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
孫承宗高坐上首,禮部左侍郎邱晨,右侍郎高遠陪坐兩旁。
下首處擺放著五張大方桌拚接在一起,七八名身著紅袍的官員們正在閱卷。
“好!好字!此人的書法已有宗師氣度,自成一脈,自成一脈啊!”
一位官員激動的拍了拍桌子,他這一番舉動將其他人嚇了一跳。
“好!文章也好!此等破題之法甚是新穎!好文章!”
眾人見他如此激動,心中也很是好奇,放下手中的考卷,紛紛圍了上去。
“嘶,這字,妙啊。”
“好字!卻是好字!”
“館閣體書寫約束甚大,此人竟能寫出不一樣的靈動。”
“是極是極,而且他這份靈動竟然沒有破壞館閣體原本的莊重,此人的書法真是出神入化!”
眾人圍著這份考卷嘖嘖稱奇,孫承宗三人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走過來看。
“確實好字!稱一句宗師不為過!”孫承宗看完後讚歎道:“不知此人是誰,這種水平沒有幾十年苦工寫不出來。”
鄭尚恩從字中看到幾分熟悉感,隨後內心微微思索幾下,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孫承宗看到他的表情,笑問道:“我看尚恩似乎知道此人是誰?”
鄭尚恩搖了搖頭說道:“是有幾分猜測,卻也不敢篤定。”
“哦?”眾人紛紛上前想要打聽。
“咳咳,諸位同僚,我等如今奉命為國取材,如今這副模樣,是不是有些不太好看。”鄭尚恩笑道。
高遠也是反應了過來:“正是如此,反正最後都要揭名,諸位同僚此時還是以國事為重!”
眾人也皆是反應了過來,暗罵自己不知輕重,一開始出聲那名官員尷尬一笑。
隨後眾人就各自迴到座位繼續閱卷,沒過一會兒,又聽得一名官員激動的喊了一句:“好!”
“有此等方法,北方徹底無憂矣!”
眾人朝著說話之人看去,原來是中奉大夫,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康海亮。
康海亮向來老持穩重,眾人好奇什麽文章能讓他如此激動,又紛紛圍了上去。
康海亮不理他們,直接走到孫承宗麵前:“閣老,您看看這篇平戎策!”
孫承宗接過細細一看,心中忍不住的吃驚,此篇文章不過四五百字,卻字字珠璣。
他看完後抬頭,看著眾人都好奇的看著自己,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此篇文章事關重大,我就不給諸位傳閱了,康大人暫時也不要傳了出去,待我呈給陛下,請他定奪。”
眾人心中一驚,不敢多問,又迴到自己座位繼續閱卷。
隨後就是一陣此起彼伏的叫好聲傳出,鄭尚恩臉上的笑容越發濃鬱。
如此過了兩個時辰,本次的考卷都已經初選了出來,眾人將選出的考卷放進一個木箱鎖上,將鑰匙給了孫承宗保管。
“諸位同僚辛苦,我等先去外院用飯,用完飯後再迴來揭名。”孫承宗笑道。
眾人陸陸續續的走出門外,孫承宗走在最後,關上門後從懷中掏出一把銅鎖鎖上門。
等眾人吃了飯迴來,孫承宗打開放考卷的木箱,看著眾人說道:“諸位還需再辛苦一下,將會元選出,才好揭名。”
眾人紛紛點頭,康海亮說道:“我推薦那篇平戎策,此人其他的文章我沒看過,但單憑此一篇,就值這個會元。”
眾人見他開了口,也紛紛上前挑出自己看中的文章放在一起。
“嘶,不對啊,這些文章的字體似乎都出自同一人之手。”最先高喊好字的那名官員率先說話。
此人名為張森北,官居刑部左侍郎,眾人都知道他洞察力敏銳,於是拿起幾篇文章對比了起來。
孫承宗走上前,開口問到:“不必如此,爾等可是確認推薦此人為會元?若是都無異議,直接揭名便是!”
鄭尚恩在一旁舉起右手說道:“我來,我來揭名。”
眾人見他如此也不與他爭,將挑選出來的考卷都交到他手裏。
鄭尚恩拿著考卷走到一旁桌子上,先是揭開試帖詩的糊名,看到那個名字微微一笑,高聲喊道:“試帖詩,京兆府舉人賈珞。”
不等眾人思索賈珞是誰,繼續揭開其他的考卷唱道:“史論四篇,賈珞!策論五篇,賈珞!經義三道,賈珞!”
眾官員麵麵相覷,邱晨跟孫承宗卻麵露笑容。
“賈珞!北直隸鄉試頭名!?”張森北說道。
“正是此人,此人才學極為出眾,年不過十六,就壓的整個北直隸的學子們抬不起頭,他的頭名,正是我與尚恩兄敲定的。”邱晨笑著解釋道。
康海亮說道:“真是英雄出少年,想不到他不僅學問出眾,書法也如此厲害!”
“尚恩兄可是早就知道了?”張森北笑問道。
鄭尚恩笑道:“之前隻是心裏有些猜測。”
“此子如今隻差一道史論就完美了。”康海亮說道。
孫承宗笑道:“康大人怎知你看的那篇不是出自此子之手呢。”
康海亮眼睛一亮,想起了剛才那篇文章上麵的字體,隨即大笑幾聲。
“館閣體本就莊重,從他手裏寫出來多了幾分靈動,隻是這幾分靈動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太出來,還是孫公您慧眼如炬!”
孫承宗撫須笑道:“既然諸位都定下了,就把剩下的名單謄寫一份,我隨後入宮稟報陛下,這幾份考卷由幾位大人抄寫一份,放榜時一並貼出,如此才能服眾,這原卷,我也一並呈給陛下。”
眾人盡皆應下,各司其職的做事去了。
孫承宗等到他們拿迴原卷,打了聲招唿就進宮去了。
景仁宮中。
隆正帝依舊批閱著奏折。
“陛下,孫閣老來了。”夏守忠進殿來報。
“請進來。”
孫承宗進門跪地一禮:“老臣參見陛下。”
“老師請起,夏守忠,搬凳子上茶!”
“老臣多謝陛下!”
待孫承宗坐下後,隆正帝笑道:“老師前來,可是會試已有結果?”
“老臣正要稟報此事,這是諸位同僚共同選出的三百一十九名貢士名單,其中南方士子一百九十人,北方士子一百二十九人。陛下請看。”
夏守忠接過折子呈給隆正帝。
隆正帝打開就看到賈珞的名字在首位,眼神微微一縮,繼續往下看去。
“老師辛苦了,這賈珞也不愧是您門下親傳,倒是有幾分您的水準。”
孫承宗似乎沒聽出隆正帝話中的含義,起身一禮後說道:“老臣雖為此子師長,卻未曾教導過他什麽,如今有這般成就,也是他自己的造化。”
他歇了口氣接著說道:“這是賈珞的考卷,十四道題皆評為優,這些俱是眾位同僚評選而出,其中有一道平戎策極為出彩,康海亮大人更是直言僅憑此一篇就配得上一個頭名會元,請陛下過目。”
隆正帝尷尬一笑,示意夏守忠拿上來,隨後仔細的看了起來。
“好!”不多時,就聽見隆正帝口中高喊一聲。
“好字!好文章!此子之才華,倒是名副其實!”隆正帝看完後有些激動,從禦階上走了下來。
“此等文章,此次頭名很合適!”
孫承宗微微一笑,開口說道:“若是陛下也無異議,那老臣就去禮部讓他們擬榜了。”
隆正帝平複了下心情,朝著孫承宗笑道:“老師您勿怪,朕是有些激動了。就請您再辛苦一下,將此事落個圓滿。”
“老臣不敢,隻是老臣還有一事請陛下準許。”
“哦?老師您說。”
“陛下也知賈珞出自我門下,如今又中的會元,老臣想把此子的文章隨著金榜一並貼出,如此既能服眾,也能免去許多非議。”孫承宗微微躬身道。
隆正帝笑道:“此事確是應當,那篇平戎策就別放出去了,其餘十三道優也足夠了。”
“老臣遵旨。”孫承宗說完後行了一禮就出去了。
隆正帝看著他的背影收迴臉上的笑容,冷聲說道:“讓內廠的人去禮部查一查,看此事是否屬實!”
夏守忠心中一驚,口中應下就要出去。
“等等!放榜之後,你派幾個機靈點的去現場,把賈珞的會元是朕欽點的說出去,再有,說賈珞有一道史論涉及到朝廷將來的國策,所以才不便貼出。”
“是。”夏守忠領命而去。
隆正帝坐迴龍椅上,眼神閃爍不定。
老師,我如此幫你,希望你也別辜負朕!
孫承宗高坐上首,禮部左侍郎邱晨,右侍郎高遠陪坐兩旁。
下首處擺放著五張大方桌拚接在一起,七八名身著紅袍的官員們正在閱卷。
“好!好字!此人的書法已有宗師氣度,自成一脈,自成一脈啊!”
一位官員激動的拍了拍桌子,他這一番舉動將其他人嚇了一跳。
“好!文章也好!此等破題之法甚是新穎!好文章!”
眾人見他如此激動,心中也很是好奇,放下手中的考卷,紛紛圍了上去。
“嘶,這字,妙啊。”
“好字!卻是好字!”
“館閣體書寫約束甚大,此人竟能寫出不一樣的靈動。”
“是極是極,而且他這份靈動竟然沒有破壞館閣體原本的莊重,此人的書法真是出神入化!”
眾人圍著這份考卷嘖嘖稱奇,孫承宗三人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走過來看。
“確實好字!稱一句宗師不為過!”孫承宗看完後讚歎道:“不知此人是誰,這種水平沒有幾十年苦工寫不出來。”
鄭尚恩從字中看到幾分熟悉感,隨後內心微微思索幾下,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孫承宗看到他的表情,笑問道:“我看尚恩似乎知道此人是誰?”
鄭尚恩搖了搖頭說道:“是有幾分猜測,卻也不敢篤定。”
“哦?”眾人紛紛上前想要打聽。
“咳咳,諸位同僚,我等如今奉命為國取材,如今這副模樣,是不是有些不太好看。”鄭尚恩笑道。
高遠也是反應了過來:“正是如此,反正最後都要揭名,諸位同僚此時還是以國事為重!”
眾人也皆是反應了過來,暗罵自己不知輕重,一開始出聲那名官員尷尬一笑。
隨後眾人就各自迴到座位繼續閱卷,沒過一會兒,又聽得一名官員激動的喊了一句:“好!”
“有此等方法,北方徹底無憂矣!”
眾人朝著說話之人看去,原來是中奉大夫,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康海亮。
康海亮向來老持穩重,眾人好奇什麽文章能讓他如此激動,又紛紛圍了上去。
康海亮不理他們,直接走到孫承宗麵前:“閣老,您看看這篇平戎策!”
孫承宗接過細細一看,心中忍不住的吃驚,此篇文章不過四五百字,卻字字珠璣。
他看完後抬頭,看著眾人都好奇的看著自己,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此篇文章事關重大,我就不給諸位傳閱了,康大人暫時也不要傳了出去,待我呈給陛下,請他定奪。”
眾人心中一驚,不敢多問,又迴到自己座位繼續閱卷。
隨後就是一陣此起彼伏的叫好聲傳出,鄭尚恩臉上的笑容越發濃鬱。
如此過了兩個時辰,本次的考卷都已經初選了出來,眾人將選出的考卷放進一個木箱鎖上,將鑰匙給了孫承宗保管。
“諸位同僚辛苦,我等先去外院用飯,用完飯後再迴來揭名。”孫承宗笑道。
眾人陸陸續續的走出門外,孫承宗走在最後,關上門後從懷中掏出一把銅鎖鎖上門。
等眾人吃了飯迴來,孫承宗打開放考卷的木箱,看著眾人說道:“諸位還需再辛苦一下,將會元選出,才好揭名。”
眾人紛紛點頭,康海亮說道:“我推薦那篇平戎策,此人其他的文章我沒看過,但單憑此一篇,就值這個會元。”
眾人見他開了口,也紛紛上前挑出自己看中的文章放在一起。
“嘶,不對啊,這些文章的字體似乎都出自同一人之手。”最先高喊好字的那名官員率先說話。
此人名為張森北,官居刑部左侍郎,眾人都知道他洞察力敏銳,於是拿起幾篇文章對比了起來。
孫承宗走上前,開口問到:“不必如此,爾等可是確認推薦此人為會元?若是都無異議,直接揭名便是!”
鄭尚恩在一旁舉起右手說道:“我來,我來揭名。”
眾人見他如此也不與他爭,將挑選出來的考卷都交到他手裏。
鄭尚恩拿著考卷走到一旁桌子上,先是揭開試帖詩的糊名,看到那個名字微微一笑,高聲喊道:“試帖詩,京兆府舉人賈珞。”
不等眾人思索賈珞是誰,繼續揭開其他的考卷唱道:“史論四篇,賈珞!策論五篇,賈珞!經義三道,賈珞!”
眾官員麵麵相覷,邱晨跟孫承宗卻麵露笑容。
“賈珞!北直隸鄉試頭名!?”張森北說道。
“正是此人,此人才學極為出眾,年不過十六,就壓的整個北直隸的學子們抬不起頭,他的頭名,正是我與尚恩兄敲定的。”邱晨笑著解釋道。
康海亮說道:“真是英雄出少年,想不到他不僅學問出眾,書法也如此厲害!”
“尚恩兄可是早就知道了?”張森北笑問道。
鄭尚恩笑道:“之前隻是心裏有些猜測。”
“此子如今隻差一道史論就完美了。”康海亮說道。
孫承宗笑道:“康大人怎知你看的那篇不是出自此子之手呢。”
康海亮眼睛一亮,想起了剛才那篇文章上麵的字體,隨即大笑幾聲。
“館閣體本就莊重,從他手裏寫出來多了幾分靈動,隻是這幾分靈動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太出來,還是孫公您慧眼如炬!”
孫承宗撫須笑道:“既然諸位都定下了,就把剩下的名單謄寫一份,我隨後入宮稟報陛下,這幾份考卷由幾位大人抄寫一份,放榜時一並貼出,如此才能服眾,這原卷,我也一並呈給陛下。”
眾人盡皆應下,各司其職的做事去了。
孫承宗等到他們拿迴原卷,打了聲招唿就進宮去了。
景仁宮中。
隆正帝依舊批閱著奏折。
“陛下,孫閣老來了。”夏守忠進殿來報。
“請進來。”
孫承宗進門跪地一禮:“老臣參見陛下。”
“老師請起,夏守忠,搬凳子上茶!”
“老臣多謝陛下!”
待孫承宗坐下後,隆正帝笑道:“老師前來,可是會試已有結果?”
“老臣正要稟報此事,這是諸位同僚共同選出的三百一十九名貢士名單,其中南方士子一百九十人,北方士子一百二十九人。陛下請看。”
夏守忠接過折子呈給隆正帝。
隆正帝打開就看到賈珞的名字在首位,眼神微微一縮,繼續往下看去。
“老師辛苦了,這賈珞也不愧是您門下親傳,倒是有幾分您的水準。”
孫承宗似乎沒聽出隆正帝話中的含義,起身一禮後說道:“老臣雖為此子師長,卻未曾教導過他什麽,如今有這般成就,也是他自己的造化。”
他歇了口氣接著說道:“這是賈珞的考卷,十四道題皆評為優,這些俱是眾位同僚評選而出,其中有一道平戎策極為出彩,康海亮大人更是直言僅憑此一篇就配得上一個頭名會元,請陛下過目。”
隆正帝尷尬一笑,示意夏守忠拿上來,隨後仔細的看了起來。
“好!”不多時,就聽見隆正帝口中高喊一聲。
“好字!好文章!此子之才華,倒是名副其實!”隆正帝看完後有些激動,從禦階上走了下來。
“此等文章,此次頭名很合適!”
孫承宗微微一笑,開口說道:“若是陛下也無異議,那老臣就去禮部讓他們擬榜了。”
隆正帝平複了下心情,朝著孫承宗笑道:“老師您勿怪,朕是有些激動了。就請您再辛苦一下,將此事落個圓滿。”
“老臣不敢,隻是老臣還有一事請陛下準許。”
“哦?老師您說。”
“陛下也知賈珞出自我門下,如今又中的會元,老臣想把此子的文章隨著金榜一並貼出,如此既能服眾,也能免去許多非議。”孫承宗微微躬身道。
隆正帝笑道:“此事確是應當,那篇平戎策就別放出去了,其餘十三道優也足夠了。”
“老臣遵旨。”孫承宗說完後行了一禮就出去了。
隆正帝看著他的背影收迴臉上的笑容,冷聲說道:“讓內廠的人去禮部查一查,看此事是否屬實!”
夏守忠心中一驚,口中應下就要出去。
“等等!放榜之後,你派幾個機靈點的去現場,把賈珞的會元是朕欽點的說出去,再有,說賈珞有一道史論涉及到朝廷將來的國策,所以才不便貼出。”
“是。”夏守忠領命而去。
隆正帝坐迴龍椅上,眼神閃爍不定。
老師,我如此幫你,希望你也別辜負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