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輪到公主和駙馬兩人吃驚了,瑞國公主問道:“怎麽,父皇認識這個人?”宋理宗搖頭道:“不認識,不過幾天前朝堂上有人提起過他。”駙馬楊鎮很好奇是誰在聖上麵前提起趙旋,但是見宋理宗沒有說,他也不敢問。
宋理宗又仔細的看了一遍,疑惑道:“這個趙旋倒是也奇怪,身為一個武將,詞寫的豪氣衝天倒也不意外,可這字為何寫得如此娟秀?”瑞國公主笑道:“父皇好眼力啊,據說那個趙旋在釣魚城之戰中,頭部中箭,昏迷了好幾個月。醒來之後就得了腦疾,不會寫字了。”
宋理宗吃驚道:“這麽說來,那趙旋還真是一員猛將呢。那這字又是誰寫的?”瑞國公主笑道:“寫這字的你確認識,是我表妹賈欣笑代筆的。”
宋理宗道:“賈欣笑?,賈似道的女兒嗎?她也到臨安了?”
瑞國公主笑道:“嗯,我姥姥和表哥、表妹都到臨安了,聽說台州隻有舅媽和大表哥在留守。”宋理宗這時又想起了賈貴妃,歎氣道:“你抽時間請他們吃個飯,就安排在公主府吧,訂好了時間跟我說一聲,有空的話我也來見見他們。”
瑞國公主笑道:“那是最好,我這兩天就安排一下。”宋理宗又看了看那首《滿江紅》,,轉身吩咐董宋臣道:“傳下旨去,明天早上喚趙旋來見我。”
當夜趙旋就集合曹恆、餘哈等隊將以上的釣魚城將領,看著地圖商量到鄂州的行軍路線。經過初步分析,目前來說有兩種可行的路線:一種是走婺州(今浙江金華)、衢州、信州(今江西上饒)、景德鎮、江州(今江西九江)、黃州(今湖北黃岡)然後抵達鄂州。第二種是走安吉州(今浙江湖州)、寧國府(宣城)、池州、江州、黃州(今湖北黃岡)最後抵達鄂州。
古代的道路建設還是十分落後的,從臨安出發往鄂州首先是要繞過黃山山脈。趙旋想起前世曾經走過的一條徽杭古道,應該是最快走出黃山山脈的道路。
可是趙旋又有些拿不準,因為前世的時候,這條路就有很多的狹窄難行之處,此時的道路恐怕比前世還要難走的多。於是趙旋嚐試著提了出來道:“我在臨安城中,曾聽有一個商販說過,有一條小道連接徽州和臨安,不知可行不可行?”
曹恆道:“如果我們全部是步兵的話,應該沒有問題,但是糧草如果走山路的話恐怕是困難。”餘得水也道:“馬匹盡量的少走山路,有很多險要的地方馬走不了,即使勉強能走,傷了馬匹也得不償失。”最終趙旋決定,明日先派出一個小隊實地去查看一下。”
大家正討論的熱烈之時,守衛來報說皇宮有人來宣旨。趙旋感到莫名其妙,這麽晚了怎麽還有旨意下來,但是他也不敢怠慢,連忙帶領大家出門迎接。
趙旋走到大門口,發現在釣魚城辦事處人員的身邊,果然站著個身著宮服的小太監。趙旋連忙拱手見禮道,“中貴人辛苦了,怎麽這麽晚了還要出城宣旨啊?”
那小太監無奈的說:“我們也是身不由己,若有緊急事務,半夜也要去的。”接著又埋怨道:“趙統製若真的能體諒我們,就不要到處亂跑了。幸好有辦事處的人帶路,不然耽誤了事情,你我都吃罪不起。”
趙旋心道:“皇帝老兒給你發的差遣,你若完不成關我何事啊?”但還是一路陪著笑。等到進了軍營,見眾人拱手肅立,小太監才宣旨道:“欽命同統製趙旋,明日巳時入宮麵聖。”
宣旨完畢,小太監就急著就要離開,趙旋笑著問道:“中貴人,可知道官家宣我何事?”小太監道:“我也不知,正想就寢呢,就被打發出來了。對了,明日你由禦街的何寧門進入即可,給守衛查驗令牌,自會有人帶你進入。”
送走了太監,眾人又繼續討論了一會兒,最終決定還是走第二條路。第一條路雖然是南宋腹地,安全性比較高,但是山路太多,騎兵的優勢就沒有了。趙旋又問起了糧草的事情,曹恆委婉的道:“將軍定是忘了,沿途都是由民夫隨軍運送糧草並負責安營紮寨的。”
趙旋問道:“帶著運糧隊的話,一天能走多遠?”曹天答道:“正常每天三、四十裏地吧。”趙旋想起了退避三舍這個成語,一舍可不就是三十裏,看樣子南宋的行軍能力比春秋也強不了多少,不由的搖了搖頭。
餘哈見狀道:“如果全部是騎兵,一天走個五六十裏地也是可以的;如果急行軍的話,一天跑個一百多裏也正常,但是不能長久。”
趙旋想了一下問道:“我們自帶糧食,著皮甲輕騎出發,這樣的話就能省去運糧的民夫了,如果我們每人兩匹馬,這樣每天達到百裏左右應該問題不大吧?”見眾人點頭,趙旋心中有了數。
趙旋知道行軍打仗自己不在行,又向眾人請教了行軍之中的軍糧問題。了解到如果不帶隨軍民夫押運糧草,主要帶的是糜餅和九蒸九曝的軍米,這些在《武經總要》中也有記載。
鑒於五天後就要出發,九蒸九曬的米是來不及做了,趙旋當即決定,從明天開始,積極籌備軍糧。做些一蒸三曬的大米,再多做些糜餅,另外再多買些肉來,從釣魚城來的蜀地人也多,大家一起動手,直接熏成肉幹。
這一天忙碌的並不隻有趙旋,當天晚上,臨安都巡檢淩光明和他的弟弟殿前司神勇軍同統製淩光亮也來到了丞相府。
經通報後,兩人很快就在客廳見到了丞相丁大全。
丁大全是第一次見到淩光亮,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久聞大名,卻是第一次見麵。”淩光亮頓時麵紅耳赤,他一個小小的同統製,丁大全怎麽會知道自己。想來是在暗示自己在軍營中的不法之事,於是低頭抱拳道:“下官知罪了。”丁大全滿意的點點頭。
淩光明道:“丁丞相,我弟弟已經下定決心痛改前非了。這才我們前來,是因為舍弟最近將隨趙旋出征,想聽聽丞相對此事的看法。”
宋理宗又仔細的看了一遍,疑惑道:“這個趙旋倒是也奇怪,身為一個武將,詞寫的豪氣衝天倒也不意外,可這字為何寫得如此娟秀?”瑞國公主笑道:“父皇好眼力啊,據說那個趙旋在釣魚城之戰中,頭部中箭,昏迷了好幾個月。醒來之後就得了腦疾,不會寫字了。”
宋理宗吃驚道:“這麽說來,那趙旋還真是一員猛將呢。那這字又是誰寫的?”瑞國公主笑道:“寫這字的你確認識,是我表妹賈欣笑代筆的。”
宋理宗道:“賈欣笑?,賈似道的女兒嗎?她也到臨安了?”
瑞國公主笑道:“嗯,我姥姥和表哥、表妹都到臨安了,聽說台州隻有舅媽和大表哥在留守。”宋理宗這時又想起了賈貴妃,歎氣道:“你抽時間請他們吃個飯,就安排在公主府吧,訂好了時間跟我說一聲,有空的話我也來見見他們。”
瑞國公主笑道:“那是最好,我這兩天就安排一下。”宋理宗又看了看那首《滿江紅》,,轉身吩咐董宋臣道:“傳下旨去,明天早上喚趙旋來見我。”
當夜趙旋就集合曹恆、餘哈等隊將以上的釣魚城將領,看著地圖商量到鄂州的行軍路線。經過初步分析,目前來說有兩種可行的路線:一種是走婺州(今浙江金華)、衢州、信州(今江西上饒)、景德鎮、江州(今江西九江)、黃州(今湖北黃岡)然後抵達鄂州。第二種是走安吉州(今浙江湖州)、寧國府(宣城)、池州、江州、黃州(今湖北黃岡)最後抵達鄂州。
古代的道路建設還是十分落後的,從臨安出發往鄂州首先是要繞過黃山山脈。趙旋想起前世曾經走過的一條徽杭古道,應該是最快走出黃山山脈的道路。
可是趙旋又有些拿不準,因為前世的時候,這條路就有很多的狹窄難行之處,此時的道路恐怕比前世還要難走的多。於是趙旋嚐試著提了出來道:“我在臨安城中,曾聽有一個商販說過,有一條小道連接徽州和臨安,不知可行不可行?”
曹恆道:“如果我們全部是步兵的話,應該沒有問題,但是糧草如果走山路的話恐怕是困難。”餘得水也道:“馬匹盡量的少走山路,有很多險要的地方馬走不了,即使勉強能走,傷了馬匹也得不償失。”最終趙旋決定,明日先派出一個小隊實地去查看一下。”
大家正討論的熱烈之時,守衛來報說皇宮有人來宣旨。趙旋感到莫名其妙,這麽晚了怎麽還有旨意下來,但是他也不敢怠慢,連忙帶領大家出門迎接。
趙旋走到大門口,發現在釣魚城辦事處人員的身邊,果然站著個身著宮服的小太監。趙旋連忙拱手見禮道,“中貴人辛苦了,怎麽這麽晚了還要出城宣旨啊?”
那小太監無奈的說:“我們也是身不由己,若有緊急事務,半夜也要去的。”接著又埋怨道:“趙統製若真的能體諒我們,就不要到處亂跑了。幸好有辦事處的人帶路,不然耽誤了事情,你我都吃罪不起。”
趙旋心道:“皇帝老兒給你發的差遣,你若完不成關我何事啊?”但還是一路陪著笑。等到進了軍營,見眾人拱手肅立,小太監才宣旨道:“欽命同統製趙旋,明日巳時入宮麵聖。”
宣旨完畢,小太監就急著就要離開,趙旋笑著問道:“中貴人,可知道官家宣我何事?”小太監道:“我也不知,正想就寢呢,就被打發出來了。對了,明日你由禦街的何寧門進入即可,給守衛查驗令牌,自會有人帶你進入。”
送走了太監,眾人又繼續討論了一會兒,最終決定還是走第二條路。第一條路雖然是南宋腹地,安全性比較高,但是山路太多,騎兵的優勢就沒有了。趙旋又問起了糧草的事情,曹恆委婉的道:“將軍定是忘了,沿途都是由民夫隨軍運送糧草並負責安營紮寨的。”
趙旋問道:“帶著運糧隊的話,一天能走多遠?”曹天答道:“正常每天三、四十裏地吧。”趙旋想起了退避三舍這個成語,一舍可不就是三十裏,看樣子南宋的行軍能力比春秋也強不了多少,不由的搖了搖頭。
餘哈見狀道:“如果全部是騎兵,一天走個五六十裏地也是可以的;如果急行軍的話,一天跑個一百多裏也正常,但是不能長久。”
趙旋想了一下問道:“我們自帶糧食,著皮甲輕騎出發,這樣的話就能省去運糧的民夫了,如果我們每人兩匹馬,這樣每天達到百裏左右應該問題不大吧?”見眾人點頭,趙旋心中有了數。
趙旋知道行軍打仗自己不在行,又向眾人請教了行軍之中的軍糧問題。了解到如果不帶隨軍民夫押運糧草,主要帶的是糜餅和九蒸九曝的軍米,這些在《武經總要》中也有記載。
鑒於五天後就要出發,九蒸九曬的米是來不及做了,趙旋當即決定,從明天開始,積極籌備軍糧。做些一蒸三曬的大米,再多做些糜餅,另外再多買些肉來,從釣魚城來的蜀地人也多,大家一起動手,直接熏成肉幹。
這一天忙碌的並不隻有趙旋,當天晚上,臨安都巡檢淩光明和他的弟弟殿前司神勇軍同統製淩光亮也來到了丞相府。
經通報後,兩人很快就在客廳見到了丞相丁大全。
丁大全是第一次見到淩光亮,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久聞大名,卻是第一次見麵。”淩光亮頓時麵紅耳赤,他一個小小的同統製,丁大全怎麽會知道自己。想來是在暗示自己在軍營中的不法之事,於是低頭抱拳道:“下官知罪了。”丁大全滿意的點點頭。
淩光明道:“丁丞相,我弟弟已經下定決心痛改前非了。這才我們前來,是因為舍弟最近將隨趙旋出征,想聽聽丞相對此事的看法。”