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館內,高力士親自伺候李隆基梳洗。


    稀疏的白發綿軟地垂於額前,更顯得李隆基老態龍鍾。


    一夜之間,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老皇帝風華不再。


    英雄遲暮。


    陳玄禮看在眼裏,心中有說不出的酸楚。


    不一會,韋見素、韋諤父子與禮部侍郎李揆匆匆趕來。此時,韋諤已經升為禦史中丞,充置頓使,接替魏方進負責西巡的食宿。


    “都來齊了吧?”李隆基微微閉著眼,說道。


    “萬歲爺,都來了。”高力士一邊梳洗,一邊說。


    “那就開始吧。”李隆基的話語軟綿綿的,跟昨天完全不一樣,仿佛換了一個人。


    “聖上,太子殿下發來塘報。”陳玄禮率先開口。


    “情況如何?”李隆基緩緩問道。


    “據塘報所言,正麵叛軍已經退往東北方向,我軍已在興平縣城固守。”陳玄禮說道。


    “哦。”李隆基睜開眼睛,他似乎早就料到了結果,隨即轉向眾人,“卿等怎麽看?”


    “此乃好事。守住興平,就可以遮蔽興平以西。”薛諤想都沒想,率先開口。


    韋見素白了他一眼,讓他趕緊閉嘴。


    “韋相,你有何見解?”這些細微的動作都瞞不過李隆基。


    “老臣以為甚妥。”韋見素恭敬地說。


    “陳大將軍,你呢?”李隆基轉向陳玄禮。


    “老臣認為,韋中丞所言甚是。”伴君如伴虎,看破不說破。這是皇帝的新裝,現在他必須陪著皇帝將遊行進行到底。


    “韋相,擬詔。”李隆基說道,“昭告天下,以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監國,即日迴鎮長安,各路兵馬悉歸其節製。”


    “聖上,太子迴長安,眼下的叛軍怎麽辦?”韋見素問道。


    “無妨,叛軍自會退去。速去傳旨吧。”說完,看向陳玄禮,“準備啟程吧。”


    眾人還要說,李隆基擺擺手,眾人無奈,紛紛退下。


    ……


    清晨,李亨站在城頭,觀望著關中的大好河山。


    “大好錦繡江山,豈能拱手讓人!”


    李倓站在父親身旁,一言不發。這一天來,他覺得父親有點怪怪的。至於怪在哪裏,他也搞不清楚。


    “三郎,傳李開鋒來。”


    不一會,李開鋒身披甲胄,快步走來。


    “可有消息?”李亨問道。


    “太子殿下,末將正要稟報。方才探馬來報,兩路叛軍均已退卻,不知所蹤。”李開鋒施了一禮,“太子殿下,這也太神奇了吧?”


    “有這事?”李亨佯裝驚訝,心中一個勁地誇李俶會辦事。


    “千真萬確。”李開鋒肯定地迴答。


    “那好。傳令大軍,半個時辰之後開拔,趕去護衛聖上。”為了穩住龍武衛,他也隻能這樣說。


    如果所料不差,李隆基一定會命他迴長安。


    二虎相爭,必有一傷。雖然父子之間表麵上沒有撕破臉皮,但李隆基絕不可能讓自己留在他身邊。


    既然如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讓自己迴長安去。


    正當眾軍準備開拔時,傳旨太監果然趕到,李亨帶著一幹人等到縣衙接旨。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傳旨太監竟然是魚朝恩。


    看著滿頭是汗的魚朝恩,李亨微微一笑。


    自己所料果然不差,那名刺客就是李隆基自己安排的,為的就是幹擾大家的視線,趁機救下楊貴妃。


    其實,就算沒有刺客,李亨也要保楊貴妃周全。貴妃死了,對自己沒好處。


    不過,李隆基並不知道自己會出麵為楊貴妃求情,這樣的安排也不算有錯。


    當初,他讓李輔國派人混進左龍武衛,在禁軍中帶頭起哄,目的就是殺魏方進。


    魏方進是楊國忠豢養的一條狗,必須誅殺,以絕後患。


    韋見素一向忠厚,可以不殺,留著以後有用,但必須給他一點教訓。


    所以,龍武衛誅殺楊國忠後,李俶的人也襲擊了韋見素。也就嚇唬嚇唬而已,傷了幾個家丁,隨即退去。


    至於禁軍將領要殺楊貴妃,倒不是自己安排的。他們殺了楊國忠,從自身安全的角度出發,自然也要殺了楊貴妃。


    沒想到,李隆基竟然安排了一起刺殺,差點毀了自己的計劃。


    現在詔令在手,軍權在握,本太子終於翻身了!


    看到魚朝恩,又聽了聖上的詔令,李開鋒驚掉了下巴。事情發展得太快了,他感覺有些捋不清。


    “擂鼓升帳!傳禁軍旅帥以上將領以及崔世仁等人進見。”李亨坐在縣衙大堂,開始發號施令。


    隆隆的鼓聲響起。


    不一會,禁軍各郎將、校尉、旅帥在李開鋒的率領下站成一行,全副武裝,精神抖擻。


    崔世仁等民軍頭領也穿上了新甲胄,站在禁軍的左邊。


    魚朝恩和李倓站在一起。


    “眾將聽令,聖上以本宮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即日開赴長安。”


    聽到這話,除了李開鋒等人,其他人都一片驚愕。


    崔世仁等人先是一陣驚詫,隨後心頭大喜。


    “現在,本宮命令如下:


    崔世仁,本宮命你為臨時校尉,統帥所部民軍,聽從中郎將李開鋒調遣。”


    “得令!”起步就是校尉,崔世仁心中大喜。這一次,他跟對人了。


    “劉三勇、魏有德、吳益之,你等為臨時旅帥,聽從崔世仁指揮。”


    “得令!”三人歡歡喜喜領命。


    唐代的將領級別比較複雜,大致情形就是:


    十二衛大將軍,這是最高實權軍職,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上將。


    十二衛將軍,這是大將軍的副職,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中將。


    中郎將,唐代軍隊中的中堅力量,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少將。


    郎將,中郎將的副職,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上校。


    校尉,基層將領,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中校,率領一個團。


    旅帥,基層將領,率領一個旅,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少校,所部兵力大概為一百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百夫長。


    百夫長就是旅帥,不是擁有一百個夫人的首長!


    隊正,最基層的將領,率領一個隊,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上尉,所部兵力大概為五十人。


    隊正以下就是帶領十個人的夥長和帶領五個人的伍長,相當於現在的班長和副班長,不算將領。


    在唐代,團是基本戰術單元,兵力大概為兩百到三百人。一個中郎將一般統率五個團,而一個大將軍一般統率五個中郎將。


    但是這隻是大致情形,並非定製。


    在唐代,大將軍有可能成為給功臣的照顧性職務,十二衛中,真正主事的還是將軍。


    就因為李隆基一句話,李開鋒就從正四品下的中郎將升為從三品的將軍,成為高層將領。


    “李開鋒,你率領所有兵馬,即刻奔赴長安,明日午時之前,必須到達長安城內,不得有誤!否則軍法從事!”


    “得令!”


    “李倓,給你兩百民軍,有三件事要做。”李亨緊接著命令道,“第一,鞏固興平防務,以防叛軍來襲。


    第二,在興平、醴泉、涇陽、奉天、乾縣等處招兵一萬。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二丁抽一。若還招不滿,可以擴大招兵範圍。


    第三,就地籌糧,解決新軍糧草問題。


    新軍招滿之後,速速開赴長安,不得有誤!”


    “得令。”


    “魚朝恩。”李亨將目光看向了這位剛剛趕來的傳旨太監。


    “奴婢在,不知太子爺有何吩咐?”魚朝恩一臉詫異,完全沒想到太子竟然將任務攤派到自己頭上。


    “你隨本宮即刻趕赴長安。”李亨命令道。


    “這……”


    “你想抗命嗎?”魚朝恩抬頭看了李亨一眼,正好與李亨四目相對,不由得渾身一顫。


    “奴婢不敢。奴婢願鞍前馬後追隨太子爺。”魚朝恩躬身說著,一顆顆汗珠從額頭上掉下來。


    “父王,您孤身前往長安?為何不隨大軍一起?”李倓十分擔心地問道。


    “是呀,太子殿下,這樣太危險了!還是隨大軍一起進城吧。”李開鋒也勸道。


    “你們不必擔心。本宮推測,叛軍此時還沒攻打長安。”李亨朝眾人擺擺手,繼續說道:“想必長安已陷入混亂,本宮須盡快趕到,方能穩住局麵。


    否則,一旦叛軍開始攻城,一切都來不及了。”


    “父王,兒臣願意同往。”李倓拱手說道。


    “太子殿下,末將願意同往。”李開鋒拱手道。


    “不必,你們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李亨堅定地說,“給本宮二十名精壯侍衛即可。”


    李亨連甲胄都沒穿,走出縣衙,提刀上馬。


    臨行前,他對著李倓眨了眨眼睛,又指了指遠處,李倓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安史之亂:我成了太子李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繭小書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繭小書蟲並收藏安史之亂:我成了太子李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