,這讓所有人心中都留有很大的疑惑。
但是這都不是今日的大事。
在當年進京獻上生辰禮之後,楚王便很少在揚州露麵,楚王世子劉槐成為了城中真正的風雲人物,楚王身下有三子,唯有劉槐是真正的展現出了不同於其他紈絝的當家之勢,似乎楚王也樂於放手。
但是今日不同,讓全城震動的事情隻有這麽一件,因為楚王露麵了,其實僅僅露麵也不足以引得全程震動,但是這一次的露麵卻讓揚州盤踞許久的諸多世家都嗅到了很是不同尋常的氣味。
各家紛紛出動,趕往那座稱得上是揚州地標性建築的常樓,全揚州最大的酒樓。
施家匆匆忙忙派出自家的三公子出麵,於家則是整裝待發,似乎動作快的不像話,而廖家則是家主廖昌直接出麵。
隻因為常樓今晚,有一場很是不同尋常的宴席。
老楚王坐莊,而宴請的則是那遠道而來的蜀王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