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故事,一家之言,姑且聽之,反正各有目的,算是皆大歡喜吧。
當劉備有了新目標,自然開始磨刀霍霍,而孫權、魯肅也不是善人之輩,敢放棄周瑜辛辛苦苦打下的南郡,就敢肯定劉備拿不下益州,畢竟劉璋的紙麵實力,可比劉備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何況還有襄陽的曹軍虎視眈眈,怎麽想,怎麽算,劉備這個門板注定是要當一輩子。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劉備與荊州士家上下一心,劉璋那邊的二五仔一個接一個,恰巧曹操在西涼大舉用兵,雖然曹操先劉備一步,解決涼州的韓遂、馬超問題,但再從西北趕到南郡,人力、物力至少要用一年的時間調動。
而劉備迴南郡,卻隻需一首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如此快速迴防,天意就是站在劉備這一邊,所以劉備打劉璋的這兩年,沒有人掏劉備的老窩。
這裏就有個疑問?為什麽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備來不及救援,除了敗的太快,太突然。
主要就是那個狗賊糜芳,把江陵城拱手相讓,江陵都不屬於你了,還怎麽去……千裏江陵一日還,說是一日還,那肯定是李白的誇張寫法,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很快。
當然,這個時候孫權也沒有閑著,很快就拿下了交州北部,由於南部的士燮太懂事,就讓其成為了藩屬。
以及瘋狂著鎮壓山越叛亂,隻是山越老六,打不過還不會躲嗎?孫權的軍隊一走又跳出來搞事,硬生生的和孫權打了四十幾年遊擊,整得東吳的老、中、青將領基本上都刷過山越人的經驗包。
好了,鋪墊背景講了那麽多,導火索的曆史走向,他來了。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曹操感覺天都塌了,什麽赤壁戰敗,都沒有劉備拿下益州重要。
這才是導致曹操無法一統天下的根本原因,赤壁戰敗可以用時間去撫平創傷,而劉備拿下益州,一入成都便化龍。
曹操集團怎麽也沒想到,兵多糧足的劉璋,會敗給勞師遠征的劉備,劉璋你軍隊戰鬥力再差,隻要堅壁清野,劉備百分百完蛋。
聰明人多了去了,不是沒有人給劉璋提過這樣的建議,但劉璋沒有采納。
而孫權那邊肯定嫉妒羨慕恨,要多眼紅,就有多眼紅……當即便提出借的南郡該還了吧。
劉備作為一個年長大叔,忍氣吞聲的討好,孫權這個後生仔,丟了多少臉就不說了,現在拿下益州誰還裝孫子,馬上翻臉不認人,孫夫人走了就走了,整得誰稀罕。
何況為了借南郡,劃走了長沙郡的一部分,整出一個漢昌郡,以及拿走江夏郡。
又當了幾年門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還讓你孫權這小子,有精力抽出兵力,打交州,平山越,現在眼紅我拿下益州,羨慕也不帶這樣,來巧取豪奪。
而站在孫權的角度上想,怎麽,當初親自上門腆著臉求我孫權,現在就不承認了是吧?真是瞎了我那雙鈦合金狗眼,早知道趁你打益州的時候,整死你個劉備老登……
好了,導火索爆發之後,來到了決定曆史命運的時刻,雙方都站在自己角度,是沒有錯的,錯的是誰?錯了是沒有潤滑劑,沒有調和的中間人。
導致結果是什麽?孫權出兵迅速拿下荊南四郡,劉備千裏江陵一日還,率領五萬精銳來到荊州,準備與孫權火拚。
但雙方畢竟都是政治家,大打出手隻會讓曹操得利,最後湘水劃界,孫權打下的荊南四郡,把武陵郡、零陵郡還給劉備。
也等於在原來的基礎上,劉備把長沙郡、桂陽郡劃給孫權,從此扯平,但聯盟的關係就此出現的巨大的裂痕。
仇怨的種子是埋下了,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幾乎快打下荊州第一富庶的襄陽時,孫權怎麽可能還會容忍劉備做大,背後捅刀早晚的事,因為這一刀早就該捅了,錯過劉備打益州的時候沒捅,這個時候不捅,什麽時候再捅。
這一捅劉備傷筋動骨,關羽死了,荊州丟了,那不急眼,還是人嗎?
什麽政治家,什麽聯合,不管不顧,就要大打出手,舉全國之力,致使夷陵慘敗,蜀漢徹底完蛋,若不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換一批托孤大臣,蜀國早就滅亡了,在那種危急情況下,也側麵表現出,諸葛亮的偉大。
悲劇出現之後,如何避免悲劇,我們站在上天視角,可以看出關鍵就在孫夫人那,如果能生下嫡子,這個不用如果,隻要肯造,就一定有。
感情就算再不好,孫尚香為了自己兒子的前程,也會求孫權不要打了,同時也會叫停劉備,吃飽撐著,打我親哥幹嘛!以及嫡子的繼承法,會讓孫、劉有一個長時間穩定的友好聯盟。
真正團結一心的蠶食魏國領土,不是離心離德的所謂聯盟。
好了,就捋到這裏吧,接下來言歸正傳……
……
待馬車緩緩駛出一段距離之後,劉備這才小心翼翼地將那個精美的布袋遞到了孫尚香的麵前,並輕聲說道:“給。”
孫尚香微微一愣,隨即伸手接過袋子,低頭看著手中精致的布袋,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意,但嘴上還是嘟囔著問道:“大叔,我是不是很任性啊?”
劉備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應道:“嗯。”
孫尚香抬起頭,美眸凝視著劉備,眼中滿是不解,接著追問道:“我這麽不討人喜歡,那你還把我留在你身邊幹什麽?”
劉備輕笑著搖了搖頭,目光溫和地望著孫尚香,緩聲道:“開心啊!人生在世,無論是如同牛馬工作,還是權貴高高在上,隻要活得快樂,人生就不會沒有意義。”
聽到這話,孫尚香不由得沉默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像是想起什麽似的,突然開口抱怨起來:“可是我二哥,他總是說我自私自利,隻顧自己隨心所欲,從來都不會在意他人的眼光,害得孫家丟盡了臉麵。”
“我明明練就了一身武藝,卻死活不肯讓我上戰場殺敵效力,整天隻知道催促我來到下邳這裏。”
當劉備有了新目標,自然開始磨刀霍霍,而孫權、魯肅也不是善人之輩,敢放棄周瑜辛辛苦苦打下的南郡,就敢肯定劉備拿不下益州,畢竟劉璋的紙麵實力,可比劉備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何況還有襄陽的曹軍虎視眈眈,怎麽想,怎麽算,劉備這個門板注定是要當一輩子。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劉備與荊州士家上下一心,劉璋那邊的二五仔一個接一個,恰巧曹操在西涼大舉用兵,雖然曹操先劉備一步,解決涼州的韓遂、馬超問題,但再從西北趕到南郡,人力、物力至少要用一年的時間調動。
而劉備迴南郡,卻隻需一首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如此快速迴防,天意就是站在劉備這一邊,所以劉備打劉璋的這兩年,沒有人掏劉備的老窩。
這裏就有個疑問?為什麽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備來不及救援,除了敗的太快,太突然。
主要就是那個狗賊糜芳,把江陵城拱手相讓,江陵都不屬於你了,還怎麽去……千裏江陵一日還,說是一日還,那肯定是李白的誇張寫法,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很快。
當然,這個時候孫權也沒有閑著,很快就拿下了交州北部,由於南部的士燮太懂事,就讓其成為了藩屬。
以及瘋狂著鎮壓山越叛亂,隻是山越老六,打不過還不會躲嗎?孫權的軍隊一走又跳出來搞事,硬生生的和孫權打了四十幾年遊擊,整得東吳的老、中、青將領基本上都刷過山越人的經驗包。
好了,鋪墊背景講了那麽多,導火索的曆史走向,他來了。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曹操感覺天都塌了,什麽赤壁戰敗,都沒有劉備拿下益州重要。
這才是導致曹操無法一統天下的根本原因,赤壁戰敗可以用時間去撫平創傷,而劉備拿下益州,一入成都便化龍。
曹操集團怎麽也沒想到,兵多糧足的劉璋,會敗給勞師遠征的劉備,劉璋你軍隊戰鬥力再差,隻要堅壁清野,劉備百分百完蛋。
聰明人多了去了,不是沒有人給劉璋提過這樣的建議,但劉璋沒有采納。
而孫權那邊肯定嫉妒羨慕恨,要多眼紅,就有多眼紅……當即便提出借的南郡該還了吧。
劉備作為一個年長大叔,忍氣吞聲的討好,孫權這個後生仔,丟了多少臉就不說了,現在拿下益州誰還裝孫子,馬上翻臉不認人,孫夫人走了就走了,整得誰稀罕。
何況為了借南郡,劃走了長沙郡的一部分,整出一個漢昌郡,以及拿走江夏郡。
又當了幾年門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還讓你孫權這小子,有精力抽出兵力,打交州,平山越,現在眼紅我拿下益州,羨慕也不帶這樣,來巧取豪奪。
而站在孫權的角度上想,怎麽,當初親自上門腆著臉求我孫權,現在就不承認了是吧?真是瞎了我那雙鈦合金狗眼,早知道趁你打益州的時候,整死你個劉備老登……
好了,導火索爆發之後,來到了決定曆史命運的時刻,雙方都站在自己角度,是沒有錯的,錯的是誰?錯了是沒有潤滑劑,沒有調和的中間人。
導致結果是什麽?孫權出兵迅速拿下荊南四郡,劉備千裏江陵一日還,率領五萬精銳來到荊州,準備與孫權火拚。
但雙方畢竟都是政治家,大打出手隻會讓曹操得利,最後湘水劃界,孫權打下的荊南四郡,把武陵郡、零陵郡還給劉備。
也等於在原來的基礎上,劉備把長沙郡、桂陽郡劃給孫權,從此扯平,但聯盟的關係就此出現的巨大的裂痕。
仇怨的種子是埋下了,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幾乎快打下荊州第一富庶的襄陽時,孫權怎麽可能還會容忍劉備做大,背後捅刀早晚的事,因為這一刀早就該捅了,錯過劉備打益州的時候沒捅,這個時候不捅,什麽時候再捅。
這一捅劉備傷筋動骨,關羽死了,荊州丟了,那不急眼,還是人嗎?
什麽政治家,什麽聯合,不管不顧,就要大打出手,舉全國之力,致使夷陵慘敗,蜀漢徹底完蛋,若不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換一批托孤大臣,蜀國早就滅亡了,在那種危急情況下,也側麵表現出,諸葛亮的偉大。
悲劇出現之後,如何避免悲劇,我們站在上天視角,可以看出關鍵就在孫夫人那,如果能生下嫡子,這個不用如果,隻要肯造,就一定有。
感情就算再不好,孫尚香為了自己兒子的前程,也會求孫權不要打了,同時也會叫停劉備,吃飽撐著,打我親哥幹嘛!以及嫡子的繼承法,會讓孫、劉有一個長時間穩定的友好聯盟。
真正團結一心的蠶食魏國領土,不是離心離德的所謂聯盟。
好了,就捋到這裏吧,接下來言歸正傳……
……
待馬車緩緩駛出一段距離之後,劉備這才小心翼翼地將那個精美的布袋遞到了孫尚香的麵前,並輕聲說道:“給。”
孫尚香微微一愣,隨即伸手接過袋子,低頭看著手中精致的布袋,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意,但嘴上還是嘟囔著問道:“大叔,我是不是很任性啊?”
劉備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應道:“嗯。”
孫尚香抬起頭,美眸凝視著劉備,眼中滿是不解,接著追問道:“我這麽不討人喜歡,那你還把我留在你身邊幹什麽?”
劉備輕笑著搖了搖頭,目光溫和地望著孫尚香,緩聲道:“開心啊!人生在世,無論是如同牛馬工作,還是權貴高高在上,隻要活得快樂,人生就不會沒有意義。”
聽到這話,孫尚香不由得沉默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像是想起什麽似的,突然開口抱怨起來:“可是我二哥,他總是說我自私自利,隻顧自己隨心所欲,從來都不會在意他人的眼光,害得孫家丟盡了臉麵。”
“我明明練就了一身武藝,卻死活不肯讓我上戰場殺敵效力,整天隻知道催促我來到下邳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