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賊人們你推我搡。生害怕銀子到了別人的口袋裏,瞬間陣型就亂了大半。


    就這麽一會兒的功夫,竺敬發現柴進一行人,竟不見了去處。心中不知怎麽的,咯噔了一聲。還沒等他往四處瞅瞅,就聽見一聲大喝,從林子裏傳了出來。


    “聽我號令,放箭!放箭!……”


    “嗖嗖…嗖嗖嗖……”


    林子裏的官軍早就做好了準備,隻等著這一聲號令。


    但見300架神臂弓,齊齊朝著賊人射了過去。霎時間,弓弦嗡嗡作響。一支支神臂弩,直往賊人胸口射來。


    “啊……啊……啊…………”


    這大宋朝廷的利器神臂弓,賊人們豈能抵擋得住?哀嚎聲與慘叫聲不絕於耳,就連竺敬,董澄他們也不得不下馬,避其鋒芒。


    神臂弓非弓而乃弩也。據《宋史》所載,神臂弓由西夏人李宏所創,經太監張若水傳入宋廷。


    宋神宗令人試射,於 240 步外,可射入榆木半箭之深。神宗皇帝讚曰:“此乃利器也!”


    遂即下令仿製,以裝備軍隊。宋之軍器監於原型上再作改進,弓身約長一百厘米,寬一百四十厘米,弦長六十厘米左右,有效射程三百米,最遠射程可達驚人的五百二十米左右,遠超尋常之弩,實乃技術性兵器也。


    自是,神臂弓為宋軍最精良之單兵弓弩。謂之宋代“戰爭之王”,亦不為過。神臂弩亦為當時世界先進之武器。


    神臂弓先進的原因,主要在於其製作工藝繁複,製作材料講究,神臂弩製作流程冗長,若被拆開,非專業技術人員難以組裝。


    此外,還有極其精巧的機關:齒輪,而正是此核心部件,才將生物能發揮到極致。


    《宋史》記載,神臂弓原型“以檿為身,檀為弰(shāo),鐵為子槍頭,銅為馬麵牙發,麻繩紮絲為弦。


    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用檿木(山桑)做弩臂,檀木做弓身,弓弦是麻繩和蠶絲搓在一起的。


    據《宋會要輯稿》所載,神臂弓的發明者李宏乃一介平民。而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則言,熙寧年間,有一黨項酋長名曰李定,進獻了一種“偏架弩”。


    其使用方法與戰國時期的踏弩相似,以腳踩踏如馬鐙之部位,雙手拉弓,可於三百步內射穿鐵甲。宋朝仿製此弩後,命名為“神臂弓”,實乃“最利器也”。


    宋朝的軍事裝備很先進,用沈括的話說,“擊刺馳射,皆盡夷夏之術,器仗鎧胄,極今古之工巧。”


    神臂弓是其中佼佼者,射程遠,殺傷力大,比同等威力的弩要輕便,一經問世就成為宋軍的新寵。


    於宋朝時期,宋軍屢屢麵臨與北方少數民族的戰事。自北宋起,燕雲十六州便已淪陷,宋朝喪失了北方的產馬地,難以組建成大規模的騎兵部隊,隻得以步兵為主力,借此克製騎兵。


    此外,宋朝始終秉持防禦性的戰略方針,這就必須要有製衡騎兵的武器。


    於是,神臂弩應運而生,登上曆史舞台,並在仙人關一役中嶄露頭角,使金軍傷亡慘重。


    其後,由韓世忠改良的克敵弓與神臂弓一同肩負起保衛宋朝疆土的重任,隻因神臂弓對宋朝太過重要,被列為重要軍事機密。


    在外征戰時所攜帶的神臂弓絕不能遺留給敵人,若被包圍也必須將神臂弓毀掉,而神臂弓一旦被拆解,其效用便會盡失,且若非專業人員亦無法組裝。


    到了後期,南宋滅亡,人才流失。神臂弓的製造也就得到了失傳。


    元朝一直很恐懼這種利器,在其統治的時期沒有重視和發展,相反的是限製


    之後的元末明初時期,火器取得了巨大發展。神臂弓技術進一步流失,這種驚世武器也就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賊人們騎著戰馬,身上又未披甲胄。在這林子裏麵,行動十分不便,直接成了活靶子。而兩邊無差別的進去輪射,讓他們無處可藏。


    此刻賊人們這邊是打又打不過,逃也逃不了。眼看著周圍一個個同伴相繼倒下,不少人都沒了抵抗的心思。


    孫安眼見時機成熟,若是再這樣下去。俗話說的好,兔子急了還咬人。


    何況,他也沒有抱著將對方全殲的想法。此時正是賊人們士氣低落的時候,此刻再不出去,還等何時?


    當下,從背後拔出镔鐵劍,大喝一聲。


    “都給我上!”


    率先便衝了出去,周圍的官軍們士氣正是高漲的時候。


    齊哇哇的亂吼一聲,也抽出身旁的武器。緊跟孫安身後。衝了出去。


    “殺,殺,殺……”


    “直娘賊!!!老子正愁沒有法子引他們出,現在出來了,正好。竺老弟,我上前先去殺他一兩個朝廷將官,滅滅他們的氣焰。你就組織弟兄們,突圍出去。”


    董澄氣的哇哇大叫。剛剛要不是竺敬拉著他,他早想衝出去與敵人決一死戰了。


    被壓著打了這麽長時間,他這心裏早氣的火冒三丈了。


    朝著竺敬說了兩句,也不等他答話。提著他那30斤重的潑風大刀,就往官軍那邊衝了過去。


    “他奶奶的,都來,都來,老子怕你們不成。哈哈哈……痛快,痛快。”


    孫安剛解決了幾個小嘍囉,就聽見不遠處,一陣爽朗的大笑聲。


    瞥眼一瞧,見董澄揮舞著自己的潑風大刀,正殺的興奮。不過短短十幾來個唿吸間,又有四五名官軍,成了他刀下亡魂。


    孫安看他打扮,不用多想,就猜到了他的身份。這次,除了這2000騎兵之外。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那便是活捉董澄和竺敬。現在見了董澄,哪還能叫他猖狂?提著自己兩把镔鐵雙劍,就朝著董澄那邊撲去了。


    董澄在這邊殺的正痛快,冷不丁聽見耳邊,傳來一陣冷風。


    下意識就把額頭往後縮了縮,這一縮,正好救了他一命。但見鎮鐵劍順著他的臉頰劃過,削下了他耳旁一撮毛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水滸收好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寫書的小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寫書的小舒並收藏穿越水滸收好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